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座談交流會發言3篇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專家交流萃思

其他文案 閱讀(3.18W)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座談交流會於近日在北京成功舉辦。來自各行各業的文化人士、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如何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會議強調,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家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座談交流會發言3篇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專家交流萃思

第1篇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概念,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得益於文化傳統的薪火相傳,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賴以安身立命的基礎,而喪失文化,等於喪失中華民族之根。

當前,中國面臨着快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存在的不平衡問題。素以文明禮儀之邦著稱的中華民族,目前卻面臨着起碼的誠信危機,喪失道德理想後的人格成了培育貪腐的溫牀,人們普遍爲道德信仰的淪喪而苦惱。

而儒家思想強調禮之用,和爲貴,道家倡導天人合一,這些思想對當代中國有着豐富的理論資源作用。傳統文化體現出來的開放精神,會通中西的包容精神,可以爲中華文明融入世界,互相交流,提供成功的典範。

現在,對於傳統文化需要進行全面的認識與宣傳,最大限度地利用傳統文化爲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國學的基本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與中國人的基本人生價值觀念與思想方法,是一種人文精神,它的特點是儒家的尊重先祖、進德修業、內聖外王,以及道家的逍遙獨立、禪宗的心靈自由、屈原的浪漫熱烈的精神氣質。它是一種多元與和諧的精神文化體系。它的精神價值與思想方法是高度一致的,即講究陰陽和合,對立統一,開放包容,這決定了她能夠吸收外來文化,新陳代謝,生生不息。

傳統文化在當前的宣傳與普及,需要不斷進行創新。經典文化是國學的主流形態。經典也是歷史地變遷着的,過去只有四書五經能稱作經典,諸子學說不能稱作經,現在則不然。因爲國學是一種新的視野與角度。

當然,國學的教育除了讀經之外,還可以採用展示的方法進行,向青少年展示中國文化豐富多彩的內容,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陶冶其性情,提升其道德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座談交流會發言3篇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專家交流萃思 第2張

第2篇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孕育發展出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豐富多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存在於民族的、歷史的、社會的文明成果中,存在於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中,存在於民衆的價值觀念、行爲準則中。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了民族品格,滋養了中國精神,陶冶了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自立世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夢想,上承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發展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優秀傳統文化激勵出的不甘屈辱、不甘沉淪、不甘落後的發憤圖強夢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通於中國夢的全過程,構成了中國夢的文化根基。

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復興夢。能夠把兩岸同胞、海內外華人連接在一起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民族文化滲入血脈、薪火相傳,文化認同支撐起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無論歷史怎樣變遷,中華兒女的民族文化薰陶積澱爲不能割捨的愛國情感。炎黃子孫無論身居何地,或大陸或海外,都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中國夢是一個偉大民族自尊自立自強的情懷,反映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核,中華兒女位卑未敢忘憂國,渴望國家的強大統一,堅決反抗外國侵略,堅決反對國家分裂。

中國夢是56個民族共同的復興夢。把56個民族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紐帶,是千百年來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中華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精神的一個富礦,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進程中有着重要價值,是不可或缺的動力。中華歷史上儒、道、墨、法等學派,有許多精闢思想仍然在傳播,爲大衆所誦讀熟記,發揮着教化作用,是民族的精神營養,也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營養。

第3篇

我所在的xx社區,98%的居民是xx集團原四礦的職工和家屬。因爲企業轉型的原因,許多職工分流到所屬的外地企業,社區裏空巢老人多、留守兒童多、特殊人羣多,家庭、鄰里之間的矛盾不斷。怎樣才能做好這個社區的當家人呢?

記得剛剛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有位李大娘因爲被物業停了水電找到了我。來到大娘家裏,我吃了一驚:家裏僅有的衣櫃和牀都是30年前的樣式,連油漆都褪了色。原來,大娘的兒媳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兒子入獄,老伴去世後就只有她跟孫子小華相依爲命。因爲過早地失去父母的關愛,還要承擔爸爸入獄帶來的壓力,小華變成了一個內向、敏感、自閉的孩子。看着眼前的這一老一小,我就想:一定要幫助這個家解決難題!我墊錢爲李大娘家送上了水電,又爲她爭取減免費用。我把小華當作自己的孩子,買衣服、輔導功課,週末還給他包餃子……漸漸地,內向不語的孩子發生了變化。有一天下班路上,小華迎面走來怯怯地叫了一聲:主任媽媽好!這一聲,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不僅僅是留守兒童,我牽掛的還有社區裏的空巢老人。他們的門牌號和家庭情況都刻在了我的心上。每天早上,我總要看看這些老人的窗簾是不是拉開了;到了晚上,我會再去看看他們家的燈亮了沒有;社區的老年活動室,我經常看看哪位老人今天沒有來。早看窗簾晚看燈,社區樓裏數板凳,成了我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那些被分流到外地的職工,有些逢年過節才能和家人團聚,過着像候鳥般的生活。於是,我將鴻雁作爲社區爲民服務的標誌,構建鴻雁社區服務品牌,弘揚奉獻、責任、服務、創新、誠信的鴻雁精神,把社區打造成溫暖的大雁巢。

疙瘩要在基層解,鮮花要在基層開。我把社區愛管閒事的樓院長、有威望的大爺大媽和專業律師、社區民警邀請到調解隊伍中,讓調解更加有效;我們經常開展法治講座、道德講堂,讓大家學會自己妥善地處理矛盾糾紛;我們搞鴻雁藝術團、歸雁親情屋、百姓大舞臺,把居民從各家房門後請出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聊天談心,相互之間熟了,遇到矛盾就不好意思紅臉了,也就有事好商量了。

有人問我調解矛盾有什麼訣竅,真沒有。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就是,用心用情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很多時候,一杯茶、一張紙巾、一個溫暖的眼神或是一句貼心的話語,就能讓怒氣衝衝的居民平復情緒,敞開心扉。作爲一名社區工作者,能夠用自己的奮鬥,讓居民過上好日子,能夠每天看到大家開心的笑容,這就是我追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