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收聽收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心得體會3篇 總結脫貧攻堅大會:獲悟與啓迪

其他文案 閱讀(1.45W)

近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回顧了脫貧攻堅戰役的歷程和成果,表彰了先進事蹟和個人,同時也提出了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任務和要求。本站編輯參加了會議並收聽收看了相關內容,下面分享一下個人的感受和體會。

收聽收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心得體會3篇 總結脫貧攻堅大會:獲悟與啓迪

第1篇

日前,爲表彰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表現特別突出,事蹟特別感人的個人和集體,黨中央決定,開展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黨中央、國務院榮譽稱號評選頒授。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將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如今,中國如期完成了脫貧任務,足以在人類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根據“十四五”規劃,今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起始與開局之年,讀懂“脫貧總結表彰”人選的時代意義,爲接續鄉村振興總結經驗,繼續書寫好勤勞致富的新篇章。

永葆共產黨人先鋒本色。打贏脫貧攻堅戰絕不是一蹴而就,有天無地、有山無田、有人無路是不少貧困地區的真實寫照,其中“三區三洲”更被稱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調研時指出,“我們黨員幹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不難發現,所有獲獎提名者均是共產黨人,正是黨員的使命職責,讓他們不懼風雨,克服萬千險阻,取得了偉大脫貧成就,甚至是付出生命,截止2020年底,包含此次獲獎提名的黃文秀、姜仕坤,已有1800餘人犧牲在脫貧一線。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員先鋒本色始終代代傳承,他們是關鍵時刻的“頂樑柱”,是解決問題的“定海針”,是人民羣衆的“保護傘”,今年是建黨100週年,黨員幹部要牢記初心使命,學習領悟黨史內涵,並以獲獎提名者爲工作榜樣,在鄉村振興中永葆黨員先鋒本色。

擦亮共產黨人實幹成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脫貧攻堅的核心是將脫貧致富的技術傳遞到羣衆手中。重慶下莊村獲獎提名者毛相林,帶領村民在絕壁上鑿出一條8千米長的“絕壁天路”,探索培育農產業,發展鄉村旅遊,202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3785元。獲獎提名者李玉是院士、教授,也是“小木耳大產業”的領路人,推動建立31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幫扶800餘個村、3.5萬餘貧困戶實現徹底脫貧,年產值達350多億元。實幹是共產黨人的成色,他們爲貧困地區送去了教育、產業、基礎等“造血技術”,讓羣衆可以不過分依賴外力,在家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爲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廣大黨員幹部要乘勢而上,既加快推動扶貧產業由大變強,打造產品的“金子招牌”,用產業實現勞動力迴流,助力鄉村發展,又要親力親爲做好教育文化、移風易俗等領域建設,讓羣衆在鄉村振興中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豐收。

凝聚共產黨人民心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所有獲獎提名者之所以能取得驕人的脫貧成就,正是共產黨人以人民幸福生活作爲出發點,積極爲貧困羣衆做實事、解難題,用開鑿水井、創辦學校、架設橋樑、興辦產業種種舉措贏得了廣大貧困羣衆的信賴與支持,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脫貧奇蹟。黨員幹部要發揮做羣衆工作的優勢,時刻心繫羣衆的安危冷暖,以“黨的羣衆路線”作爲工作法寶,不斷檢驗自身工作的正確性,從而搭建起與羣衆間的溝通“橋樑”,用實打實的行動激發羣衆改變落後現狀、追逐幸福生活的內生動力,解決好羣衆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堵點,不斷提升羣衆的安全感、獲得感、成就感,讓羣衆願同黨員一道闖難關、共奮進。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脫貧榜樣的力量能爲鄉村振興提供經驗可循,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認真學習脫貧攻堅中的先進人物,定能爲鄉村振興再創燦爛輝煌。

收聽收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心得體會3篇 總結脫貧攻堅大會:獲悟與啓迪 第2張

第2篇

“我腦子裏對阜平有很深的印象,從小就有印象,這是我對阜平革命老區的一個情結。”近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同志重要文章《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阜平全縣共有21萬人口,扶貧對象有9萬人,比例較高,扶貧開發任務仍十分艱鉅。在圓夢“阜平不貧”的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廣大幹羣堅定信心、找準路子、腳踏實地,在阜平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堅定信心。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阜平是深度貧困縣,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貧困,全縣30%人口沒有國中以上學歷。“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和使命,“讓阜平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一願景和目標牽掛着習近平同志的心,也牽掛着阜平所有扶貧幹部的心。“心不喚物,物不至”,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堅定的信心發揮着重要作用。“衆人拾柴火焰高”,政府詳細規劃脫貧大計,廣大扶貧幹部踊躍投入建設,許多阜平人毅然決然回到家鄉等等更加堅定了阜平脫貧的信心和決心,也讓廣大羣衆有“想頭”更有“奔頭”,齊心協力爲“阜平不貧”之夢奮鬥。

