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範文3篇 與孩子和諧相處的心得體會

其他文案 閱讀(3.19W)

最近,在各大社交平臺和母嬰相關論壇上,流傳着許多家長分享自己接納孩子的心得體會,這些經歷或感悟都側重於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爲大家選取一些優秀的個人讀後感,分享孩子成長、人生哲理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見解,希望這些內容能夠給無數家庭帶來啓示和幫助。

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範文3篇 與孩子和諧相處的心得體會

第1篇

在暑假裏,我讀了小巫的《接納孩子》,這本書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個案,針對家長常犯的急躁、焦慮情緒,結合家長提問最多的兒童安全感、自主意識、認知模式、社會交往、規則規範以及性意識問題做了詳細的論述和勸解。雖說《接納孩子》是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但是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更具有啓發意義!在這裏,我談一談讀了這本書之後一些淺薄的感受!

我們接觸到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齡段、有着不一樣的家庭教育,個性千差萬別!作爲老師就要用愛的目光關注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接納他們的個性尊重他們的人格!一方面我們要用欣賞得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寶貝都有他們的可愛之處,我們要以發現“美”的目光欣賞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能夠讓孩子的不足遮住我們的眼光,只見沙子不見金子!另一方面我們要以寬廣的胸懷接納孩子的“錯誤”。據書本所說,孩子“黏人”、不聽話、發脾氣、貪玩、“自私”、“沒規矩”等等表現其實都是對外界環境做出的正常反應,都有其合理性,我們要學會去接納孩子的各種表現,寬容孩子的過錯,讓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的情緒特別是宣泄壞情緒(我們總是在壓抑壞情緒,殊不知越是不讓寶寶體驗,他意猶未盡,下一次只會讓他的情緒更加誇張,因爲他想要徹底體驗)、鼓勵孩子說出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問題。

孩子做的事都是憑着天性出發,但孩子們都有顯示自己特長的性格,喜歡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和讚揚,更喜歡家長和老師少批評自己。針對這一性格特點,我們把表揚和批評有效的結合到一起,發揮他們自然向上的心理特點,培養出孩子自信、自強的性格特點。比如:孩子表現好的事情給予她表揚,做錯事的時候就鼓勵他揚長避短。用鼓勵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這本書中有很多是面對家庭教育的問題進行的案例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吸收對我們有幫助的經驗,也可以通過案例更好的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範文3篇 與孩子和諧相處的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在這個暑假裏,我有幸讀到了小巫的【接納孩子】,流着汗,讀着書,能量劇增,實在令人心曠神怡,深入淺出的寫法,道出富有深刻哲理的教育方法。我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談談自己一點微薄的看法。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千差萬別的環境影響和生活經驗,教師愛學生就要接納尊重關心每一個學生,不論有什麼缺點都要用愛心陶冶他,用耐心轉變他,用正確的方法誘導他,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呵護和關愛,力爭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提高。我們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推動學生的人格成長,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們善於接納每一個學生,那麼每個學生都會心理健康,於是他們就都會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才,違法亂紀的人就會越來越少了。

我想,越善於接納學生的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個善於接納學生的老師,會營造和諧健康的班風,接納有益於培養孩子們的優良品德和行爲。不接納學生,寸步難行,接納學生,萬事亨通。我要把它作爲我的座右銘,時刻提醒和對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學會了接納學生,我的教學工作一定要更出色。

第3篇

?接納孩子》這本書是2016年我的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買的,那時候,兒子開始說“不”,一時不知所措,心想我的孩子脾氣怎麼這麼差,於是買了這本書,只是翻了一下,沒有很認真的去讀,當時覺得無法做到完全接納孩子,帶着質疑去讀的。

相隔兩年後,兒子已經四歲,更加的叛逆,他與家裏每個大人對抗、吵架甚至是動手,我又重新拿起這本書,這一次讀,感覺完全不一樣,可能是這兩年接觸了點心理學,也可能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了新的經驗和體會,這一次讀是真正的入心了,帶着“對對對,就是這樣”的認同心理去讀的。

