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讀《未來簡史》有感14篇 未來簡史:一場思想突破與人類未來的探索

其他文案 閱讀(1.34W)

《未來簡史》是以人類歷史爲基礎,展望未來的一本思辨性著作。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深入剖析了科技革命、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領域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並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問題。本文將從讀書者的視角出發,探討《未來簡史》給我們帶來的思考與啓示。

讀《未來簡史》有感14篇 未來簡史:一場思想突破與人類未來的探索

第1篇

竟然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才把赫拉利《未來簡史》讀完。不是因爲這本書晦澀難懂、部頭巨大,而是因爲自己內心浮躁、私慾膨脹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作爲一個文科生,科學素養實在欠缺。然而,讀這本書竟然深深被吸引,被作者犀利的思想、淵博的知識、海量的信息、辯證的思維所折服。

顧名思義,《未來簡史》是一本關於未來的書。依據近三百年來人類社會地覆天翻一日千里的變化,對未來的人類和人類社會做了諸多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推測和想象,儘管這些推測和想象僅僅是一種可能性。但是,這本書並不是關於未來人類和人類社會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或其他什麼制度的安排,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人類社會的歷史演進,由此推演出可能的未來社會。而且,赫拉利一再強調,這種結果只是一種可能性,進而啓發我們思考怎樣達到這種可能性或避免這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下我們應該怎麼做。

這是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文版扉頁上的親筆書寫:當我們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的終極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中國讀者貢獻智慧。

活在當下,我們是幸福的。當大約6萬年前人類走出非洲邁向世界各地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經歷了多少磨難呀!6萬年,對於地球42億的年齡,實在算不上什麼。然而,就是在這6萬年裏,人類征服了地球,成爲地球的最高統治者,萬物惟我獨尊!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再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萬物互聯,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這財富,有物質,滿足我們的物慾;有精神,滿足我們的神性;有制度,無論是專制的還是民主的,都使得我們人類強大有力量。這一切都奠定了我們人類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是一張著名的照片,1990年,旅行者1號探測器即將飛出太陽系的時候,在距離地球60億公里的地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頭再看一眼,拍攝了60張照片,其中一張上,正好包括了地球——圖中那個亮點。天體物理學家、著名科學作家卡爾·薩根就上面照片說了這段著名的話—在這個小點上,每個你愛的人、每個你認識的人、每個你曾經聽過的人,以及每個曾經存在的人,都在那裏過完一生。這裏集合了一切的歡喜與苦難,數千個自信的宗教、意識形態以及經濟學說,每個獵人和搜尋者、每個英雄和懦夫、每個文明的創造者與毀滅者、每個國王與農夫、每對相戀中的年輕愛侶、每個充滿希望的孩子、每對父母、發明家和探險家,每個教授道德的老師、每個貪污政客、每個超級巨星、每個至高無上的領袖、每個人類歷史上的聖人與罪人,都住在這裏——一粒懸浮在陽光下的微塵。

應該說,今天的我們擁有了人類以來最舒適的生活了。大快朵頤的美食,安全便利快捷的交通,寬大漂亮的房子,舒適開心的工作,開放平安的社會,民主自由的政治,核威懾下的和平,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人類用了6萬年的時間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當下。

活在當下,我們是痛苦的。也許真的如赫拉利所說,人類一下子成爲地球的主宰就如同暴發戶沒有心理、文化的準備一樣,我們給這個地球帶來的災難也是前無歷史的。物種的滅絕,氣候的變暖,人口的爆炸,山洪、地震、瘟疫、戰爭等等,一直以來困擾着人類。人類在無窮盡的追求物質享受的進程中也把自身置於危險的境地。

石器時代的體驗:第一天,在原始深林徒步旅行10小時,在河邊開闊的空地搭營過夜;第二天,獨木舟順流而下10小時,在小河旁露營;第三天,向當地人學習如何在湖裏釣魚、在附近的樹林裏採蘑菇。

現代無產階級體驗:第一天,在受到污染的紡織廠工作10小時,在擁擠的公寓大樓過夜;第二天,在當地百貨公司收銀員10小時,回到同一棟公寓大樓睡覺;第三天,向當地人學習如何開立銀行賬戶、填寫貸款表格。

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人類到底怎麼了?人性,物性,亦或是神性?

未來一定是美好的。這是我的斷言,也是我的堅信。儘管赫拉利說我們無法真正預測未來,儘管他把未來的宗教歸結爲數據主義而不是人文主義。數據主義可能是未來的宗教,人們可以把一切都歸於數據,但是,人,人類,一定會在這個新宗教裏起到決定作用。離開了人的宗教,無論這個宗教信仰的是上帝,人自身,還是無處不在的數據,都將是毫無意義且沒有價值。數據的力量再強大,如同無所不能的上帝,那都是人賦予他們的。人類追求的一切都是以自我爲中心,而不是把自己埋葬。人類因爲是人類,所以不斷在犯錯。但是人類一直在修正錯誤,不斷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編者後記:以色列的赫拉利簡直是一位“奇人”,1976年出生的他,年紀輕輕就寫下了讓全球學術界矚目的世界史書,這位“曠世罕見的天才歷史學家”一下子結合那麼多的“硬科學”,寫出了一本完整的“人類未來史”,他的非同尋常的想象力有些匪夷所思。正如我們知道“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一樣,不親身體會,怎會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未來一定是美好的》這篇讀後感的作者是一位哲學系文科生,與工作百忙之中抽點滴碎片時間看完赫拉利的鉅作,實屬不易,也貴有持之以恆之心,在當今網絡電子橫行時代肯花時間看書的人太少太少了,所以也可稱爲“奇人”了,“奇人”看“奇人”,碰撞出幾多共性火花,又產生出幾多逆向思維,但共同點都是一樣的:我們人類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雖然之前有衆多的“世界末日論”,人類只有把握好擁有的科技,正確運用科技,遵循自然法則,讓人成爲或者接近更智慧的神,在“宇宙大爆炸”之前,讓我們這個“懸浮在陽光下的微塵”上的人類在謝幕之前,珍惜在一起的時間,過好共同存在的每一天。

