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最新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20233篇 心靈之光——張桂梅的勵志故事

其他文案 閱讀(1.02W)

2023 年,全國各地掀起了學習張桂梅的熱潮。她是一位基層公務員,在疫情防控一線默默奮鬥,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公僕的使命擔當和職業精神。她的感人事蹟激勵着人們,成爲廣大幹部羣衆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最新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20233篇 心靈之光——張桂梅的勵志故事

第1篇

她很瘦弱,卻充滿力量,她很樸素,卻散發着無盡的光輝。

拿張桂梅老師這把鏡子一照,我越發感到自己庸俗、怯懦、卑微、面目可憎。雖然自己也努力工作,但缺乏她那樣的激情和抱負,缺乏她那樣的堅毅和執着,缺乏她那樣的情懷和實幹。在她的映射下,我感到自己什麼也不是。

張老師的個人際遇是不幸的,然而他憑着自己的努力和堅守,以無我成就大我,以無私成就大愛,不畏嚴寒,走過了普通人難以想象的歷程,成爲全國人民的楷模,我要向她致敬!

張老師言語樸實,身體瘦弱。她在學校裏拿着小喇叭喊話的鏡頭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她拿的不是喇叭,她拿的,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利刃;她拿的,是雕琢黨和國家下一代靈魂的刻刀;她拿的,是警醒我們這些想要安逸、想要鬆懈、想要庸俗的人的皮鞭。

作爲教育人,我與張老師的最大差距在於,我更多地考慮是的客觀條件,更多考慮的是克服很多困難的不可能,而她,只在乎自己的精進,對困難,總以豪氣去面對、克服、輾壓。

數學只能考6分的貧困山區的女孩子也能考上大學,每天4個半小時甚至更少的睡眠,20多種疾病纏身和折磨,1804個女孩子的走出大山,12年11萬公里翻山越嶺的家訪之路、100多萬元個人收入的無私付出……

與張老師比起來,我們太庸俗了,我們對世界的抱怨太多了,看到她的不懈努力,我們還有什麼可報怨的?我們沒有抱怨的理由,除非我們甘作一個懦夫,癱在地上永遠也爬不起來。

三九嚴寒何所懼?張老師不懼,我們還懼什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懼!

最新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20233篇 心靈之光——張桂梅的勵志故事 第2張

第2篇

渣滓洞、白公館、息烽集中營,這些地方我去過,曾爲先烈爲流下熱淚。但投入具體繁瑣的工作和困難時,我忘記了先烈們驚心動魄的精神激勵。

而張老師一遍又一遍地看《紅巖》,帶領着全校師生一遍又一遍地唱《紅梅贊》,她將先烈的精神和靈魂,烙進了自己的血脈,她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自己要做焦裕䘵式的人,她做到了。

培養什麼樣的人,爲誰培養人,怎麼培養人的問題,是教育人必須思考的問題,張老師想得深,想得透。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要培養黨和國家的接班人,我們對孩子們的託舉,改變的,不僅是其個人和家庭的命運,還改變着黨和國家的命運,只是後來的這些改變,由於工作成果的滯後性,我們的收穫似乎還很遙遠,然而孩子們的成長不能有片刻的耽誤。

給孩子的心靈播下什麼樣的種子?這是每個教育人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孩子最終考上大學,改變其個人命運。我們要做的,是立德樹人,培養接班人,培養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有好處的人,培養有品格、有追求、有積極心態、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的個人努力,才能如一滴水匯入江海,找到歸宿。我們的工作才能找到支點、找到意義、找到不竭的動力源泉。

外部的管束也好、激勵也罷,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是外因,教育人要做好事業,最根本的,還是對教育的熱愛,對教育熾熱的情懷——這些,纔是做好工作的內因。而我們的教育管理在很多時候似乎忽視了內因,正因爲如此,種種社會惡習、種種不正之風,才得以在教育工作者隊伍中生根發芽,如不即時撲滅,可能會呈蔓延之勢。

張老師的事蹟讓我強烈認識到,每個教育人對教育,都必須有一片丹心!

第3篇

張桂梅是怎樣的一個人,有着怎樣的一種精神?她和她所產生的力量帶來了哪些影響?來自婦聯、教育、衛生、新聞、檢察等領域的代表從她們眼中的張桂梅講起,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實際,爲大家帶來了她們所經歷的那些不平凡的故事。

“這些年,張老師的精神通過口耳相傳,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麗江市華坪縣婦聯主席劉安萍說,張老師的精神成了一塊火種,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全縣廣大幹部職工恪盡職守,奮發作爲。她激勵着全縣廣大婦女在脫貧攻堅、教育扶貧、家庭建設等各個領域崗位建功,一批批比學趕超的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創業典型、致富帶頭人不斷涌現。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團隊紛紛行動起來,到敬老院開展敬老活動,爲山區學校開展流動義務理髮。好人好事蔚然成風,成爲華坪縣城內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之前找工作特別想從事教育行業,主要也是覺得教育這份工作很神聖。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也可以提升自己.從事教育行業這幾年的時間裏,也接觸了兩三千的家長.好在接觸到的家長都是對教育很重視的.可能我無法和張桂梅校長一樣去改變一代人,也沒法做到和她一樣爲幫助這些山裏的孩子學習,付出自己

的一生,但是我們可以爲家長在就教育孩子方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很多家長會在育兒和教育及和孩子溝通方面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可能正趕上青春期、叛逆期或者孩子性格方面的問題等等......我們可以藉助自己的專業知識及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狀態,給家長一些合理的建議.接觸到家長有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經驗的,我們也可以多收集一下,分享給其他家長。讓孩子們能快樂的學習,收穫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影響一座城。我想,這就是張桂梅精神在這個時代發出的最有意義的迴音,也是現在以及將來所有人都應該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