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我的報刊我的童年主題演講稿8篇 《追憶童年:我的報刊故事》

其他文案 閱讀(1.22W)

“我的報刊,我的童年”,這是一場關於童年記憶和報刊文化的主題演講。通過演講,我們將回憶童年時代的美好時光,感受不同的報刊文化,並思考如何讓這種文化延續下去。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將童年記憶與報刊文化結合起來,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我的報刊我的童年主題演講稿8篇 《追憶童年:我的報刊故事》

第1篇

小時候,多半時間是在奶奶家度過的,奶奶家住在長春新立湖旁邊的一個小村莊裏。那裏有山有水,更有我童年的美好快樂的時光。

村莊四周被青山和綠樹環繞着。一到夏季,門前的流水成天成夜地流着,到裏面捉泥鰍、捉蝌蚪,很是愜意。擡起頭,遠處山上濃密的松樹林中,有幾頭牛在那裏悠然的吃着青草,各種不知名的鳥兒忽上忽下的飛着,鳴叫着,和五彩蝴蝶比美,和七彩鮮花比高低。再加上太陽公公從樹林縫隙間灑下點點金色,山中真是美極了!山那邊的新立湖就像是春城的一顆明珠在藍天和白雲下流淌。

奶奶家的房前種着幾棵葡萄樹,每每到夏天,葡萄藤就快樂地爬到了房檐上,長出一片片碧綠而又透明的葉子,一些藤蔓上還垂掉下一串串葡萄,紫靈靈的。尤其是在早晨的時候,上面貼滿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這時,我便不由自主地搬來一個小凳,站在上面要摘葡萄,可是葡萄架那麼高我怎麼能摘到呢?口水便會不時地流出來,這真是讓人眼饞!這時,如果奶奶看到了,她一定會幫我摘下來,讓我一次吃個夠。所以我最喜歡奶奶了。

那是一個炎熱的中午,外面熱得像着了火似的,青蛙蹲在荷葉下乘涼,小魚兒們在涼快的水底游泳,而我只好穿着小花裙在葡萄架下休息。因爲天兒太熱,我睡不着覺,便嚷着奶奶陪我玩,奶奶不想在大熱天帶我出去,我就在奶奶旁邊不停的搗亂,不是揪揪頭髮,就是扯扯衣服,拉拉胳膊。奶奶沒辦法,只好帶我去山裏。順便我拿起了門口的小竹筐。到了山裏,彷彿一切都是我的天地。一會兒跑,一會兒跳,一會兒又去捉小鳥。奶奶叫住我,讓我跟緊她,可一會兒我又離開了她的視線。

因爲前邊山谷裏遍地都是蒲公英,黃色的小花開滿了山谷。我跑上前去,這摘一朵,那摘一朵,實在是太多了!我把摘下的花都放到了一塊,喊奶奶快點過來,因爲小竹筐在奶奶手裏。等奶奶過來了,我把摘下的花都放到了小竹筐裏,塞得滿滿的。看着我忙碌的小樣兒,奶奶笑了,我也笑了。

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在奶奶家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我懷念我的童年,想念那裏的山山水水,更想念奶奶。

我的報刊我的童年主題演講稿8篇 《追憶童年:我的報刊故事》 第2張

第2篇

在校的日子是五彩繽紛的,就像海邊漂亮的貝殼;在校的日子是無憂無慮的,就像整天嘻鬧的浪娃娃;在校的日子是純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澈的泉水。

早晨,朗朗的讀書聲在各個教室裏迴盪,吸引着你,“嗡嗡嚶嚶”有如羣蜂採蜜,“啁啁啾啾”勝似百鳥學歌。

學校給我們提供了發揮我們興趣愛好的地方——那就是社團。社團有:科技社、國畫社、讀書社、乒乓球社等等。我在心裏暗暗的想:“國畫是墨筆風雅紛清香,書筆文雅清溢園。”所以我參加了富有墨筆芬芳的國畫社,自從參加國畫社後,我希望長大後能成爲一位着名的畫家。