讀《未來簡史》有感14篇 未來簡史:一場思想突破與人類未來的探索 第2張

第2篇

?未來簡史》是由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創作的科技理論類著作。該書主要講述了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着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爲具有“神性”的人類。本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我將挑出其中兩個議題與大家分享,並談談自己的感想。

幸福感究竟是什麼?幸福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曾經的人類忙於與瘟疫、饑荒、自然災害、戰爭等影響到自身生存的因素作鬥爭,從而忽視所謂的幸福感受,或者說在惡劣的生存環境面前,活着就是幸福。而在瘟疫、災害和戰爭被完全攻克的未來,我們不必再爲生存擔憂,幸福究竟是什麼,它以何種形式而存在,它對於人類的意義是什麼,這也許是個模糊而又難以言表的哲學問題。書中作者從理性的生物學層面解釋道:人類不斷演化,是爲了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機會,而幸福快樂的感覺是人體生化系統對於人們做出有利於生存和繁衍行爲的一種獎勵。因此,人類的基因中蘊含了追求幸福快樂的原始動力。作者這段解釋我覺得相當精彩,他將一個模糊的哲學問題用理性的科學認知闡述,讓我們能直面自己對幸福的追求,直面自己想獲得幸福的慾望。

既然基因決定了我們本能的去追求幸福,就不免有些人嘗試通過投機取巧的旁門左道手段欺騙人體生化系統,直接獲取我們想要的那個獎勵——幸福快樂的體驗。例如爲了逃避現實中的失落而沉迷網絡中的虛幻世界,再或是通過毒品等藥物獲取精神和肉體上超脫。這些扭曲的追求短暫幸福快樂感行爲無異於飲鴆止渴。

因此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念成爲當今和未來人類社會一個重要的課題。我認爲最真實最純粹的幸福來源於個人對生活的嚮往,能夠活在當下,並對未來充滿期待,既不苦中作樂強顏歡笑,也不怨聲載道自暴自棄,該哭哭該笑笑,動力和激情常駐,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正如本書副標題寫到“從智人到神人”,人類未來的終極進化體是什麼樣的或者說是處於什麼狀態的,作者給出了幾個假象。人類的科技攻克多個領域的重大課題,其中包括具有超強學習和運算能力的人工智能誕生,它們智商遠超人類,成爲社會主要生產力,人類將不再參與社會生產活動,或將“退居管理層”;生物學和醫學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修復病變的器官使人類壽命大幅度提升,甚至可以通過大腦移植實現永生不滅!人類社會實現最大範圍的大數據,任何問題都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篩選出最優解,資源調度、信用成本等社會問題將不復存在等等。這些內容已經超出了當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定義,甚至有些驚悚。我看完的第一反應是:我們成神了!這就是本書對未來人類所謂“神性”的探討。

對於作者提出的未來人類社會,我的想法是:淡定,坦然面對。科技的力量是無限的,人類越是對科學深入專研,越發現自身的渺小,越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就越要不斷進行科學研究。縱觀整個人類文明,從神學到經典物理學再到量子力學,每次重大的科學突破都是一次對人類認知觀念的粉碎和重塑。我們不必過於擔憂未來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我想以我們現在的思維方式是無法準確把握未來人的生活狀態的,就像百年前的人們也無法想象現在的我們所擁有的科技一樣,也許現在的人類在過去的人眼裏就是如同“神”的存在。我們要做的只有盡人事,聽天命,擺好心態,在不斷的科學探知中消除我們的愚昧,在一次次的思維認知的碰撞中涅槃重生。或許,當未來某個時刻,我們人類真的離所謂“真理”、“宇宙的本源”很近很近的時候,我們能擁有接受這一切的素質和度量,坦然面對一切,到時候或許所謂的“神性”人類已是普世衆生。

第3篇

說實話,我被作者所講的智能算法嚇着了。按照他所說的邏輯,以算法爲中心的世界,智人只能像猛獁象和恐龍那樣被淘汰。所幸,這只是探討。但誰說這一定不會實現呢。

之前讀美麗新世界,感嘆於人類終究會對自己下手,比如連悲喜都不能自主,都可以由一顆藥丸控制。現在讀未來簡史,原來美麗新世界還是心軟的,它只告訴人們未來你可能是一個廢物,悲喜不能自持,意義也面臨詰問,未來簡史則將人類至於廢物的處理階段,廢物還能怎麼處理呢,出局就是了。

這真的和神的世界的邏輯南轅北轍。神的邏輯是這世界由神創造,人世的意義在於神所賦予的意識、情感和愛,這是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是神賦予人類獨有的天分,經由此,人類走向回家的路。但是,作者提出這個只是人類意識創造的故事,如果神只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故事,那麼爲人類無限進步兜底的能量就沒有了基礎,人類在無意識的智能世界裏簡直就像一腳邁進了漆黑的深淵,那是無法想象的世界,而那個世界人類或許只是低等存在,甚至不再存在。

幸好目前還未有證據確鑿證明這些邏輯演繹有多高概率是正確的。人們,還是踏實做一個日常工蟻吧,以免聽信各種聲音平白叫這支搖擺不安的思想的蘆葦添了許多的痛苦去。

第4篇

用碎片時間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在前兩本的基礎上又有一些新的突破。

本書的第一章就提出了七大人類新議題:從貧困、飢餓到疾病,戰爭到延長生命、醫學技術的進步,人類辛福快樂的權利再到仿生生物工程、無機生物工程的出現。最後作者問了我們最想問的問題:這所有一系列的發展我們還能踩下剎車嗎?

