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學習型家庭典型事蹟材料3篇 家庭學習典範:培養學習習慣的成功之道

其他文案 閱讀(1.14W)

學習型家庭典型事蹟材料:這些材料記錄了一些家庭的典型事蹟,這些家庭以學習爲中心,致力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氛圍。通過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鼓勵,他們在學習上取得了卓越成績。這些材料不僅可以幫助更多的家庭瞭解如何構建學習型家庭,也爲廣大家長提供了寶貴的育兒經驗和啓示。

學習型家庭典型事蹟材料3篇 家庭學習典範:培養學習習慣的成功之道

第1篇

葉嬙嬙是周寧一中老師,丈夫阮鬆波就職於周寧縣社保中心,他們有一個可愛活潑的兒子,這是一個氤氳書香的學習型最美家庭。

葉嬙嬙每天堅持讀書看報兩個多小時,在她的影響下,一家人都愛讀書,從書中汲取到善良、樂觀、寬容、大度、勤勉、進取的豐富營養,教會孩子很多名言、警句、箴言,人生感悟,做人之本,行爲之要等,如:忠心報效祖國、孝心善待尊長、誠心與人相處,愛心奉獻社會。勤於動腦多學事、肯於專心往做事、樂於助人做好事、嚴於律己不惹事。用一個母親的愛好營造了書香家庭,用她的智慧提高了家人的修養,融洽了家人的關係。每天準時收看電視新聞,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開拓自己的視野。鼓勵孩子觀看有助於學習的課外書籍和電視節目,瞭解一定的社會自然、科技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家庭成員有自覺的學習意識,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學習。家庭學習氛圍良好,重視智力投資。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她給兒子取名家和,意意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兒子在母親的影響下,認識到沒文化,真可怕,並主動請纓爲他伯母掃盲,從幼兒園開始就教他伯母認識常用字。

最美家庭是具有優良家風釋放正能量的家庭。一個具有優良的家風的家庭,家庭成員不自私、不狹隘、不懶散不怠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積極進取。積聚正能量,釋放正能量。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堅信只有德教育好了,纔有資格接受別的教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加強親情培育,不斷磨鍊,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並健康快樂長大成人。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的修養,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所作爲,有所貢獻的人。在母親的影響下,七歲的兒子的遠大的理想是建立一所最現代化的醫院,聘請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免費爲窮苦人民治病。還要建一所最現代化的學校,爲所有的失學兒童提供教育。會給老人讓座。一家人對大街上舉辦的各種募捐活動經常參加,對乞討的老人、殘疾或小孩,經常教育兒子拿些給他們,對社會弱勢羣體要有愛心,孩子心甘情願地把他的錢全部捐出去了,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科學鍛鍊,強身健體。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時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裏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爲保護環境他們家庭力行低碳生活:手洗服裝,節約水電,污水淨化重新利用,使用無磷洗衣粉;選用節能電器,隨手關燈、空調;出行選擇步行,減少污染,分類投放垃圾,廢物轉化資源等等。熱心公益,團結鄰里。十幾年來,爲周圍居民自覺打掃巷道,美化環境從家庭做起,保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的綠色生活。

多年來,她一家在平凡的生活中傳遞愛心,傳播文明風尚,淨化社會風氣,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學習型家庭典型事蹟材料3篇 家庭學習典範:培養學習習慣的成功之道 第2張

第2篇

記得兒子四歲時的一天,他突然問我:媽媽,我們家裏有象棋嗎?我高興地說:有哇!說着我就去給他找,拿到象棋看到他欣喜的樣子,我和他爸爸都很高興。就決定先在家教一教象棋的基本走法,他入門挺快的。在他上大班的時候就在棋校開始學習了。

學習就得有學習的氛圍,光靠每個星期的一節課,是遠遠不夠的。於是爸爸每天都會抽時間和他練習下棋。一天放學回家,兒子叫我陪他下象棋。我學着兒子的姿勢,攤開雙手,一副無奈的樣子說:可是我不會呀!怎麼辦?兒子立刻興奮起來,媽媽,我教你!於是兒子開始教我擺象棋,還學着老師的樣子給我講解每個棋子的走法。從那天起,每上一次象棋課,回家兒子都要和我擺上一陣子。

一天回家的路上,兒子興沖沖地說媽媽,今天我教你馬的走法。我開始總是把馬的走法弄錯, 馬走日,先直線再斜線兒子儼然一副老師的口氣。一回到家,兒子就擺開了象棋,兒子邊實踐邊講解,兒子認真的樣子激發了我對象棋的興趣,就這樣兒子也越來越有興趣了。

