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海洋天堂觀後感5篇 海天一色:《海洋天堂》感受

其他文案 閱讀(1.2W)

《海洋天堂》是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名爲潘多拉星球的外星世界中,人類和外星種族的衝突以及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影片以其絢麗的畫面、迷人的音效和動人的情節,成爲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海洋天堂觀後感5篇 海天一色:《海洋天堂》感受

第1篇

人生需要意義,而意義在自我之外,痛苦具有意義。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的話,在《海洋天堂》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繹。

人生是個過程,起點和終點無法改變。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何謂好的人生?弗蘭克爾認爲關鍵在於意義。意義讓人真正地活過,而非行屍走肉。而且這個意義,只能在自我之外獲得,向內尋找,企圖依靠攫取、物質享受和佔有獲得意義,終將是徒勞。意義何來?來自於創造、體驗和對痛苦的承受。創造對自己、他人和社會都有價值之物之思想;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廣義的愛;以自己的脆弱承受命運安排的、無可逃避的痛苦,並從精神上戰勝它,是人之爲人的意義所在。

聽起來,從奧斯維辛倖存的弗蘭克爾是個自虐的苦行僧,清高和理想化到偏離現實的程度,他的理論和我們熱鬧、繁忙的現世有關係麼?我們,被命運放在這個嘈雜喧囂、利益至上時代的人,和他,還有什麼共鳴?

孤獨症兒子大福和即將離世的爸爸老王,他們命運的終點已經寫好,之間的苦難讓人不敢去觸動。老王面臨的最大的、唯一的困難,是讓兒子在自己走後能夠好好的走下去。這個困難壓倒了渺小的他,影片以老王要帶阿福沉入大海作爲開頭。水性好得象魚轉世投胎的大福,沒有繼續媽媽的選擇,帶着爸爸回到人間,繼續面對躲無可躲的困境。最終,教了大福9年的老師幫助他們安排了善良而艱苦的福利機構,愛着老王的鄰居柴姨,和老王生前工作的海洋館老闆成爲大福的監護人。而大福,學會了穿衣、煮蛋、乘公交車和清潔工作,得以有尊嚴的活下去。

這裏,人爲什麼要來到世界,以及人會遇到什麼樣的命運嘲弄,已經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是如何應對。用老王的話說,就是攤上了。他不要拖累別人,自己來面對這個“攤上了”的痛苦。在這樣的痛苦、這樣的擔當面前,人的脆弱、渺小都得到了昇華。與之相比較,住多大的房子、開什麼樣的車,是什麼樣的社會頭銜,統統失去了光芒。善良、擔當、隱忍的大愛,源自最基本的血緣,最簡單的人性,是真正的意義。人人的確生而平等,價值要靠自己創造。

老王的困境,和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困境一樣,到了人生的邊界。和數理意義上一樣,邊界意味着一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到了極點,此時,它的規律最清晰的顯現。大部分情況,我們不致走到邊界,所謂五十步和百步。

這是個意義缺失的時代,每個人都成爲社會積累財富的鏈條,滾滾洪流,無暇探察自己的內心。社會的標準清晰簡單,經濟指標替代了心裏的聲音。人之爲人,能真正獲得滿足麼?是不是忘記了什麼,又太看重了什麼。

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歷史以不同的包裝周而復始。區區幾十年,如何能在終點到來之前,不致悔恨懊惱?是去掙得更多的金錢和榮譽能解決的麼?是不是我們只能靜等社會的價值迴歸?百年之後他定會迴歸,對於我們,已經是不相干的事了。我們能做的是,是在這個過程裏,做一個人,聽到自己心裏的聲音,體驗屬於我們的情感,承擔命運給我們的痛苦。好好的承擔,實實在在,簡簡單單地活一場。

?海洋天堂》最具人本主義精神的另一點是人性之善,面對卑微的老王和大福,所有人都是關愛和同情,唯一的一聲斥責,僅僅來自於不知情的公交售票員。這是經過創造者善良的心的過濾的世界,只留下美好的,因爲,對於老王和大福,其他的不值一提了。

