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不同時期感悟隨筆三篇

其他文案 閱讀(1.5W)

  不同時期感悟隨筆三篇

像我們學校旗杆上的那面紅旗,不管日曬風吹雨淋,始終堅守那一方屬地,堅守那一份職責,也堅守着一縷似有似無的期盼。煙雨紅塵裏,它一如我心中的燈塔,指引我在漂泊的旅途中挺直腰桿邁開大步朝前走。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不同時期感悟隨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同時期感悟隨筆三篇

不同時期感悟隨筆一

書是要捧着讀的。心頭忽地跳上這一句話。

前些日子,在溫暖的空調房間,我再一次捧讀《紅巖》,家人奇怪我怎麼翻出了這一本書,這個似乎與時代格格不入與現在的氣息相距甚遠的“革命書籍”。當然是有原因的,爲一本寫中外優秀女子的書稿,江姐始終盤桓在心中。寫她,是否不合時宜?不寫她,作爲一名女子,一個也還算是作家的人,怎麼能忽略江姐受傷後十指上綻放的鮮血,那無比堅定的信仰令她將29歲的青春年華在黎明即將到來時作着最後絕美的一擲。還有她給孩子的一封信,心中委實放置不下。這本“不合時宜”的舊書,讓我對女人與革命,青春與犧牲,母親與妻子還有信念與理想,作着進一步的思考。我們這個時代離渣滓洞、刑具、鐵鐐、手銬很遠了,理想、信仰這些詞語,無人談及你說起會令人不解甚至嗤之以鼻。而再次的捧讀令自己在這個早春再一次思索:我們,我們很多人可能根本還沒有理由和資格談論信念與理想。其實,理想與信念如盞盞明亮的燈塔,任何社會任何制度都需要在它的光照與引領下,前行與發展。就是這樣,好的書本,是讓一個人,活得更像一個人的重要元素,是一個生命高尚豐富、優秀品質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是人生向着真善美不斷追求的必不可少。你去看《戰爭與和平》,你去讀《牛虻》、《簡愛》,你去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我眼前這本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版本的紙頁已泛了黃色,封面的紅色如熱血般殷紅依舊灼灼耀眼的《紅巖》。

那年秋日,去臺北參加首屆江蘇省與臺灣地區的女性論壇,臨行時,不捨地合上了那幾晚都放在案頭邊的一本書。圓山飯店那溫婉的服務大姐對收拾行李的我說:您喜歡這本書的,是嗎?可以帶走的。可以帶走的?!是聖嚴法師的《108,自在語》,房間爲客人放置案頭的書,住這兒的三晚倒真是每晚都拿出來看看的。聖嚴法師說: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說: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聖嚴法師還說: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108句話,字字珠璣,智慧、慈悲溢滿字裏行間。一心想去久富盛名的誠品書局(臺灣的書店稱之爲書局)尋聖嚴法師的這本書的,但因公務安排未能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將書捧在心口,向這位服務大姐致以深深的謝意。

曾在一個寂靜的深夜捧讀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在顛沛流離之間,懷念、想念、思念自己的逝去的妻子,銘心刻骨:是幾千個日日夜夜“不思量自難忘”,是夢中還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是思啊想啊“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凝視着清冷孤寂的如鉤殘月,捧讀這首《江城子》,那一刻真的是不能自己,淚流滿面。有時候,不需要對這首詞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等方面作一些理解(經典之作往往是不具有時代性的)。一首詞、一句詩、一段話對應着我們心靈世界的某一個部分,就這麼一下子叩動甚至震動着我們的心絃,令我們從庸常粗糙的生活中跳了出來,對生活與生命重新思考與打量。在閱讀的世界裏會跨越了時空,與一本書與一個人進行長久的心靈層面上的對話,甚至找到塵世間難以尋覓的知音。

