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關於袁隆平的故事簡短經典範本精選2022

其他文案 閱讀(2.05W)

大家都知道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袁隆平的故事簡短經典範本精選2022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關於袁隆平的故事簡短經典範本精選2022

關於袁隆平的故事篇1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經在學校試驗田裏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稻",鶴立雞羣,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種子播下去,結果,高的高,矮的矮,產量都很低。

但是,這株天然雜交稻啓發了他:用人工雜交的辦法,可以培植高產的雜交稻。

勾腰駝背埋在稻田裏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個瓦鉢裏面倒騰了兩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後,1966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的院刊《科學通報》上,他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這是中科院《科學通報》在"文化(hua)大革(ge)命"停刊前的最後一期。恰好給國家科委九局的一個領導看到了,就發函下來,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校支持袁隆平的試驗。

"文化(hua)大革(ge)命"開始不久,"白專典型"袁隆平未能倖免,他的幾十個"資產階級的罈罈罐罐"被"徹底砸爛",撿回來的幾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學校後面的臭水溝裏。

就在要被抓進"牛棚"的時候,工作組卻從學校檔案裏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險爲夷,反倒成了保護對象。更令他驚訝的是,省科委還將"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課題,撥給他科研經費600元,兩名"社隊來社隊去"的學生也被同意留校當他的助手。

但秧苗卻再次被毀。1968年5月的一天,試驗田被人踩得稀爛,秧苗被拔光。從田埂邊的污泥裏,他又撿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讓助手尹華奇感到驚訝的是,袁隆平繼續幹活,絲毫沒有追究是誰幹的,"他是那種摔摔打打都不記痛的。"

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100公里外的漵浦縣低莊煤礦"宣傳毛澤東思想"。兩個月後,因爲兩個助手寫信向上面反映,引起省科委和農業廳重視,專門成立了一個科研協作組,才把他調往長沙工作。

關於袁隆平的故事篇2

他們到底跋涉過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揹負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裏,讓清晰的腳印指向遙遠的未來,邁向我們美好的新時代!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潮流,“民以食爲天”、“食以稻爲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裏,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爲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裏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麼宏大的設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又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峯,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着中國專家迎戰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裏高興,吃點苦沒關係。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後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2019年,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舊在埋頭苦幹,他希望自己再奮鬥十年,讓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上我們的雜交水稻。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願把技術無償的貢獻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閒看雲隱;他們精確地估量着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芽,茁壯成長,成爲綠蔭,去感恩那些爲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爲,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

關於袁隆平的故事篇3

騎摩托車去實驗田

袁隆平手裏掌握着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來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爲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裏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裏。十多年來,他先後換過8 9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餘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着摩托車在田間轉。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着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關於袁隆平的故事篇4

農民的“米菩薩”

出生在1960年的曹宏球,是湖南郴州市北湖區華塘鎮塔水村農民,因爲出生在糧食大饑荒的年代,小時候吃了不少苦。自從改革開放的春風拂暖大地,腦子活絡的曹宏球率先在村裏種起了雜交水稻,他家責任田的糧食產量,年年都有好收成。此外,他種的蔬菜瓜果也比別人好,還培育出無籽苦瓜新品種。20世紀90年代以後,他將田裏的活交給妻子打理,他則改行專門養蜂,口袋漸漸鼓了起來,不久就被郴州地委表彰爲科技致富典型人物。

他對袁隆平心懷感激和敬重,萌生了自費爲袁隆平雕塑一尊漢白玉塑像的念頭。爲了弄到袁隆平的照片,他給袁隆平寫了一封信,收到曹宏球情深意切的信後,袁隆平請同事回了封信。袁隆平在回信中說,“你和廣大農民的心願,在我看來,比諾貝爾獎還更榮耀。你們的這份情我就領了,但我爲人民爲國家做一點貢獻是應該的……因此,請你千萬不要把錢浪費在爲我塑什麼石雕像上,我實在受不起你的這種厚愛。請你尊重我的意見,並恕我不給你寄照片。”

後來,曹宏球爲了表示對這位“米菩薩”的崇敬之情,他自己拿出五萬元的積蓄,請人爲袁隆平雕塑了一尊真人大小的漢白玉雕像。在竣工時鄉親們放鞭炮,扭秧歌,還在雕像前供上象徵長壽與祝福的壽桃果品。在鄉親們眼中,袁隆平是恩澤鄉里的米菩薩。袁隆平聽聞之後很不高興。但後來聽說曹宏球家因爲自然災害而陷入困境時,袁隆平趕緊讓人給他送去了兩萬元錢。而因爲日曬雨淋,曹宏球無力維護雕像,這位老實的農民只好又跑來長沙,希望袁隆平能資助一下,但這回他卻碰壁了,袁隆平聽說是要錢維護雕像,他堅決不同意給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