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琵琶行》教學設計5篇 "探索古典詩詞之美——《琵琶行》教學設計"

其他文案 閱讀(2.38W)

本文的主題是《琵琶行》教學設計。《琵琶行》是唐代文學傑作,也是我國古代長篇敘事詩之一。通過本文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和欣賞這首膾炙人口的古代名篇,並掌握一定的古漢語語言技能。

《琵琶行》教學設計5篇

第1篇

音樂是中國的國粹,請同學們欣賞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們從這優美的音樂聲中感受到了中國古典的音樂美。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音樂,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篇與音樂有關的古典

文題全解本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書言事,觸犯權貴,被

貶爲江洲司馬,此年秋天於潯陽江上聞人彈琵琶,傷感不已,因此作詩。

作者通過塑造一位備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

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旨。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經

是“童子能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曲”篇。此後一直傳誦

四、賞析序言序言交代了寫作動機,請問:1寫作動機是什麼?

問:本段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景色,渲染了氣氛,爲全詩奠定了基

析:時間、——夜,地點、潯陽江頭,“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

成歡慘將別”[暗示淪落]一個“慘”字點出了淒涼環境。“忽聞水

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從側面烘托琴技,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

第二次演奏[明寫]江心聆聽琵琶曲。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

析:“尋”“問”“移”“邀”“添”“回”“呼”“喚”等一系列動

詞,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見的迫切心情。“千呼萬呼

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練而又細膩地表現了琵琶女此時的矛盾複雜

樂聲描寫是這個精彩段中尤爲精彩的部分,根據樂聲的起伏,感情

第一層:詩人用了一連串的比喻描寫樂聲。以“急雨”、“私雨”、

“大珠小珠落玉盤”三組比喻,描寫樂聲由急驟粗重而急促輕細,而紛繁

清脆;感情由悲憤而悽苦,而悲憤悽苦傾瀉而出,達到演奏的第一個高潮。

第二層:以“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

絕不通聲暫歇”三個比喻,描寫樂聲由上層紛繁清脆的高潮轉入婉轉低迴

艱澀難通,低到無聲;達到演奏的低潮。“別有幽愁暗狠生,此時無聲

勝有聲”,這常被引用的名句,體現着詩人對“聲暫歇”藝術效果的深刻

感受和高度讚美,彈者已將聽者帶入樂聲意境中去。

第三層: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個比喻描寫突

然發出的樂聲不但雄壯,而且激越;“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猛然煞住

的樂聲;感情由激憤而淒厲。這一層樂聲在上層低潮中,奇峯突起,再掀

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層悽楚無聲,轉入激昂憤慨,恣肆奔騰,進而淒厲無盡;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結束。這段樂聲描寫,運用一連串貼切形象的比喻,描寫出琵琶聲聲情並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峯層出,不愧歷來被譽爲古典詩歌中描寫樂聲的絕唱。

問:請同學們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並找出本文的主題句

寫由彈奏結束到自敘身世的動作和神情。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

遇。前面寫色藝超羣、紅極一時的歌伎生涯。介紹籍貫和住處,接着寫自

己才貌雙全、色藝出衆,極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歡樂”奢華,爲反襯後來

的淒涼生活作鋪墊。後面寫年長色衰後的寂寞處境。生活道路發生大轉折

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嫁作商人婦過着孤苦淒涼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

市襯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歡笑”襯後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

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主題揭露黑暗現實,

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白居易任諫管時,

因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爲江洲司馬,[詩人和琵琶女的命

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江洲司馬青衫溼”[側面烘托]。

琵琶女對詩人自述的反映,包含着非常複雜的感情,有對詩人的遭遇的同

情,也有對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後,用問句從側面表現自己感傷程度之深。

一問一答,形象地說明了全詩的主題,江洲司馬之淚,既是同情琵琶女淪

全詩在哀怨之情達到頂峯時收束,給讀者留下充分回味餘地

討論:1琵琶女爲何選擇嫁給商人?[提示:是不是商人有錢?

4、白居易會不會愛上琵琶女?[提示:同情與愛情有區別嗎?]

《琵琶行》教學設計5篇

第2篇

音樂是中國的國粹,請同學們欣賞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們從這優美的音樂聲中感受到了中國古典的音樂美。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音樂,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篇與音樂有關的古典

本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書言事,觸犯權貴,被貶爲江洲司馬,此年秋天於潯陽江上聞人彈琵琶,傷感不已,因此作詩。作者通過塑造一位備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旨。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經是“童子能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曲”篇。此後一直傳誦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第一次演奏(暗寫)詩人送客聞琴,第二次演奏(明寫)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江洲司馬青衫溼”(側面烘托)。

2、序言一共七句,與正文彼此相對應的段落是哪幾段?

