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5篇 《繪畫之痛:梵高的渴望與創作》

其他文案 閱讀(5.41K)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本書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梵高短暫而激烈的一生。他的藝術天賦、執着的追求以及內心的孤獨與痛苦,無不讓人深思。通過閱讀這本傳記,我對梵高的作品與他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並被他對藝術和生活的渴望所感動。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5篇 《繪畫之痛:梵高的渴望與創作》

第1篇

整個下午,我都在躁動不安,一會兒翻翻這裏,一會翻翻那裏,一會又撈起閒書翻幾頁。眼睛發澀,卻睡不着,直到拿出《梵高傳》—這本我中午剛剛讀完,讀完後睡意全無的書。我從牀上一躍而起,來到電腦旁。我終於知道自己這麼躁動的原因了。我一直在試圖抵制自己爲之寫些什麼的願望,換來的卻不過是心不在焉而已。

這本書從好些天前就斷續在讀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卻是這個週末。我哭了好幾次。有幾次拿書敲自己的腦袋。哭是因爲感動,疼痛,感動於梵高與弟弟的親情,疼痛着他們的疼痛。敲自己的腦袋是由於憤怒,憤怒於人們對一個善良的人所做的欺侮,憤怒於那個不公的社會,憤怒於那些最底層人民的苦難―而我只是一個看客。

如果沒有梵高,提奧會過得很好吧。體面的工作,豐厚的薪金,溫和的性格,彬彬有禮的舉止,走在哪裏都是受人喜愛的。他會過一種衣食無憂,平淡恬適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氣暴躁,行爲偏激,有些神經質,難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會這麼友愛。

這是多麼失敗的一個人。在倫敦做畫店的夥計,愛上一個女人,被拒。愛上自己的表妹,被拒。與其說愛上,不如說是同情於一個孤苦的妓女,與其同居,將其作爲妻子來看,終因差距太大而分開。被一位女子愛上,女子卻不敢掙脫家庭的羈絆,爲他自殺,後獲救,在療養院裏度過一生。在阿爾,喜歡一個妓女,在精神錯亂後,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給她做禮物。在愛情上,他是不太走運。不過,像他這樣把繪畫視爲生命的人,本來就不適合婚姻吧。就算有個家庭,帶給親人的也是痛苦。真正的藝術家都是瘋子。

在事業上,做畫店夥計,出走。做牧師,被逐出教會,雖然他做得比那些道貌岸然的牧師要真誠,更貼近於愛。做畫家,生前僅賣出過12幅小風景畫像,還是賣給自己的叔叔。在世時,他被視爲做什麼事都失敗的人,視爲瘋子。然而,這一連串的失敗並沒有把他打倒,他還是傾盡自己的生命,來愛,來描繪這個世界,縱然這個世界把他遺棄。

雖然手中只有印刷粗糙的梵高畫選,我還是從中看到了很多。這個不善言辭的人,把他的心,他整個的生命,他一生想要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情感都一筆筆繪在畫板上。我看到他對生命的渴望,對這個世界的愛。看到他的夢,那個像他筆下的天空那麼藍的夢。看到了他的躁動,他的強烈的要爆炸,要掙脫這個世界的束縛的渴望。

書裏,阿爾的烈日,金黃色的麥田,鈷藍的天空,開滿鮮花的原野,令我想起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沒有那麼大朵大朵的鮮花,沒有深藍的河水。可是我的家鄉有遼闊的原野,有窄窄的小路,兩旁有疏疏朗朗的白楊。雖然不是很美的景緻,但是曠遠,清新,可以看到天邊,沒有遮住視線,讓人透不過氣來的高樓大廈。小時候,我信誓旦旦說:我離開了家,纔不會想念這個破地方,我也不希罕葉落歸根。現在只是覺着自己的幼稚,我越來越想念這些。我是農民的孩子,我將來必將回到那個地方。我常常有一種渴望,渴望在無邊的土地上,在那些褐色的,鬆軟的土地上奔跑,就像兒時一樣。那時,我的身體將柔韌而充滿力量。

歐文斯通是一個偉大的傳記家,書中的情感,語言,以及他對梵高的理解,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另外,此書尚有餘光中的譯本,但大陸尚未發行。餘先生以詩人而做翻譯,其譯筆必當不俗。已經借來複印一冊,他日定當捧卷細讀。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5篇 《繪畫之痛:梵高的渴望與創作》 第2張

第2篇

我想,這是本令我難忘的書。一部進當我看完序言,比那忍不住落淚的書。我與城市中的大部分人一樣,並非冷漠、無情,只是太多情感被煙塵喧囂所掩蓋。能夠觸動心靈的,少之又少。感謝推薦此數的人。