有人說,書太多了,讀不完的。不如不看。對的,是讀不完的。上下五千年,書本浩如煙海,有哪一個人敢號稱窮盡世界上所有的書?但“不如不看”,笑死我了又涌起無端的悲涼。怎麼能不看?必須去看。一位兄長說:就說歐洲古典文學,人到這世上一遭,你怎能不去賞讀這些文學的瑰寶人類智慧的精華?也許,這一本,你不喜歡,你再翻那一本,你還是看不下去。但你再翻再看,總有一本對你的喜好與口味,你喜歡上了,你就慢慢地去看,你看進去了,你會與書中的人物產生共鳴,你會覺得書中寫的就是這個社會與這個人生,同時,也許你更會感覺到,同樣的際遇同樣的歲月,但是,可以這樣地去對付去尋找去實現的。在書中發現人生,在人生中發現書本。相互作個印證,作個對比。心中升騰起對生命更加美好的渴望,這本書,就這樣成爲你生活中的好友或是生命中的不可或缺。看過了歲月長久了,你將其擱置一邊了,身心卻感到煥發並生出清新的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就慢慢地流入到你的血液中去,你微笑着。走了一段又一段生命之路,春花秋月寒霜冬雪,你一回頭或是你不回頭,你的心中卻依然不會忘記這本書和書中的人物。當哪一日,你無意地,在書櫥的角落裏,你一下子瞥見了這本書,一直駐足在你心中的書,你會喜悅地似見到多年不見但一直在心中的好朋友。

書是要慢慢地捧着讀的。一部書決不是一件冰冷的器物。書本是溫暖的有靈性的,是活生生的存在。只有透過那一張張印滿了文字的紙張,看到了站在紙張間的一個個活生生的面容,聽到了那一個個面容所發出的——或溫暖,或嚴厲,或多愁善感,或慷慨激昂的——聲音,我們纔算是真正會讀書了。一目十行是一種讀法,一字一句品味又是一種讀法。用心去體味去欣賞,閱讀、思考、發現與互證,這樣在書中徐徐行走,可以使自己變得明智、靈秀、周密、深刻、莊重。更有對精神的嚮往還有道德、尊嚴乃至高貴的氣質、優雅的風度,想象力、詩意、最好的愛。

千萬別說很忙,忙得沒時間看書。中國的文字非常有學問:忙,是心字旁加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忙得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心靈一定會死亡。晚上,擰亮一燈將書捧至眼前,出差攜一本書踏上旅程……總說是人的一生如同一個布口袋,紮上袋口時不可能沒有遺憾。但我以爲,一直有書本作伴的生命中,會更加智慧與從容,少些遺憾。

不同時期感悟隨筆二

給你一支筆,你願繪就怎樣的人生畫卷?

一張潔白無瑕的畫板,落筆之前,我打算去繁從簡。回顧走過的歲月,一些可有可無的事物,就此省略。

畫上太陽!它是溫暖,朝氣,希冀的代名詞。無論被溫暖着或者溫暖着別人,都是行徑的路途中必不可少的場景和內容。向日葵,火爐等,一切和暖有關的事物都包含在太陽的萬丈光芒裏。這裏有五星紅旗的色彩;正義的思想發出閃爍的光;母親般的慈愛貫穿始終;低谷中,一雙雙友誼團結的手,以及堅持不懈跋涉的步履……它們是太陽的同類,也是太陽的一分子,極富內涵的畫面,是人間最動人的情懷。

畫上樹木!越來越喜歡一棵樹的形象。歷經凌冽的寒冬,就再也不能忘記樹的風骨和深沉。它教會我:愛事物要愛它的本質,摒棄浮華。倘若沒有冬天的堅韌信念,怎可能有春天的欣欣向榮?所以,當春天來臨,站在一棵鬱鬱蔥蔥散發着勃勃生機的樹的面前時,我並沒有太多的陶醉和忘情。這一切得之不易!相比奉獻和獲得,因此,我愛冬天的樹更甚於春天的花。

畫上小草!一首“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的歌謠總是在耳畔迴旋。是啊,我願做一棵樸素無華的小草。在人世間的隱匿處,遠離紛紛擾擾,吹自由的風,唱自在的歌,寫自然的詩。

畫上河流!川流不息的河流,縱橫交錯,通達四海八方,流水與流水水乳交融;血液和血液經脈相連;情誼和情誼似漆如膠;心意和心意心領神會。這裏有大愛也有小愛。因爲純粹,所以嚮往;因爲真誠,所以珍貴。因爲愛你,所以愛全世界!

