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幼兒園教師怎樣管理班級4篇 班級管理大揭祕:幼兒園教師的最佳實踐

其他文案 閱讀(2.68W)

幼兒園教師是班級管理的關鍵角色,他們不僅要負責教學工作,還要全面照顧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效的班級管理對於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至關重要。本文將介紹幼兒園教師如何通過合理的規劃、積極的指導和有效的溝通等方式,建立和諧穩定的班級管理體系。

幼兒園教師怎樣管理班級4篇 班級管理大揭祕:幼兒園教師的最佳實踐

第1篇

新老師在上課前要對班級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的瞭解,可以請教熟悉這個班級情況的教師,要對班上有特殊情況的幼兒做到心中有數,如他們的性格、生活習慣、家庭、興趣愛好等,這樣就可以使班級管理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同時教師處理突發事件時也可以更加得心應手。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掌握每一個幼兒的情況呢?

首先我們要建立班級幼兒檔案,最好從幼兒入園時就開始記錄幼兒的成長情況。記錄卡上應該包含幼兒的姓名、出生日期、家長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電話號碼等信息。

同時卡片上還應該有幼兒每個學期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和幼兒的健康記錄,這兩項記錄是教師瞭解幼兒的第一手資料,也可以便於後任教師瞭解班上的幼兒。

其次,就是家訪。家訪是班主任教師瞭解幼兒情況的最重要的手段,雖然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但一定要對重點幼兒和特殊幼兒進行定期的家訪。現在有很多教師都習慣把家長叫到學校來了解幼兒的情況,並把幼兒在園的情況反映給家長,極少有教師願意家訪。雖然教師瞭解學生情況的途徑有很多,但都不如家訪的效果好。

教師定期家訪不僅可以充分了解幼兒生活的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同時還能使家長感覺到教師非常重視幼兒,從而拉近了教師、幼兒和家長的距離,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瞭解幼兒的基本情況對於一名班主任來說固然重要,但是瞭解幼兒的心理情況更加重要。教師只有真正地知道幼兒在想什麼,對幼兒的思想有一個具體、全面的瞭解,才能教育好幼兒,才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作爲幼兒教師,我們要想進入一個幼兒的內心,就必須坐下來和幼兒進行心靈上的交流,真正瞭解幼兒的心理情況,從而爲我們的教學提供更多的依據。

教師給幼兒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新教師在初次面對幼兒時一定要表現得嚴肅、瀟灑、幹練,讓幼兒打心底裏佩服教師。教師和幼兒見面的機會很多,交談的機會也很多,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將對幼兒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在幼兒面前樹立一個可親可近但又可敬的教師形象,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儀表着裝。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保持衣着整潔美觀,男教師不得留長髮、鬍鬚,要時常保持微笑,在進行教室前要注意整理自身的形象。女教師不要刻意地打扮自己,不要穿奇裝異服,要打扮得自然得體,從而給幼兒留下一個健康陽光的形象。只有幼兒喜歡教師,認可教師,課堂才能得以順利進行。

其次,幼兒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身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熟悉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如果對幼兒的問題一時拿不準時,可以讓幼兒先進行自主思考,在教師得到準確竊案後再告訴幼兒。

這樣可以確立教師在幼兒心中的高大形象,讓幼兒從心裏佩服教師。而幼兒教師也要廣泛涉獵本專業以外的知識,很多幼兒都會問一些課外的問題,如果教師對此一竅不通,就會影響教師在幼兒心中的形象。其次,教師要用自己的行爲去感染幼兒,在行爲上爲幼兒做好表率。例如,在學校舉行的各種公益活動中,教師要起到帶頭作用,從而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其中。在平時細微的小事上,教師也要重視自己的形象。

比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等,從而讓幼兒從小就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最後,幼兒教師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幼兒,無論幼兒的家庭是否富裕,學習成績是否良好,我們都要一視同仁,不能區別對待。否則就會給幼兒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同時也會使教師的形象大打折扣。

教師能否處理好與和幼兒之間的關係,關鍵就在於教師能否把握好“嚴”和“愛”的平衡。幼兒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對幼兒嚴格要求,又要把愛體現在細微之處。對於幼兒的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我們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一貫地批評幼兒的缺點,容易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同時幼兒的自尊心也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我們對待幼兒既不能一味地呵護,也不能百般地批評,而是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幼兒成長的引路人和知心的朋友。

