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麥克白讀書心得12篇 《魔幻力作-探尋人性與命運》

其他文案 閱讀(3.26W)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一部經典悲劇,這部作品描繪了一個貪婪、野心勃勃的主人公在追求權力的過程中逐漸走向了自我毀滅的道路。通過對人性、罪惡和道德的深入探索,這部戲劇引發了無數讀者的思考與反思。在這篇讀書心得中,我們將探討《麥克白》對權力和人性的揭示,同時探討莎士比亞如何通過精彩的語言和角色的塑造讓讀者陷入無盡的思考之中。

麥克白讀書心得12篇 《魔幻力作-探尋人性與命運》

第1篇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作了無數的輝煌,在16世紀並未獲得殊榮,直至19世紀英國掀起浪漫主義狂瀾時,他才被提升至天才的地步。而在莎士比亞傳奇般的一生中,有幾個作品是廣爲人知的,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麥克白》。

?麥克白》與《李爾王》都是典型的政治悲劇,前者是自己使得自己喪心病狂;後者是使整個王國崩潰與個人的輕浮之中。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麥克白》的。

?麥克白》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們的耳目欺騙;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僞的笑容。”麥克白的一番話讓我感到很詫異,前文還是征戰沙場所向披靡的爵士,現在就成了詐的反賊,這麼大的轉變,不僅僅是因爲一個因素的。

凡是都有不可預測的一面,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出現在了面前,麥克白始終沒有控制住自己的,在權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在文中,有一個不可預測的外因,即爲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魂和巫婆。後來叱吒風雲的麥克白正是聽取了他們的預言。且不說麥克白對預言的反應,巫婆與幽靈究竟居心何在?她們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作者莎士比亞在這裏並未直接點明。我個人認爲,巫婆和幽靈可能並非懷揣着善意,因爲,一個人在不清楚前途是明是暗的時候,往往會更勇敢地走下去,無知者無畏嘛,而真正知道了自己未來的命運,反倒會適得其反,或樂極生悲或心灰意冷,至於對他人的影響,就只能從聽取者的內心的角度來決定了。這些巫婆即使能預知未來,即使能通曉命運,但也無法預知人心。

出現了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爲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地度晚年。

如此說來,我們的麥克白反倒成爲了波濤洶涌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他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但是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麥克白因爲沒有主見而失去了生命。

麥克白因爲失去了理智,他的夫人因爲對權力的渴求操縱着麥克墨登場,歷的慈禧太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戴了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爲了自己的而犧牲他人。

每個人生來就有七情六慾,是一把利刃,既不能拔刀自傷也不能被借刀。

麥克白讀書心得12篇 《魔幻力作-探尋人性與命運》 第2張

第2篇

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麥克白》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鉅作。它巧妙地向讀者展現了命運、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麥克白曾經是一個英勇、有野心的人,在凱旋而歸後,因巫師的預言和國王過分的讚譽使他改變了,他從一個忠實的臣子變成了一個弒君的逆賊,他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登上王位。他當上國王后開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後殺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們的家人,最終使他走向滅亡。

?麥克白》是一部經典的悲劇,但讀完之後並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也許許多人都會覺得麥克白的滅亡是罪有應得,但是這種罪有應得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命運、人性以及這個國家的悲哀。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爲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首先,是他的野心。一個勇士擁有野心沒有錯,那些歷史上的偉大君王,人人都是野心勃勃。但是,麥克白的野心並沒有使他真正得到他想要的,而是使他走向失敗的因素之一。麥克白的野心之所以燃燒,主要是因爲巫師的預言。巫師預言道他將會成爲thaneofcawdor,然後將成爲蘇格蘭的國王。因爲巫師的預言應驗了,所以麥克白纔會認爲他將成爲蘇格蘭的國王。因此,他纔會殺鄧肯,以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巫師的預言在這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麥克白內心深處最陰暗的野心燃燒了起來。也正是因爲他野心的燃燒,才使得他人性泯滅。麥克白起初並不希望刺殺鄧肯,因爲他知道鄧肯是一個好國王。但是,在他妻子的煽動和激將下,麥克白最終還是做出了這罪惡的舉動。所以,麥克白妻子的煽動性也是至關重要的。

既然講到了麥克白的行刺行爲,就不得不提麥克白夫人的重要性。麥克白起初還是有良知的,但是他妻子卻激將他,說:“難道你把自己沉浸在裏面的那種希望,只是醉後的妄想嗎?它現在從一場睡夢中醒來,因爲追悔自己的孟浪,而嚇得臉色這樣蒼白嗎?從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愛情看作同樣靠不住的東西。你不敢讓你在行爲和勇氣上跟你的慾望一致嗎?你寧願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爲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爲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這些話對於麥克白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因爲沒有哪個男人能夠忍受被別人說成是懦夫的恥辱。

麥克白良心的泯滅是和他的妻子分不開的,因此這讓我們不得不聯想到那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能幹的女人。麥克白夫人的確是一個能幹的女人,她的能幹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時把她的丈夫推近了無底的深淵。

要是麥克白因爲刺殺了鄧肯而感到良心不安,那麼他刺殺班柯還有麥克德夫的家人就沒有罪惡感。麥克白刺殺班柯是因爲他感受到了班柯對他的威脅,使他必須殺了他。麥克白殺害麥克德夫的家人,同樣也是因爲感受到威脅,不過幸運的是,麥克德夫逃走了。如果說當上國王前的麥克白還有一些良知,那麼當上國王后的麥克白就連人性都泯滅了。麥克白爲了保住他的王位而大開殺戒,使得蘇格蘭的許多貴族離開這個國家。麥克白的不安還是來源於他的迷信,他過分信賴巫師,認爲巫師說的話都是對的,這使他自己也走上絕路。

雖然《麥克白》堪稱悲劇,但是整部戲劇中並沒有悲的色彩。也許許多人認爲麥克白和他的夫人最後的結局是罪有應得,但是麥克白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莎翁是在用麥克白這個人物代表那個時代的悲哀。雖然麥克白是暴君,但是繼任的馬爾康也許會比麥克白更糟糕。莎翁向我們展現的不僅僅是人性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第3篇