畫上雲朵!它是我的那個詩和遠方。無憂無慮的時候,它就是我的那份愜意;滿腹心事的時候,它就是我的那份牽掛;激情澎湃的時候,它就是我的那份依靠。

畫上風雨!人生的旅途中,怎麼可能沒有風雨!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累累碩果,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豐登,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拼搏的淚泉,灑遍了奉獻的血雨……

不同時期感悟隨筆三

涼風習習的夜晚,悠揚的笛聲飄來,和着楝樹花淡淡的清香,飄來對故園的悠悠懷想。

家門前的池塘裏應該漲滿了水吧?池邊上,芳草萋萋,池塘裏,荷葉田田,荷花點點。毛絨絨的小鴨子在荷葉間鑽進水裏,倏地一下,又在另一片荷葉邊鑽出來,抖一下黃色的絨毛,晶瑩的水珠飛濺開來,落在荷葉上,又輕巧地滾開去,滾到清水裏,不見了。籬笆牆外,最惹眼的要算是麥稈花了,它的學名叫蜀葵吧?我們這裏都叫它麥稈花,亭亭玉立的,開出一串串大花朵,大紅的、粉白的,濃濃烈烈的,映着天邊的晚霞,夾着翻飛的蝴蝶。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我在園子裏揹着詩句,看着眼前的景緻,竟自陶醉了。

籬笆牆旁邊是一大片玉米地,碧綠碧綠健健壯壯的玉米稈排成了整整齊齊的綠色方陣,像戰士,像長城,像綠色的屏障,把我們的家圍在中間。不由得叫我想起郭小川的《青紗帳——甘蔗林》: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夢想,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裏染上戰鬥的火光!

哦,我的戰友、我的親人、我的兄長,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裏浴過壯麗的朝陽!

其實,青紗帳裏的 “戰鬥”從未停止,玉米田裏可以套種各種瓜類植物,小青瓜、小苦瓜、酥瓜、西瓜、香瓜,每當放晚學回來我們姐弟幾個就會迫不及待地衝向玉米田,睜圓賊亮飢餓的雙眼,找尋自己喜歡的“零食點心”,即便是小苦瓜蛋那樣只有大拇指頭大的吃物,只要黃熟了一點,我們也絕不放過——解饞,那是肯定的。那時,家裏是沒有真正的零食點心的,唯有玉米田裏的瓜果才能填飽我們放學後的轆轆飢腸。

玉米田的旁邊兀自矗立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楝樹。遠望楝樹,猶如一頂碩大的華蓋飄在藍天白雲下,落在青紗帳上,更像一位忠誠的戰士,護衛着我的茅草屋,護衛着我那頭髮花白的母親。無論是從遠方歸來,還是從單位下班回家,遠遠的,我總能看見母親,我總能看見家門前那棵雲蒸霞蔚的大楝樹,母親不就站在樹下,拿着簸箕幹着活兒嗎?她或許也是望見了我,踮着腳,伸着頭,手遮陽,向我這邊探望呢!