當我看完序言,產生一種難以言表的微妙情感。我合上書,再次看了看封面,落淚。單純的,莫名的,想爲這個瘋子流淚。

是瘋魔成就了梵高,還是他的才能將其印象癲狂的深淵?書中的的梵高是完整的、完美的。他的種種缺點,種種瘋狂,通過文字毫不留情的展現在眼前。

作者在附記中談到,對於當初所收集的材料,進行了篩選、刪改。不知如果將其添滿會是什麼效果。然而,書中所呈現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都能使讀者儘可能的體會到,是什麼造就了梵高,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才能、他的瘋癲。

細細體味這些人,就更加能體會主人公的心境。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並未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一種旁觀者的心態來敘述這個事情。"他"的聲音低沉、有力,引人入勝。

讀了這本書,還懂得了好些繪畫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印象派。

第3篇

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傳》雖然出版至今已過了六十多年,但魅力依存。他認爲,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確實,這本書深深地震撼了我,顛覆了我以往認爲梵高只不過是個瘋畫家的看法。

梵高的一生悲慘卻又輝煌,他因爲愛烏蘇拉變得隨和,當過畫商,工作認真,卻又因爲烏蘇拉的已婚遭受打擊,重新變得性格乖僻;他因爲熱愛上帝變得虔誠,當過傳教士,幫助礦工,卻又因爲福音傳教會認爲他親身幫助礦工的行爲野蠻、不體面而解僱了他,他變得不再信仰上帝,失去理想……他沒有金錢,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熱情……

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幾乎對生活失去了希望,但他沒有就此放棄,他拾起畫筆,儘管起初畫得潦草,卻十分有靈魂,一看,便知道這不會是別人,只能是博里納日的礦工。

一切都由此開始,儘管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不幸的,但或許正是這種不幸,才造就了梵高高尚、善良、不屈不撓的精神,才造就了他的畫中別人難以畫出的生動與靈魂。

第4篇

梵高的一生是寂寞的,人們說,梵高的一生可以概括爲:出生+繪畫+死亡,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每天,他只會一個人沉浸在他的畫中,畫布、畫筆、顏料成了他唯一的伴侶。風再大,他也要到那一片寂寥無人的麥田中畫畫,需要的錢再多,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將錢花在自己熱愛的畫畫上,即使自己的生活已經不能維持下去……始終一個人過??

梵高的一生又不是寂寞的。他也曾經追求過愛情,爲了向她表白,他把自己的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以表示自己對她深深地愛。他也曾經有親情的相伴,弟弟提奧一直對他不離不棄,畫畫的資金都來自這個唯一的親人,他一直都有這個弟弟的支持與關愛。

可是,或許就是因爲這一份矛盾的感情,寂寞?有愛?也許連他自己也難以明白。於是,他在陽光充沛的田野上對自己的身體開了一槍,沒有打中心臟,他掩着傷口回家,漸漸地變得虛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時30分,梵高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弟懷中離開了這個讓他矛盾的世界。

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死亡,讓那一槍了結自己的一生。他其實也像那向日葵渴望太陽一樣渴望生命,可是,這世界讓他失望了,或許正如書上所說,破碎會帶來快樂。選擇離開,他便可以不再絕望。

第5篇

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傳》是我來大學讀的第一本文學書,大學的我不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記得那時林老師教我們西方外國文學,當時考試的要求就是要我們讀一本關於學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於考試壓力所以選擇了《渴望生活——梵高傳》,但是後面的研讀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漸漸的開始接受文學書籍。

在《渴望生活——梵高傳》中,描述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梵高的一生經歷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充滿了亢奮而絕望的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燒般的絲柏、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廳,燦爛迷人的星光……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描述都能散發出溫暖和動盪的激情,那一幅幅狂囂般的畫面,如同大海在怒吼在宣泄,也都是梵高內心底層最孤獨無助的吶喊。他狂放的筆觸、流動的色彩和噴薄而出的熱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將人們的靈魂裹挾而去。正如他所說:“生活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麼會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淹沒嘴脣,甚至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鬥,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勝,並贏得生活”。

他短暫而絢麗的生命歷程裏,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頑強的拼搏,要跟命運做鬥爭,要努力的在滾滾波濤中找尋自己棲息的海岸。梵高是最孤獨的人,陪伴他的只有永不放棄的信念,執着。沒有人的理解更沒有上帝的眷顧,他唯有用自己的畫筆,創造出一個世外桃源,這個國度裏,沒有無助,沒有孤獨,有的是有向日葵,被風吹亂的柏樹,有露天咖啡座,大片的麥田和旋轉的星光。正是這個完美的世界支持着他,讓他對生命仍然充滿了熱愛。

這本書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這對於我們今後的生活或許有深刻的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