第一部分講智人與其他動物的關係,從而來理解智人這個物種有個獨特之處。

第二部分重新審視智人在過去數千人間創造了怎樣光怪陸離的世界,又怎樣把我們帶到了現在這個十字路口。

第三部分回到21世紀,重新審視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以及可能的未來。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數據處理嗎?

3.等到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們更瞭解我們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麼變化?

作爲讀者,我最想知道的是:科技發展到智能機器人能取代人類的時候,或者說有一天機器人控制智人的時候,科技對人類的發展還有何意義?如果生命是一種算法,數據主義就不需要人文主義了嗎?人類沒有任何隱私可言又會出現哪些犯罪行爲呢?

第5篇

花了15個小時讀完本書,留下了168個筆記,足以證明本書信息含量之大。它預言未來,數據主義興起,人類自由意志終結,理由是:數據算法將比人類更瞭解任何事,在數據算法的輔助下,人類將挑戰生命、幸福度、個人超能力。正如歷史上人類戰勝了饑荒、瘟疫、戰爭一樣。書中列舉的很多論據都非常精彩。

而且,作者是歷史學家出生,他看待歷史的態度很值得借鑑:歷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性。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爲了重複過去,而是爲了從中獲得解放。我們每個人都出生在某個特定的歷史現實中,受特定的規範和價值觀制約,也由獨特的經濟和政治制度來管理。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所處的現實是理所當然的,認爲這一切純屬自然、不可避免、無法改變。但我們忘了世界是由一連串的意外事件所創造的,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政治和社會,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恐懼和夢想。“過去”從祖先的墳墓裏伸出冰冷的手,掐住我們的脖子,讓我們只能看向某個未來的方向。我們從出生那一刻就能感受到這股力量,於是以爲這就是自然,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很少試着掙脫並想象自己的未來還有其他可能性。

第6篇

世界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快速發展,可能還沒有什麼感覺就已經到下一個時代了。

信息技術一方面帶來了快速而猛烈的社會變革,另一方面也正在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至於人類自己是不是會被自己創造的智能所湮滅,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

工業革命時代,內燃機是那時候最複雜的機器,於是就把大腦比作由氣缸、活塞、連桿等構成的熱力學運動模型。而現在計算機算法是最複雜的東西,於是人們走開始認爲大腦是一種算法,甚至一切事物的運行都是由算法操控。

這些說法在既定的人類社會發展時期,基於當時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來說,是合適的。

這正好驗證了人類還在不斷地探索這個世界的各種法則,就像人類在不斷認識大腦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自然機器一樣,就像各種過去的物理定律被現在的認識推翻而建立新的,而新的又面臨未來被推翻一樣。這是精彩的,也是世界如此神祕而強大之所在。

不要太畏懼未來,因爲未來不會因爲誰的態度而改變,因爲未來的一切還都未知,因爲未來就在眼前…

第7篇

著名的年輕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就如同21世紀的先知,他的三部簡史著作描述了從人類誕生到智神出現,超過數個千年的宏大圖景。與普通的歷史作品不同,赫拉利的簡史更像小說,一部一環扣一環扣人心絃的小說,他並不只是陳述歷史事實,而是結合了廣博的科學知識與自己的猜想,將人類演化,乃至未來發展的未知景象如同珠串一般粒粒穿起。很難想象如此係統嚴謹,在多個學科中行進自如地描述未知的作品,竟只出自一人之手,稱赫拉利爲先知並不爲過。

?人類簡史》講述人類由一種普通的生物最後成爲地球之主的故事,《今日簡史》講述人類即將面對的幾項挑戰,而《未來簡史》則暗示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數個世紀之內,人類使用科技使自己的生存擺脫了瘟疫,饑荒,與戰爭的威脅,如何走向下一步,赫拉利給出了自己的猜想。

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已經指出生命就是許多體內的生化算法,只要人類得以控制其中的某些機制,就可以做到長生不老,或是讓自己獲得源源不斷的快樂,最後利用科技使人類走向更加高級的生命形態,也就是赫拉利所說的“智神”。這些在科技上並沒有這麼容易,人類或許再需要數個千年才能達到,但在歷史的方向上並不只是毫無根據的幻想。企業家將錢投入延長壽命的研究;中年乃至青年人花錢保養自己的身體免受時間的侵蝕;人類一直在與飢餓,瘟疫,戰爭的鬥爭其實也是爲了延長自己的壽命,細觀歷史不難發現我們對長生的渴望。又或是實驗小鼠爲獲得快感刺激,踩動踏板最後將自己餓死;全球毒品屢緝不止,成爲可怕的非法勢力;爲使人類更方便社交,遊戲,看視頻,購物的公司引領了市場,被稱爲“爸爸”,可見人們對快樂的購買力之高。至於使用生物工程,半機械人工程,非有機生物工程,將人類的智力,體力提升一個檔次,或是能夠掌握萬物,甚至更方便離開地球,則是牽動着科學家與小說家的心絃。

對於這些猜想,赫拉利表示,幾千年來,科技,經濟,社會和政治一直髮生鉅變,但是有一件事始終未變,那就是人類本身。我們並不知道眼前這些道路會把我們引向何方,也不知道我們像神一般的後代是什麼樣子,因爲科技能改變人類的心靈和慾望,而我們以今天的心靈和慾望,無法理解其對未來的影響。即使如此,我們無法理解其中的相關細節,但仍然能夠肯定歷史的大方向。