李連杰的演出堪稱完美,那樣隱忍的、卑微的、善良的,彷彿都來自內心,讓人忘記他的過去。

海洋天堂觀後感5篇 海天一色:《海洋天堂》感受 第2張

第2篇

有些感情,沒有一場墜入愛河得轟轟烈烈,它宛如一盞淡酒,托起生命本身的厚重。

這本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命運卻偏要一雙瘦小的肩膀去扛。兒子“大福”是一位天生的自閉症患者,他的確是最幸福的人,上天沒有教會他怎樣去僞裝,不用感受人情冷暖,悲歡離合,生只爲自己而活。也正因爲沒有一張面具,他生另類。情節因父親患上絕症而愈發急迫,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給大福找一個最好的歸宿,卻在無法被拒絕的福利院、精神病院四處碰壁,海洋水族館成了最後的退路。他教兒子怎麼拖地、乘車、自理生活,一遍一遍,與生命賽跑。時間已不容得他更多的牽掛,他扮成海龜,在生命的最後一天和兒子續寫親情,他說,自己會變成海龜,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大福像從前趴在父親的背上一樣,伏在海龜身上,安心而幸福。時光只帶走了他孩童時的容貌,卻給了他一顆永遠清澈的心,像海龜一樣無憂無慮,學會了上岸覓食,卻永遠離不開那個愛的海洋,那個如夢境般純淨的天堂。

生活的窘迫,親情的壓抑,生死的掙扎,想要離開卻無法放棄的痛苦,是一種鎖人咽喉的窒息感。面對父親的墳墓,似懂非懂地拍着墳前的小花,卻在空蕩蕩的家裏,把父親曾叮囑一百遍的小狗玩具放對了位置。

最簡單的愛是無聲的愛,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沒有刻意製造的催淚彈,一切都是那麼平淡從容,娓娓道。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作者沒有落入俗套地給大福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福利院、精神病院、學校都因爲他已經成年而無奈地拒絕了他,這正如現實中,一些特殊兒童接受教育後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只能像電影中一樣,靠一雙雙熟悉的、陌生的手,給大福築起避風的港灣。但這種庇護很難成爲一生的庇護,因爲人生的變數很大,不是每個人都會幸運地遇見這樣的父親。父親去世後,大福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唯一的親人離開了他,因爲這時候還有一雙雙手伸向他,把他拉出深淵,托起在海洋上。然而,只要是照顧自閉症患者的人必然要承受很大的負擔,國內目前專門針對自閉症患者的機構又並不多,因此,這需要社會上的人更多地關注自閉症患者這個特殊的羣體,至少能夠像電影中的那樣,讓每一位大福身邊都有這樣一羣憑着本心,無私的人。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喚起的東西。

就算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羣,也需要學習生存技能,這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一個現實到殘酷的道理。電影中的父親不惜傾注最後的時間,急迫地教會兒子怎麼拖地、乘公交車,但莫提自閉症患者,就算是正常人,父母對孩子怎麼能夠放心呢。世上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他們熔鑄了全部的愛,卻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會像中國父母那樣,一秒不停地爲孩子打算。他們擔心你長得多高,會不會在學校裏被人欺負,擔心你能不能考上好學校,擔心你現在過得好不好這似乎讓“叛逆”成爲了中國所特有的詞語,你的眼睛看到的永遠是朦朧,愛上的永遠是虛幻,而他們義無反顧地在你身上傾注青春,即使有一刻的狼狽,受傷,倔強,身後也總有一雙手在牽着你走,是你甩不開的包袱,是一種真正剪不斷、理還亂的深情,愛的海洋讓我們變成了後天的“智障”。沒有經歷風雨的孩子會“叛逆”,沒有人能夠陪伴孩子走到盡頭,父母也該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在世界中兜兜轉轉,跌跌撞撞。

千言萬語匯成影片中的最後一句話“致天下所有的父母”。

第3篇

?海洋天堂》是李連杰唯一的一部劇情片吧,頗讓人好奇和期待,影片聚焦一個普通的自閉症家庭,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王心誠與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大福相依爲命。當王心誠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只剩幾個月生命時,如何安置兒子便成爲他最大的心願……

我知道李連杰從小沒有父親,和母親相依爲命,父愛對小時候的他來說是陌生的。但李連杰在這部戲中的表演非常深沉內斂,這可能也與他現在也成了父親有關,這種內心活動的表現我覺得已經比他得獎的《頭名狀》進步多了。王心誠作爲一個父親最終還是離開了,影片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社會命題:得了自閉症的孩子父母離開了該怎麼辦?影片的結尾給了我們一個理想化的處理,大福已經能夠完成簡單的自理活動,並且得到了照顧,當然這與父親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最讓我感動的是,作爲一個父親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爲了孩子能夠得到一個好的歸宿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就象看了《唐山大地震》每一個做母親的人都會受不了一樣,每一個做父親的人,在影片的結尾看到王心誠爲了減輕自己離開後兒子大福會適應不了的痛苦時,把自己扮成海龜“爸爸是海龜呀”,都會從內心中涌動起一種酸楚的感覺,眼睛禁不住會溼潤。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愛……

