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無錫概況導遊詞2篇 發現無錫:一次完美的城市探索之旅

其他文案 閱讀(6.73K)

無錫位於中國江蘇省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城市。其美麗的水鄉風光和悠久的歷史背景吸引着無數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無錫擁有多處世界文化遺產和重要歷史風貌保護區,如太湖國家水利風景區、蠡園、惠山古鎮等,也是“中國江南水鄉之韻”的代表城市之一。

無錫概況導遊詞2篇 發現無錫:一次完美的城市探索之旅

第1篇

無錫,簡稱“錫”,古稱樑溪、金匱,被譽爲“太湖明珠”,位於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樞,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東接蘇州,西連常州,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於無錫。無錫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中國四大米市之一。無錫同時也是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素有布碼頭、錢碼頭、小上海之稱。無錫地處太湖之濱,風景絕美秀麗,歷史千年悠長,是在江南濛濛煙雨中孕育出的一顆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豐富而優越的自然風光和厚重而悠長的歷史文化。

無錫是江南文明發源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公元前11世紀末,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爲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偕二弟仲雍,東奔江南,定居梅里(現無錫梅村),築城立國,自號“勾吳”。今無錫有泰伯殿堂。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爲吳君,建吳國。武王滅紂,分封泰伯的後裔周章少子爲安陽侯,今惠山區陽山又名安陽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秦始皇統一六國,派王翦駐守無錫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屬會稽郡。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名爲有錫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置無錫縣。三國時,分無錫縣以西爲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常州府)。六朝時期,無錫治湖築圩,水利設施大量興建,農業耕作技術提高,商業貿易開始形成。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無錫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唐代無錫屬江南道的江南東道。無錫農業發展爲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術,形成稻麥兩熟制,太湖周圍卑溼之地改造成河渠縱橫、湖塘棋佈、排灌結合的水網系統,養蠶業發達。城中金銀、彩帛、菸酒、油醬、食米等作坊錯雜開設。宋代無錫屬於兩浙路常州,南宋時兩浙路分爲東西,無錫隸屬於兩浙西路常州。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爲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爲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明清時期,無錫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碼頭。至清代中葉,無錫家庭棉織業年產土布300萬匹,佔全國棉布產量的6.7%。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爲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宣統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統治,錫金軍政分府成立於原金匱縣屬,轄原無錫、金匱兩縣;同年5月,撤銷錫金軍政分府。民國元年(1912年)錫、金兩縣合併複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16年(1927年),廢蘇常道,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民國23~26年(1934~1937年),爲無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抗日戰爭期間,無錫四鄉先後建立中共領導的錫北、錫東、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權。民國38年(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分無錫爲無錫市、無錫縣,市、縣同城,無錫市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爲省轄市;無錫縣屬先後多次變化,曾經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無錫市區於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區格局,即崇安、南長、北塘3城區和1個郊區。1958年8月25日,蘇州專區的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

無錫市市徽1962年,無錫縣劃歸蘇州專區。1981年,無錫市列爲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原屬蘇州地區的無錫縣、江陰縣與原屬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爲無錫市管轄。1984年,國務院批准無錫市爲首批“較大的市”之一。1985年,無錫市被國務院確定爲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城市。1987年起,經國務院批准,先後撤銷江陰、宜興縣,改設江陰(1987年4月)、宜興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馬山鎮包括馬圩地區設立馬山區。1995年6月,撤銷無錫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錫山市。

1995年3月,無錫市市區和無錫縣行政區劃進行部分調整,組建無錫新區。郊區旺莊鄉,無錫縣碩放鎮和坊前、新安、梅村3鎮的19個行政村,連同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新加坡工業園,構成無錫新區。

20xx年12月,撤銷錫山市,設立錫山區和惠山區;撤銷馬山區,將馬山區的行政區域和錫山市的部分鎮(9個)併入無錫市郊區,並將郊區更名爲濱湖區。

無錫概況導遊詞2篇 發現無錫:一次完美的城市探索之旅 第2張

第2篇

在華東線的旅遊城市中,無錫是因瀕臨美麗的太湖而著名的。在這個“充滿溫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來北往的佳賓。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前去欣賞這顆“太湖明珠”的迷人風采。

(講解順序:城市面貌概述—地理位置和地形—歷史沿革—得名由來—氣候特徵—交通狀況—旅遊資源)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北臨長江,南接浙江、安徽兩省,西鄰常州市,東靠蘇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貫通中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其地形爲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渠流縱橫,河網密佈,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轄錫山、江陰和宜興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4656平方公里,人口約426萬。其中市區面積343平方公里,人口約二“萬,是江蘇地區僅次於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發展成爲具有輕工、紡織、電子、化工、機械等工業的中等城市。

無錫是我國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商朝末年,周大王長子泰伯及其弟仲雍從陝西來到這裏定居,築城於梅里(今錫山市梅村一帶),建“勾吳”國,這是無錫建城的開始。

無錫之名最早見於《漢書》,相傳周平王東遷時(約在公元前770年),惠山東側發現了錫礦。錫在當時是冶煉青銅器的原料,於是爆發了當地人和外來者長達幾百年的衝突。到了戰國末期錫礦日漸減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將王翦在錫山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無錫天下寧”表達了人民渴望安寧太平的生活,因此“無錫”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成爲城市的名稱。

無錫的經濟發展有着深厚的基礎。早在明代時,織布、陶瓷、制磚等手工業非常發達。19世紀中期,無錫和九江、長沙、蕪湖合稱爲“中國四大米市”。本世紀以來,無錫更是依靠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爲中國民族工業的原料基地和工商業發達的`城市,被譽爲“小上海”。

無錫經濟的發展與良好的氣候條件有一定的關係。無錫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溼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爲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氣候也爲養殖業提供了條件,太湖中出產的各種水產品種達數十種,尤其以銀魚、蟹最爲著名。此外,無錫的土特產品:假(惠山泥人)、大(無錫醬排骨)、空(無錫油麪筋)已成爲饋贈親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爲到無錫旅遊的賓客提供了方便。航空:無錫碩放機場已開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陽等多條航線。鐵路:無錫地處京滬線上,每天在無錫停留的快車逾百列,全國各大城市都有火車可直達無錫。

公路:滬寧高速公路經過無錫,與華東每個城市每天均有旅遊汽車往返;九條國道、省道成放射狀通向全國、全省。水路:從浙江湖州可乘旅遊船經太湖到無錫;從蘇州、鎮江、丹陽可乘遊船經古運河到無錫。

無錫的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這裏有被譽爲“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還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園;江南著名賞梅勝地梅園和著名的“園中園”寄暢園等。也有近幾年新建的“唐城”、“三國城”、“水遊城”等影視拍攝基地。

這些景觀,使遊客們在觀賞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時,又領略了中國古典名著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遊客們:太湖的山水,衆多的歷史人物和文化古蹟,使無錫成爲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爲一體的旅遊勝地。今天我們來到這座溫馨美麗的城市,請調動您的思維,展開您的想象,盡情遊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