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長治縣旅遊景點4篇 發現長治縣:風景如畫,玩轉旅遊勝地

其他文案 閱讀(4.71K)

長治縣位於山西省中南部,素有“岱廟南苑、五嶽歸來”之說,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其旅遊資源豐富,有崇禮寺、南郊公園、石佛寺、虎丘山、華嚴寺等衆多景點。旅遊勝地,值得一遊。

長治縣旅遊景點4篇 發現長治縣:風景如畫,玩轉旅遊勝地

第1篇

原名北禾村,傳說爲炎帝嘗白谷得嘉禾之地。因北和村位居炎帝建神農城的羊頭山之地,故得名。廟創建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碣記載,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四合院佈局,現僅存正殿、西耳殿。佔地面積700平方米。

正殿,亦稱五穀神殿,廣深三間,六架椽屋,硬山頂形制。殿身較短,斗栱爲柱高的.三分之一。柱頭斗栱五鋪作出雙昂,並出45度斜昂。昂形呈琴面式,斗栱肥碩,用材粗壯。殿內使用減柱造,樑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徵顯著。

檐下懸掛着清順治年間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塊,黑底金字。

北和村,原名北禾村,相傳因位於炎帝嘗百穀得嘉禾之地——羊頭山之北得名。炎帝廟四周田園廣闊,農舍毗鄰。該廟創建年代不詳。相傳始建於唐代,元代重建。據廟內現存碑碣記載,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清道光十五年(1835)、道光二十六年(1846)又募化維修。廟坐北向南,四合院佈局。原有戲臺三間,單檐歇山頂。鐘鼓二樓位居戲臺兩側,廣深一間,上下兩層,單檐十字歇山頂。戲臺與鐘鼓樓之間闢山門兩座,供出入通行。北爲獻亭,四柱三間,方形石柱,捲棚頂。1936年被大風颳倒。現除正殿、西耳殿保存完整外,其餘殿宇不復存在。東西配殿各三間,爲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正殿,亦稱五穀神殿,廣深三間,原爲懸山頂形制,清道光年間修繕時改爲硬山項。殿身較短,斗栱爲柱高的二分之一。柱頭斗栱五鋪作出雙昂,並出45度斜昂,琴面式昂,要頭作螞蚱形。檐柱斗栱裏轉五鋪作雙抄,出華栱,栱瓣較大,斗栱肥碩,用材粗壯。明次間無補間鋪作。轉角鬥栱部分昂被後人截取,清末維修時包於檐牆之內。檐柱壘於牆內,隔扇均已改制,由青磚壘砌做倉庫之用。殿內用前金柱,柱頭卷剎和緩明顯,延襲了唐宋的手法,櫨鬥置柱頭,四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直徑約80釐米,原始材料略加砍制而用,自然彎曲,墩厚莊重。乳栿之上用達牽,四椽栿上用蜀柱,上承平梁,用大叉手,脊瓜柱,承託脊槫。殿內實施減柱造,樑架彎曲粗壯,使用原始材料,屋頂舉折平緩,出檐較深,且用大板瓦,重脣滴水瓦,元代特徵顯著。正殿檐下懸掛着清順治年間立的“炎帝真君”牌匾一塊,黑底金字,閃閃發光。殿內神臺上原塑有炎帝真君神像及侍女像,早已毀壞。正殿兩側爲東西耳殿各三間,爲清末重修之物。

長治縣旅遊景點4篇 發現長治縣:風景如畫,玩轉旅遊勝地 第2張

第2篇

始建於唐大和年間(827~835年),金代重建,元、明時期均予重葺。現存建築後殿爲金代遺構,東西配殿爲元代重建,過殿爲明代建築。

寺坐北朝南,南北長64米,東西寬32米,佔地面積2448平方米。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過殿、兩側爲配殿,後院北面爲後大殿。

過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內樑架爲五架樑對雙步樑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栱七踩雙翹頭,麻葉形耍頭。東西配殿均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殿內樑架結構爲三椽栿對後搭牽通檐用三柱,脊部無叉手。柱頭上設大額枋一道,前檐斗栱五鋪作雙下昂,重栱計心造,裏轉重栱偷心造,無補間鋪作,後檐四鋪作出單昂。