生物是算法,在大數據時代,積累了數據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瞭解自己。而這一切都將掌握在大數據巨頭的手中,對此我深感,看似是巨頭服務於我們,也許是我們成爲巨頭心甘情願的奴隸。這一切在我們的身邊初見端倪,數據巨頭根據我們的喜好推送源源不斷的信息,隨之而來的是廣告,也許我們有一天不知爲何去買一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或是站在一個寸草不生的高原湖邊,正是因爲電商與旅行社付給了數據巨頭廣告費。隨着科技的發展,數據將滲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也許到時候我們會習以爲常,因爲它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如果細細想來,確實令人毛骨悚然。

在結尾處我們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寫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負責任的造物主們連他們究竟想要什麼都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怕的嗎。”雖然《未來簡史》講述未來,卻無不顯示着人類本性的貪婪與自私。未來已來,美好的未來需要全人類一同守護。

第8篇

尤瓦爾。赫拉利的邏輯比較清晰。過往人類擔憂的三個歷史難題正在逐漸消退,飢餓、瘟疫、戰爭,已經不是威脅生存的重點,新的問題是健康長壽,快樂,神性,第一個是技術問題,後兩者是感受問題。但後文的論述則將後兩者也歸結爲技術問題,即人的靈魂、自我、內心這些說法並不成立,僅僅是虛構出來的故事。技術問題技術解決,現在如日中天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技術似乎已經讓人們看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希望。

當然,作者也承認目前技術水平對意識,情感的研究還所知甚少,我們也可以從旁觀者角度考慮,作者列舉的前沿科技成果是爲了支持自己的觀點,而相反或者無作用的結果沒有在書中給出。所以,看完以後,除了知道作者說了什麼,還要保留質疑的權利,畢竟古往今來能預測未來的人實在太少。倒是他們用的實實在在的證據更具有時代代表性,可以多多留意。

對於未來的軌跡,數據主義,人工智能,終極算法似乎在邏輯上都行得通,如作者所言,當多數人成了無用階級之後,精英怎麼對待這些底層呢?這也是很多人焦慮的地方。如果是富人統治窮人,甚至奴役窮人,有沒有可能呢?這裏先確定,什麼是富人?身價千萬?十億?如果科技如此發達,財富能代表什麼呢?畢竟擁有幾萬塊身價能操作或者設計智能機器的人,可以憑藉高效的生產力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幾十幾百倍的財富。坐擁財富的人與如今坐擁資源的人有多大的不同?這至少可以引起一個討論:憑藉已有財富是否能決定誰去誰留?

就算粗暴的假設,某一標準下的窮人被無情毀滅,對富人有什麼好處?所有的生意都必須做到收益>成本,沒有龐大的消費羣體,機器智能帶來的巨大產能如何消化?身價千萬的人是否會被身價億萬的人壓迫?進而消失。因爲窮人都消失了,他就是窮人。何況,傳承財富從來不易,多少首富的孩子還是首富,又有多少首富的孩子被人算計,一生坎坷,這種例子隨便查查都有不少。財富問題不簡單,權力也如此。當然,如果長生不老,那就更是幾本書也討論不完了。古今多少帝王夢寐以求,倘若未來實現了,是不是會激烈爭奪技術,還是被當作黑魔法明令禁止,留給以後的聰明人討論吧。

況且,技術出現是一個方面,能商業化推廣是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太多新技術出現時被抱以巨大預期,而後被逐漸淘汰的案例,查查那些破產倒閉的公司,廢棄的場地,甚至覆滅的國家,就知道在發展之路上倒下過多少人。當然,這次完全可能不一樣,無數人樂見其成。人工智能想做到取代智能,前路慢慢,有沒有政策干預?倫理之爭何時開始,何時解決?除了全球幾大強國,其他沒有相關產業的國家的人如何抉擇?技術的推廣,演變還是比較漫長的。此外,成熟技術的一個普遍結果就是產品的標準化,平價化。如果每個人都能買的起機器人,種糧足以養活自己,發電足以吃撐家庭生活,未來的可能遠比被終結多的多。這也是可能的,現在大型科技公司的智能算法都開源了,普通芯片價格也越來越低,單一功能機器人是有可能出現在普通家庭的。至於超人類未來取代智人的話題,我沒有證據去證實或證僞,但達爾文的進化論說的不正是越發展越強大嗎,今天的人相比半個世紀前,算不算某種意義上的超人呢?

總的來說,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代確實來臨了,能投身其中,就像中世紀騎士投入戰鬥一樣,還是讓人覺得心情澎湃,倍感榮幸的。只不過,支撐人類前進的,是一個新的宗教、信仰。

第9篇

未來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爲未來自然對現在,對過去,對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價值,從此就有了許多預言者,去盡力地預言未來是怎麼樣的。最後,這些預言者到了現代就發展成一種史學流派,叫未來史學家。

但是這種未來史學家的文章一般都沒有人看,因爲這些東西要在未來才能應驗,無法考證,到了十年之後誰還記得你說的話呀,所以說,許多未來史學家即使作出的大多數預判都是錯誤的,但是他依然沒有受到許多追究,但是偏偏就有那麼一個作者,他寫的文章就非常受大家歡迎,而且被主流認爲是對未來的一種正確見解,那就很奇妙了。那麼我們撇開《未來簡史》的內容不談,我今天想說說,爲什麼未來簡史可以大獲成功?