我們把一個孩子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最終還是會離開她,留下她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這個過程大家都會經歷,影片中由於王心誠得了絕症,只是把這個過程縮短了,而且由於孩子患有自閉症,使一個父親的責任變得更加的沉重。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難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辛酸細碎都在細節中呈現。沒有生活的底蘊怎麼能拿捏好人物的心理活動呢,當李連杰穿着一身工裝跟老闆商量:“我想請兩天假……”眼神閃爍着對柴姨說:“大福對誰都是個負擔,我是他爸,趕上了,沒辦法”,我看到了一個普通人的艱辛,老百姓真不容易!李連杰從大陸香港發展到好萊塢,但他一直沒有離開過腳下的這片土地,這樣的角色內涵,那些沒有以普通人身份在大陸生活過的人能體驗得到麼?

不爲人父母,對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所付出的感情就體會不深。影片中每一處父親教育孩子的細節都感人至深,雖然很普通。要知道,生命留給父親王心誠的時間已經不多,可以說就是在倒計時了,作爲父親他多麼希望孩子離開自己能夠獨立的生活呀,他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他教大福的每一件事都充滿耐心並循循善誘,教他擺放自己的衣物,認識紙幣,煮雞蛋做早餐,自己脫衣服,在固定的地點上下車……也許對一個普通人來說不算什麼,對一個患有自閉症的人來說就需要極致的耐心。而這一切的背後,又蘊含着無比深厚的父愛。影片中傳神演繹了當王心誠把大福送到福利院之後,回到家裏的寂寞情形:把小狗又擺在了大福常放的地方,站在門框邊以大福的姿勢去望,以大福的姿勢躺在牀上……父子二人是分不開的。

這部影片讓人毫無疑義的體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超越一切的、不求任何回報的存在,使人更加深刻地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由於我的一個同學就是一名患有自閉症兒童的父親,使我對這部片子的體驗更加直接。世事艱難,讓我們還是一路相互扶持共同走下去吧。

第4篇

父愛的力量,有時是靜靜流淌的河,默默地滋潤心田。

父愛的力量,有時是猛烈爆發的火山,用力地衝撞心房。

你可曾知道,有這樣一位父親,無助地拉着自己的兒子投河自盡,原因只是怕自己走後沒人照顧自閉的兒子;你可曾知道,有這樣一位父親,痛苦地掙扎着癌症的病魔,原因只是爲了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裏多教會自閉的兒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你又可曾知道,有這樣一位父親,在他僅有的三個多月的生命裏,他用盡他所有的力量去呵護、教導他今生最大的牽掛,不顧任何的疼痛,因爲永遠別離自己心愛的兒子,早已撕碎了他的心。

他四處求人、低聲下氣,只爲了兒子後半生能有個生活的地方;他拒絕服藥、辛苦工作,只爲了再爲兒子攢些生活費……他已經很累了,癌症已經將他折磨地不成樣子,但他從未退縮。他總是在兒子熟睡時默默地看着他,他怕,怕有一天沒有人再照顧自己的兒子……再折磨的病痛也未曾流淚的他,此刻,眼眶通紅。他默默地在兒子每件衣服上都縫上個人信息;他生氣地指責售票員對低智商的兒子大聲說教;他站在海洋館的大海龜旁,傻笑着告訴他的兒子:爸爸會變成大海龜,永遠陪着你!患有自閉的兒子只是笑。可當有一天,這個父親不再頂天立地;當有一天,這個父親永遠沉睡的時候,兒子卻在海洋館裏緊緊抱住了大海龜……那一刻,我流淚了。

原來,父親也是做事細心的;原來,父親也是感情細膩的。

當我與他分享成功,他只是微笑着告訴我要繼續努力;當我難過地痛苦,他卻用臂膀緊緊把我護在懷裏。父親不會表達,但我始終感覺有一種力量在支持着我。或許只是週末一條提醒添衣的短信,或者只是電話中那句“還有什麼需要我做的嗎”;或許只是期末淡淡地詢問複習進度;或許……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每次與他分離時的眼神。他的愛,不用言語表達,卻仍舊可以讓我的心頓時溫暖起來。

你呢,你多久沒有和父親聊過。你也許總是能感受到父親的嚴肅,卻從未注意過他眼神中的渴望。他渴望與你的交談,他渴望與你共同分享喜悅或是悲傷。因爲在他的心裏,你永遠都是他至親的骨肉。父愛,是默默地,卻也深沉的力量。