四年級時,我在花園裏遊玩,看見了傲然開放的梅花,覺得它很堅強,能在冷風冷雨中開放,便興致勃勃地想畫梅花,我先用筆打稿,一筆一筆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把稿打好了。一看,不錯,現在就讓我來打扮打扮一下你們吧!我一拿毛筆,心中像踹了個小兔兔一樣砰砰亂跳,我拿起筆毛小心翼翼地往水面上沾了沾,又怕水多,把僅有的一點水也擠掉了一半,我舉起微微顫抖的手,一咬牙,一閉眼,一按,連忙收了回來,一看,哎呀!這哪像花呀!簡直像個大紅豆,我想:“顏料太多,水又少,當然畫不好。”我有畫了一次,這回一定好了,我滿心歡喜的一看,啊!紙被浸溼了一大片,顏色很暗淡,想要放棄時,一句話涌入我心頭:“失敗是成功之母,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到彩虹呢?”於是,我便去請教我們的國畫老師胡老師,在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我終於要畫出了一朵嬌豔欲滴的小花,我高興極了!接着,在老師的幫助下又畫了幾朵五彩的小花和墨綠的葉子,一幅完美的作品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原來只要掌握要領,水和顏料搭配均勻,一定能畫好,從這時起,我便乘着理想之馬,揮鞭啓程!讓我們盡情揮灑吧,揮灑筆墨與汗水,留下逐夢的故事;盡情擁抱吧!擁抱陽光明媚的土地,擁抱夢想成真的未來吧!

我在學府路國小裏快樂的學習,用眼睛欣賞萬物的美,用手觸摸大自然,用耳朵傾聽花開的聲音,聽着琅琅讀書聲,聞着小草的芳香,在墨韻書香中學習,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文房四寶裝點童年的夢想吧!

第3篇

歲月悄無聲息地從身邊流走,不知不覺中我已步入中年,幾十年的風雨人生堆積成了記憶,成長中的辛酸與甜蜜歷歷在目,尤其是童年那段快樂時光,如一粒珍珠在記憶中熠熠生輝。

我出生於遼寧省大窪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那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民風淳樸、安逸寧靜的村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經濟比較蕭條,物質匱乏。當時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母親帶着我和一個姐姐、兩個哥哥在村裏生活。姐姐和哥哥們均比我大有十歲左右。我家和當時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樣,日子很艱難,住着土房,前後有着用土牆圍着的寬敞的園子。

由於家裏沒有與我年齡相仿的孩子,在沒有夥伴玩的時候,這庭院就是我童年獨自嬉戲最多的地方。每年春天,後園那棵大杏樹杏花嬌豔欲滴地開滿枝頭,芳香飄滿村莊,引得全村老少前來採摘,儘管那時我並不懂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但我卻懂得做這棵杏樹的護花使者,阻止任何人採摘花瓣,直至杏花謝了爲止。夏季來臨,滿庭院的紅蜻蜓或是飛旋或是靜靜地佇立。我既不捕捉亦不追趕,而是靜靜地站立在庭院中間,高高地舉起手,那蜻蜓便會友好地落在我的手指上,我慢慢地放下手,仔細地端詳着那透明的頭、翅膀和紅紅的尾巴,然後再放飛。有時我還到園子齊腰高的蔬菜中間,在五顏六色的蔬菜花中追捉着翩翩飛舞的蝴蝶。秋天看着滿園殘敗的葉子讓我有些失落。冬天我喜歡下雪,滿園潔白的雪花會令我忘記嚴寒,彷彿走進夢中的童話。

由於母親和哥姐要去生產隊勞動,對於我生活和學習的管束自然是很少,也就養成了我隨意獨立的性格。除了完成作業外,剩餘的時間就是玩耍。暑期是我最逍遙的日子,每天晚上伴着陣陣蛙鳴入睡,早上日上三竿起來。與村裏的孩子們在農村的廣闊天地裏盡情地玩着踢口袋、跳皮筋、捉迷藏的遊戲。每到下午河水退了,我們紛紛捲起褲腿,光着腳,嘴裏叼着口袋到河裏去摸魚。用手捉不住,我就把深陷在泥裏的腳擡起來,讓魚鑽進腳窩裏,然後再捉住它,每一次都是很有收穫。

晚上回家幫母親燒火做飯時,我會從園子裏掰一棒玉米,用燒火棍串起來放在竈炕裏燒熟了吃,比現在街上賣的好吃多了。

秋天來了,兩個哥哥便帶我去小河溝裏淘魚,每一次都整滿幾個水桶。回到家裏幾種鮮魚放在一起燉可真鮮。其餘的母親或是賣了,或是炮熟曬乾,冬天燉白菜。哥哥們還帶我到野地裏去燎荒,燒大螞蚱吃。現在我才知道那東西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那時的冬天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冷,不知是因爲吃不飽還是穿得單薄的緣故,每天上學總感覺像是全身都被凍透了一樣;童年的冬天唯一感到幸福的就是,晚上坐在熱炕上,守在泥制的火盆旁邊,等着哥哥們到雪地裏給我捕麻雀,回來用火燒了吃,那味道真香!