首先就是由於這個作者立意新穎,立意新穎這個詞啊,是每一個寫文章的人一開始都會遇到了一個詞,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獨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腦洞清奇,這就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了,一個腦洞打開的人才能應對腦令人腦洞大開的未來,因爲未來發展速度肯定比現在要快,所以,那時的場景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正是有了這種凡是從別的角度去想,有這種精神,才能寫出這類特別有先見性和新穎性的好文章,因爲未來總體上是無法被預測的,而要從暗霧中找到一道光,這當然不是正面的發現就可以達成的,而是需要從一些側面的角度

來綜合性的分析,有了這種分析之後,才能透過迷霧看到未來的實質。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變化不變的一些特點。我們現在說未來都是變化的。

現在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但是實際上縱觀整個宇宙,其實還是有很多東西是不會變的,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些不變的關鍵點來寫文章,而這些點相當於是看透未來的一隻眼睛,因爲這些東西可以預見的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的可能,這些原理就相當於一個公設一樣支撐起了它結論,假如沒有這類公設性的結論,那麼這個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爲沒有一個合適的根基,未來發生什麼事就完全無法被預測,那麼最後就相當於是一個人光靠想,想出一個未來圖景其實沒有一點用處。有了這些不變的東西之後,他才能寫出來真正有根據科學性的文章,這就是爲什麼叫未來史學家不叫未來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善於採用各種新穎的寫作手法,新穎的寫作手法在我們平常人看來,用在一篇平常文章裏面可能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對未來這種難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種手法,纔是讓你領會未來是怎樣一個圖景的正道,就好像這本書裏一個特別經典的比喻,或者說類比就是,到現在爲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經比餓死的人還多,因恐怖組織而死的人已經比因戰爭而死的人多。這個類比一出,我們就更容易想象未來和現在會是一種怎樣的圖景,就更能看清未來世界是一種怎麼樣趨勢。

第10篇

?未來簡史》講述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爲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着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變。未來,人類將面臨着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擁有大數據積累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瞭解自己。如何看待這三大問題,以及如何採取應對措施,將直接影響着人類未來的發展。而讀這本書有一種和若干年後自己交流的feel。

書中認爲自我分爲敘事自我和體驗自我。敘事自我就是自己爲自己構造的某個故事,體驗自我就是具有時間性質的體驗。舉個例子,持有一隻股票2年,天天漲停,這2年每一天的感受就是體驗自我,但是突然今天跌停了,你接受不了,清倉了,這卻是因爲敘事自我。體驗自我可以理解爲每一刻體驗的記憶,具有時間特性,但現實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對於大部分體驗很快忽略。而敘事自我是我們所有體驗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平均,也就是峯谷定律,在生活中往往是敘事自我幫我們做最後的總結。例如晚飯從頭到尾都很愉快,但是結束時因爲服務員的一句話變得不開心,我們就很容易被最後的體驗或某一刻很差的體驗定義整個過程的體驗,也在事後提及時以此做評價。

1915年意大利加入協約國,目標是要解放由奧匈帝國“不法”佔有的兩處意大利土地,共發動了11場戰役,第一戰,損失1.5萬人,第二戰4萬人,第三戰6萬人……持續了2年,進行了11場戰役,意大利大敗。等到戰爭結束,意大利士兵死亡人數達70萬,傷兵過百萬。其實意大利本在第一戰後,可與奧匈帝國簽署和平條約,因爲當時的奧匈帝國和俄國正打得焦頭爛額,無意與意大利本糾纏。但如何面對這1.5萬亡故士兵的父母、妻子和孩子,還有傷病的士兵?決策失誤?張三白死了,李四也是,別太難過……另一種選擇——張三和李四是爲了意大利的榮譽而戰死的,他們都是意大利的英雄!他們的血不能白流,我們要繼續戰鬥,帶着死者的期望,直到戰鬥勝利!同樣的,對已故者的家人而言也難,要他們承認一切是白白犧牲,親人白死了?而受傷的士兵也寧願告訴自己“我的犧牲,都是爲了偉大的意大利”而不是“我之所以沒有腿,是因爲愚蠢的決策”。

活在幻想裏是一個遠遠較爲輕鬆的選項,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切痛苦有了意義。這就是“我們的孩子不能白白犧牲”綜合症,即我們對一件事做出的犧牲越多,就越可能堅持,只爲了讓我們一切的犧牲和痛苦有意義。所以,意大利戰役,死亡70萬人。想想生活中從個人到集體及社會,這個症狀嚴重嘛!

宗教自誕生之後曾統治着人類,但在出現了科學之後,大部分人不再相信宗教,但是宗教並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而是出現了一個新的“宗教”——數據,教員主要來自社會精英,教會宗旨是一切都可以通過數據和計算解釋。對於數據在生活中的角色,這裏不多解釋,但會給出一個現象:在歐洲帝國主義全盛時期,殖民者和商人用彩色的珠子就可以從當地人手裏換來整個島嶼,現在的我們卻不求回報的把我們的數據信息拱手送給大公司?

在這裏引用身邊it人士的解釋來說明數據與算法的能力:

facebook根據用戶的點贊情況,可以幫用戶去填一些問答表,對於點贊數量多的用戶,facebook對當事人的瞭解程度甚至要高於親人。算法創造的音樂有時候被認爲比巴赫的音樂還有富有靈魂。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百度機器人小度戰勝最強大腦。可見算法在很多領域已經開始或者已經領先人類。其實數據與算法在美國棒球比賽中的應用已經有很多案例,克林斯曼也將數據引入足球,而且谷歌的deepmind再現江湖失傳上已久的讀脣術,香港一家公司的幾位董事之一是人工智能。

所以說數據主義與算法時代已經不再只發生於未來,現在就已經開始。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通過數據來認識自己,而且人文主義不再一家獨大,數據主義將進入生活,我們不再是隻聆聽內心的聲音而是多聽聽算法的意見。

第11篇

?未來簡史》開篇即描述了人類在新千年追求的三個議題: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和化身成神。正當我在爲人類的美好未來而憧憬時,作者又毫不猶豫地一腳將我踢入地獄——在處理這三個議題時科學家發現生物本身只是算法,我們的意識並不自由而是計算的結果,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隨着科技進步,機器會比我們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而最終絕大部分人會被機器取代,淪爲“無用的階級”,而控制機器的少數人成爲“智神”。甚至未來的機器會取代人類,成爲地球的新主宰——或許有一天某人對人工智能下達一個簡單的“我希望世界和平”的指令後,人工智能計算錯誤(也可能是理性分析後),通過把人類全滅來實現世界和平?