後殿爲正覺寺的主要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六架椽,單檐歇山頂,布灰筒板瓦頂。平面呈長方形。前檐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栱計心造,裏轉重栱偷心造,昂後尾壓於四椽栿下,無補間鋪作。殿內樑架徹上露明造,四椽栿對後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均爲方形石柱抹楞。平梁上施合沓、脊瓜柱,並設大斗、丁華抹亥栱、叉手,各槫下均施以短替木,槫間施拖腳。樑架簡潔明朗,結構合理。

第3篇

百餘年來,關於慈禧出生地及童年經歷一直是個謎。1999年5月27日,新華社報道說,“專家認爲,慈禧太后生於山西省長治縣”。據部分專家及有關人士考證,慈禧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生在長治縣西坡村王家,4歲時被賣至本縣上秦村宋家作女兒;七八年後又被賣到潞安府知府作使女,後被收爲養女,後以滿人惠徵之女的身份入宮,一步步成了皇太后。如今,慈禧出生地遺址及慈禧生母之墓,“慈禧娘娘院”和“慈禧太后書房院”尚存。

“慈禧娘娘院”――位於長治縣上秦村,因慈禧曾在此地居住而得名。本院一進兩院,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院內共有房屋33間,前院爲平房,後院爲二層樓房,均系磚木結構,屬典型的'清代建築,現在基本完好,既具歷史價值,又有觀賞價值。

“慈禧太后書房部院”――位於長治市區長治運輸公司大院原潞安府衙西花園內,因慈禧曾在此地讀書而得名。本院佔地面積約330平方米,名曰“西花廳”,有4間房屋,即爲童年慈禧被潞安府知府收入爲養女後讀書的書房。此房創建於隋唐,明清時期重修,現在基本完好。慈禧書房院外爲潞安府衙後堂院。院內有創建於隋唐、明清重修的後堂及東西配房各3間,1997年修繕後,在裏面舉辦了一個《慈禧童年研究展覽》和一個相關的書畫展覽,展出珍貴文物資料圖片和名人字畫100餘幅。院內楊樹挺拔,柳枝長垂,鳥語花香,松柏薈萃

第4篇

該洞形成於5.7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期。這裏峯巒疊嶂,林草茂盛。雖然地處北方,但卻具備典型的南方溶洞特徵的多層溶洞之一。就單層溶洞景色齊全,觀賞價值和考察價值當屬華北之首。目前發現四層,已考察過三層,總長314米。一層、二層有三個大廳,洞長約90米,高約30米;三層洞長224米,分兩廳兩洞,廳高25——30米,洞高3——4.5米。溶洞內大廳宏廣,氣溫宜人,空氣清新,各種造型奇特的鈣華景觀攀沿四壁,流光溢彩。一層洞粗大的碳酸鈣晶體石柱直徑約2.5米,全國罕見。綠色的石花坡景色奇特,2號廳的“公主觀瀑”造型絕倫;二層洞尤如水晶宮,令遊人流連忘返。洞頂處處是由石鐘乳鑲成的吸頂銀燈,洞中間“菇叢塔林”造型壯觀,形態各異。“羣英薈萃”是由石柱、石鐘乳、石筍等組成的壁中仙境;三層洞中的“護洞金獅”神態威風凜凜,造型逼真。“迎賓花塔”對稱豎立在2號洞口,恭迎遊客。“石筍蠟燭”象正在燃燒的黃色蠟燭,照亮了整個龍洞,塔身佈滿了燃燒流下的`蠟痕。“百花爭豔”是由密集的鐘乳石羣構成的景觀,氣勢蔚爲壯觀。“鈣華花叢”是2號大廳地面的壯觀景象,大片黃色石花叢中涌現出黃白色鈣華沉積,其顏色協調,景色獨特。還有衆多石塔、石簾、石雕、石幔、鵝管、鍾乳大瀑布等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