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麥克白》講述的是主人公麥克白從忠臣到暴君的轉變以及他墮落與毀滅的故事。

人們常說,麥克白是一個十足的惡人——弒君、篡位、兇殘、暴虐、嗜殺??幾乎一無是處。但是如果你們翻開《麥克白》的劇本細細閱讀一下,會發現真相其實不然,麥克白最初的時候是一名驍勇善戰且赤膽忠心的蘇格蘭大將,曾幾乎憑一己之力平定了一場叛亂。

麥克白是蘇格蘭王室,國王鄧肯的表弟。身爲王室貴族,麥克白自然不免有一些覬覦王位的念頭。但是,這只是一個潛伏於內心深處的一點點野心,或許連麥克白自己都不知道。

每個潛藏的野心都會因某種外在的因素而一觸而發。真正觸發麥克白這種念頭的,則是那次在荒原他和另一員大將班柯與三個女巫的邂逅。三個女巫對麥克白說:“萬福,麥克白!祝福你,葛萊密斯爵士!萬福,麥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萬福,麥克白,未來的君王!”她們又對班柯說:“祝福!祝福!祝福!比麥克白低微,可是你的地位在他之上。不像麥克白那樣幸運,可是比他更有福。你雖然不是君王,你的子孫將要君臨一國。”本來麥克白不相信鬼神,對這些話語只會付諸一笑,可是,偏偏一場巧合激發了麥克白的野心。麥克白剛剛轉身,便看見一個大臣騎馬飛馳而來,告訴他考特爵士通敵叛國,已經被鄧肯王斬殺。大臣告訴他,國王因他戰功赫赫而將考特爵士轉封給了他,而且國王晚上將去他家住宿。麥克白很高興,與此同時他也覺得似乎那些女巫的預言真的不是空穴來風,自己真的有可能成爲未來的君王。一個潛藏的野心浮上了表面,麥克白也從此走出了他從忠臣到暴君的第一步。

可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不一定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達成它,需要一個人,一個足夠邪惡的人來教導他。本來麥克白或許會就此罷休,可是偏偏他的夫人就是一個邪惡的女人,心中充滿了惡念。她聽麥克白敘述了他的奇遇,以及鄧肯王要來家中住宿,一個邪念頓時涌上心頭:她想讓麥克白在鄧肯熟睡之際將其刺殺,以便讓麥克白迅速登上王位。麥克白畢竟還良心未泯,不願意弒君篡位。但是,麥克白的意志是脆弱的,經不住夫人接二連三的激將。有一次,她甚至說麥克白是一個懦夫,這是勇猛的麥克白最不能忍受的。在夫人的慫恿下,麥克白在深夜進入了鄧肯王的臥室,刺殺了鄧肯王,並嫁禍於國王的兩個衛兵。第二天,麥克白又以謀反的罪名殺死了兩個無辜的衛兵,銷燬了一切證據。鄧肯死後,鄧肯的兩個兒子馬爾康和道納本逃亡國外,被人懷疑弒父潛逃;而麥克白因位高權重,又是王室貴族,被大臣們擁立爲新的君王。麥克白登上了王位,如願以償。儘管如此,這次弒君行爲也讓麥克白從此失去了安寧,就像《麥克白》中所說的那樣:“葛萊密斯已經殺害了睡眠,所以考特將再也得不到睡眠,麥克白將再也得不到睡眠!”麥克白的內心也從此被內疚所捆綁,他曾看着自己沾滿鮮血的雙手,說:“這是什麼手!嘿!它們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裏所有的水,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紅呢。”

但是,以不義得來的王位必須以罪惡加以鞏固。麥克白登上王位後,想起了女巫們對班柯所說的話語,他覺得十分驚恐懼,便派刺客去暗殺班柯和他的兒子弗裏恩斯。班柯雖然死了,但弗裏恩斯卻逃去了,這也從此成爲麥克白的一塊心病。麥克白爲了確保自己統治的穩定,又去拜訪了那三個女巫。這次女巫派鬼魂對他預言,說麥克白要留心費埔爵士麥克德夫,還說麥克白可以將所有人類的力量付諸一笑,沒有婦人所生的人能傷害麥克白,並且麥克白

永遠不會被擊敗,除非勃南的森林有朝一日向麥克白的首都鄧西嫩移動。麥克白很高興,但爲了確保自己的絕對安全,他又派刺客襲擊了麥克德夫的城堡,把麥克德夫的妻兒殺得一乾二淨,但麥克德夫已經逃往了英格蘭。這一輪的殺戮過後,麥克白成爲了一個十足的暴君。

惡人是終究要受到懲罰的。麥克白雖然殺了這麼多的人,但仍然得不到安寧,還衆叛親離。麥克白覺得,他的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所有的爵士都背叛了麥克白,前往英格蘭去投奔潛藏在那兒的鄧肯長子馬爾康。馬爾康在英格蘭的支持下,舉兵進攻麥克白。與此同時,惡貫滿盈的麥克白夫人也因負疚過多而精神崩潰,患了夢遊症,在夜間自殺了。馬爾康所率領的軍隊來到了勃南森林附近,馬爾康命令士兵們一人折一根樹枝做掩護,向鄧西嫩進軍。麥克白在鄧西嫩的城頭上眺望敵軍,看到一大片“樹林”正從勃南森林向鄧西嫩移動。鬼魂的預言應驗了,“勃南森林”真的正在向鄧西嫩移動。麥克白有些膽怯,但想到鬼魂曾說沒有婦人所生的人能擊敗他,麥克白再次拾起了勇氣。他出城迎戰,再次重現了當年作爲忠臣時那橫掃千軍的威風。但由於他的士兵不斷倒戈,麥克白退入了城內。在王宮內,麥克白與麥克德夫狹路相逢。麥克德夫要爲家人報仇,要和麥克白決鬥。麥克白很藐視麥克德夫,說女巫預言沒有婦人所生的人能擊敗他。麥克德夫說,讓你的女巫告訴你,麥克德夫是不足月就從母腹中剖出來的,不是婦人所生的。麥克白醒悟了,明白了女巫的邪惡和模棱兩可,但事已至此,他仍要和麥克德夫血戰到底。最終,麥克白被麥克德夫斬殺,一代暴君終於落得個梟首示衆的下場。