曾經,我覺得人類勝過機器的原因在於我們有自由意志,愛是機器永遠無法擁有的,各類科幻文章、影視作品中也是這麼演繹的。然而,科學家發現我們的各種思想的源泉只是各種激素刺激神經後的化學、物理反應,再洶涌的愛也不過是簡單的激素爆發而已。目前已經有部分藥物可以控制我們的情緒,未來或許你難過時向朋友哭訴,他只會遞給你一顆讓你開心的藥丸。現在各路圍棋大神紛紛倒在alphago腳下,人工智能在曾經人類的專屬領域獲得了勝利,而它甚至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戴上“專注頭盔”,普通人就能成爲神射手;谷歌通過分析郵件內容,比英國政府通過實體醫院的數據更快分析出流感疫情的爆發;通過訂製基因,你能得到高情商、高智商、高顏值的完美孩子…目前在多數專業領域,擁有人工智能的機器都超越了人類,靠着人工智能,人類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可因爲人工智能有着種種優勢,勢必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無法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屆時失業的人將何去何從,我會不會也成爲失業者中的一員,那時該怎麼辦?因爲無解,我無比迷茫。

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隨着越來越精密的算法將人類擠出就業市場,財富和權力會集中在擁有強大算法的極少數精英手中,劉慈欣科幻小說的“終產者”(人類99.99%的財富會集中到一個人手中)將統治世界,其餘人淪爲奴隸或沉浸在虛擬世界中做流浪漢?既然我們絕大多數人將來會成爲“無用的階級”,那奮鬥還有什麼意義?屆時被壓迫到極致的失業人類會奮起反抗,砸爛機器嗎?應該不會,因爲沒人願意迴歸到原始人的狀態。那人類的未來就註定了?

慌亂迷茫了兩週後,我不斷冥想,發現自己的疑慮和擔心未必會實現,畢竟人類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無窮的,《攻殼機動隊》就指引了一個未來人類的進化方向。手機已成爲我們不可或缺的外接器官,我們也能夠接受金屬義肢、心臟起搏器,爲什麼不能從內到外換個全新的、智能化的自己?但僅剩意識的草薙素子還是原來的草雉素子嗎,畢竟未來可能連意識可能都能被控制啊。即使那還是自己,但那種人類應該不能算是智人了吧,或許該稱爲coordinator?又或許將來人類訪問外星球開始發展外星科技,或者地球環境大改變人類開啓魔法時代,不再研究人工智能,人類將科技樹點歪了又該怎麼辦?或許我見不到新人類誕生的那一天,但不管怎樣,未來即使出現新的人類,他們也是站在舊人類的肩膀上的。如果我成爲新人類,一定會與舊人類和平共處的吧;即使舊人類像尼安德特人一樣成爲歷史,我也是將來新人類考古的對象啊,作爲新人類的祖先,我該給新人類留下什麼樣的遺產呢?原來那些科幻作者、動漫大師都是先知啊!

一下想通不免想過了頭,腦洞開得大了些。想通後我不僅大喜,立即將這兩週的思考成果打成文字,果然文章一氣呵成,而打字的過程既解了我兩週來的壓抑,又使我因洞悉了人類未來的沾沾自喜——我現在也是先知級別的大咖了!然而第一個讀者就皺着眉說:“你在二次元的世界呆了太久了,趕緊回到三次元世界來吧。”“聽不懂,說人話。”“你讀書讀傻了,動漫又看得太多,趕緊好好工作,上班開小差當心被扣工資!”

第12篇

目前來看,人類的科技之所以會持續進步,是因爲人類慾望的無窮無盡,或者說正是人類的慾望推動科技的進步。可是一旦生命只是算法的一種存在形式,那麼知覺、情緒和想法對決策雖然很重要,卻只是它們唯一的存在意義。一旦科技的發展能夠設計及重塑意志,就無法再把意志看作意義和權威的本源。能夠設計和重塑意識的智人,又怎麼進一步推動科技的改革呢?還是說我們把一切都交給更爲智能的算法,讓其自行演化升級,終至我們無法控制的地步?

