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感恩孝德演講稿3篇 "感恩孝德:燃起愛與感恩之火"

其他文案 閱讀(1.47W)

這是一篇關於“感恩孝德”的演講稿,通過講述感恩和孝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和傳承這些價值觀,激勵人們紮根傳統,心懷感恩,成爲更好的人。本文意在引發讀者對家庭親情和社會責任的思考,並呼籲人們珍惜和感恩所擁有的一切。

感恩孝德演講稿3篇

第1篇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爲他忙碌,爲他操勞。那是一種無私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愛,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嚐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

一杯熱茶端給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牀疊被子、整理房間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

感恩孝德演講稿3篇

第2篇

你們好,我是王壇鎮中學一名普普通通的學子,今天非常榮幸能站在此處,說一說自己對孝德的一片感言。隨着歷史的發展,虞舜先帝的身影雖然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卻悄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每一塊充滿希望的田野裏,播灑在我們每一座綠水環繞的村落裏,也沉澱在我們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心田裏,那就是大愛無言,大“孝”至親的孝文化!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的遠見;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心;孝是王壇蔣相村孝媳虞蓉,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婆婆的執著心;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孝都不會過時!

有人說,你可以不用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做一個孝順的人。的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所以感恩父母便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站。請想一想是誰用遒勁的手臂,爲我們撐起一片遮蔽風雨的天空?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爲我們輸送實現夢想的勇氣?是誰用含辛茹苦的汗水,爲我們澆灌幸福的家園?

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的時候,我們怎能忘記那一雙雙牽掛的眼神?怎能忘記那深夜的一聲聲咳嗽?怎能忘記那曾經偉岸,如今卻逐漸衰老的背影?怎能忘記那因日復一日翹首相望,而佈滿憔悴的雙眼?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我知道,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應該是一種行動。我們作爲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我知道,一個行動比一百次的醒悟、一百句悅耳動聽的言語都要重要的多!那麼,現在就讓我代表王壇中學的學子們,向養育我們的父母們,關愛我們的老師們,護佑我們的先輩們,道一聲:“謝謝”。

鼓舜王之操,續先輩之德!親愛的朋友們,那麼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築永恆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恆的奇蹟。謝謝,我的演講完了。

第3篇

後來有人告訴我,奶奶活着的時候,總是坐在大門口,盯着竹林裏藏着的小路,好像在等人回來。在那裏,我一直以爲還有很多時間。有時間我會回到她膝蓋上孝順。但是時間拋棄了她,死亡覬覦她的生命。後來,在我最後一次見到她之後,我和她隔着一個厚厚的墓碑。在黃土下,她睡得很冷。那下跪,才意識到,孩子要養,親不留下。

記憶是一個淘氣的孩子,總是和奶奶呆在過去。小時候的'夏夜,滿天閃爍的星星,稻田裏的青蛙,螢火蟲時不時在我面前飛舞,還有一個喜歡搬凳子坐在院子裏乘涼的老奶奶。當時她幫我抓蚊子,我把她打了回去。她說:我這麼孝順,她會陪我度過一生。所以,我們莊嚴地把誓言勾在指尖;所以,我虔誠地相信,“孝”就是和奶奶在一起。後來對外婆的誓言和“孝順”被一片黃土掩埋,實現後我拾起了對父母的孝順。

也許,青春的喧囂讓我失去了眼睛,以至於看不到父母被時間染成白色的頭髮。偶然瞥見的時候,美白傷了眼睛。

於是,我會在週末的早上早起做一頓簡單的早餐,然後在父母驚訝的目光中假裝平靜,說:“沒什麼,就是醒得早睡不着。”

沒有劉恆的“親病,藥味第一”,只有一句簡單的關心:“喂?”我不能做郭巨的“埋葬我的孩子,服侍我的母親”。我能做的只有給父母做一頓飯;學習古人的“扇枕溫情”,父母累了一天後,遞上一杯溫熱的茶,準備一壺熱水;模仿古人的“玩娛親”,和父母聊聊在校期間發生的趣事,或者陪父母看電視和母親爭論電視劇裏的某個角色,和父親聊聊天,聊聊國家大事;或者和父母四處走走,看看街上的水果是否降價了。

爺爺奶奶相繼去世,讓我懂得珍惜平凡的東西,懂得養兒育女,懂得利用親人。

死前的孝順,勝過死後的哭泣;與其在你愛的人沒有多少時間來的時候感到遺憾,不如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表現出孝順。所以,孝順應該作爲一個標準來遵守。外婆告訴我的真相,讓“孝”成了我當年的漢字。不僅是今年,還有明年和永遠。對岸怒放,河水淺。奶奶唱着送魂之歌走了,但我知道在墳前三三三五四總說孝順,孝順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