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品德心得體會2篇 修身養性:品德成長感悟

其他文案 閱讀(7.44K)

品德的培養是每個人終生的課題。在現代社會,品德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更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本文將探討品德養成的途徑和重要性,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啓發和思考,進一步促進品德的提升。

品德心得體會2篇 修身養性:品德成長感悟

第1篇

不知不覺,我從事國小教育工作已一個多年頭,從這學期開始擔任學前班主作的工作。

我們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是班級管理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國小低年級的班級工作,是極其重要的,管理得好壞,極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發展,20__年9月16日有幸參加了進修學校爲我們特崗教師召開的師德培訓會,感受頗多,突然覺得作爲一名教師,如果不去當班主任,那將永遠都不會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所以我要在屬於自己的這片沃土上,開拓出更美好的明天!

作報告的幾位老師都是針對各個不同階段的孩子做出的努力,我是一名國小教師,而我們國小教師面對的都是兒童,兒童天真、幼稚、好奇,對什麼都覺得新鮮,對什麼都覺得好奇,對什麼東西都要問個不休,這正是兒童的天性,也正是大人們所煩心的,但是我從新華國小_老師那裏懂得了對兒童的教育,我們要有一顆不老的童心、一顆視其爲子女的愛心和一顆永遠不會煩的恆心。

兒童天真、好奇,不成熟,不懂事,亂說亂動,頑皮,作爲一個成熟的大人,是很不習慣的,也讓人心煩,有時候,正忙正煩,可是他們卻不怎麼領會,總會圍着你軟磨硬纏,他們總有問不完的爲什麼,作爲國小低年級的班主任,你必須要具備一顆不老的童心,要善於用兒童的童心去觀察世界,認識世界,要領會兒童的世界。把你所掌握的科學知識運用兒童化的語言,來回答小孩子們所提出的永遠也回答不完的問題。象一個真正的兒童一樣,去玩去耍去鬧去瘋,和小孩子們成爲真正的朋友加老師的關係,這樣孩子們將與你成爲好朋友,與你無話不談,你就可以隨時掌握班上的一切情況。

國小生是一個依賴性很強的羣體,他們的獨立性差,需要特別的關愛,只要你付出了真愛是會得到回報的,我班有這樣一位學生,姓尤,她從下腎就不好,每天都要喝湯藥,對於我們這輩人來說,這都很難堅持,但是這個可愛的女孩卻喝了幾年,由於藥中有激素,孩子長得很胖,開始時班級裏的同學都笑話她,她因此很自卑嗎,後來我在她不在班級的時候,教育班級的孩子,我們應該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邪惡的黑手,孩子們都很懂事,從那以後,對小女孩特別關心,冬天幫她接熱水,灌水袋,放學時都會有同學主動攙扶她出校門,因爲我和學生時常都給予她一些關心和體貼,她從中得到了愛。的確,在我們這種農村國小裏,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特殊學生,因此,對於每個孩子,都要特別的關愛。

作爲國小低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尤其是學前班的老師是很煩的,從生活起居到學習,從學生個人的一切到班上的種.種工作和任務,你都得親自去過問,親自去管理;學生有個大事小事,你也得親自過問。學生們總也不知道老師你是不是心煩,也不管你是不是不高興,只要有一點小的問題,就會來找你,來問你,所以,真是很煩的。作爲班主任,你必須要不煩不燥,否則,就會對學生髮脾氣,從而大傷學生的心,這樣學生有什麼問題也儘量不來找你了,會壓抑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發展。

若班主任任工作中,不具備上述“三心”,而是實施高壓政策,學生見到老師來了就規矩老實,乖巧得很,可是一轉身,學生就出問題了。表面上這一班風平浪靜,而暗地裏卻問題很多,學生不踏實,嚴重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這就是我一年多工作總結出的最基本的問題,只有我們發自內心,真心實意的來面對這些可愛的天使們,相信我們的付出是有很大的回報的。

品德心得體會2篇 修身養性:品德成長感悟 第2張

第2篇

經過這一學期三年級和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工作,使我對課程有了更進一步較深刻的認識,它更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具有淵博的知識,熟練的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因爲,各種各樣的活動材料,都和自己的身邊事息息相關,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他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必然想要開口說,想要參與活動,易產生急於參與的衝動。那怎樣把握好課堂的調控藝術,讓學生既動起來,又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呢? 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訓練習慣,使活動具有實效性。活動教學中,大量活動的使用,對學生的要求首先就在於行爲習慣的訓練上。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動口的廣闊空間,爲他們施展才能提供了機會,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行爲習慣訓練,也許學具就成爲玩具,合作學習就變成自顧自的訴說,表演,甚至會損壞東西,互相責怪。在學生探討活動中,我要求學生不僅聽老師的講解,更要學會聽取同學的意見,從中找到與自己想法一致與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比較,發現同學的閃光點,彌補同學的不足,同時,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這樣的要求探討活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二、創設活動,使活動形式與實際情況相聯繫。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興趣偏好等等,在教學中,我創設活動時,是從這幾方面着手進行的:

1、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活動形式。不同的教學內容決定不同的教學形式。一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學生有切身體會的內容,適宜表演活動。一些社會事例,則更多的側重於蒐集採訪和交流活動。例如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中“關心你,愛護他”學習單元,在該單元的教學中,我採取了“採訪蒐集+交流”的活動形式,大大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根據知識形成階段設計活動。學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上升的,學生的知識形成有其階段性的不同。應根據學生知識形成階段設計活動。例如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期與下期中都有對家庭生活關注的內容,上期的要求是體會父母工作的艱辛和不易,下期則側重於學生對家庭生活的參與和對父母家人愛的表達。因此,上期適宜開展觀察和交流活動,而下期開展實踐彙報活動更爲合適。

3、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設計活動。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多具直觀性,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動貫穿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是有效的組織方法,如遊戲活動、動手操作、小競賽等。隨着年齡的增長,對學生逐步提出較高的要求,加強意志、情感、動機等的培養,不僅給學生提供外顯的直觀活動,更要注意思維層次方面的活動的開展,如開展嘗試活動、整理活動、探究活動、辨析活動、自學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