可是生命如果真的只是算法,人的意志真的能夠被改變,那麼只有46億年壽命的地球都能發展出的科技,已經140億年高壽的宇宙的科技發展又會到了何種地步呢?會不會所謂的地球,所謂的智人都只是更高等生命的實驗呢?就好像我們對小白鼠進行神經元的刺激讓其完成特定的指令時,它們也不會有被控制的感覺,而只是以爲是自己做出的決策啊!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人類的意識自由看成是一切意義的來源,而能夠被改變的意識就將不再自由,那麼一切也就失去了其應該存在的意義。這個社會現存的知識體系以及道德體系或許都會土崩瓦解,未來的路到底會在哪裏,誰也說不清。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收斂自己的慾望,那麼終將會被自己的慾望所累,而如果整個人類都不知道收斂自己的慾望,那麼或許人類終將毀於自己最得意的成就。

第13篇

看完了《未來簡史》,再一次被震撼到,倒不是因爲描述的未來中人可能永生也可能滅亡,當然這的確也很震撼,不過算不上什麼新見識。書中真正打動我的是貫穿於人類發展的一條暗線——人生的意義,雖然這個終極問題還是沒有答案,也可能根本就沒有答案,不過對這個問題的不斷追問也造就了人類文明本身。

用書中陰陽的比喻——陽即力量(科學),陰即意義(價值),兩者此消彼漲,過去幾百年陽佔盡了上風,“現代生活就是在一個沒有意義的宇宙裏不斷追求更多的力量”,未來到底是陰陽失衡還是陰陽轉換?馬克斯預言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激化,反而提醒了資產階級,緩和了矛盾,書中的預言也是按現在的形勢推演,至於未來是否會因爲預言而改變?我等鼠輩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人何時爲人?我覺得不是直立行走,不是能夠使用工具,不是有了情感,不是有了意識,而是從能夠反思開始,從我們開始問那三個終極問題開始——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在此之前我們的意義是基因內置的——生存和繁衍。我們的行爲和其他生物一樣,源自一套根植在骨子裏的“算法”,餓了就要吃,見到異性就要做,雖然這時也能產生社羣,也有情感,也有懲惡揚善,但其實都是自然選擇和博弈共同產生的”算法”。個體的意義就是儘可能提高自己的力量(體力,智力),此時可謂陽盛陰衰。

而當我們開始反思那三個終極問題,就必須要有答案,自然界厭惡真空,於是就有了宗教,宗教完美解決了所有終極問題,但是卻限制了人類本能上對力量的追求,此時可謂陰盛陽衰。

自文藝復興起,人文主義大行其道,其聲稱人的意義就存在於每個人本身,人生體驗就是意義,努力去追求力量(科學)吧,“在生命最廣泛的體驗中,提煉出智慧”,此時再次回到陽盛陰衰,但是基因賦予的意義(生存、繁衍),宗教、文化賦予的意義仍然存在,與人文主義的意義相互衝突,也就難怪這麼多人感到迷茫了。

許多人預言未來是人工智能的時代,但目前來看,人工智能對於“我要到哪裏去”並沒有新的答案,還是由人來賦予意義(價值),所以還只是人類力量的延續。也許未來人工智能開始反思這些終極問題時,人類纔會真正被替代吧,到時到底是陽盛還是陰盛,還是毀於一旦就不得而知了。

第14篇

本週要說的是尤瓦爾·赫拉利所著的《未來簡史》一書,這本書確實讓我大開眼界和激發想象。去年時候我看了這位作者的《人類簡史》一書,看了兩遍,很有意思,觀點獨到,論述鮮明,作者作爲一個歷史學者但是知識非常淵博,並帶有人文關懷來看人類的歷史。他的這本新書一知道是他寫的我就肯定會看,更不用說話題還是我喜歡的科幻、未來。

本書雖然叫做未來簡史,不過卻有大段的篇幅在談歷史,它的英文名爲“神人”,副標題纔是未來簡史,簡單說本書的內容應該是追溯人類的歷史來探究人類的未來發展趨勢,書名也可以概括爲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本書的內容和觀點實在很多,我就只有挑啓發我,我認爲有趣的地方來寫了,畢竟我選擇寫讀書報告的目的之一是通過回溯我看的書,把書中的觀點和知識結構和我自己本身的知識結構拼接、縫補起來。

首先,作者作爲一個歷史學家認爲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政治和社會,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恐懼和夢想。研究歷史就是爲了掙脫過去的桎梏,讓我們能看向不同的方向,並開始注意到前人無法想象或過去不希望我們想象到的可能性。這種看待歷史的角度很有趣。作者從人類的歷史來看,爲什麼是智人最終脫穎而出成爲地球上的統治者呢?爲什麼是人類能擁有這麼大的力量、征服世界,對整個生態發揮如此大的影響?爲什麼在衆多人類種羣中是我們現代智人脫穎而出,而不是我們其他的人屬兄弟姐妹,比如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類種屬。這個問題一種困擾着我,也是我當初選擇人類學的好奇點之一。不要說什麼人類更聰明、人類有意識之類的原因,爲什麼其他動物發展的途徑不是朝着智力更高的方向發展,爲什麼我們智人的近親尼安德特人等人類腦容量更大勝出的還是我們,憑什麼說其他動物就沒有意識。大部分時候我都找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人類稱霸地球的原因很多,其中本書作者在本書中提出的觀點是我現在很信服的觀點,他在《人類簡史》中也有提到,這本書也更加詳盡闡釋了,智人獲勝的原因在於比其他物種能夠更大規模和靈活的合作。我們智人的親戚其他那些被我們消滅的人類物種或許比我們聰明,但是他們組織不了大規模的合作,超150人的羣體就是上限了,而我們人類在很早時候就能憑藉想象的祖先、圖騰、神靈等組織起大規模陌生人的合作,現在我們這個能力更是突飛猛進。爲什麼是我們智人而不是其他人類呢?可能就是因爲大約7萬年前的以此基因突變我們擁有了想象不存在事物的能力,憑着這樣那樣虛構的故事組織起大規模的陌生人合作,這可以叫認知革命。但是受限於狩獵採集的生產方式組織的人力不算太多,但是到了一萬多年前的農業革命再加上文字的發明,人類能養活的人越來越多,能憑藉文字傳播和記錄虛構故事的能力越來越強,文字也能組織更過的人。這個時候我們人類可以說已經稱霸地球了,但是人類的力量有限,公元500年和公元前500年人類的生產能力差別能有多大呢。這時候人類相信未來是停滯不前的,過去或許還比現在好,人類是某個神靈或某個宇宙計劃的一部分。直到啓蒙運動和文藝復興開始,科學和人文主義纔開始真正賜予人力量,這個時候人類逐漸相信要或許知識應該去做實驗、積累數據,探索世界的規律,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認爲知識保存在某些神聖的經典當中,只要再三研讀這些前人纂寫的經典就可以獲得所有的知識了。人文主義把人從某個神聖計劃的一部分中拉扯下來,聲稱上帝已死,人類纔是所有意義的來源和中心,人真正爲萬物立法,而科學也真正給予人類改變世界的力量。縱觀世界來看,人類在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推動下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改變世界的力量,而且比以往的力量大得多。在以前,饑荒、戰爭和瘟疫是人類最大的敵人,現在據統計數據來看全世界自殺的人數比因戰爭暴力死亡的人數還要多,人類對待饑荒和瘟疫也不像以前那樣只是以爲是來自神的懲罰,我們人類無力改變,現在如果出了饑荒和瘟疫幾乎每個人都相信我們是有能力解決的,這只是技術問題。