麥克白的命運是悲劇性的,他原是一個忠臣,女巫的蠱惑,夫人的慫恿,激發了他的野心,讓他變得邪惡,最終篡奪了王位。爲了鞏固自己的王位,他又大開殺戒,成爲了一個千夫所指的暴君。麥克白就這樣一步步地墮落,變得越來越陰邪,直到最後被正義之師所討伐。莎士比亞的這部悲劇揭示了人心的罪惡:一個看似心無邪念的人也可能會因種種外在因素而一步步墮落,直到自取滅亡,自我毀滅,就像麥克白一樣。

第4篇

“我爲什麼要學那些羅馬人的傻樣子,死在自己的劍上呢?我的劍應該是爲殺敵而用的。”這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任務麥克白所說的話。在《麥克白》這篇戲劇中,麥克白從一個忠心耿耿和屢建奇功的將軍變爲殘酷的暴君,最後被打敗。這一蛻變過程無不吸引着我,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給我帶來得是悲傷和思考。

莎士比亞生活在文藝復興的時期,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達到作爲神學和經學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等觀點不斷被提出,許多優秀作品不斷出現。《麥克白》就在這樣的時代誕生的。讀過《麥克白》之後,不禁發出疑問:是什麼讓麥克白從一位忠心的臣子變成參保的君主?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周圍的`人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女巫的出現以及預言燃起了麥克白對權利的渴望。他決定刺殺鄧肯國王是,他內心是掙扎的,但是他的妻子卻一昧的教唆他去做這件不義之事。妻子的支持讓他決定這是理所當然的,於是麥克白開始了他的殺人之路。一個人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人不肯每時每刻都頭腦清晰,會迷茫會掙扎。此時,需要的是身邊的人給予幫助,而不是需要一個把自己推進火海的人。除此之外,還有的是內在原因,面對權利的誘惑,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堅定。麥克白原本是一位屢獲奇功的將軍,而面對權利和他人的教唆時卻不能堅定自己的內心。他掙扎過,迷茫過,害怕過,但正義的曙光並不能將他照耀,將他喚醒。從此,我們失去了一位忠心的將軍,多了一個殘忍的暴君。《麥克白》本身就是一部戲劇,許多人也許都喜歡通過舞臺瞭解其中的悲哀。但我更喜歡感受字裏行間的那種氣息,那種悲傷,掙扎,黑暗的氣息……

該劇大膽批評了封建制度的殘暴黑暗,以及對人性的禁錮,強烈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希望建立新型的社會關係和倫理思想的要求。這種對理想的追求值得讓我們學習。社會的進步思想也需要不斷更新。封建的舊思想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腳步。

作品是當時社會的寫照,這說的一點也不錯,通過這個作品讓我深刻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動盪,黑暗的籠罩,光明的渴望。看完這部劇,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人可以有慾望,但卻不能膨脹。一個人的野心會矇蔽人性的雙眼,終將導致一個人的滅亡。足夠大的野心甚至可以毀滅世界,我們所能做的是在慾望面前把握尺寸,控制住自己。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衝破黑暗的決心。封建制度對於人們的毒害是十分的嚴重,它是一根插在社會心臟的一顆毒刺。只有忍痛拔去,纔有以後的復原。《麥克白》這部戲劇讓後來的人們可以深入的瞭解封建社會的狀況,給現代的人們一個重要的借鑑。

忽然想起紀伯倫曾說過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忘記了爲什麼而出發。”我們應該控制自身的慾望,不忘初心,不讓野心控制住我們。我們要做的是使世界少一個墜入深淵的麥克白。

第5篇

莎士比亞著名悲劇《麥克白》向我們展現了命運、野心、慾望以及迷信對一個人的影響。麥克白從一個令人尊敬的愛國勇士逐漸淪落爲殘暴嗜殺,毫無人性,被人唾罵的暴君,最終走向滅亡。

?麥克白》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悲劇,可是讀完後我卻沒有一點同情的感覺,反而認爲麥克白夫婦罪有應得。是什麼造成麥克白死於非命卻無人同情呢?應該是他的野心和慾望沒有得到應有的控制,最終爲了用不正當手段謀取成果喪失人性。

麥克白曾是一位愛國將領,爲保衛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可謂是一位勇士。有野心不是錯,任何一位勇士都有野心,關鍵在於控制。因爲女巫的煽動,麥克白野心膨脹,謀殺了好國王鄧肯,登上王位。他曾爲謀殺國王良心不安,可是帶上王冠後,對戰友班珂和麥克德夫的家人毫不心慈手軟,只爲保住他用不正當手段得到的一切,在罪惡中越陷越深。他不曾後悔,他說:“我已深陷於血泊中之,要是不再涉血前進,那麼回頭的路也同樣使人厭倦。”因爲他的殘暴昏庸,國家衰落,人民痛苦,而命運最終給了他應得的結局。

導致麥克白悲劇的原因除了他的野心和慾望,其夫人和女巫也起了重要作用。麥克白夫人性格剛強,行動果敢,卻利慾薰心,陰狠毒辣。她被深深的罪惡感折磨着,甚至夢遊中不斷的洗手,最終精神負擔超出心理承受極限,默默死去。當麥克白還在猶豫要不要殺國王時,她給他最後的激將:“你不敢讓你的行爲和勇氣跟你的慾望一致嗎?你寧願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爲生命的裝飾品和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爲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在‘我想要’後面嗎?”這讓麥克白不再猶豫,他的最後一點人性也消失了,渾身充滿邪惡的勇氣。當麥克白夫人站在死去的鄧肯身邊,向麥克白伸出一雙血手時,她的小手註定洗不乾淨了,她的靈魂沾滿罪惡的鮮血。作爲幫兇和陰謀的策劃者,她是麥克白人性泯滅的推動者。因爲麥克白過分迷信,女巫的預言點燃了麥克白的慾火,沒有她們的煽動,麥克白可能當上考特爵士後順理成章繼承王位,安度晚年。

莎翁塑造了麥克白這個人物,用前後鮮明的對比揭露了社會的陰暗面,在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下,不止麥克白,即位的馬爾康又能怎樣?會不會和麥克白同樣下場?這都不一定。麥克白黑暗的人格形成也是受到社會的影響,他死後,還會有多少麥克白出現呢?