問:本段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景色,渲染了氣氛,爲全詩奠定了基調。

析:時間、──夜,地點、潯陽江頭,“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暗示淪落)一個“慘”字點出了淒涼環境。“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從側面烘托琴技,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第二次演奏(明寫)江心聆聽琵琶曲。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琵琶女自敘身世,詩人述“遷謫意”。

析1:“尋”“問”“移”“邀”“添”“回”“呼”“喚”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見的迫切心情。“千呼萬呼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練而又細膩地表現了琵琶女此時的矛盾複雜的心情,本不願出場但又不得已。

析2:樂聲描寫是這個精彩段中尤爲精彩的部分,根據樂聲的起伏,感情的變化,它可以分爲三個小層次:

第一層:詩人用了一連串的比喻描寫樂聲。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盤”三組比喻,描寫樂聲由急驟粗重而急促輕細,而紛繁清脆;感情由悲憤而悽苦,而悲憤悽苦傾瀉而出,達到演奏的第一個*。

第二層:以“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三個比喻,描寫樂聲由上層紛繁清脆的*轉入婉轉低迴艱澀難通,低到無聲;達到演奏的低潮。“別有幽愁暗狠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常被引用的名句,體現着詩人對“聲暫歇”藝術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讚美,彈者已將聽者帶入樂聲意境中去。

第三層: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個比喻描寫突然發出的樂聲不但雄壯,而且激越;“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猛然煞住的樂聲;感情由激憤而淒厲。這一層樂聲在上層低潮中,奇峯突起,再掀*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層悽楚無聲,轉入激昂憤慨,恣肆奔騰,進而淒厲無盡;演奏在*中陡然結束。這段樂聲描寫,運用一連串貼切形象的比喻,描寫出琵琶聲聲情並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峯層出,不愧歷來被譽爲古典詩歌中描寫樂聲的絕唱。

問:請同學們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並找出本文的主題句。

析:江中聽訴身世苦,同病相憐感慨多。寫由彈奏結束到自敘身世的動作和神情。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面寫色藝超羣、紅極一時的歌伎生涯。介紹籍貫和住處,接着寫自己才貌雙全、色藝出衆,極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歡樂”奢華,爲反襯後來的淒涼生活作鋪墊。後面寫年長色衰後的寂寞處境。生活道路發生大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嫁作商人婦過着孤苦淒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歡笑”襯後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主題揭露黑暗現實,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白居易任諫管時,因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爲江洲司馬,(詩人和琵琶女的命運相同)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的同情。

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江洲司馬青衫溼”(側面烘托)。

琵琶女對詩人自述的反映,包含着非常複雜的感情,有對詩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對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後,用問句從側面表現自己感傷程度之深。

一問一答,形象地說明了全詩的主題,江洲司馬之淚,既是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

全詩在哀怨之情達到頂峯時收束,給讀者留下充分回味餘地

(提示:是不是商人有錢?可不可以嫁給“董永”那樣的農民呢?)

第3篇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整個曲調可以分爲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淒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鬱。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於是音樂進入第二部分“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爲《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羣,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爲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於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後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悲憤的曲調,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說明:這一問使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範疇,蘊含着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他們的興趣。)

提問:“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爲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⑴ 傷琵琶女:正如詩中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本引發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後,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

⑵ 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人悲,己憐,“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澱,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說明: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面。)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後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麼作用呢?

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淒涼愁慘的心情,爲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別時茫茫獎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着詩人的離愁別緒,彷彿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彷彿江心秋月也在爲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淒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後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鬱的月光裏,悽美哀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說明:設計這樣一問,能夠使學生明確,鑑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詩歌,筆者在引導學生鑑賞時,沒有常式的詞句翻譯、結構梳理等,有意識地從新的角度設置問題,激發興趣,使學生讀得深入,讀得興濃。學生在獲得情感愉悅的同時,鑑賞力也確有明顯的提高。

對本詩的教學,一般是在學生朗讀、背誦的基礎上,先簡要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詳細分析,然後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描寫的高妙,分析詩歌雙線交織的結構特點,最後歸納詩歌的主旨。這樣的講析內容基本照抄教學參考書,沒有創意,比較平庸。本設計擬突破此模式,設置帶有獨特視點和角度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鑑賞觀,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第4篇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題旨。

1、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後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4、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爲全詩定下了基調。“主人”四句,寫餞別時的淒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淒涼環境。最後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忽聞”兩句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5、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絃所發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並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瞭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後,不由自主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看來琵琶女昔日在京城裏“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後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後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絃,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悽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溼透青衫。