人類從科學那裏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世界,相信經濟增長能解決幾乎所有問題。在現代世界人類和科學的交易可以概括爲“同意放棄意義、換取力量”,在前現代世界幾乎所有的民族、文化都相信人類是生活在某個神明的指導之下,相信人類是某個宇宙大戲的重要一部分,從而賦予我們生活、生命以某個偉大的意義。但是科學帶來的確實發現整個宇宙就是一個盲目的實體,沒有意義,人類的存在也沒有意義,我們並沒有生活在某個神明或是某個偉大的宇宙計劃之下。但是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因此崩潰,因爲取代以前宗教的是現在的人文主義宗教,相信人就是一切意義的本源,生活的意義應該從你的內心去探尋,你覺得有意義的就是有意義的。在人文主義的大旗下,人類努力用科學的力量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人文主義內部也出現了分裂,一是進化人文主義,認爲有些人的體驗就是比某些人的體驗更有價值,我們應該更推崇優秀的人、超人,代表國家是法西斯的德國,二是社會人文主義,相信應該用尊重和保護大多數人的生命和體驗,比如社會主義的蘇聯和中國,三是自由人文主義,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和體驗,相信每個人的生命和體驗都是有價值的。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現在世界上主流的還是自由人文主義。但是自由人文主義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也越來暴露其弊端,逐漸要被其他主義所取代。

如果說過去我們智人的目標是消滅戰爭、飢餓和瘟疫,那麼在科學爲我們帶來越來越強的信心和力量的同時,我們智人呈現出三種未來發展趨勢:追求幸福、探求長生和進化成神,不是說我們以前沒有這些追求,而是這三種追求將爲成爲未來的主要趨勢並且很有可能成爲現實。當飢餓、健康等問題解決後經濟需要新的增長極,現代性絕不會說:“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吃飽了,也很健康了,停下來休息休息吧。”這場現代化的進程在短時間內都是看不到停止的,我們很可能已經停不下來,需要一直髮展科技、追求經濟增長。吃飽了後我們想要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健康長壽了我們還不夠,我們想要長生不老,這是阻擋不了資本朝這些方向流動的。而在新興科技的幫助下那些本來是幫助弱勢羣體來生活更好的科技也會變成有錢人用來進行進化升級的科技,能夠治療記憶力下降的技術也可以用來增加普通人的記憶力,用來修改致病基因的技術也能讓普通人的後代做相關的變得更聰明、更漂亮的修改,特別是在最新生物和基因以及互聯網的技術下,人類升級的趨勢非常之明顯,用來幫助殘疾人用意識操控的假肢也能讓普通人多一條腿來執行任務。最新的生物學研究還發現連人類的慾望也可以改變,人類的意識情緒也能影響。在這樣的科技背景下,原來相信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有價值和平等的自由人文主義就會受到挑戰,挑戰之一來自科技人文主義,相信可以用科技、激素等手段改變人類,比如未來的生化人、改造人,以及在各種能力上超越普通人的神人,神人可不僅是能力。神人和普通人不僅在能力上有所不同,他們的體驗更是千差萬別,我們普通人能想象自己能記得從出身到現在的所有事情的全部記憶嗎?或者能看到超過我們現在光譜的東西,聽到超過現在赫茲的聲音,擁有幾十雙腿幾十雙眼睛的體驗嗎。那時候再談人人平等的自由人文主義肯定沒有生物基礎,大部分人將變成無用的人。挑戰之二來自數據主義,在未來可能計算機和可穿戴式設備時刻監視我們,獲取更多的關於我們的各種信息,我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在分析之下,它們可能會變得比我們自己更瞭解我們自己。要了解自己不如去做基因測試,比如看看你的人工智能怎麼說,你可不一定記得這麼多年來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大數據主義近些年來發展迅猛,相信所有數據應該分享、傳播、分析,數據本身就想要獲得自由,沒有分享到網絡的體驗是沒有意義的,這個主義越來越統合各個學科,它也會給人類存在賦予意義。摘抄文中的一段原文:“傳統宗教向你保證,你說的每一個字、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是某個偉大宇宙計劃的一部分,上帝一直看着你,也在意你的所以想法和感受。至於現在的數據宗教說,你說的每一個字、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偉大數據流的一部分,算法一直看着你,也在意你的所以想法和感受。”

特別是最後兩個要取代自由人文主義的趨勢概括的非常精煉,現在都看得到,把各種東西都接入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很便利。書中描述的各種趨勢和可能性很大地滿足了我這個科幻愛好者對近未來的各種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