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一年級數學教案8篇 "從基礎開始,構建數學思維——一年級數學教案分享"

其他文案 閱讀(1.62W)

本文提供精選的一年級數學教案,內容涵蓋了數的認識、簡單運算、幾何圖形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教藝交流和思想碰撞,幫助一年級的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的知識,激發他們的數學興趣和學習熱情。

一年級數學教案8篇

第1篇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究數的相對大小關係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

重點: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這麼多概念的含義。

難點: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間的關係。

數學城堡可美麗了(屏幕顯示),裏面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題呢,你們想進去看看嗎?不過想要進入數學城堡,必須闖過三關,大家有信心嗎?

出示準備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藍水,一杯紅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杯水,然後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說一句話。教師巡視指導。誰來按老師的要求說一說?反過來還可以怎樣說?

(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養殖場裏都養了些什麼呀?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認真想一想,看看還有什麼新的發現,然後告訴你的同桌。

誰先來把他們的發現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學注意聽,別的`同學說完之後可以進行補充。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發現:n養殖場有92只鴨子,22只鵝,還有100只雞。養殖場雞最多,有100只。鵝最少,有22只。鴨子有92只,比雞少,比鵝多。雞比鴨多一些,鴨比雞少一些。雞比鵝多得多,鵝比雞少得多。

比較兩個數的關係時,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等來描述。

(猜一猜:根據描述來猜一猜兔子的只數)18,26,90,97這四個數中,有一個是兔子的只數,猜一猜。兔子的只數比18多得多。

出示課本第31頁第1題。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最後集體交流,教師進行評價。

這節課你們學得愉快嗎?和小組裏的同學說書哦你這節課的收穫吧!

一年級數學教案8篇

第2篇

1、初步認識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感知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徵。

2、正確區別辨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體會二者之間的關係。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七巧板拼組圖形,能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和動手擺實物,對幾種基本的平面圖形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它們的名稱,能夠辨認,能初步感知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徵。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如何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麼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形狀相同等。

2、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和時間,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教學中老師要經常爲學生創造“最佳發展區”,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主動探索和發現新知識。老師要注意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一課時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1、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數學計算往往只重視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訓練,而忽視與情景的結合,使計算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老師應努力改變狀況,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例題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激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運算之間的關係等,以此爲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計算方法。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發展個人的學習潛能。但是學習還具有社會性的一面,就是要從和別人的交流中吸取“營養”,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學13-8,13-5的例題時,如果讓學生展開思路,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破十法”“想加算減”,甚至還會有“連續減”“點數”等方法出現,但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後,再加上應用中的體驗,學生會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實際是把老師“教方法”轉變爲學生自覺構建方法,學生學得會更深刻。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重要的計算技能,在運用中必須達到熟練、準確,但這個要求不是一下就能達到的,是到學期結束時逐步達到的,到那時一般要求每分鐘正確口算8—10道題。根據學生特點,多采用遊戲、比賽等方式,如“開火車”“找朋友”“小貓釣魚”和“蜜蜂採蜜”等方法進行練習,在玩中學、玩中練,運用激勵性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第3篇

對於幼兒“>”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並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課意在爲幼兒創造一個 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遊戲貫穿活動內容。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鍊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分析: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裏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隻蜜蜂?幾隻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麼,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啓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於號像張着嘴巴對着大數笑,大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於號的含義,說出“7”大於“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裏?”(花園裏),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於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着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小,說出“4小於6。”

3、師:“大於號和小於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律記住它們。”啓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於號還是小於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着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着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於號,開口朝着大數笑,小於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於7”“7小於9。”

第4篇

1、 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師:對了,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我們看看這位老奶奶,家裏是不是收穫了很多東西啊?

教師:這樣一會兒3一會兒5又一會兒4的,老師聽着覺得很亂。我們應該按順序來,老師教大家,我們可以從小到大數。最小的數量是多少啊?

教師:對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數量都是1,可以用數1表示。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教師:很對。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裏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教師:很棒,它們都是數量爲3的東西,可以用數3表示,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麼數?

教師: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教師:很對,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第5篇

1.通過對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整理,發現其中的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我們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今天我們一起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

1.現在4人一小組,把所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表填完整。

2.出示整理好的20以內進位加法表,小組合作計算出答案。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熟練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用自己的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學生是複習的主人。

1.師:豎着看,分別讀出每行的算式及結果,邊讀邊思考,每豎行是怎樣排列的。引導生回答:

(1)從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幾、8加幾、……的順序排列的。

(2)每一豎行的第一個加數都一樣,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豎行的第二個加數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題的得數,下邊的`一題都比上邊的一題大1。

2.師問:橫着看讓學生默讀每排的算式及結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樣排列的。啓發生回答:

(1)每一橫行第一個加數是從大到小排列的,9加幾、8加幾……

(2)每一橫排第二個加數是從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橫排題的得數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啓發生回答:每一斜行的第一個加數是從小到大排列的,如7加4、8加4,第二個加數不變。

(左邊的題和右邊的題相同只是兩個加數位置變了,但是他們的和不變。在加法表中有一條粗線把加法表分成兩部分,強調只要記住左邊的20道題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按序觀察、分析,尋找規律,先按豎行找規律,再按橫行找規律,然後從全表找規律。在發現規律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按照和是11、12 ……的順序一組一組地說出進位加法算式,加深學生對20以內進位加法表排列規律的認識,強化對20以內進位加法式題的記憶,提高計算熟練程度。

師:自己先思考一下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再同桌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熟練準確地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

你們自己設計一個週末活動方案:在兒童樂園裏,如果你的爸爸媽媽給你20元錢,讓你自己玩,你準備怎麼去玩?