麥克白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劇,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第6篇

一般公認的莎士比亞四大杯具是:《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和《哈姆雷特》。作爲莎士比亞最傑出的乃至文藝復興時期最突出的四部杯具,這一向被認爲是杯具的圭臬。

在讀莎士比亞時,我常會產生疑竇:在那樣鋪陳華麗的文體與句子下,我很難堅信我是在閱讀杯具。也許是對於杯具的認識不一樣,我認爲的杯具,總是如索福克勒斯那樣的具有崇高而嚴肅的特徵的文體。莎士比亞華麗得近於煊赫的文體對於杯具本身的影響,我心中無數。從這個角度而言,我之因此對《麥克白》更爲看重,也許是正因其更爲“純粹”的具有杯具性。

?麥克白》中杯具的產生,雖依靠於麥克白本人的野心與其妻子惡毒的慫恿,但更多卻體現了天命的因素。這種杯具被確認爲宿命的方式,帶着更濃郁的古希臘杯具色彩。

古希臘的杯具,一般造成其原因是並非個人的主觀錯誤或客觀狀況的干擾,而是天命的不公。如《俄狄浦斯王》,他完全受控於殘酷的命運,無論如何掙扎,最終還是陷入了命運的泥淖。於是乎,主角的偉大與命運的殘忍構成鮮明的比較。這種更廣義的無奈與無力,是杯具擁有了直指命運的崇高性。而麥克白的野心,也來自於仙女的慫恿。而仙女們也僅此開了狡黠近於惡毒的玩笑,其實這也就是戲劇性的天命。

麥克白最終還是死去了。他的死亡具有着的社會好處,是傳達了莎士比亞厭惡將軍擁權殺王這樣的犯上之舉的思維。但這樣的主題比於麥克白具有希臘精神的純潔高尚杯具思想,顯然比較淺薄。我重複讀《麥克白》,爲這個邪惡的主人公而悲哀,一如希臘杯具中那些純粹的杯具主角。他們的毀滅,並非由於他們的不傑出,而僅僅是,那些將他們玩於股掌之上的命運。

第7篇

?麥克白》被列爲沙翁四大悲劇之一。在看《麥克白》的時候,本人自然而然地帶着探詢到底哪裏體現悲劇的成分。或許,事先對沙翁的所謂的悲劇期望過高,看完後,了無悲痛憐惜的情緒。是我麻木了呢還是沒有體會到《麥克白》的悲劇成分。於是乎,看完後並沒有立馬寫此劇的讀後感。而是在空閒的時刻裏想想故事情節,想想沙翁筆下的主人公麥克白是如何成爲悲劇的主角的。

即使是此刻的我,還沒深切感受到悲劇,或者悲劇的思想。那麼,便讓我在對《麥克白》的些許感悟以及邊寫邊想的過程,來好好體會其爲何能夠成爲悲劇,還是沙翁筆下四大悲劇之一。

請允許我以帶找尋悲劇色彩爲線索,分析我心中所疑惑的麥克白。

首先,《麥克白》的故事梗概是這樣的:作爲男主人公的麥克白是蘇格蘭軍中的一名大將。在大敗叛徒的歸途中,聽信三位女巫的模糊的預言,隨之而來的被封爲考特爵士的事件得以應驗女巫的預言。麥克白並沒有感恩戴德,而是爲了最高的預言——未來的君王,而起了歹心,並在麥克白夫人的慫恿下,合謀把蘇格蘭的國王鄧肯刺殺於麥克白的城堡裏,並稼禍給守衛國王的兩名近身侍衛。當國王被謀殺的消息傳到人們的耳中的時候,麥克白以誠摯的憤怒殺死了那兩名冤枉的侍衛。在國王被刺殺的元兇還沒找到的時候,國王鄧肯的兩名兒子馬爾康以及道納本爲了自身安全分別逃亡英格蘭和愛爾蘭。不明真相的蘇格蘭貴族們,卻給他兩兄弟以謀殺國王的嫌疑定論。不久,爲了鞏固國王的地位,麥克白暗派了三名刺客,不惜代價地殺害了以前出生入死的戰友,同是蘇格蘭大將的班柯。與班柯同行的兒子弗裏恩斯藉着夜色成功套離了暗殺。

不久,麥克白的所幹所爲得以敗露,引起貴族們的內部意見不一。與此同時,另一方面蘇格蘭國王鄧肯的兩名兒子馬爾康、道納本以及班柯的兒子弗裏恩斯連同英國軍中大將西華德和其子小西華德帶領一萬精兵征討麥克白。最終以麥克白夫人自殺,麥克白首級被取而拉下帷幕。

本來麥克白前途一片光明。蘇格蘭國王鄧肯這樣讚譽麥克白,“你的功勞太超越尋常了,飛得最快的報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點,那麼也許我能夠按照適當的名分,給你應得的感激和酬勞;此刻我只能這樣說,一切的報酬都不能抵償你的偉大的勳績。”“我已經開始把你栽培,我要發奮使你繁茂。”

應對如此的讚譽,同是蘇格蘭大將的班柯與麥克白構成鮮明的比較。班柯是如此說的,“要是我能夠在陛下的心頭生長,那收穫是屬於陛下的。”而麥克白在得知國王宣佈立他的長子馬爾康爲儲君,冊封爲肯勃蘭親王,將來要繼承國王的王位後。麥克白旁白道:“肯勃蘭親王!這是一塊橫在我的前途的階石,我務必跳過這塊階石,否則就要顛仆在它的上方。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好讓光亮照見我的黑暗幽深的慾望。眼睛啊,別望這雙手吧;可是我仍要下手,不管幹下的事會嚇得眼睛不敢看。”從比較裏我們能夠看出,麥克白對於女巫的預言還是挺上心的。麥克白夫人是這樣形容她的丈夫的,“你本是葛萊密斯爵士,此刻又做了考特爵士,將來還會到達那預言所告訴你的那樣高位。可是我卻爲你的天性憂慮:它充滿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採取最近的捷徑;你期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你不是沒有野心,可是你卻缺少和那種野心相聯屬的奸惡;你的慾望很大,但又期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卻又要作非分的攫奪;偉大的爵士,你想要的那東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這樣幹!’你也不是不肯這樣幹,而是怕幹。”麥克白夫人評價其丈夫是很中肯、很妥切的。

