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觀看遵義會址,重溫黨史感想五篇

其他文案 閱讀(1.33W)

  觀看遵義會址,重溫黨史感想五篇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使我深化了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瞭解黨的這段歷史,並從中受到了新的啓發和教育。當我置身於遵義會址前時,遙想昔日的烽火與韜略,思考明日的危機與錦繡。以下本站爲大家整理的觀看遵義會址,重溫黨史感想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觀看遵義會址,重溫黨史感想五篇

觀看遵義會址,重溫黨史感想一

20xx年19-20號,民建成都龍泉驛區支部組織部分會員到遵義會議會址和婁山關參觀學習,這是我繼2017年參觀學習後第二次踏上這片土地。

我們參觀了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遵義會議會場以及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紅軍總司令朱德、劉伯承等人的辦公室兼住室。佇立在一件件殘破的軍衣軍帽、機槍大炮前,彷彿我就置身於那段歷史中,是一位紅軍戰士,拿着槍、揹着大刀,穿梭在子彈橫飛的戰場上。現實和想象中的場景輪番交替,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1935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長征的紅軍在到達貴州境內時,人數已經銳減到3萬人。蔣介石集結了40萬人馬圍追堵截,試圖把紅軍置之死地。李德、博古等人在這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沒有意識到他們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並且拒絕接受毛澤東所給出的正確意見。屢次失敗的陰影籠罩着這支弱小的軍隊,悲觀的情緒在部隊中蔓延。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並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今後在軍事上應採取的方針。這次會議結束了“左”傾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袖地位。

離開遵義會議遺址,循着紅軍曾經行過的路,歷經兩個小時的車程,我來到了黔北第一咽喉要道——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首《憶秦娥·婁山關》形象地描寫了當年紅軍兩戰婁山關的場景,展示了毛澤東揮斥方遒的雄偉氣魄。海拔1300多米的戰場遺址上,完整的保存了當年激戰時的戰壕。就在這裏,紅軍揮灑熱血,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軀奪得了戰爭的勝利,爲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清冽的風吹走了雲貴高原的薄霧,陽光灑在戰壕裏投射出歷史的陰影。長征精神就在這溫暖的陽光中,在我輩對先烈的敬仰之情中延續下去。

這次活動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作爲一名律師,我深切感受到自身的使命和職責,也深刻體會到支部安排此次活動的良苦用心。我決心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出努力,使自己成爲更加優秀的民建會員和法律工作者。

一是學習革命先輩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堅定信念。當前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堅定信念。我們要向革命先輩學習,緊密圍繞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二是學習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國革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的。廣大人民羣衆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團結一致,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帶頭勤奮學習和工作,帶頭遵守紀律。

三是學習革命先輩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自覺加強黨性鍛鍊,弘揚艱苦樸素的作風,堅持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作爲民建會員,我要把此次遵義紅色之旅作爲自己修煉黨性、提升自我的一個新起點,把紅色革命的精神與傳統延續下去,在思想上堅定政治信念,在行動上努力學習,爲祖國法制建設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觀看遵義會址,重溫黨史感想二

今年是我入黨的第一年,我一直都希望能夠去遵義看看,來一次紅色之旅,8月25日一早,我們乘動車從趕水東站前往遵義,由此開始了我心中的紅色文化之旅。

上午9點,一到站,我便直奔盼望已久的遵義會址。聽導遊講,會址原是黔軍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是30年代遵義最宏偉的建築。

遵義會議的會議室在樓上,原爲房主的小客廳。屋子中央陳列着一張板栗色的長方桌,四周圍着一圈靠背椅,共20張,爲出席遵義會議的人員所坐。長方桌下有一隻燒木炭取暖的火盆。此次會議的與會人員有:毛澤東、朱德、陳雲、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王稼祥、鄧發、劉少奇、何克全、劉伯承、李富春、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鄧小平、李德等人。據說其中一位還是被擔架擡進會議室的。雖然這是復原後的場景,但我似乎看到了在場人員激揚文章,踊躍辯論,指點江山。從此,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開始改寫。