除了玩耍,我也和其他孩子一樣,幹家裏的活,參加學校的勞動。正是這段農村生活給予了我一個健康的體魄,也給予了我樂觀向上,不畏艱難的心態。

童年的日子,雖然沒有現在孩子的生活條件優越,但卻不用像現在孩子那樣累,上不完的補習班、做不完的家庭作業、聽不完的家長教誨。更不會因爲學習成績的高低而有人給我施加壓力。放學了,我可以像小鳥一樣自由地找尋着自己的快樂;我可以和其他孩子起着哄追趕着馬車,車老闆高高舉起的馬鞭我們完全視而不見,一躍而上地爬上馬車,發出一連串歡叫聲。爲了看一場露天電影,我和哥哥們去佔領最佳地盤,享受着勝利的喜悅。

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快樂地飛越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如今,我也是孩子的母親了,我把父母對我的愛傳給了我的孩子。但是我的童年永遠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忘,而是在記憶中閃閃發光。

第4篇

夕陽漸沉,餘暉映着河灘旁的田埂。晚風輕拂着每一寸土地,撫摸着田埂上那一株株頑強的小雛菊,讓我不由地想起了小時候的故事。

童年,我常回奶奶家。老家村子後面有一條河,一旁是高高隆起的田埂,我就踏着這片熟悉的土地,在上面奔跑、打滾、放風箏……玩累了,便躺下歇息。每當這時,就會看見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一簇簇地綻放着。我最喜歡小雛菊,陪伴我整個童年的小雛菊,給我深刻回憶的小雛菊。

那年,我9歲。一個春日午後,我登上田埂,準備將一株被我連根拔起的雛菊種回去。我一點一點將洞刨深,與河水一路順流而下的風呼呼吹着,卻吹不散我的滿腔熱情。洞挖好了,雛菊也要回家了,我捧起她,莊嚴地把她插進土裏,埋好四周的土,在周圍擺上石頭做記號。

種完她之後,我並沒有像小王子一直惦記着他的玫瑰花那樣,惦記着我的雛菊,我很快就忘了她。等到下一次去田埂,猛然記起我的雛菊。我跑過去看她,發現她竟在風中搖曳,她不僅生存了下來,還在周圍發出了新芽!我沒想到這些雛菊,竟能在逆境中生存!她們頑強、倔強,宛如沙漠中的仙人掌!

如今,我已經很久沒有回去那熟悉的地方,也不知道我的花兒是否已經衰敗。不過,無論怎樣,雛菊承載着童年的回憶。

第5篇

我不想違心地說,我熱愛我的職業,因爲誰都不願意一輩子甘受清貧,我也不想說,這是我無悔的選擇,因爲它實在不是我的選擇,我更不願意說,我沒有怨言,面對重重的考試壓力,面對冥頑不化的孩子,面對繁瑣的常規工作,沒有怨言的,那是神,可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人生的道路不是自己說了算,當我無可選擇地做了老師,當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當我面對一雙雙潭水般純淨的眼睛,當我看到一張張潔白的人生畫卷,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不能誤人子弟。這不只是職業道德的要求,它還是作爲人最起碼的道德底線。我不能因爲不愛而不去努力,我不能因爲沒有選擇而敷衍了事,我更不會讓怨言成爲工作的阻力,相反,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了適應,學會了在繁瑣中尋找輕鬆和快樂。從教十年,我一直追求的工作境界是:我輕鬆,孩子輕鬆,我快樂,孩子快樂。

我一直以爲,作爲一個老師,知識儲備要十分豐富,自己要學無止境,要終身與書爲伴,這樣才能給學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識。教師除了博學多才,還要講究教學方法。每一堂課,我也許不可能做到永遠有趣,但最起碼可以做到知識明確,深入淺出,讓學生有收穫,有所得。在落實知識時,我不會讓學生盲目重複,不做事倍功半的事,而是力求用最少的時間,最佳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面對教育體制的種種弊端,我無力改變,但我可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們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除了學習,我最想給孩子們的,是更爲廣闊的世界,更爲豐富的生活內容,讀書,做人,熱愛自然,尊重生命,懂得感恩與回報。就在前幾天,4月14日,中國傳媒大學兩個學生墜樓身亡,同一天,北京理工大學一大四學生跳樓自殺。一件件觸目驚心的大中學生自殺或殺人事件,讓我們震驚,更我們反思,如果只是培養了這樣的學生,我怎麼能說,我無愧於我的職業。

