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家風故事感悟

其他文案 閱讀(1.61W)

  家風故事感悟

一滴一滴的淚,像濛濛細雨一樣,灑落大地,眼前閃過的畫面讓我永無難忘,那是一篇難以忘懷的歷史紀錄,那更是一段辛福而痛苦的記憶!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家風故事感悟

家風故事感悟一

一滴一滴的淚,像濛濛細雨一樣,灑落大地,眼前閃過的畫面讓我永無難忘,那是一篇難以忘懷的歷史紀錄,那更是一段辛福而痛苦的記憶!當我合上《長征》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久久縈饒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它已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根植於我的心裏。

在歷時兩年時間裏,各路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戰勝無數的艱難險阻。長征途中,戰士們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帶充飢,他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征服了一切困難。沒有埋怨和嘆息;沒有懦弱和退縮,戰士們用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抒寫了一首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歷史雖已過去,但我們永遠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勳。 “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就應樹立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在學校我們應把紅軍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下去,孜孜不倦的學好每一科知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歷史的身影漸漸遠去,此刻重新聆聽《長征》的故事,感動之餘更是對戰士們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和崇敬,同時也對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到更神聖和光榮。其實生命是一條美麗曲折的幽徑,路旁有妍花的麗蝶,也有荊棘叢生,要想人生美麗輝煌,就應該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一路虔誠地走過,一路播撒希望的種子。

家風故事感悟二

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爲標準就是家訓,而一個家庭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家庭成員的家教和素養,然而,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遵守,好的家風能夠薰陶出有教養的家庭成員,家長的言行對於孩子非常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吧。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澱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爲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的確,在生我養育我的這塊土地上,父輩經歷過太多的艱苦日子,到我們這一輩雖然還時常有聽到“舊社會”“土地承包到戶”等,但那些艱苦歲月留給我們沒有太深的印象;因爲我的父親母親早已把往日的磨難當作一種精神,一種積極面對生活,勤勞節儉的家風傳承給我們這一代。

我家的家風家教有三條:一是積極的生活態度,二是以善良真誠待人,三是孝敬尊長。

在我7歲那年,父親去世了,生活的重擔一下全壓在了母親的身上.當時我們家姊妹8人中,只有大姐二姐三姐成了家,二哥,五姐和我都還在上學.每到開學前幾天,母親總是到處奔走,爲我們籌借學費,然母親從不與我們講述生活的艱辛,也從不要求我們退學.母親總與我們說,困難只是暫時的,挺一挺就會過去了.母親積極的生活態度對我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從不退縮.

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到收穫玉米的季節,晚上,坐在燈下剝玉米,母親總會給我們講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等耳熟能詳的故事,並告誡我們:要善待他人,用母親的話說;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記得那時我們家,總是有很多人來串門,而對鄉親們,母親總是熱情相待,總把家裏好吃的拿出來招待鄉親.若是遇到走村串寨做小生意的生意人,只要到了我們村,留宿的地點,總是我家.母親的善良真誠打動了許多人,也在無形中造就了善良真誠待人的家風.

母親一直告誡我們:百善孝爲先!沒有父母,哪來的後人,一旦聽說哪家子女不孝順父母,母親的眼裏總是滿含熱淚.正是在耳濡目染之下,我們姊妹8人以及我們的孩子對母親都非常孝順,在母親80歲高齡,帶着母親做了飛機,乘了地鐵,遊了西湖,讓村裏的老人羨慕不已,母親的晚年算是幸福的.

許多年以來我深深的理解母親的家風家教,也同樣會傳承給下一代。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生活環境和各方面的條件越來越好,但這些優秀的精神永遠不會被棄忘。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健康發展的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爲 “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家風故事感悟三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很多幸福和諧的家庭裏,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爲老實做人、與人爲善、踏實做事、勤奮節儉。我的家人是這樣做的,也這樣要求我們,讓我們受益匪淺。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爺爺是村裏有名的熱心人;爸爸老實本分,是村裏出名的老實人;媽媽勤儉持家,生活中勤儉節約,是鄰里公認的。我記得小時候,我聽到最多的誇讚就是“人家這孩子老實,跟他爸爸一樣”。

但是,有一次爸爸的一位老同學來家裏做客,說:“你爸爸上學那會兒太老實,你別像你爸爸那樣,太老實會吃虧的。”當時,我覺得叔叔說的也有道理,我一時真不知道該不該做個老實人。從小在農村長大,家人的勤勞能幹對我影響很大,可以說什麼農活都做過。所以,在之後的工作中,我從來不怕吃苦不怕累,因爲我覺得這些跟幹農活相比輕鬆多了。