“每個成功男生背後都有一位成功的女生”,按照這樣的說法,每個失敗的男生背後都是一位失敗的女生。使麥克白的道路從此不一樣的,引向罪惡深淵的,既有其內心魔鬼起的貪念成分,是內因。而外因,更多的在於,麥克白夫人的慫恿:“趕快回來吧,讓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傾注在你的耳中;命運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經準備把黃金的寶冠罩在你的頭上,讓我用舌尖的勇氣,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項王冠的一切障礙驅掃一空吧。”男生其實是懦弱的動物,要不是聽信於其女生的話語或者說是意見,女生最喜愛把自我的一己之見,個人的好惡以甜言密語來強加於男生的身上。無論其後果是好是壞。最終的承擔者僅有一個,便是男生。俗語說得好,“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悲劇的色彩便由此鋪開濃重的開端。試想,一位名譽與權利雙收的大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必要爲了更高的權利舞臺而把自我的前路置於未解的黑洞中嗎果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何許人也曰麥克白夫人也。

此悲劇一,悲劇二是麥克白及其夫人既然已把蘇格蘭國王鄧肯給刺殺了,大權已握,憑着自我以往樹立的威信及人脈,足能夠服衆,假以勤加朝政,籠絡人心,王位之固指日可待。可是,心術不正的他,卻認爲班柯是其心中的一大患,除之而後快,便加害於他。伐戮便由此展開。“我要去突襲麥克德夫的城堡;把費輔攫取下來;把他的妻子兒女和一切跟他有血緣之親的不幸的人們一齊殺死。”這便激起仇恨的果實,用以塞滿敵人的喉嚨。馬爾康、道納本和麥克德夫與少數貴族內應外合,打着除掉暴君的正義旗幟堂而皇之對戰麥克白。

悲劇三是麥克白當了國王后,對預言的深信不矣,想明白未來是如何,或者準確地說,如何防微杜漸。找到女巫後,麥克白“憑着你們的法術,我吩咐你們回答我,不管你們的祕法是從哪裏得來的”,麥克白便認真聽從女巫的主人——精靈的忠言警告:“你要殘忍、勇敢、堅決;你能夠把人類的力量付之一笑,正因沒有一個婦人所生下的人能夠傷害麥克白。”“你要像獅子一樣驕傲而無畏,不好關心人家的怨怒,也不好擔憂有誰在算計你。麥克白永遠不會給打敗,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樹林會衝着他向鄧西嫩高山移動。”麥克白沾沾自喜,以爲這便意味着其王位固若金湯。從故事的發展並不如他想。正義之師來到勃南森林附近的鄉野,馬爾康說道:“每一個兵士都砍下一根樹枝來,把它舉起在各人的面前;這樣我們能夠隱匿我們全軍的人數,讓敵人無從明白我們的實力。”另一頭的鄧西嫩城堡內,使者說道:“當我站在山頭守望的時候,我向勃南一眼望去,好象那邊的樹木都在開始行動了。”麥克白迴應:“要是你說了謊話,我要把你活活吊在最近的一株樹上,讓你餓死;要是你的話是真的,我也期望你把我吊死了吧。我的決心已經有些動搖了,我開始懷疑起那魔鬼所說的似是而非的曖昧的謊話了。”當正義之師攻打到鄧西嫩城堡時,麥克德夫與麥克白的對話,也同樣讓人有所同感:

麥克白你可是白費了氣力;你要使我流血,正像用你銳利的劍鋒在空氣上劃一道痕跡一樣困難。讓你的刀刃降落在別人的頭上吧;我的生命是有魔法保護的,沒有一個婦人所生的人能夠把它傷害。

麥克德夫不好再信任你的魔法了吧;讓你所信奉的神告訴你,麥克德夫是沒有足月就從他母親的腹中剖出來的。

麥克白願那告訴我這樣的話的舌頭永受詛咒,正因它使我失去了男子漢的勇氣!願這些欺人的魔鬼再也不好被人堅信,他們用模棱兩可的話愚弄我們,聽來好象大有期望,結果卻完全和我們原先的期望相反。我不願跟你交戰。

悲劇色彩便從此體現出來,對於女巫的預言,正如麥克白所說,“聽來好象大有期望,結果卻完全和我們原先的期望相反。”或許,麥克白根本就不就應聽信於女巫,更深層的是,或許女巫在此劇的開頭就不就應出現。可是,要是沒有了女巫的預言,要是沒有了內心貪念的麥克白,要是沒有婦人之道的麥克白夫人,那麼,《麥克白》也就成不了沙翁的四大悲劇之一,那麼,也就成不了我此次的作業。

整篇文章文筆並不是很悲傷,說它是悲劇,就應是正因人性的泯滅而導致的這個國家的悲哀。大膽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殘酷黑暗及對人性的禁錮,強烈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期望建立新型的社會關聯和倫理思想的要求。

作品是當時社會的寫照,這說得一點也不錯,透過這部作品我就深刻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動盪,黑暗的籠罩,光明的渴望。看完這本劇,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人的能夠有慾望,但卻不能膨脹。一個人的野心會矇蔽人性的雙眼,終將導致一個人的滅亡。

第8篇

通讀本書後,大致可概括出以下劇情以此梳理故事發展的脈絡:蘇格蘭國王鄧肯手下的兩位將領麥克白和班柯剛剛從戰場上凱旋而歸,途中遇到三位女巫預言,麥克白將成爲考多爾爵士和蘇格蘭國王,該預言的第一部分很快應驗,麥克白夫人受此鼓舞,並趁夫麥克白野心正盛之際,說服他謀殺了來他們城堡來做客的鄧肯,後來麥克白登上皇位後爲確保自己的地位而殺害了班柯,併爲了自己的利益迫害了很多無辜的人,最後在戰場上失敗。馬爾康加冕爲蘇格蘭國王。

