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中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中學教學工作總結:梳理經驗,提升教育水平

其他文案 閱讀(8.31K)

本文主題爲“中學教學工作總結”,旨在總結中學教學工作中所面臨的挑戰並討論相應的應對之策。通過對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本文將展示教師們取得的成績以及對未來教學工作的思考和規劃。

中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中學教學工作總結:梳理經驗,提升教育水平

第1篇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年級一班的英語教學工作,轉瞬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現我對本期教學情況作如下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學生的時候,我一點都不瞭解他們,只是專心研究 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一廂情願的認爲學生這樣就易接受。但一開始我就碰了釘子。在講授第一課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自認爲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課,認爲教學效果如期理想,結果後來下課一調查,一聽同學們反應,才知道我講的口語大部分同學反應跟不上,而教學的部分內容同學們有的以前從來未學過。於是,我在課後更多的主動走近學生,與他們聊天談心,增進彼此的瞭解,從而更進一步瞭解了學生的狀況:

一方面,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本班的同學雖然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由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記得一位優秀的老師曾說過:“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

中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中學教學工作總結:梳理經驗,提升教育水平 第2張

第2篇

英語學科能認真執行學校、教務處等部門的工作安排,具備良好的執行能力,並能很好地消化分解所佈置的教育、教學任務,中學英語科教學檢查總結。工作落實比較到位。對於常規工作,科組老師能達到學校所制定的要求。

一、優勢:科組教師團結敬業、努力上進,困難中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1)、英語科組高一、高二的講學稿比較合理、規範,資料整理齊全;尤其高一備課組整理的講學稿爲最好。能按單元或模塊整理,使用情況也比較好。表揚高一備課組,特別是何暉的工作的認真和嚴謹作風。高二在劍宇、克祥的示範和指導下,工作有序開展。姚福清塌實,偉華、方燕進步快,工作認真。

(2)、成績登記高一、高二次數多,高三老師成績多,但沒注意收集整理,部分老師有分析和跟蹤。高一、二週測登記分析情況好,科組平均有13次。

(3)、高三備課、練習等比較講究實效性,主要是英語週報,講學稿部分有作文訓練試題和模擬試題,成績登記不夠詳細,但是高三的作文訓練是最好的。唐彥、王小梅更規範。新海、東林、開傑、應國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4)、聽課部分,全科組達到19.5節。學校教學開放日、教學比武初決賽,科組老師聽課積極,參與面廣。不足部分是部分教師缺乏聽課後的評議與反思。

(5)、學生作業部分,學生作業全,聽力、聽寫、試卷、學海導航等;高一、高二以講學稿練習爲主,其他部分練習較少如閱讀和寫作訓練。教師能關注到講學稿的不足之處並加以彌補,補充。

二、措施。作業的單一化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除了基礎知識的訓練之外,要重視英語綜合能力的訓練,要認真思考並彌補講學稿的能力訓練的不足之處。高一、高二普通班的英語作文訓練偏少,雖然原因是學生不會寫,但也要從基本句子開始做。課堂教學效率要進一步提高,小步子,及時鞏固複習,要十分重視英語能力題的訓練,加強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也要重視課外閱讀的訓練。教師聽課學習的積極性要進一步提高。要思考課堂,因爲教師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自己成長成熟的過程。

(1)低效教學的問題診斷:學習內容:知識結論及其簡單運用。學生角色:被動接受者,容器、倉庫、工具。學習方式:聽記、訓練,主要是學習(記憶)思維的結果。學習動機:強調外在動機,只有適應性需要。

(2)低效教學的特徵以及歸因:他主的而不是自主的;替代的而不是親歷的;破碎的而不是完整的;知識的而不是言語的。

(1)、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習需要親歷親爲。知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2)、有效教學有時需要教師保持無爲而教的自我剋制,不過多地干擾學生的自由學習空間。教師的使命,更多的是爲學生提供大量的課程資源,喚醒和

第3篇

以學生“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和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爲目標是本次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的指導爲輔助;讓學生在練習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經驗;這樣一來學生既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和掌握了技能,同時也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從教材來看,快速跑和素質是教材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是比較枯燥和比較累的;在教材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促進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對快速跑非常熟悉,從國小到中學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經常用到比如:在做遊戲時、在追逐嬉戲時。正因爲這樣學生在快速跑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方法和姿勢,而且這些習慣動作已經形成了動力定型很難改過來。在學生這些習慣動作中往往又是不合理的,不知道怎麼發力跑動的姿勢和擺臂都不正確;對起跑的理解和重視不夠;對衝刺的理解不夠徹底,往往在衝過終點前就會減速等等。

整個教學過程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在準備部分主要是通過一些簡單的活動使學生的身體熱起來,提高機體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的粘滯性爲後面的教學提供身體準備。基本部分有兩個方面,一是快速跑,二是素質練習。快速跑分三塊,起跑、途中跑(主要是手臂的擺動)和衝刺。在起跑教學時我用彈簧壓縮實驗來引入在起跑時怎麼才能獲得的勢能(也就是的蹬地力)。通過與學生的分析和討論使學生總結出答案,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答案去實踐和體會。對於手臂擺動重要性我通過一個遊戲來實現,就是體驗“殘疾”。在沒有手是情況下以最快速度進行30米的折返跑,然後談談感受從而得出手臂的作用(保持平衡和加速)和重要性。快速跑採用比賽的形式進行,這樣即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又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

在整個教學中始終是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總結,然後得出答案。整堂課始終保持一種輕鬆活潑的氣氛和平等的地位,真正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的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灌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分析總結最後得出結論。在組織上更加民主開放,手段更加多樣,並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也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隊伍的組織與調動上,在遊戲的組織與管理上都存在着許多不足,這也是我今後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嚮導師學習使我的工作和業務水平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