加強班級管理還需要建立一個有領導力的班委,班委的組建要由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民主選舉,由幼兒自己選出他們心目中的班委成員,這樣才更具有說服力。此外,我們還要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班規,由班委實施,教師負責監督,從而爲班級管理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門實用的技能,教師只有具備了這個教學本領,幼兒纔會聽從我們的安排,教學工作也才能得以順利開展。

幼兒園教師怎樣管理班級4篇 班級管理大揭祕:幼兒園教師的最佳實踐 第2張

第2篇

4月10日上午,由鎮教辦組織了教師在中心幼兒園培訓,此次培訓由南京康軒多元智能探索課程的教研員仇安平主講,培訓內容圍繞《常規概念解析、一日常規細則、班級常規培養注意事項》。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班級管理、環境創設上將會有一個很好的引領和提升。

通過這次培訓,我不但懂得了常規的定義、知道了常規包括生活常規、活動常規和學習常規,還明白了常規建立的意義。仇老師還詳細的對各個環節常規出現的不同問題作出了不同的應對對策。這給我們以後如何抓好班級常規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根據該次培訓內容,再根據自己日常工作積累的經驗,我也有了一定的啓發和看法。下面談談我的幾點認識和看法。

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和記憶力較差,很多東西不是老師說一次或做一次幼兒就能記住並且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抓常規時必須做到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滲透常規教育,如孩子沒按要求去做,則不厭其煩的進行提醒,直到幼兒養成習慣爲止。

2.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給孩子一片充滿愛的天空

要管理好一個班級,愛應該作爲前提。有一句話大家都知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營造寬鬆、溫馨的'家庭式氛圍,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幼兒知識經驗少,是非觀念差,獨立生活能力缺乏,他們不僅需要成人對他們生活上的細心照料,行爲品德上的耐心引導,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師情感上的關愛與呵護。對每一個幼兒個體,都要儘快地熟悉瞭解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身體狀況等等,同時用真誠的愛心、恰當地運用表情、動作、語言去感染孩子。對於小、中、大三個層次班的幼兒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對小班幼兒,適宜多用肢體語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來傳達愛意,讓孩子感到老師對自己的愛護、關心,使孩子對老師產生一種安全感、親切感。到了中、大班,則適宜多用表情、語言去感染孩子,一句真心讚美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使幼兒感受到你的愛。教師的愛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們同樣對老師充滿愛,就會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從而使教育能夠更加順利有效地展開。

3.角色轉換,人人蔘與是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傳統觀念中班級管理者是管理整個班集體的權威,班級的一切活動計劃、活動安排、活動規則都是班級管理者一個人制訂,配班老師、孩子及家長只能聽從安排,被動地配合開展活動。目前,隨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佈與實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級管理時教師必須由權威觀念向服務觀念轉換。班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安排,班級管理者要大膽放權,由權威的前臺走向服務的後臺。讓孩子、家長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臺來,這樣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規劃開放自取、豐富有序的教學空間,讓幼兒做環境的主人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材料的互動中實現的,教師應依據幼兒的興趣,運用整體規劃原則將活動室佈置爲多個活動區,如語言區、認知區、角色區、美工區、音樂區等。每個活動區都提供數量充分、種類齊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擺放是開放的,學習資源櫃架結構可以移動並便於物品分類和幼兒自由觀察、取用與學習。提供的學具、材料應有挑戰性,符合幼兒興趣及能力發展,並隨課程內容定期更換。5.制定師生共同遵守的班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讓幼兒學會管理自己。

要管理好一個班級,必須有良好的常規。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老師僅僅只熱愛他的學生,而沒有常規,沒有教育、引導,班級就會像一盤散沙,因爲無序的班級常規,幼兒往往不知道該做什麼,怎樣去做,教師也不知道期望的是什麼,應該怎樣做會更好。我們知道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因此在制定班級常規時,教師應和幼兒共同討論:哪些行爲是班級所接受和讚賞的,哪些行爲是班級所不允許、應該被禁止的,違反班規的結果將會如何,教師要儘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然後根據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級常規。常規一經訂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師也不例外,若要改變班規也需要徵求大家的同意。

此次講座培訓,對我們教師在工作方面實實在在的上了一課,幫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老師們收穫很大,也讓我們對做好幼兒園班級工作更增加了信心。

第3篇

面隊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身份。英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爲,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爲“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等。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