兒子現在還在堅持學棋,我們每天抽時間和孩子練棋,慢慢的他開始參加象棋比賽,獲得過一等獎,這對他也是個促進。現在在家經常一家三口都圍坐在棋盤周圍,那種感覺真是幸福。

二年級時兒子開始學習竹笛,學習的目的是讓孩子多會一件樂器,多有一個愛好,以後的生活會多一份快樂。竹笛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音樂方面的知識我還是有所瞭解。每天,兒子都例行公事地吹半小時笛子,兒子在吹奏的時候,在節奏方面出現問題我總是耐心的給他指導,我唱他吹。後來,在我的引導下,兒子自己也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變得自信了。每天聽到兒子悠揚的笛聲,讓我感到欣慰。

不管學什麼都是需要時間和毅力的。我喜歡和兒子一起學習,一起學習成長,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第3篇

爲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博學多才?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類拔萃?而父母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作爲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它直接決定着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也決定着孩子將來是否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下面是我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點滴體會。

父母的言行以及家庭環境的氛圍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意識和行爲。作爲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樹立良好的形象,家庭和睦,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親情的幸福,我們在孩子面前從不大聲爭吵,偶爾爲之,也是爲孩子的教育出現一點小分歧,但很快會達成一致。父母對待學習、工作、家庭、朋友、同事等方面的態度和處理各方面關係的方式、方法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因此,我們在孩子面前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使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不會說不負責任的話。我們的大家庭關係也非常和諧,婆媳之間、妯娌之間、兄弟之間等都是互敬互愛,從未發生過任何爭吵,這樣,就爲孩子營造了一個愉快、輕鬆、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培養了他善良、有責任感、孝敬老人等優秀品質。我認爲,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父母對孩子一般來說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對他們寄予厚望,我們也不例外,但關鍵是如何發現以及培養孩子的興趣。我的孩子說話早,對語言比較敏感,因此,我也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給孩子買來很多書,但不是盲目亂買。早期印象最深的要算那本《寶寶看圖唱兒歌》了,當時那本書價格也不算便宜,但真正是物盡其用,孩子很樂意學,我們教得也很認真,孩子幾乎是全書都背誦下來了,因爲那時他還不識字,但無論翻到哪一頁,他都能流利背誦,大大地培養了他早期的語言功能。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而大多數父母只對孩子寄予厚望,卻忽視了自身的學習,忘記了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師。也許是職業的關係,我在學習上一直不敢有所放鬆,這無形中爲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記得那時孩子還小,我正忙於參加自學考試,放暑假時,我就在家裏放聲背誦古漢語,當我讀到碩鼠碩鼠,無食我鼠的時候,孩子竟然一字不差地跟着我讀起來,而且聲調也不差分毫,抑揚頓挫,煞是可愛。由此我想,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影響。現在,我依然保持着讀書的習慣,牀頭不可一日無書,雖然沒有時間去讀大部頭的著作,但報紙、雜誌不斷。孩子也在我的影響下,逐漸養成了不讀書不睡覺的習慣。每年放假,我都要引導他背一些古詩詞,讀一本他能讀已懂的名著,如《三國演義》《史記》(少年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魯濱遜漂流記》等,雖然他感悟不是很深,但我相信,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使他受益匪淺。

關心孩子的成長,並不是只關心他的身體,關注他的學習、他的分數,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他的思想變化、情感需要。尤其是現在他已逐漸步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按家長制去行事,勢必適得其反。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散步、就餐、看電視,都是我們交流的好機會,孩子把在學校的見聞告訴我們,把他的喜怒哀樂告訴我們,我們和孩子一起分享着他的快樂,也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不經意間告訴了他。我的孩子愛好比較廣泛,尤其是上了國中之後,他迷上了籃球,他看球賽,把自己不多的零花錢用來買體育畫報,他關注火箭隊,喜歡麥迪、姚明,我並沒有阻止他,而且和他一起看,還在上次期末考試後特意給他買了個籃球,只是告訴他分清楚孰輕孰重,不要本末倒臵。看電視時,不僅讓他看體育頻道,也引導他看新聞聯播百家講壇希望英語等有益身心的節目。爲此,還專門買了《易中天品三國》等書籍。孩子也是一樣,你尊重他,他才尊重你。

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也一樣,沒有孩子是天生的愛學習者,也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笨蛋,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爲的收穫,播種了行爲,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穫,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穫。也有人說,行爲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職業使然,讓我更注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但這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爲孩子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盡如人意,他有惰性,他有障礙,我也曾失敗過,苦惱過,甚至使用高壓手段,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問題得到了解決,有的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蹴而就之易,這就需要我們的耐心,需要我們的恆心,需要我們的智慧。爲了孩子,讓我們一起探索;爲了夢想,讓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