第6篇

2、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知道以自我爲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過觀察,小組合作討論,辨析,實踐活動,能說出以其他物體爲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從以自我爲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過渡到以其他物體爲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

師:在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小朋友們放鬆一下,請大家聽一段音樂。

師:剛纔我們跳舞的時候,出現了兩個方位詞,小朋友聽出來了麼?(左和右)

師:這個小朋友在吃飯,你們能告訴老師哪隻是左手,哪隻是右手?(拿調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師:你們平時習慣用哪隻手拿調羹的?請舉起這隻手。(學生舉手)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人和你們一樣習慣用這隻手拿調羹,我們就稱這隻手爲右手(貼上粘紙“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這一邊就叫做右邊,這隻腳就是右腳。

師:這隻手是右手,那另一隻手就是左手(貼上粘紙“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這一邊就叫做左邊,這隻腳就是左腳。

師:我們現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腳、右腳。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左與右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着說)

師:我們小朋友已經學會區分左右了,接着老師請小朋友來做一個小遊戲。遊戲的名字是:聽口令做動作。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老師這裏有些圖片。圖片上面是我們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們是左邊還是右邊嗎?

小結:將自身的位置調整到與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斷。

2、結合具體場景,進一步理解以自我爲參照中心左與右的位置關係。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來了很多老師,他們對你們不是很熟悉,你們能幫陳老師介紹一下自己的同學嗎?不過在介紹之前老師也對小朋友們提一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訴我: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學生介紹)

師:小朋友們介紹得真不錯,你們已經認識了左與右,我們現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要注意什麼?

師:小丁丁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到了什麼?

師: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那麼,她向左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到了什麼?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左與右”,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碰到左與右。比如上課時,我們舉右手;上下樓梯時要靠右走。如今世博會就要在上海舉行了,我們要遵守世博禮儀,其中有一條就規定,乘坐自動扶梯時,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禮儀,我們纔是講文明的小公民。

師:小丁丁跟着媽媽去超市購物,他們來到了文具櫃檯。呵!那麼多玩具,挑選什麼呢?媽媽規定只能買一樣,並且不能說出它的名字,只能說出它的左、右鄰居各是誰。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會怎麼說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據他的說法,猜出他想買的是什麼嗎?

(1)師: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右邊,把鉛筆擺在文具盒的右邊,把學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左邊,把橡皮擺在學具盒的左邊。

(2)讓學生說一說,擺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擺在最右邊的是什麼。從左數,文具盒是第幾個,從右數,文具盒是第幾個。數學書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第7篇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爲一名優秀的學生。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爲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第2——5頁的內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展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很多,這就給予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在教學中,注意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畫中的事物,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的能力,並不要求都數到,只要教師心中有數,在學生數出以後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

1、在和諧愉悅的探討氛圍中,瞭解學生的數數和認數情況。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3、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引導組織好學生小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合作學習的快樂及要求。單元課時安排:約2課時

1、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瞭解兒童認數、數數情況。

2、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着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爲一名真正的國小生了,在學校裏,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爲一個對社會有着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裏都是一些有趣的遊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裏,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爲一名出色的國小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裏瞭解情況,並且在個別組裏探討數數規律,然後再請小朋友說)

三、繼續觀察,小組交流,瞭解認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節一樣:觀察——交流——彙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啓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1、數週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一數學校裏的事物各有多少)

第8篇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營造了寬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整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整節課的教學都創設了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問題,並能結合情境解決問題,增加了學生的直接經驗,把每個學生潛在的熱情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已經認識了加法,通過加法來遷移,增進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動口、動手、動腦,利用舊知獲取新知。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動手實踐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最直接方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經歷了減法的形成過程。同時,通過動手擺一擺,也促進了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減法的含義以及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

2.引入:有幾支彩筆?(5支)送給小朋友2支,還剩幾支?你們會算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5以內的減法。

設計意圖:利用“送彩筆”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

1.智慧爺爺看見大家很會計算,想請大家幫幫忙,他現在一共有幾個智慧果?(教師戴上智慧爺爺的頭飾,左手拿2個智慧果,右手拿1個智慧果)

師: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智慧爺爺謝謝你!(把右手拿的1個智慧果送給回答問題的孩子)

師:智慧爺爺送給小朋友1個智慧果,他還剩下幾個?你是怎麼想的呢?先對你的同桌說說,也可以用學具擺擺看。

師:像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用減法算式來表示。(板書:3-1=2)中間這個運算符號“-”叫減號。(板書)這道算式是一道減法算式,讀作:3減1等於2。(板書)

師:減號前面的3表示什麼?減號後面的1表示什麼?等號後面的2表示什麼?

(3)小結:減號前面的3表示原來有3個,減號後面的1表示拿走1個,等號後面的2表示還剩2個。以後我們遇到這種“去掉”或“減少”的情況都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智慧爺爺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認識減號及減法算式的讀寫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