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四川南充順慶區十大旅遊景點

排行榜 閱讀(1.9W)

10、張瀾舊居

四川南充順慶區十大旅遊景點

張瀾舊居位於南充市順慶區人民南路南充市建華職中校內。建華職中前身爲私立南充建華中學,由張瀾等創辦於1940年,張瀾任校長。當時學校利用大西門外“三聖宮”和南充縣苗圃作校舍,張瀾住宿和辦公均在四合院式的“三聖宮”內。因此,“三聖宮”便成爲張瀾舊居。

張瀾舊居爲清代建築,由前殿、後殿、左右廂房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438平方米,小青瓦屋面,懸山式屋頂,穿鬥結構。後殿現有木刻一通,記述“三聖宮”的歷史沿革。“紀念室”分爲“陳列室”和“建華園”兩部份,陳列室設在三聖宮內,共六間,建華園在陳列室左側。 紀念室大門門相上懸掛一塊由-親筆題寫的“張瀾紀念室”的五字生漆木匾。“紀念室”前廳陳列有展覽前言及200多幅有關張瀾生平事蹟的書畫作品,前廳後壁有錄寫張瀾詩篇的木製屏扇;右廂房陳列“張瀾先生與建華中學”事蹟的圖片;左廂房陳列“張瀾先生的教育思想與成就”。前廳與後廳之間爲天井,天井中有水池、假山、樹木等,通過天井即入後廳。

後廳有三間,中間大廳陳列有張瀾誕生地沙盤模型,張瀾半身像和毛澤東、-等爲張瀾先生80大壽所寫的祝壽詞。右室陳列有張瀾生前部份照片和著作,左室爲張瀾臥室,陳列有張瀾生前用過的牀、櫃、幾等。紀念室左側的“建華園”佔地200多平方米,中央矗立着張瀾先生半身玻璃鋼塑像。

9、南充北湖公園

北湖公園位於南充市中心,是一座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處,集文化、娛樂、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

北湖是一片古老的水面。在漢代是“魚池”,明代稱“北湖”。明萬曆時知府饒景暈在湖邊建《嘉湖書院》,故又名“嘉湖”。民國8年,購樂至天池重瓣置於湖中,故又名“蓮池”。1984年興建公園時,定名“北湖”,-題寫了“南充市北湖公園”匾名。

此湖原是一片窪地,由於逐漸淤墊,面積不斷變化,周圍界限屬亦不明確。明末清初,湖西北畔報恩寺的僧人屢鬻爲田,常與鄉里團保爭訟。清朝隆三十八年,一陳姓縣尹丈量湖周,爲822弓,便函立下碑文,明令界址內不準侵佔,始得保持水面規模。1984年建公園時,又徵用水面周圍土地140餘畝,使整個公園面積達210畝。

北湖在歷史上與南充文化的發展關係極爲密切。自西漢初置安漢縣以來,即爲城內官紳士民往遊之處。明宰相陳以勤的別墅即在湖西北畔報恩寺旁。其子陳於陛少時拜任瀚爲師,攻讀於城西果山下萬卷樓旁的金泉書院,常遊北湖,至萬曆二十二年亦官至宰相,歷史上父子爲相的僅南充陳氏一家。陳以勤很重視文化教育,隆慶四年,60歲致仕回南充後,在城西建金泉書院,其時知府饒景暈亦於湖邊建嘉陵書院。清乾隆二十九年,知府沈澹園及後任知府沈清仍於北湖附近建懋修書院,光緒二十五年,知縣馬道節將懋修書院更名爲朱鳳書院。

1960年3月,朱德、賀龍、羅瑞卿、康克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南充視察時,曾在北湖垂釣。

新中國建立前,市內多爲平房,嘉陵江東岸鶴鳴山上的宋代白塔倒映池中,清晰可見,構成南充八景之一“蓮池倒影”,與池中花水相映成趣。

8、南充羅瑞卿故居

南充羅瑞卿故居簡介 從順慶區城內出發,驅車向北十分鐘,即可到達座落在城郊舞鳳鎮清泉壩村的羅瑞卿故居。 1906年5月31日,羅瑞卿大將誕生在這裏,在此生活了整整20年。故居爲清光緒年間修建的一座三合院式木結構穿鬥青瓦房,面積約300平方米。故居正中是堂屋,兩側是正房和廂房。西側爲將軍及其父母的臥室、廚房及雜物間。故居前的院壩正中屹立着羅瑞卿將軍半身銅像。東側正房、廂房裏,陳列着200多幅裱裝精美、風格各異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其中既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也有著名畫家的字畫,還有家鄉人民的敬書。

7、南充老君山

老君山,坐落在南充市順慶區蘆溪鎮北,距南充市中心約20公里。傳說三國時代,蜀國大將王平奉諸葛亮之命自閬中率軍南下,沿途風雨交加。就在將士身心疲憊,行至一座山前時,突然山頂金光萬道,風雨嘎然而止。王平遂令全軍就此安營紮寨,晚上夢見太上老君顯靈,老君山因此得名。