由此,我想就麥克白人性中的兩面,麥克自夫人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其心中深深的慾望與獲得權力等物質財富後能否得到真正的滿足來談談我的看法,做如下闡述。

關於麥克白人性中的兩面,麥克白無疑是一往無前的,英勇的一位戰士,並且心中也是懷有善意的,女巫的欲言勾起了麥克白的慾望但與此同時們也可以看到理性對麥克白的節制,這些都體現了麥克白心中的雙重性格,但當國王鄧肯冊封自己的兒子馬爾康爲儲君後,麥克白內心開始更加不平”星星啊!收起你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黑暗幽深的慾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麥克白處在慾望與理性的鬥爭中,並且鬥爭的結果是理性將被慾望壓制,直到最後謀殺鄧肯的一刻,麥克白心中仍有鬥爭,是在墜落入黑暗中的最後一點自我剋制與善意尚存,但在麥克白夫人一步步誘導他,將他拉入深淵。他最終還是選擇臣服於慾望,人性的問題自古以來便引來無數人思考與探究,至今仍沒有確定的說法,有人認爲麥克白只是服從於人性中原始的慾望,沒有什麼不對,這樣爲自己所狂熱的東西而不所一切的做法在某些讀者眼中甚至是美好的,但我認爲這種想法過於偏執且已經走入了歧途,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是能否思考,但若我們將這種思考巧用於自己有利可圖的事情上,毫不考慮這是否違背道德,那麼我想如此便無法稱之爲,至少無法稱之爲善人,但是我始終認爲人性雖然複雜,但其中必含善意且大概率上可以戰勝惡念。

麥克白夫人和麥克白一樣都是野心家和冒險家,不過麥克白夫人則更加獨斷專行,且充滿控制慾,並抹滅了麥克白心中僅存的一點善念並推他與她一同走向深淵。

但最終得到權力以後,獲得那至高無上的地位之後,兩人並未獲得真正的快樂,而是每天生活在愧疚和恐懼之中,麥克白夫人在麥克白登基後,她說過這樣一段話:“算盡了一切,結果還是一無所得,我們的目的雖然達到,卻一點不感到滿足與幸福。”

第9篇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講述的是原本是護國英雄的麥克白,在慾望的膨脹下謀殺了國王鄧肯,並在排除異己期間衆叛親離最終被殺的故事。

筆者姑且以常用於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分析法來看這個劇本。首先就情節而言,《麥克白》的故事情節並沒有什麼出衆之處,類似的情節僅在中國歷史上就曾不止一次地真實發生過。其次就環境而言,由於劇本本身的文體限制,對環境的描寫也並非值得誇讚。至於故事中的人物,便是值得讀者讚賞和深思之處了。

關於麥克白的人物形象,劇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段給出了不同的評價。這些不同時期的不同評價有利於讓我們認識到一個隨着時間變化的麥克白。

在劇本的開始,麥克白剛剛取得平叛戰爭的勝利,在凱旋時遇到了巫女三姐妹,她們用含混的言辭預言麥克白即將成爲國王,這便激起了麥克白對王位的渴望。

隨後,麥克白覲見國王並得到了國王的嘉獎。國王稱讚他說:“一切的報酬都不能抵償你的偉大勳績。”而國王所能給予的最高的酬勞,則莫過於王位本身了。國王的話無疑促成了麥克白篡位的行爲。

第一段對麥克白的評價,是麥克白寫信告知其夫人巫女的言語和國王的賞賜之後,麥克白夫人所說的話:

“……可是我卻爲你的天性憂慮:它充滿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採取最近的捷徑;你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你不是沒有野心,可是你卻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連屬的奸惡;你的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卻又要作非分的攫奪……”

麥克白夫人對麥克白的評價,其實並不只是適用於麥克白,還適用於大多數普通人。單純地擁有非分的慾望是很常見的,誰又有膽量說自己的一生從未有過非分之想呢?只不過大多數人都能夠用理智去抑制它罷了。正如麥克白夫人所說的那樣,“慾望很大卻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

那麼麥克白是否真如其夫人所說的有着這種“令人憂慮的天性”呢?確實如此。在決定刺殺之前,他經歷了長久的掙扎。他本沒有任何篡位的理由,這個非分之想是由巫女挑起的,來得十分突然而莫名其妙;但他有許多譴責篡位行爲的罪名,這些罪名與歷史上真實的篡位失敗者都大同小異。正如他自己所說的:

“沒有一種力量可以鞭策我實現自己的意圖,可是我的躍躍欲試的野心,卻不顧一切地驅着我去冒顛躓的危險。”

因此,在《麥克白》的開始,麥克白還只是一個普通人,普通地有着非分之想,並在理智的抑制下普通地猶豫不決。

然而最終在夫人的唆使下,麥克白還是下定決心實施篡位的行爲。其夫人說服他的理由則是:“你不敢讓你在行爲和勇氣上跟你的慾望一致嗎?……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這個理由明顯偷換了概念,麥克白不願篡位並不是沒有勇氣,而是不願意違背內心的道德準則。

無論如何,麥克白還是在被一時鼓起的勇氣之下,擺脫了理智的控制,實施了篡位的行爲。

國王的死被發現之後,麥克白的形象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之所以是“國王的死被發現之後”,是因爲麥克白在弒王之後,內心仍然充滿着自憎和懊悔:“我不敢回想剛纔所幹的事,更沒有膽量再去看它一眼。”隨後的對犯罪現場的處理,其實是麥克白夫人完成的,因爲麥克白不敢再回到那裏。

當國王的死被發現之後,麥克白再度回到犯罪現場,所說的話雖然有假惺惺之嫌,但也十分值得玩味:

“要是我在這件變故發生以前一小時死去,我就可以說是活過了一段幸福的時間;因爲從這一刻起,人生已經失去它的嚴肅的意義,一切都不過是兒戲;榮名和美德已經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經喝完,剩下來的只是一些無味的渣滓,當作酒窖裏的珍寶。”

在得知麥克白之後的行爲之後再看這段話,便可以明白其中的真正意義。國王死後,其二子出逃,麥克白於是繼承了王位。爲了鞏固王位,排除異己是理所當然要做的事情,即使在真實的歷史上也屢見不鮮。而麥克白的屠刀所向,便是他曾經的朋友,但是他再也沒有像之前那樣猶豫不決、囿於良心的譴責,反而不擇手段起來。正如他所說的:美德已經死了,不是人們口中稱頌的美德,而是他內心尊奉的美德。

在這個階段,麥克白逐漸徹底地遵從自己的慾望行事,而不再在乎行爲是否符合良知了。

有趣的是,莎翁在此時讓一位傳說中的冥界女神赫卡忒登場,來進一步地刺激麥克白的慾望,讓他的理智終於再也無法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赫卡忒如是說:

“他(麥克白)像所有的世人一樣,只知道自己的利益……讓種種虛妄的幻影迷亂他的本性;他將要藐視命運,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棄一切的疑慮,執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

這段話很好地描繪了麥克白此時的形象,但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到這段話中的一個細節:“他像所有的世人一樣”。這當然不是說現實中的所有的世人都像此時的麥克白一樣“剛愎自用、殘忍狂暴”,並非劇中的每一句話都能直接照搬到現實。這應該是所有放縱慾望的人的真實寫照,因此在此我們既可以說麥克白是特別的,因爲如此放縱慾望而理智不知所蹤的人在現實世界中實在太少;我們又可以說麥克白是普通的,因爲在放縱慾望而理智不知所蹤的人之中,麥克白實在算不上特別。

在此之後,麥克白的人物形象幾乎沒有再發生過重大的變化,但是故事的情節仍然在發展。反叛的勢力逐漸壯大,甚至麥克白自己的軍隊也紛紛倒戈,而此時曾經激發他的慾望的麥克白夫人也在疑慮之中死去。麥克白在得知其死訊後,說出了整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段話之一:

“她反正要死的,遲早總會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一天。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躡步前進,直到最後一秒鐘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

這段話中的一些句子,已經被太多的人引爲格言,被解釋爲各種各樣的意思。哪怕是就劇本的故事背景來解讀,也曾被解讀爲多種意思。而筆者也在此解讀出一個意思來。

每當身邊有人死去,我們總是會替他回顧他的人生,尋找一些值得我們緬懷或者唾罵的事情,順便得出其是否死得其所的結論。麥克白應該也是這樣做的。

在劇中並沒有關於麥克白夫人過去的任何描寫,我們姑且認爲她過去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或許有過功勞,但不值一提;或許有過過失,但無可厚非。她的人生唯一能引人注目的地方,或許只有她挑唆麥克白遵從自己的慾望這一行爲,而這則也是在她的慾望膨脹時實施的。換言之,終其一生,她唯一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她慾望膨脹的時刻。

那麼麥克白呢?他曾經是一位平叛英雄,建立過被稱讚爲最偉大的功勳;又因爲慾望膨脹篡奪了王位,犯下了被唾罵爲最惡毒的罪行。人們會如何評判他呢?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現在他已經感覺到他的暗殺的罪惡緊粘在他的手上;每分鐘都有一次叛變,譴責他的不忠不義;受他命令的人,都不過奉命行事,並不是出於對他的忠誠;現在他已經感覺到他的尊號罩在他的身上,就像一個矮小的偷兒穿了一件巨人的衣服一樣束手絆腳。”

人們會牢記他慾望膨脹時犯下的罪惡,而不會因他曾經的功勞而減輕對他的譴責。

可是如果他當初抑制住了自己的慾望,又會發生什麼呢?或許他會安心地做着他的考特伯爵,在歷史上數不勝數的爵士中再添加一個,僅此而已。不過是平定了一場叛亂罷了,難道只有麥克白能夠做到嗎?他憑什麼因此而得到長久的銘記呢?

所謂“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應該是指如果他抑制住了慾望的情況,雖然建立過偉大的功勳,在“登場片刻指手劃腳”,然後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成爲歷史上無數個建立偉大功勳的人們的一員。

而所謂“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則是他現在的處境。他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剛愎自用、殘忍狂暴”、“藐視命運,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棄一切的疑慮,執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這樣的事蹟,不正是一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的故事”嗎?然而他爲了慾望付出的這一切又得到了什麼回報呢?從他篡位的那一天起,“人生已經失去它的嚴肅的意義,一切都不過是兒戲;榮名和美德已經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經喝完,剩下來的只是一些無味的渣滓,當作酒窖裏的珍寶。”

任何一個經歷過戰爭的將領,都不會不知道自己的軍隊倒戈意味着什麼,麥克白當然也知道。而此時的麥克白也正是處於絕望之中: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已經沒有軍隊可供施展,所能夠依仗的只有女巫和赫卡忒那些模糊的預言,而那些預言又一次次地欺騙了他,用“虛妄的幻影迷亂了他的本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出對人生的如此感嘆,實在是合情合理。

處於絕望中的麥克白,只能徒勞無功地負隅頑抗,最終如預言一般死去。

根據以上的分析,對於《麥克白》本身,我們可以看出作品緊緊圍繞着慾望的主題。然而如果我們僅僅把這部作品看作是單純的主張抑制慾望的教條式作品,那未免過於小看莎翁的藝術水平了。我們不妨再看看《麥克白》中關於其他人的慾望的描寫。

“多喝酒,對於淫慾也可以說是個兩面派:成全它,又破壞它;捧它的場,又拖它的後腿;鼓勵它,又打擊它;替它撐腰,又讓它站不住腳;結果呢,兩面派把它哄睡了,叫它做了一場荒唐的春夢,就溜之大吉了。”

這裏的“淫慾”當然指的是慾望,而“兩面派”指的是什麼呢?我們姑且用“理智”來作爲它所指示的對象吧。慾望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縱慾也是快樂的重要源泉,我們需要主張的不是不縱慾,而是要理智地縱慾。對於慾望,要用理智去“成全它,又破壞它”。