人生的精彩不在於你獲得了多少技能性的知識,而在於懂得如何去度過,我希望他們長大後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不只是記得考試,更記得天空的湛藍,樹木的青綠,花朵的嬌豔。我希望我給他們的不是枷鎖,而是翅膀,不是壓力,而是動力,我希望我是在塑造,而不是扼殺。爲此,我常常反省並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爲。因爲有一句話我不敢忘: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裏所學的一切,那麼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第6篇

詩人說,童年是夢境。不錯,當你度過金色的童年,掀開斑駁的記憶,一樁樁,一件件的往事浮現在你的面前,你會覺得,童年真的如夢境一般。

記得童年是在鄉下奶奶家度過的,鄉下的夜是那麼靜,天是那麼藍,水是那麼清。我跟着奶奶來到菜園裏準備忙,但是卻無從下手。看見奶奶那麼嫺熟,我便也學着種起來。

但是我種的菜苗像被雨拍打過後東倒西歪的樣子,奶奶看見我種成這樣,不禁笑了起來:“你種成這樣是不行的,這樣的菜苗是經不住風吹雨打,長不大的。”奶奶只好重新再種一遍。種菜不行,我也只好去拔草了。我蹲在地邊看了好一會兒,但卻不識得哪種是草,哪種是菜,於是我看見那長出了花的便是菜,而那沒長出花的便是草了,於是開始把“草”全拔光了。

奶奶走過來,看見被我拔了一地的“草”,大聲叫起來:“哎呀,那是菜呀,你怎麼全拔了呀,你還是不要動我的菜地,去提點水來澆地吧。”我點點頭滿心愧疚地去提水了。來到河邊我死命地往桶子裏搖水。結果滿滿一桶水,我拼了命才能提起來。好不容易提到了菜園裏,卻沒有堅持住讓水潵了一地,桶子也摔爛了。奶奶十分無奈地說:“你就是來幫倒忙的!”雖然忙沒幫成,但是卻讓我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媽媽常帶着我來賞蓮花,奶奶也常常教我背周敦頤的《愛蓮說》,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句,以前還不懂是什麼意思,可慢慢地我竟也懂得了那種純潔與正直的蓮精神。

夜晚,我和媽媽坐在家門口的院子裏賞月,四周一片寂靜,只有蟬在給我們彈奏樂曲,月光撒在地上,竟有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的“亭下積水如空明……”的意境。

珍惜童年夢境,縱然年老也能童心不泯,把童年的夢插在記憶的相冊裏,我們將永遠純真。

第7篇

我在守望麥田,就像一個稻草人,也像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守望着金色的麥田,守望在收穫的季節;我在守望小路,就像一個行者,也像一個滄桑的老人,守望着物是人非的小路,守望在落日的邊緣;我在守望小河,就像一個天真的孩子,也像一個偶入桃花源的漁夫,守望着溪流的終點,守望在一去不復返的童年。

記憶裏的小時候,我總相信麥田有種神奇的魔力。在綠油油的歲月裏,瞬間,由沁人心脾的碧綠清流變成了黃澄澄麥浪翻滾的海洋。和小夥伴們追逐打鬧,在風吹麥浪的波濤裏奔跑。那時候沒有任何煩惱,只是覺得時間過得好漫長。風把雲推開,太陽東昇西落。只有爺爺每次都會坐在田埂上,望着夕陽。我不喜歡夕陽,就像爺爺每次望着那像麥田一樣金色,襯着半邊天的落日嘆氣。爺爺,你也不喜歡太陽落山嗎?每次問爺爺,爺爺先是不語,最後才慢慢地對我說着那句遙遠的話。等你長大了就懂了啊。我心裏卻默默自語:爲什麼爺爺現在不告訴我呢?而現在守望麥田,我彷彿又看見了那個稚氣的孩子問着那個讓他不解的問題,我終於懂了爺爺。守望麥田,時間看起來很漫長,成長也不過只是那轉眼一瞬。