電影中有這樣一段讓我今生難忘。父親雖然長年在海洋館工作,但他不太會游泳,加上他的癌症,在水中的他是很容易出危險的。可這位父親,做個一個大大的龜殼,背在肩上,在兒子潛水的時候他也潛到兒子身邊。他用盡全身力氣划着,笑着看着自己心愛的兒子,說:“快看,爸爸是大海龜,爸爸是大海龜,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那就是變成大海龜了!變成大海龜永遠的陪着你……”父親漸漸失去了力氣,被人拉到了岸邊。父親醒來後還是無奈地笑了,他的眼神裏,充滿了悲傷……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因爲沒有表面地表達而確定父親不愛自己。可不可以在某一天,靜靜地坐在父親身旁,和他一起沐浴陽光,講講那些童年地事情。看着他漸漸顯露的幾根白絲,看着他漸漸生長的幾條皺紋,記得提醒他注意身體。他不需要你轟轟烈烈地說你有多愛他。只要,你過得好,就是他今生,最大的幸福。

父親,那個在角落裏默默看着你成長的男人,在你步入大學之際,他已不再壯年。記得,打通電話,哪怕只是簡單的問候。記得,父親,那個你生命中最愛你的男人。

第5篇

今天下午有幸觀看了期待已久的影片――《海洋天空》,105分鐘的影片讓人熱淚盈眶,現場觀衆低聲的抽泣聲此起彼伏,我心中的感動更是無以言表。騎着車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回想影片裏的鏡頭,也一直在提醒精神恍惚的自己注意交通安全……,最後還是覺得還是寫點東西作爲紀念的好。

影片拍得真是很好,非常契合當前中國孤獨症孩子和家庭的現狀,對於孤獨症家庭來說說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導演對孤獨症的瞭解近乎專業,父親和孩子的扮演者李連杰和文章演的非常傳神。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就是:“大福,爸爸就是那大海龜……”,這句看起來很普通的話說出了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爸爸想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孤獨,爸爸是一直會陪在他身邊的,隨時可以在他需要的時候託着他、和他嬉戲,爸爸永遠不會離開他。另外也透露出孤獨症家長面對孩子的未來內心顯示出來的隱憂。

爸爸在海洋館教大福拖地,因爲大福一直學不會,爸爸實在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批評了大福,兩行熱淚從大福那略顯呆滯的眼睛裏奪眶而出……,爸爸也哭了,再鐵石心腸的觀衆看到這段也會淚眼朦朧了……,一方面是爸爸恨鐵不成鋼,另一方面孩子學的態度很端正,已經非常非常盡力了,但是學習能力實在有限卻受到了批評――委屈的眼淚奪眶而出!(劇中大福的扮演者文章說演這段時是由衷的真哭了)。由此可以想象出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強化(獎勵和鼓勵)是多麼的重要呀!

大福去搶馬戲團的球,爸爸把球奪下後,大福因爲難以發泄心中的憤懣,摟着爸爸的肩膀就狠咬,爸爸強忍着安慰大福並示意大家平靜……,這段情節真實的表現了孤獨症孩子的一種極端表達方式,瞭解孤獨症的觀衆能體會,而影片也對那些不瞭解孤獨症的觀衆進行了真實的展示;原諒孩子吧,這都是孤獨症這種病惹的禍!關注孩子吧,通過理解和關愛來減少他們的這種發泄吧,讓我們關心他們的內心感受吧,而不是簡單的去關注他們那不尋常的行爲……

爸爸在家扮作公交售票員教大福坐公交車,“xx站到了,請需要下車的乘客趕快下車!前面的有沒有?後面的有沒有?”,爸爸營造真實的場景和藹的去教,大福開始時嘴脣很吃力的想說但說不出來,這種表情把孤獨症孩子克服自身缺陷努力費勁學習的狀態表演的入木三分!然後爸爸示範、模仿的教大福說“我下!”把爸爸的耐心也表演的十分到位!一直到大福很愉快響亮的說出“我下”這兩個字時,影院現場觀衆響起了激動的掌聲!這段場景向人們展示了孤獨症康復教學的艱難,尤其是參與教學的老師更是感同身受!也告訴我們家長在康復教學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柴姨對爸爸王心誠說(大意):“你是我眼裏最好的男人!”

老師對爸爸王心誠說(大意):“能認識你這位爸爸是我的榮幸!”

海洋館老總在爸爸王心誠墳前“把我的名字也加在撫養人後面吧!”

上面三位人物被爸爸王心誠深深的感動了,孤獨症正在被這個世界所瞭解,孤獨症孩子正在被關愛,孤獨症家庭正在被關注。孤獨症家長們,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只要我們紮實做好孩子康復的每一件事情,不拋棄、不放棄、不麻木、不虛度,我們一定能夠贏得社會最大的援助,獲得人們最大的尊重!

很正式的補充一下,其實偉大的不僅僅是爸爸,很多很多孤獨症孩子的媽媽和老師同樣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