隨後,我參觀了遵義會議陳列館。一進大廳,革命領導人的銅像莊嚴而肅穆,彷彿在爲我們參觀的後輩們講述着革命歷史。館內,講解員爲我們詳細講解了每一件紀念品背後的故事。當年的桌椅、粗布印花被子、草鞋、斗笠,默然凝結着歲月的痕跡;看着翻開的會議記錄本,彷彿身臨其境,看到朱德如何批評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支持毛澤東的主張,並堅定地說:“如果繼續這樣錯誤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感受着凝重而激烈的會議氛圍,當然,這事關着一個國家的命運。

國之幸,民之幸,我們今天依然銘記遵義會議,因其生死攸關之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作用的“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在存亡危急之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和中國革命,並且使黨的路線開始轉到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正確軌道上來,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走出紀念館,熱血依然沸騰,再看那閣樓,已有了不一樣的感情,這場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是人們勝利的燈塔,它同樣爲建設今天的新中國有着特殊的意義!遵義會議作爲我們黨的歷“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極爲重要的精神財富和寶貴的歷史經驗。這些經驗仍然需要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習和借鑑。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使我深化了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瞭解黨的這段歷史,並從中受到了新的啓發和教育。當我置身於遵義會址前時,遙想昔日的烽火與韜略,思考明日的危機與錦繡,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艱辛,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可貴,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激勵我們要珍惜今天擁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發揮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應有的作用。

觀看遵義會址,重溫黨史感想三

xx日,臨縣老促會組織常務理事去貴州遵義參觀學習,同志們一起參觀了在我黨我軍歷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會址,深受教育,大爲感慨。

遵義會議會址原系國民黨25軍第2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會議會址由於維修沒有能上樓參觀,但是展覽館規模宏大,再現了會議會址現場,會議室呈長方形,面積27平方米,屋子中間陳列着一張板栗色的長方桌,靠背椅20張。出席會議的人員有毛澤東、朱德、陳雲、周恩來、張聞天(洛甫)、秦邦憲(博古)、王稼祥、鄧發、劉少奇、何克全、劉伯承、李富春、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鄧小平、李德等人。其中一位還是被擔架擡進會議室的。

館內陳列了不少當年紅軍用過的武器、生活用品,還有宣傳標語、照片、說明等等,十分詳盡。把紅軍從長征開始到陝北會師都有介紹,特別是遵義會議介紹更加詳細。

展覽中有一個細節十分引人注目,就是遵義會議是怎麼開起來的。當時黨中央的領導是張聞天,軍事上由博古和李德指揮,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長征,但是屢次打仗失利,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人損失到不足3萬,紅軍的命運到了十分嚴峻的生死關頭,必須結束“左”傾錯誤路線。1934年12月下旬,在隨軍行進到黎平地區時,張聞天向王稼祥說出要更換中央軍事領導的決心。有一天,他們行軍到一片茂密的桔林地內,二人頭靠頭地躺在各自的擔架上交談對當前形勢的看法,張聞天說,這仗這樣打看起來不行,還是要毛澤東同志出來,毛澤東同志打仗有辦法,比我們有辦法。張聞天說出這個想法後,王稼祥當天晚上就將他的話打電話給彭德懷,然後又告訴毛澤東。消息在劉伯承等幾位將領中一傳,大家都贊成要開個會,讓毛澤東出來指揮。這就是遵義會議的起因,可以看出我黨高級領導人舉賢任能的高風亮節。經過不斷鬥爭,在遵義會議前,就排除了李德指揮作戰。

遵義會議作出了四項決定:一、毛澤東同志選爲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三、常委中再進行適當分工;四、取消三人團,仍由軍事首長朱、周爲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軍事指揮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遵義會議後,逐步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使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最神來之筆就是毛主席指揮四渡赤水,我原以爲四渡赤水距離不太遠,而實際上,四渡赤水行軍路線十分艱鉅和長遠,既要行軍又要打仗,還要迷惑敵人,最終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勝利走向了北上抗日之路。