找準路子。唱戲要搭臺,發展要引路。脫貧攻堅主要是要選好路子,找準高效發展的渠道,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地老百姓發展的路子。早些年,阜平百姓嘗試過不少方式脫貧致富,但最終都走向失敗。習近平同志強調,“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因地制宜,宜牧則牧、宜農則農,努力發揮自身優勢是脫貧致富的“千金方”。“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脫貧並不意味着盲目脫貧,而是要精準拔掉貧根,前提就是要因地制宜,堅持從實際出發,找到適合的路子,然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倘若盲目脫貧,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會事倍功半。

做好“孺子牛”。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扮演戰鬥堡壘的角色,是黨治理國家的“神經末梢”,是聯繫羣衆的“最後一公里”。“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吾日三省吾身,習近平同志強調各級幹部要經常問問自己,有沒有一心一意爲老百姓做事情?深入羣衆,瞭解羣衆所思所想所盼,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是無數駐紮在阜平的扶貧幹部的閃亮初心;“鄉親不脫貧,我絕不離村”,這是無數駐紮在阜平的扶貧幹部的錚錚誓言。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本在外地做生意,毅然決然回到家鄉阜平,開拓思路,將自己在外打拼的經驗結合實際爲家鄉創建一條脫貧致富之路;扶貧幹部唐超男嘔心瀝血,積極搭建電商平臺、建立農村電商網絡,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農民朋友增加收入。“俯首甘爲孺子牛”,正是因爲有無數有志之士做無私奉獻、忘我犧牲的“孺子牛”,願意將智慧凝聚成汗水揮灑在阜平大地上,才能譜寫出這樣平凡而又壯烈的史詩。

歲月失語,惟“事”能言。今天,阜平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是無數阜平人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描繪的美麗畫卷,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書寫的奮鬥史詩。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未來我們將期待更多地區弘揚“阜平精神”,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第3篇

今天我們走在鋪滿希望的康莊大道上,回望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小康夢,今朝一舉夢圓。時間如驚鴻一瞥,短短8年的時間,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現行標準下的農村人口全部脫貧,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以堅定不移的勇氣、奮發有爲的鬥志、苦幹實幹的姿態,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保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看到黨中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莊重承諾,看到各級扶貧工作隊員感人至深的幫扶場景,看到每一名共產黨員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發揮的先鋒模範作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繪就蒼生大愛的盛世圖景。“善爲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爲之哀,見其勞苦爲之悲”,在億萬人民成功打贏脫貧的背後,凸顯的是每一名扶貧幹部身上的責任與擔當,他們夙夜在公,發揚釘釘子精神,想辦法、找路子,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是他們身體力行最多的事,他們用生命的燈火爲“親人”照亮擺脫貧困的天梯。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總書記的話始終鞭策和激勵着每一名參與到這場大戰中的人們,他們身上壓着沉甸甸的責任,他們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增收,都在爲這人間奇蹟貢獻無窮的力量。

信心如虹,擔子在身,書寫無愧人民的扶貧華章。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爲本就困難重重的如期實現整體脫貧目標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是對衆多扶貧工作人員的磨礪與考驗。如何破除這“攔路虎”,他們始終堅守在脫貧一線,以身許國,用熱血詮釋心中的信仰。四川涼山州扶貧幹部蔣富安曾說:“我的快樂來源就是鄉親淳樸的問候和充滿希望的眼神”,他將村民的事一件件地記,一件件地辦,卻忘記要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四川省古藺縣扶貧幹部將自己和人民比喻成種子和土地,在羣衆中深根發芽,將生命定格在了那個爲羣衆送電視機的扶貧路上;時代楷模黃文秀爲走她心中的長征路,替百坭村申請道路硬化項目,新建蓄水池,轉變傳統砂糖橘產業模式,實現了百坭村的鳳凰涅槃,卻將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了那個大雨滂沱的晚上。正是因爲他們的一往無前,無私奉獻,才帶領人民羣衆贏得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

決心如鐵,責任在心,勾勒鄉村振興的宏偉輪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不是終點,而是接續奮鬥的起點,我們既要不斷鞏固深化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更要以此爲基,爲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奠基礎、打底子、通路子,充分實現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不僅要注重村莊的高顏值和表子,還要注重村民的錢袋子和裏子,讓羣衆切切實實感受到鄉村發展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才能不斷爲鄉村振興輸入持久的動能。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1921年到2021年,黨的腳步從未停歇,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gdp邁上了100萬億元大關,未來的我們更要馳而不息,久久爲功,創造出更加璀璨的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