每走一步,這條小路的記憶就涌現在眼前。那時我喜歡在這條小路上捉迷藏、跳方格,玩着各種各樣的遊戲。腦海涌現的畫面彷彿觸手可及,一伸手,不過只是透明的空氣。我還記得曾經我們很淘氣,四五個孩子在這條小路的旁邊挖了一個大陷阱。往陷阱裏面倒滿水,支上樹枝平鋪上塑料袋,撒上土又隱藏到看不出什麼破綻。忙裏忙外的我們一羣淘氣包,從中午一直忙活到太陽下山。我們又匆匆忙忙地躲了起來。碰巧村子裏的一個爺爺放羊回來了。三,二,一!偏偏是那隻領頭羊掉了進去,羊咩咩叫的叫聲和我們的大笑聲混合在一起。那個爺爺一邊大罵我們一邊將那隻羊拉出陷阱,我們卻頑皮的跑開了。守望小路,歡樂在哪裏,記憶也永遠在那裏。

再次經過小河已是多年之後。現在的我長大了,望着流動的河水,我若有所思。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現在的我更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河水還是向前流,歲月的腳步不會停止。沒有人可以一輩子只做一個孩子,人都會成長都會成熟的不是嗎?我想家鄉帶給你的童年就是這樣吧,那裏有你熟悉的一處景,一羣人。你成長在那裏,你的依戀也會在那裏。那是你擁有過記憶的地方,你的傷心、快樂寄託全在那裏。那是你人生中比青春還要美好的時光。我終究還是懂得了爺爺的那聲嘆息,懂得了我現在爲什麼傷感,懂了這個擁有我整個童年的故鄉。守望小河,思緒在那裏,情愁不過也在那裏。

守望童年,往事躍然心頭。一處景、一件事、一羣人。改變的是滄海桑田的物是人非,改變不了的是記憶裏那段天真最初的美好。守望童年,麥田還在蕩着波浪,望着這片麥浪,我想,我的童年定還會在這裏繼續盪漾。

第8篇

童年彷彿在合上日記本的瞬間結束,我所有的童真將永遠保存在那裏,化爲此生永遠美麗而疼痛的塵埃。——題記

翻開國小時的日記本,本中凌亂稚氣的字寫着那個時期的我的所想所思。讀着自己的童年,幾番滋味涌上心頭。

“雨過後,柳樹披上了新裝,它新生的芽像綠色的豆娘一樣落在樹枝上,從遠看,柳樹彷彿籠罩在綠色的雲裏。”我驚訝於兒時的觀察力,但更令我驚異的是自己已經失去了那種能力。柳樹年年發芽,可今年的春柳在我眼中只是一片綠了,平淡無奇。什麼時候我眼中的生活就此退色了呢?世界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樹下,我靜靜握着那新生的枝葉,枝葉還是那枝葉,只是那年的豆娘再也飛不回來了。

“對不起,我不該把你們帶回家!都說你們不會長壽,那麼死在同伴身邊會令你們更溫暖些吧!”這是那年寫給死去的小鵪鶉的信,雖然沒人理解,但我寫得很用心。當寵物賣的鵪鶉是活不久的,理所應當地死了,而我內疚得無法自拔。那個處於童年的我總是用心愛世界,於是身邊的一草一木都成了我的一部分。可現在呢?愛總是太稀少。

“在接受教育的十幾年裏,我們就像河上游棱角分明的石頭,到了下游,就成了圓圓的鵝卵石,失去了曾經的夢想,變得平庸不已。”這段文字是我永遠的驕傲。他是一個孩子對生活最單純的不滿與反抗,雖然盲目,但這種精神又是多麼可貴!可長大的我再回首時,卻感到陣陣心痛。彷彿在預言自己一樣,我已習慣了一成不變的生活,習慣了頂着黑眼圈撕下日曆的又一頁,漸漸的麻木了。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爲她從不麻木。

合上本,我無力地抱着它,抱着那個童年的我,靜靜的坐在地上。我的童年還在我的指間做着對未來憧憬的夢,而我卻拋棄了她。可我的改變又是我所希望的嗎?時間是一種奇妙的東西,能帶來驚喜和悲傷,也帶走太多珍貴的東西使得回憶都是一種疼痛。迷茫中回首,我的童年留在了通往青春的路上。童年是因此才美麗的吧!而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悲傷?只怕多數人都無動於衷。窗外的樹正抽出新芽,幾個月後將全部枯萎,只留下毫無生氣的枝幹。沒有淚水爬上我的面龐,因爲太悲傷,也沒有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