老君山地勢奇特,左右蜿蜒若巨龍伸展,兩相環抱構成了天然的太極圖形。山前有萬福橋水庫,使得山水相映,更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老君山道觀始建於唐開元十年(公元72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不僅吸引了川北衆多的信衆前來朝拜,歷代道首如謝自然、張三丰、邱長春等均曾在此講道說法。在滄桑的歲月長河中,老君山道觀歷經了三次毀損。1993年,道教人士帶動四方信衆捐款捐物,修建了老君大殿、三清殿、慈航殿、靈祖殿、三皇閣等,形成了氣勢宏偉的建築羣。

6、順慶府衙

衙門,也稱官署,是古代官員辦公的地方。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南充境內曾出現過府衙、縣衙等官署,如今這些官署已難尋蹤跡。

順慶府衙於2011年啓動重建,即將全新登場,備受市民關注。多年以前,順慶府衙是否位於現在的位置?順慶府衙經歷過哪些歷史變遷?

最早縣衙出現在閬中

南充位於嘉陵江中游,早在新石器時期,境內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周武王伐紂,巴人蔘戰有功,與楚、吳等被加封子爵。到了東周時期,楚國不斷侵佔巴國土地,巴國先後喪失今黔東北、鄂西等大片國土。退入長江三峽以西后,先後在桔(今重慶涪陵)、平都(今重慶豐都)、江州(重慶巴南區)、墊江(今重慶合川)、閬中建都。

“閬中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相當悠久。”閬中市地誌辦工作人員說,秦朝時期,南充境內就設有閬中縣,隸屬於當時的巴郡。那時候的閬中縣轄區範圍較爲廣泛,包括現在的閬中市、廣元市蒼溪縣、南部、儀隴、蓬安、西充、順慶、高坪、嘉陵的全部轄區,還包括巴中市恩陽一帶、廣安市嶽池縣西北一片,以及廣元市劍閣縣東南部分區域。

閬中設縣,自然而然會修建地方官員辦公地點,因此不難推測,南充境內最早的縣衙出現在閬中。隨着歷史變遷,建制也發生着巨大的變化。但縱觀歷史,閬中始終是嘉陵江中游的璀璨明珠。甚至在清朝初年,閬中一度成爲四川省會城市,在閬中先後舉行了四川鄉試五科。

閬中市地誌辦工作人員朱麗說,目前閬中古城中的府衙(閬中縣後升

寧府)、縣衙遺址遺蹟已難尋,不過從貢院可以窺見當年閬中的盛況。據其介紹,貢院位於閬中市學道街,是科舉時代士子們應試的考場,周邊文人蔘加科舉考試都得到貢院。

南充城最早建在五里店

“南充城區建城最早是在五里店清泉壩一帶,當時叫安漢縣,縣衙應該設置於那一帶。”順慶區地誌辦主編卿遠明說,目前尚沒有資料記載當時縣衙的具體情況,不過一般而言,縣衙都會設置在縣城內,因此可以推測安漢縣縣衙應該在五里店。南充城區建城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朝,追溯到紀信這位名人。

紀信是秦末閬中縣人,劉邦的部將。公元前204年,紀信在滎陽城被圍時設計假扮劉邦出城投降,讓劉邦逃脫,自己被項羽燒死,在漢朝開國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漢高祖劉邦爲了紀念紀信,就在紀信的故鄉閬中縣南設置安漢縣,並在其境內嘉陵江岸邊擇地修建縣城,縣城就修建在現在的五里店清泉壩一帶。到了隋朝,安漢縣更名爲南充縣。

唐朝時設置果州,治所設在南充縣城,下轄五縣,這也意味着當時州治和縣治均位於南充縣城內,州治和縣治均爲官署。當時閬中設爲閬州,下轄9個縣,州治設在閬中縣內。在唐朝時期,果州和閬州是巴蜀地區經濟文化較爲發達的區域之一,成爲嘉陵江中游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

根據資料記載,由於種種原因,南充城池後來沿着嘉陵江向下遷移。明朝洪武初年,城池就移至現在的模範街以南地段,模範街與大北街交會處就是當年的北城門,官署也相應地進行遷移。

順慶府衙曾遷至高坪青居

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果州升爲順慶府,府衙就設在現在的府街一帶。老南充人羅先生說,他出生在府街,但小時候那一段被稱爲“二府街”。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卿遠明說,當時順慶府府署(即順慶府衙)以及南充縣縣署曾經同時位於府街一帶,因有兩級政權機構所在,府街的一部分稱爲二府街,另外一部分稱爲正府街。

卿遠明說,府街的得名就緣於府衙。順慶府衙定在府街一帶後,也曾出現過變動。之前記者曾探訪高坪青居淳佑故城,看到故城遺址內僅留下城牆和城門。根據資料記載,南宋淳佑九年,爲了抗擊蒙古軍南下,順慶府衙被遷移到青居煙山上。淳佑故城,居高臨下,藉助江邊天險,成爲“抗蒙八柱之一”。