8、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後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四、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衆禽裏,真綵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第5篇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釋正確的一項是①詩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復駕言兮焉求④東船西舫悄無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a.①言語②字③助詞④表達⑤說b.①言語②字③表達④聲音⑤助詞c.①表達②字③言語④說⑤助詞d.①表達②字③助詞④聲音⑤說2.選出加點字表達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a.王之渙的《涼州詞》與李清照《漱玉詞)b.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與蘇軾的《東坡樂府》c.白居易的《琵琶行》與《錢塘湖春行》d.劉邦的《大風歌》與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3.對詩詞運用的修辭格判斷不正確的是[  ]a.古來萬事東流水(比喻)b.主人下馬客在船(互文)c.終歲不聞絲竹聲(借代)d.鐵騎突出刀槍鳴(誇張)4.下列各句都寫到“淚”,從情緒和心境的角度來看不同類的是[  ]a.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b.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c.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d.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5.選出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勢拔五嶽掩赤誠”中的“五嶽”是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b.《夢遊天姥吟留別》選自《李太白全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選自《杜少陵集詳註》,《琵琶行》選自《白氏長慶集》。c.“司馬淚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馬青衫溼”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職低的服色。d.“夢啼妝淚紅闌干”一句意爲“夢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臉上流滿了紅色的(淚痕)妝”,這裏指臉上的脂粉闌干,淚都流乾了。6.“歌行體”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選出正確的一組①篇幅較長  ②篇幅較短  ③其音節,格律有嚴格規定  ④句法往往長短參差,富於變化  ⑤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  ⑥講究對仗,聲調韻律[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c.①④⑤  d.①③⑥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個名句,它們在詩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爲①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②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④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⑤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8.從修辭角度分析以下各句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a.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b.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c.四弦一聲如裂帛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e.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9.《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灘。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裏寫的樂曲旋律的變化是[  ]a.由舒徐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b.由激越雄壯—逐漸沉咽—間歇停頓—舒徐流暢c.由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激越雄壯d.由激越雄壯—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10.選出對加點詞依次解釋正確的一項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因爲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  長詩  字  樂曲,歌唱的遍數b.貶官  七言詩  字  古詩的一種c.升官  長詩  句  古詩的一種c.貶官  詞  句  樂曲,歌唱的遍數11.“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屬環境描寫,對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項是[  ]a.以景色的靜襯托音樂演奏的激昂。b.以聽衆的靜反襯音樂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靜寂寥廓,襯托聽衆完全沉浸在音樂聲中。d.渲染靜寂的氣氛,襯托聽衆感情的淒涼。12.聯繫全詩,選出對“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分析不對的一項[  ]a.與開頭一段寫到的“夜”、“船”、“月”相呼應。b.襯托琵琶女技藝高超,烘托悲涼的氛圍。c.在寫彈琵琶與琵琶女自述之間宕開一筆寫環境,使行文有波瀾,又層次分明。d.用夜靜和月色慘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題。穿布鞋的故居揚州的舊巷大多是這樣,七拐八繞,枝枝蔓蔓,曲徑通幽,八卦陣似的。安樂巷也不例外,兩旁青磚高牆,中間青石鋪路。這是安樂巷27號門牌,坐西朝東,極普通的那種民居,如果不是掛着題寫的“朱自清故居”五字,你若是騎車穿巷,腳下稍一用力,便會倏忽而過。故居就和他的主人一樣,很不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門前,我不由得想起了郭良夫先生在編選的《完美的人格》裏的一個細節,朱先生在清華大學任文學院中文系主任時,總是喜歡穿平底布鞋,每逢開會,從不坐主席臺,只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靜聽同事們闊論。朱先生在會場上偏於一隅,同他在這巷子裏偏於一隅的故居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啊。於是,我頭腦中閃出本文的題目——《穿布鞋的故居》。如今,到處在修茸或重建名人故居,畫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氣派又熱鬧。尤其在時髦文藝搭臺經濟唱戲的今天,名人故居擁有了一份獨特的召喚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沒有這份輝煌,爲了供後學瞻仰,有關部門只是將原先居住在這裏的市民遷了出去,騰空房間便成了。故居很小,小得只有幾間木結構的房子,小得你站在門庭下清咳一聲,每個角落裏都能聽到。這又和朱先生的爲人如出一轍:絕不故作高深,只求平易近人。於是我這樣概括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卻很淺。遊人很少,有時整天賣不出一張門票。揚州有座瘦西湖,到過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後會向別人炫耀一番,我到過瘦西湖,而朱自清故居不會有這樣的反應。首先沒有殷殷期盼拜訪的人,絕不會有一種陳年老窖般的期待,因爲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而到過的人更不會將此作爲話題,因爲我相信,能夠在今日仍念念不忘這片陋房的人正是感染了朱先生的平淡與平和的。爲此我反覆爲故居的車馬無聲而慶幸,這也許正是先生的本意。13.第4段中說“巷子很深,故居卻很淺”,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用自己的話回答。(不超過20字)□□□□□□□□□□□□□□□□□□□□14.文章最後說“這也許正是先生的本意”,根據上文,指出“本意”的具體含義。(不超過20字)□□□□□□□□□□□□□□□□□□□□15.第3段中說,名人故居“擁有一份獨特的召喚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沒有這份輝煌”,對此,簡要談談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爲什麼要以“穿布鞋的故居”爲題?試簡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d2.d3.d4.b5.d6.c7.a8.e9.a10.b11.c12.c13.朱先生學問很深,爲人卻平易近人。14.不引人注目,做一個平淡、平和的人。15.作者將朱先生的故居與別的名人故居進行對比,是爲了強調朱先生的故居比別的名人的故居更具有召喚力:他的人格學問更值得後人敬仰。16.既表明朱先生故居的普通,更強調朱先生人格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