過去,教師是幼兒園活動設計者、組織者,而今教師們將幼兒園活動設計部分空間讓給了孩子,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則只是從中擷取幼兒興趣所致、幼兒發展所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題生成新的課程,爲幼兒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等,再次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準備教具原是教師的工作,可現在,爲了發展孩子的自主性、能動性,我們發動孩子採用自己的方式收集資料,然後在教學活動中和孩子一起對資料進行整理,在整理資料過程中逐步接近知識本源。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探索式教學打破教師中心的傾向,讓孩子帶着問題、懸念採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充分體現對孩子的信任。這種信任建立在對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定位在現有能力之上力所能及能力之內,能激起孩子學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學習探索活動中充滿自信,調動已有的知識能力積累去尋找獲得新的知識,此間家長資源也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二期課改以幼兒發展爲本,它特別關注幼兒的主體意識和初步的社會意識的孕育,倡導爲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索、學會表達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及其活動空間。現在孩子的學習探索活動已從課堂拓展到了家庭、社區、社會。滲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生活遊戲化的教學活動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表現,在生活遊戲活動中輕鬆自然地學習。孩子從平面的相對單調的課堂,走向立體的豐富、廣闊的多元環境,從與學習環境單項的或多向接觸,部分感覺器官參與活動,到與學習環境放射型接觸,所有器官參與活動。他們感受到的信息量大了,信息的內容廣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刺激,激起了他們對世界多縱的探索的需要。教師在期間主要是“引”,但是“引”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把“研究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爲一種啓迪、一種激勵。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爲幼兒學習的參與者

新課程理念強調孩子的主體性。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自己的願望、要求興趣和愛好。我們要學會洞察他們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與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能因爲孩子小,而隨意斥責、批評,要尊重他們。然而“要尊重孩子”這句話經常掛在我們的嘴邊,但有時我們卻沒能很好地做到。有一次,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在做花,當我在講解示範是時,發現張嘉妮好幾次想站起來,並且不時地看我的腳,我走過去,摸摸她的小腦袋,想提醒她一下,可是她卻說“老師。”“別說,好好聽。”沒等她說完,我打斷了她的話,張嘉妮不說話低下了頭。小朋友們開始自己動手做花了,可是嘉妮卻還坐着不動,於是我走上去,彎下了腰問“嘉妮怎麼還不做?我拿走了!”看我想真的要拿走,嘉妮哭起來並搖搖頭。看到孩子哭了,我又問“剛纔你在做什麼?”她邊哭邊說“我看見老師的腳底下有一張紙”。我一看,真的,不知什麼時候腳底粘到了一張紙,原來剛纔孩子想告訴我這件事,可是我卻沒有給她機會,沒有問清楚,就批評她。想到這,我放下手工紙,對孩子說“對不起!剛纔老師不對,現在我們一起來做紅花送給媽媽爸爸,好嗎?” 孩子爽快地答應了。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我們在心裏應先問問自己“這樣做行不行”?

現在,我們開展的是主題式活動,教師在每個環節都應把幼兒當成學習夥伴,以平等的身份主動參與活動,瞭解幼兒的需要,傾聽他們的需要,進行探討、互相交流。教師在每個環節都應創設引起他們感知、探索學習的環境,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我們的集體教學活動,已從分科式向整合型過度,從原先單科、無可選擇內容方式的集中教學,到多學科有機融合,其中,個性化的佈置深得孩子喜愛。另外。主題性區域活動中教師將選擇與操作的權利完全交給了孩子,他們不僅可以根據喜好選擇活動內容,還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選擇活動方式,在一個多縱的自由選擇的環境中,孩子們自由性得到了充分發展,他們在自由選擇中漸漸認識了周圍世界,認識了自己,也真正喚醒了他們內心深處探索世界的興趣。在此,教師參與的行爲方式主要是:傾聽、觀察、交流。教師傾聽幼兒的心聲,是尊重幼兒的表現;教師觀察幼兒,可以適當地調整內容、計劃,照顧個別、發現“火花”;教師與幼兒交流,既有認知上的更有情感上的,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對於小年齡的幼兒來說,表情、動作更能使他們縮近與教師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把你當成他們的朋友。

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變化顯而易見,他們更開朗、自信、敢想敢做、富有想象、對學習及新奇的事物充滿探索慾望,這不僅有利於孩子今天的成長,也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更有利於我們開展班級管理。

