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教師假期的讀書心得與感受20233篇 教師假期:閱讀啓迪與心靈沉澱

其他文案 閱讀(3.2W)

2023年的教師假期已經過去,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段美好的閱讀時光帶給我們的心得與感受。在這個假期中,教師們紛紛投身於繁忙的閱讀計劃中,通過挖掘書籍中的智慧和情感,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拓寬了思維的邊界。讓我們沉浸在這些感悟中,共同體會教師假期的閱讀之美。

教師假期的讀書心得與感受20233篇 教師假期:閱讀啓迪與心靈沉澱

第1篇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中,斯霞教師強調:“爲人師者,異常是國小教師,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範,稍有不慎就會在幼小的心靈裏留下這樣那樣的錯覺。所以,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這是多麼貼切的總結,這是多麼深刻的認識。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禮。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會用微笑來欣賞每個學生,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活力,更有利於讓學生構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乃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正所謂好學生是誇出來的,讚揚一則讓他們渴望賞識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二則在滿足的情景下能夠作到洗耳恭聽,甘願理解自我的缺點並加以改正。

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學生,又嚴格要求學生,不挫傷其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對犯錯誤的學生,不用尖刻的語言去批評他,而是換個方式,換種說法,讓學生從我的語言中明白自我所犯錯誤,並能自覺地改正錯誤,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個性特點各具形態,對於學生的某些個性特徵,比如內向、好動、煩躁等,應循循善誘,不能諷刺挖苦,更不能強暴的扼制。

每個學生是一個鮮活的人生世界,我們要經過多方面多渠道的疏通,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教師或朋友的身份展開談話,以進取樂觀的態度引導學生,爲人師表。那麼,我們必須能成爲學生真正的朋友。

教師假期的讀書心得與感受20233篇 教師假期:閱讀啓迪與心靈沉澱 第2張

第2篇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讀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恐怕也算不上一位真正的教師。

這本書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根據自己三十多年的從教經驗以及切身感受得出的一系列教育智慧。這是一本對一線教師極具幫助的書,打開書本,與以往的章節式不同,密密麻麻的100條“貨真價實”的建議整齊的排列在一起,這些建議可謂是非常全面,不僅有生動形象的事例,也有科學的理論分析。他不僅關注教師、關注課堂,更關注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每一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具有不同的身體和心理髮展狀況,所以他在書中不止一次的提醒我們要關注差異。

他在第一章提到:爲什麼一些一年級就落伍或者不及格的學生到了二三年級會變得越來越可怕。是因爲這些學生從一開始就沒有被關注到與其他孩子腦力發展的差距,這也是班級授課的一種缺陷。我們照顧到的永遠是集體,而總是忽視一些個體。正是這樣的一些個體,纔是我們教育者最應該去關注的。

本書有多條建議都關注到了對後進生的教育。何爲“後進生”,大衆眼裏的“差生”,而教育專家們是不容許有“差生”這個概念的。

就如蘇霍姆林斯基在開篇所說,他們不是“差”,只是與他人存在一些差異。教師要在這些差異中尋求解決的方法。導致後進生學習有困難的原因較多。不僅是孩子本身的一些差異,也取決於教師的後天作用。爲什麼同意是一位學生,在不同老師的課堂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呢?成績爲什麼也會有差別呢?這也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課堂、評價方式、與學生的溝通模式、對作業的反饋等。

而在蘇霍姆林斯基親身的經歷中,他遇到過不少的後進生,也舉了一個關於“費同學”真實的例子。後進生比起別人,在學習的時候遇到的障礙更多,那麼掃除障礙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是閱讀。閱讀能教會他們思考,能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的多了,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更敏銳。

而對於教師來說,想要翻閱在教育生涯中的種種障礙,解決種種難題,閱讀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手段。教師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才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知識。

第3篇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甚至有時還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總結其問題就在於授課不夠清晰與直接,有時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有時則跑題,有時講話超出了學生的理解水平,有時則削弱了教材資料呈現的清晰度,往往講得滿頭大汗卻達不到夢想的效果。閱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啓發,我覺得教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到達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資料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教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爲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上,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教師上課爲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資料,爲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時把資料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某些知識,甚至有相當廣度,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能夠的。可是,漫無目的地講故事、東拉西扯,做那些與實現目標無關的事,應予以否定,對學生也同樣,教師要及時發覺並糾正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資料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資料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能夠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貼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爲要貼合規範,並且應當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

教師應當根據教學任務、資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一樣的方法有不一樣的使用範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能夠用小組討論法;爲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一向以來,我以爲清晰授課只是講在上課時要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有活力,能做到抑揚頓挫。原先這只是清晰授課的前提,是基礎,是一小部分。僅有標準的普通話距離清晰授課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更爲重要的是資料組織,教師對課文的熟悉以及授課策略的選擇等要做到清晰授課,更多的功夫是在課上。

對於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求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學大綱,經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瞭解教學資料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掌握各部分資料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仔細閱讀領會教學參考書,明確教材的地位和體系,掌握其中心資料和中心思想,確定教學目的,研究教材的組織和處理。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前要對所講授資料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師自身對知識有宏觀和微觀上的把握,對教材資料有深刻的理解。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礎上,有要求教師在平時要苦練基本功,要有較好的表達本事,能夠將自我對知識的理解準確的轉變爲學生能夠理解領會的語言並表達出來。語言是教師將自我的知識轉換爲學生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總要有一個反應時間段,而教師清晰的表達,能夠大大縮減轉化的時間。經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構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經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到達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一樣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行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裏生根發芽。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到達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範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節奏緊湊,不一樣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

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必須的組織才幹,取得學生的進取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課堂上學生的進取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啓發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我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經過調整資料、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進取狀態,如果資料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爲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爲課題有關的故事。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