十歲之前,爸媽不讓我跟他們到地裏幹活,我就在家裏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收拾屋子做飯照顧妹妹,七歲時,我已經可以烙大餅。也許正是得益於那時的經歷,我做各種家常飯菜得心應手,這點也成了我後來找對象的一個籌碼。

那時,我就覺得長大了就應該多幹活,這樣長輩就能少乾點。我爺爺經常和別人提起我的一句經典話,說我曾經對爺爺說,“我多幹一點,爺爺就少幹一點。我越長越大,就乾的越來越多,爺爺慢慢老了,就可以乾的越來越少”。我不記得什麼時候說過了,翻譯成現在一句很常見的話應該就是,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我的家人做人老實,做事踏實,爲人善良。爺爺在我們村裏人緣特別好,他樂於助人,爲人和善,認識爺爺的人都說他是個特別熱心腸的人。不管誰家有事只要被爺爺碰到,能幫就幫。爺爺愛做小買賣,認識很多做小生意的,算盤打得也很好。記得村裏誰家賣糧食,賣牛賣羊啊,都會叫爺爺幫忙。爺爺雖然沒上過學,但算數能力特別強,有爺爺在場肯定能賣個好價錢,還不會算錯賬。村裏誰家有個紅白喜事,爺爺肯定會到場,端菜洗菜、燒火洗碗,忙裏忙外,直到現在八十多歲了,他還會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爺爺還愛趕集,每次趕集都會問問鄰居們有沒有帶東西的,於是每次趕集回來,他的小三輪都是滿滿的。一到衚衕,就聽爺爺喊李家的雞蛋,趙家的大米,鄰居們紛紛出來取東西,這也算“代購”了吧!

我爸爸的“名片”就是老實,自己吃點虧不要緊,從來不去傷害別人。受爺爺的影響,他一樣喜歡幫助別人,在村裏誰家有活需要幫忙,從來不會拒絕,總是盡力去幫着做。

爸爸其實差點做不成農民,他國中畢業後,村裏徵兵,爸爸各項指標都符合,而且算是很優秀的,村裏已經決定讓爸爸去了。就在這時,另外一家找到我家,跟爺爺和爸爸說,他家孩子多,挺困難,希望把名額讓給他們。後來,爺爺和爸爸就把名額讓給了他們家。

對於這件事,爸爸心中一直也很遺憾。村裏爲了補償爸爸,推薦爸爸去縣裏農校學習,回來在村裏做農業技術員,爸爸一干就是十幾年。後來農業合作社散了,爲了養家,爸爸出去打工,爸爸老實人好,踏實肯幹,在工地上也贏得了老闆的讚賞,讓爸爸學廚師,在他們工地的食堂工作。老闆對爸爸很放心,把食堂交給他打理,爸爸跟這個老闆做了二十多年。

我的家人都很勤奮節儉,首先要說的就是我的媽媽。記得小時候,我們一家人穿的鞋子、冬天的棉褲、棉襖,都是媽媽自己純手工做的。印象中,媽媽總是白天在地裏幹活,晚上在家裏做鞋底。我們小時候沒有這麼多零食,炒花生瓜子就是我們最好的零食。記得村裏經常來賣餅乾、方便麪的,也可以用糧食換,媽媽一般不給我們買,如果妹妹哭,她會用糧食給我們換一點,還要用那些她從地裏撿來的糧食。

媽媽過日子精打細算,能省就省。我小時候,家裏電器很少,一臺21寸的彩色電視看了很多年,洗衣機、冰箱到我結婚時家裏纔買,但直到現在他們也不用。每次回家,我都說:“媽媽年紀大了,別再手洗衣服,用洗衣機洗就行了。”她總說:“值不得,沒多少。”其實,她就是捨不得那點電費。

從小,爺爺就告訴我,咱們到哪兒都要老實做人,踏實做事,這樣人家都喜歡。爸爸媽媽告訴我要好好學習,以後別再像他們一樣種地。我一直記着他們的話,不管上學,還是工作以後。

在學校的時候,完成好學習的基礎上,我很樂於幫助老師和同學。上學的時候,我一直擔任班幹部,認真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每年都會獲得優秀學生幹部的獎狀。工作以後,我踏實認真工作,作爲一名醫生,我用心爲每一位患者服務。我一直堅持兩點:一是良好的服務態度,處處爲患者着想;二是學習好醫術本領,爲患者做最好的服務。

畢業後,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一個公立醫院,在工作第一年就被評爲北京市區級優秀醫務工作者。在現在工作的這個醫院,先後兩次被評爲優秀工作者。我喜歡醫生這個職業,既然走上從醫的道路,我一定以良好的醫德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醫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要我們認真遵守好、傳承好文明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我愛我的家,我喜歡我家的家風家訓,它是我做人做事的準則,它指引我前進的方向。我希望我家的家訓能世代傳承下去,不斷去影響更多人,爲實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大家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