然而這個道理又似乎是老生常談,似乎也正因如此,這段話在《麥克白》中其實並不重要。我們不妨再看看另一段佔據了大量篇幅的對話:被麥克白追殺的貴族麥克德夫去投奔出逃在外原儲君馬爾康,想勸說他借兵征討麥克白,然而馬爾康卻先是回絕了,理由是即使殺死現在的暴君麥克白,國家也只會在一個新的暴君——馬爾康自己的統治之下。

麥克德夫的回答也同樣耐人尋味。當馬爾康說他的淫佚沒有止境的時候,麥克德夫卻說“誰也不能禁止您滿足您的分內的慾望;您可以一方面盡情歡樂,一方面在外表上裝出莊重的神氣,世人的耳目是很容易遮掩過去的”;當馬爾康說他還有不顧廉恥的貪婪的時候,麥克德夫則說“只要有其他的美德,這些缺點都不算什麼”。

沒有止境的淫佚、不顧廉恥的貪婪,這些慾望的放縱原來是可以通過僞裝或者其他美德來掩蓋過去的嗎?這樣的縱慾是可以被原諒的,那麼麥克白爲什麼就是不可饒恕的呢?僅僅是因爲他的慾望是無上的權力與地位嗎?

再者說,麥克白難道沒有成爲國王的資格嗎?他是國王的表親,爲王國立下過汗馬功勞;而馬爾康除了是國王的嫡子之外還有什麼是可以作爲成爲國王的資本呢?當然在那個社會背景下這個資本已經足夠了。

在這樣的視角下,《麥克白》記載的故事,似乎是一個翻版的王莽的故事。當然我們不能忘記這部作品始終圍繞着的慾望的主題。如此看來,“《麥克白》講述的是麥克白在慾望膨脹下走向滅亡的悲劇”的普遍說法,似乎就值得商榷了。

然而此時筆者不能再寫下去了。僅僅是到了上一段的思考,筆者就必然早已使那些能夠專業地解讀這部作品的人忍俊不禁了,筆者又何必繼續用膚淺的思考的去博得人們的嘲笑,把無知所帶來的恥辱當作一種榮耀呢?這篇文章也就到此爲止吧。

第10篇

在“麥克白”有一句經典臺詞:“最可愛的人看向耳目欺騙;奸詐的心臟必須蒙上一層虛僞的笑容。“麥克白的話讓我覺得很驚訝,或戰場先生的早期探險隊所向披靡,現在成了奸詐叛軍,這麼大的轉變,不僅是因爲一個因素。

那些誰擁有不可預知的一面,當稀缺的東西出現在麥克白面前從不控制自己的慾望,在驅動力的下一步推向深淵自己。

在文本中,存在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即神龍見首不見不鬼和女巫結束。後來,麥克白是全能聽取了他們的預言。且不說麥克白反應預言,女巫和動機是什麼幽靈?無論他們是善意或惡意?作者莎士比亞並沒有直接指向這裏。我個人認爲,女巫和鬼魂可能無法與善意進行,因爲人們不知道未來是光明的黑暗時期,往往更勇敢地走下去,mozhizhemowei的事情,真正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其實適得其反,或獲取過多或沮喪至於對他人的影響,只能從那些誰聽了心臟的角度確定。女巫即使我們能預知未來,即使我們能在命運精通,但不能預測心臟。

有這個女巫的外部因素,促使內部原因-她的丈夫的麥克白夫人唆使。如果麥克白夫人並未出現在英雄麥克白麥克白的生活,如果不聽老婆的謬論,我們的英雄可以被稱爲金考特爵士在一次凱旋而歸,那麼自然也繼承了帝國,安全持續到黃金十年。

話雖這麼說,我們實際上麥克白變成一葉扁舟波濤洶涌的大海,如果不會游泳,只能被無情地推翻。他的一生充滿坎坷的,但命運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麥克白因爲沒有主見和喪生。

無論如何,他們是從“性別”是分不開的,因爲慾望麥克白失去了理智,因爲他的妻子渴望在舞臺上麥克白的動力操控,慈禧太后的歷史回聲,穿着冠冕堂皇的面具,爲自己的慾望在以鄰爲壑。

第11篇

麥克白先是一位曾經屢建奇勳的英雄,可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殘酷的暴君是因爲三個女巫和妻子的慫恿讓他產生虛榮貪心的想法,讓他殺死表兄(國王),由於蠱惑,讓他從一個善良的,想幹出一番雄偉事業的人成爲一個陰險,野心勃勃,無惡不作的壞人,他的野心驅使他做出罪惡的事,必然是罪惡,迷信和死亡,實在是悲劇啊!

這讓我聯想到方舟子被襲,襲擊者肖傳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麥克白,原本有自己的事業不好好做,偏偏被報復心將自己的良心腐蝕,也是悲哀啊!

其實,做人就踏踏實實的做,不要被一些事情蠱惑或是慫恿,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多的蠱惑和慫恿也不能驅使你做出可悲的事!

第12篇

讀完這本《麥克白》,我的腦海裏思緒萬千,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情來表白。

麥克白,一個老皇帝得的弟弟,他出兵打仗,立下了大功,取下敵人的頭示衆,因此獲得了獎賞,在回去的路上聽信了三個巫婆的話,刺殺了哥哥,自己當上了皇帝。但他有一個下屬,他當時也被其中一個巫婆說到,因爲那巫婆說他兒子能當上皇帝,便以吃飯爲幌子,殺死了他,但他兒子卻逃了。

兩個小皇子知道了真相,逃過了追殺,並出了國,尋求了幫助,而麥克白又找到了那個巫師幫他語言。後來兩個王子和麥克白的屬下的兒子打敗了麥克白,並割下他的頭示衆。像麥克白這種人,殺了那麼多的人,手上沾滿了那麼多的鮮血,卻不知悔改,哪怕千刀萬剮也死不足惜。他沒有一點人情味,連自己的哥哥都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在現在的這種生活裏,有些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真是可恥。

希望不會再有這種人危害社會了,讓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