遵義會議明確地回答了紅軍的戰略戰術方面的是非問題,指出了博古、李德軍事指揮上的錯誤,改組了黨中央的領導,特別是軍事領導,解決了當時黨內所面臨的迫切的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從此,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以毛澤東爲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地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遵義會議是黨的歷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遵義會議爲我們黨留下了極爲重要的精神財富和寶貴的歷史經驗。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中,我們學習遵義會議精神,堅持理想信念,顯得尤爲重要。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據新形勢下的新特點,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發揚革命先烈精神,實實在在發揮餘熱,爲臨縣脫貧攻堅做出更大的貢獻。

觀看遵義會址,重溫黨史感想五

xx日,車務段黨委組織段管內各車間的80餘名新黨員和部分優秀黨員前往紅色革命根據地——貴州遵義,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

在遵義會議會址,走進這幢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印入眼簾的是1964年毛主席親筆題的“遵義會議會址”,蒼勁有力的六個大字。我們先後參觀了遵義會議會議室、軍委總參謀部辦公室,周恩來、朱德、康克清、劉伯承等同志的辦公室兼住所。瀏覽過程中,一棵老槐樹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位於朱德、康克清夫婦的住室前,曾經見證了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值得一提的是,據介紹,當年確定出朱德、康克清同志的住室,就是依據康克清同志的回憶:“我住的房間窗外有一棵小槐樹”來確定的。當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辦公、學習,運籌幃幄,部署紅軍如何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將中國共產黨引向勝利前進的道路。

意猶未盡的走出青磚小樓之後,車務段組織大家在遵義會址廣場上舉行了莊嚴的新黨員宣誓和老黨員重溫誓詞活動,面對鮮豔的黨旗,新黨員站在隊伍最前面,其他黨員以車間爲單位依次往後並排而站,我們鄭重的舉起右手,在領誓人的帶領下,莊嚴宣誓。這一刻,連天氣都爲我們的熱情所打動,原本陰沉沉的天竟然在宣誓時突然放晴了,我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我對自己說,在今後的人生歷程中,我一定會牢記誓詞,並將它付諸實際行動中,我會銘記這一刻的光榮、自豪和今後自己身上的責任。

走出會址,我們來到了一座鬱鬱蔥蔥的山崗前,這裏便是紅軍烈士陵園,當地人尊稱爲紅軍山。1953年,爲了紀念在長征中光榮犧牲的紅軍烈士,遵義市人民政府把77座紅軍墳墓集中遷到這裏,並在這裏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正面刻着“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它紀念着紅軍烈士們的光輝歷史。紀念碑的四周還鑲嵌着28顆星,寓意中國共產黨xx年的抗戰歷程和遵義會議永放光芒。走在石板路上,我不由的放慢了腳步。輕輕的,我害怕驚擾了安眠的先烈;輕輕的,我審視着如何走好今後的人生之路。

入路兩年,我由一名客運員到售票員再到現在的綜控員,綜控員是一個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崗位,需要很強的協調處置能力。現場作業的每一個指令都從綜控室發出,這裏要隨時處理許多應急突發的情況。綜控員,便是每日負責接收調度命令、覈對每趟車廣播信息,監控列車正晚點信息、票額信息、客服設備情況、現場作業情況、站臺兩端安全防護等,綜控員每天都在幕後確保着高鐵和旅客的安全萬無一失。“快,是高鐵的特色,我們服務高鐵,也就要求我們都要有‘高鐵速度’,對各種情況都要做到快速應急、快速反應,要保證每一名旅客能快速安全的坐上列車,作爲一名高鐵綜控員,用自己實實在在的服務讓整個旅途滿載溫馨,爲旅客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一名黨員一面旗幟,這次歷史的重溫,更讓我對作爲一名黨員的職責烙下了深刻的足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積極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性,立足本崗位,爭當先鋒崗。今後,我將時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如一,勤奮刻苦,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真正成爲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