第4篇

教師工作既要面對整個班級,又要面對個別幼兒。對整個集體進行工作,就要求教師具有組織者、管理者的才能,即善於組織良好的班集體,善於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善於管理班級各項工作。同時又要針對個別同學的情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做些個別轉化工作。這是教師的基本能力之一,缺少這種組織管理和個別轉化的能力,班級工作就會陷入一片雜亂,顧此失彼,既使再“賣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班級管理上,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考慮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善於把園部的教育要求同本班的實際結合起來,成爲一個有機部分。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要善於培養幼兒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於寓教育於管理之中,使每項管理活動都成爲教育機會。

教師善於組織良好的班集體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形成民主、向上的班級氛圍等方面。有經驗的教師,總是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放到如何激發幼兒的集體榮譽感,激發主人翁意識,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之後,集體自身就成爲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每個幼兒的成長,就可以置於集體的共同約束、陶冶和進步之中。班級建設關鍵在於能夠通過創造性的工作,不斷引導集體向前進步。

應變能力是教師應當具備的一種教育能力。它是指教師善於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處理各種意料之外的問題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教師就能在複雜多變的情境中,做出最合理的決定,採取最恰當的教育方式。這種能力也可稱爲“教育機智”。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生動活潑的幼兒,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受過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幾十個孩子的思想,情緒,個性等千差萬別,構成了教師工作的紛繁複雜,千變萬化。正如馬卡連柯說的那樣“在我這裏沒有兩種情況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方法選擇實施上,必須準確,及時,適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因材、因時、因人施教。班級工作中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教師不能僅憑過去的經驗辦事,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改變教育方法和內容,機智靈活地處理過去所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這對教師來說十分重要。

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是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實踐證明,教師只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對幼兒的全部教育任務是不可能的。他必須協調班組成員、家長,社會等各種教育力量,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對幼兒進行協調一致的影響,園長之友《幼兒園的班級管理》。要協調,首先就得建立良好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要靠交往,教師要善於同有關部門,同各種有關人員交往。於是,交往協調能力就成了教師不可缺少的能力。

首先,配班教師、保育員如果都能和教師通力合作,團結一致,形成一個以教師爲核心的目標統一的教育集體,教育效果就會超過教師一個人的力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努力做到:一要主動與班組成員,互通情況,研究問題,確定方向,討論措施,制定計劃。二是經常誠懇地向其他管理人員徵求意見,瞭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協調科任教師方面,很重要的工作是加強對幼兒的尊師教育,讓幼兒尊敬每一位科任教師,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

其次,教師是幼兒園和社會,家庭聯繫的紐帶和橋樑,必須善於做好這方面的協調工作。教師要和家長建立良好關係,保持密切聯繫,通過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家的表現和各方面情況,並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各種情況,以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渠道很多,其中最重要一項就是“家訪”。教師要掌握家訪的“藝術”,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善於科學地選擇時間,方式,方法。現在家訪的方法有很多,電話、短信、紙條、網絡等都可以成爲家園聯繫的有效陣地。

教師做好工作的前提是瞭解幼兒,而瞭解幼兒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觀察能力。贊科夫說“對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幼兒的樂觀、興奮、驚奇、疑惑、恐懼、害窘和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個教師如果對這種表現熟視無睹,他就很難成爲幼兒的良師益友”。所以,深刻敏銳的觀察能力是教師的重要能力。

一個有敏銳觀察力的教師,能從幼兒的細微表現中,捕捉幼兒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科學地預測問題的趨勢,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之中。

語言表達是教師能力結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響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條件。語言表達,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知識、意願、要求等,通過語言準確表現的能力。正確的教育思想,要通過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要啓迪幼兒的心靈,要陶冶幼兒的情操,就得猶如琴師操琴一樣,運用生動藝術的語言撥動幼兒的心絃,引起強烈的共鳴。許多優秀教師在教育幼兒中能取得顯著成效,除了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具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外,善於運用豐富、生動、形象的教育語言,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相反,有的教師語言單調乏味,內容空洞,含混不清,以至粗俗污穢,惡語傷人,儘管他們也有教育好幼兒的良好願望,但由於語言欠佳,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教師應當是語言藝術的專門家,除了一般教師所要求的語言要準確、明瞭、簡練、通俗、規範,流暢外,還應當具有說服力、感染力、鼓動力,能使幼兒入耳、入腦,能打動幼兒的心靈。總結一些優秀教師的語言藝術,下述幾點都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