母親的堅強是我們這輩人難以企及的,父親早逝,我們姐弟七人,最大的二十歲,最小的四個月,至今,我不敢想象在那樣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年代,她一個人是怎麼把我們姐弟七人一個個拉扯大的。現如今,多少對小兩口養活一個孩子,都精疲力竭,沒有父母或是岳父母的幫襯,幾乎難以完成傳宗接代這一地球人光榮而又艱鉅的偉大任務。那時,有的人家爲了一塊玉米餅兄妹相爭,甚至大打出手,以致鬧出人命的事時有耳聞,但是,我們姐弟七人從沒爲吃的紅過臉,也沒爲誰穿新衣服鬧過彆扭。“大穿新二穿舊三穿補衲頭”已經成爲全家人的共識。豬肉呢,是隻有年三十才能嚐到的葷菜,“窮日子窮過”也是我們家庭鐵的紀律,沒有了物質的紛爭,人心的樸素得到了最大的昇華,同時,盼年望年也是我們那輩人對新年的別樣的懷想,可是,如今,孩子們還有對年的渴望嗎?

夕陽西下,楝樹搖曳。我們一家人依舊坐在楝樹下吃晚飯,看月亮,數星星。頭頂上,鬱鬱蔥蔥,芳香沁脾,桌子邊,一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日子是苦,可是,我們當初真的沒覺得,就像這棵楝樹學名苦楝,我們反倒覺得楝樹的美是大自然中獨一無二的,它的紫暈流蘇,它的幽香暗度,它的繁花似錦,是其它樹木不能給的,一如母親堅強的血液注入我們姐弟七人的血管,每當遇到困難,我們就會想:我們有母親當初的難嗎?

秋雨霏霏,是不是有點朦朧美?可是,我們此時正在山芋田壟間追逐哦,我們的目標是自己家養的豬,連綿的細雨已經讓我家的土豬圈塌了一道缺口,飢餓的豬望着田壟間的山芋秧,瞅着坍塌的豬圈缺口,如同在押的犯人看見了逃生的希望,使盡平生力氣,終於掙脫繩索的羈絆,放開四蹄在山芋田間或信馬狂奔,或大快朵頤。我和三姐、小妹、媽媽四人,在田壟間追捕逃豬,可是,兩腳的哪裏追的上四蹄的。有時,眼看追上了,又被山芋藤絆倒了。即使追上了,我好不容易抓住了豬蹄,可那一百多斤的瘋跑的狂豬哪裏是我這個十一二歲的小孩抓得住的?加之豬腿上沾滿了泥巴,手一抓,滑溜溜的,狂豬蹄子一甩,把我甩個狗吃屎,滿嘴泥巴,再瞧那頭豬,早已跑得無影無蹤。回頭看看媽媽三姐她們,個個頭髮溼漉漉的,跑得滿臉通紅,張大嘴巴喘粗氣呢!

陽光燦爛的日子美吧?我們正在用木板車運玉米稈呢!剛割下來的玉米杆其實是很沉的,我們把一大捆一大捆的玉米稈堆到獨輪木車上,推着獨輪車往家走,可是,面對架在木車上小山似的玉米垛,沒有好樣的力氣是領不起來的,即使領起來也推不動,即使推動了也看不到車前的路。辦法總是有的,我們會在玉米稈上插上一根蘆柴,像打槍一樣,眼睛、蘆柴、遠方的路面,三點一線,這樣,在踉踉蹌蹌中,在搖搖擺擺中,我們也能把二里路外田裏的玉米杆一根不少地運回來,引得不少大人們嘖嘖稱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呀!

那個越忙越窮缺吃少穿的時代像浮雲飄散了,母親也隨着那朵雲飄走了。那個家,我們再也回不去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遙望故園,唯有那棵楝樹仍舊高高地直直地站立在那裏,像我們學校旗杆上的那面紅旗,不管日曬風吹雨淋,始終堅守那一方屬地,堅守那一份職責,也堅守着一縷似有似無的期盼。

日思則夜夢,夢中,蜀葵依然漲紅了臉,夢中,青紗帳裏依然藏着許多好吃的瓜兒,夢中,華蓋似的楝樹依然在雨中靜默着,而鐵色的樹幹卻分外挺拔,煙雨紅塵裏,它一如我心中的燈塔,指引我在漂泊的旅途中挺直腰桿邁開大步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