這本書,提倡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爲,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真正心理需求,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

育兒也是育己。書中每一部分,幾乎都提到父母的狀態、父母的行爲對孩子的影響。而我在過去四年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這點:如自己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被察覺;發現自身發展的侷限性;督促孩子行爲習慣的過程中,首先要以身作則等等。

因爲兒子一直都有分離焦慮症,所以我總是很擔心他是否會安全感不足,當看到“安全依戀的孩子在父母離開時會表現出焦慮,但不是生離死別那種絕望式的哭鬧,他們會逐漸平息;在父母返回時他們會很樂意看到父母,跟父母親熱一番之後再鬆手去做自己的事情。”這一句時,原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依戀母親是正常的表現,才放下心來。我想我可以放下“是否安全感不足”這個焦慮,全身心高質量的去陪伴孩子,對於建立他的安全感都是有積極的作用。

我們習慣了看到孩子哭,就受不了,立馬想辦法去制止他,否則就會覺得作爲父母的失敗。

兒子最近特別熱衷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把所有的衣服穿好,會很有成就感。

一天,他又要自己穿衣服,我在旁邊看着,他生怕我伸手幫忙,強調“媽媽,我自己穿,你不要幫忙,你只幫我把保暖衣肩膀上的扣子扣上。”他穿的很慢,我比較擔心這個速度到幼兒園會遲到,他可能感受到我的着急,很警惕的一再強調不需要幫忙。我在給他扣那兩個釦子的時候,不自覺得把卷到腰未拉下來的衣服往下拉了下,他暴跳如雷,用手就打我:“說了,不要你幫忙!”我感受到作爲一個家長的權威受到挑釁,也非常生氣,一把把他推開推倒了。他更是怒火中燒,說:“你幹嗎推我!”一場戰爭就這樣開始了,你打我一下,我推下你一下。當時有強烈的挫敗感!

事後,我想我沒有感同身受的去感受到他當時的生氣的原因,沒有把自己抽離去看待這個事件,那一刻,我自己就是一個孩子的狀態。我作爲母親沒有很好的去處理這個衝突,而“我們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訓練師,是他們社交行爲的模板。”孩子又怎能學會處理衝突呢?

如果我當時能理解孩子生氣的那個點,及時表達我的歉意:“剛纔你已經提醒我不要媽媽幫忙,可是媽媽還是伸手幫你拉你的衣服了,你很生氣,對吧?媽媽非常抱歉,對不起。”接納孩子“生氣”這個負面情緒,這場兩個“孩子”似的衝突,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意識到這一點,也不需要內疚、自責,因爲至少我察覺到了,帶着察覺去探索親子關係,也是一種進步。

昨天,按照約定好的,一天只看一集動畫片《忍者神龜》,而且上午已經看過,到了晚上,他又要看,我平靜的告訴他:“早上約定好了,上午已經看過忍者神龜,下午和晚上就不能看了。”

他就哭了:“我就要看。”他自己承諾的話完全忘了。

我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特別想看,但是你自己說過的話要做到哦。”

“你不給我看,我就把你的東西全部拿走。”他停止了哭泣,拿起一袋我的東西。這時他已經從難過變成生氣。並且自己將不能看動畫片的注意力轉移到要佔有我的東西,想引起我的生氣,而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從頭到尾我都很平靜,未被他情緒所帶走,幾分鐘後,他放下我的東西,去看繪本,很快就自己轉移了注意力。

我如果也帶着情緒去處理,那他就將本來應該運用到自己身上的能量,轉而應用到對付我的情緒上來,只會讓矛盾升級。

這也是我實踐“溫柔而堅定”的執行規則的一個嘗試,效果果然比威脅、厲聲斥責要好很多。

兒子最近特別喜歡和小朋友開發新的遊戲,這些遊戲規則他們自己定,規則制定來源於他們以往玩過的遊戲、看過的動畫片加上自己想象力。每想出一種新玩法,都讓他興奮不已。

這本書,給我啓發很多,感受也很多,希望自己能真正的做到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他,不做孩子自我發展中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