府衙的遷移是當時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如果不是遇到特殊情況,府衙不會輕易遷移。在順慶府衙遷移至青居之前,舊城區就先後兩次被蒙古大軍攻破,所遭受到的破壞可想而知。南宋寶佑六年,蒙軍徹底佔領順慶府。不過由於淳佑故城緊靠嘉陵江,水路交通十分方便,利於作戰,因此當時府衙並沒有立即遷回原址。直到元世祖至元十五年,順慶府才得以“遷回故治”。

“至於當時順慶府衙遷移至青居煙山上之後,到底是怎樣的狀態,已無從考究。”高坪區青居鎮工作人員楊方平說,淳佑故城的存在成爲順慶府衙遷移到青居煙山的有力證據,和文字材料相互印證,“如今淳佑故城僅留下殘缺的城牆,以及石門。”

順慶府衙消失於府街一帶

“順慶府衙最終消失於府街一帶。”卿遠明說,至於府衙究竟消失於何年目前尚未確切記載。他拿出一張清朝嘉慶十八年的《南充縣誌》圖,向記者講述了當時順慶城池的情況。他說,這張地圖是後人根據以前的資料繪製的,準確程度相當高,“以前的資料有點模糊,新繪製後十分清晰。”

圖中,南充城位於嘉陵江邊,四周均修建圍牆,開設有九道城門,分別爲大北門、小北門、大西門、小西門、文明門、大南門、小南門、大東門、小東門。當時的順慶府署位於現在的府街一帶位置,臨近小北門。南充縣文廟和順慶府署相隔不遠。南充縣署則位於當時的小南門附近,和順慶府文廟位置相近。當時的南充城中,還有陝西館、福建館、廣東館等。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這九道門曾經更改過名稱。明朝洪武初年順慶府遷回舊城,當時正值戰亂年代,於是修築城牆。後來經過重修,開設城門八道,分別名爲景和、來薰、阜成、陽復、小東、小南、小西、小北。清朝初期曾開設九道門。光緒年間南充發生大水災,城牆受損,重修後更改爲清朝嘉慶十八年《南充縣誌》圖中的名稱。

民國2年,全國的府、州、廳建置被廢除,順慶府和保寧府(元朝時由閬州升爲)撤銷。再後來,城牆被拆除,府衙也因城市建設而消亡。

如今,隨着順慶府衙以及南充文廟的返修,這兩座建築將以新的面孔保存於世,帶着市民觸摸南充歷史。

5、南充市烈士陵園

南充市烈士陵園建成於1994年,位於風景秀麗的西山風景區,佔地面積40餘畝,是國務院和四川省政府分別命名的全國、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四川省和南充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川北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南充的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陵園現已建成的紀念建築物有烈士事蹟陳列館、烈士紀念碑、遊塔式大門、紀念牌坊、烈士墓園、黨和國家領導人題字碑林等。革命烈士事蹟陳列館內設有五個展室,分別展出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南充100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蹟及相關資料,烈士墓園安放着152位烈士英靈。

建園以來,陵園始終堅持“褒揚烈士、教育羣衆”的建園宗旨,樹立“竭誠服務、科學管理、愛崗敬業、持續發展”的理念,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已初步建成爲集烈士褒揚、緬懷參觀、遊覽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陣地。

園內環境優美,綠化率達90%以上。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緬懷先烈的社會各界人士近80餘萬人次,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陣地作用。

近些年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陵園的建設和發展,民政部,省廳及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來園檢查指導工作,市民政局的領導數次來園調研,現場解決具體困難。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2009年對烈士紀念設施和園內環境進行了維修改造與整治。目前,園內面貌煥然一新,接待與服務上升到新水平,受到了來園緬懷參觀的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目前,烈士陵園已成爲廣大黨員幹部瞭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鍊的重要場所;廣大羣衆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

4、陳壽萬卷樓

陳壽萬卷樓--萬卷樓爲西晉著名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青少年時代讀書治學的地方。位於南充市西山風景區。

萬卷樓始建於三國蜀漢建興年間(公元222-237年)。據古書記載:南充城西有果山,此處有萬卷傑出。它倚巖而建,爲三重檐式木石結構樓閣,飛檐斗拱,氣勢雄偉。至唐代又在樓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築羣。四周古木蔥鬱,翠竹蔽天,甘泉流淙,構成一幅優美動人的山水畫卷。因年久失修,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毀壞。現存的萬卷樓於1990年由政府拔款400萬元恢復重建成,它由陳壽讀書樓、陳壽紀念館、藏書樓組成,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流光溢彩,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新筆題寫的長4.7米、高1.8米的“萬卷樓”金字巨匾熠熠生輝。聳立在萬卷樓庭院中央的高5米、重1噸的陳壽青銅塑像形態逼真,手抱竹筒,神韻飛揚。紀念堂中陳列的《三國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圖畫、表格、照片、實物等資料,詳細地介紹了陳壽坎坷經歷、著書史實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四壁彩繪的十六幅以《三國志》史實爲容的三國壁畫,堪稱國內一絕。南北廊軒中以《三國演義》故事爲內容的仿漢代拓片型的線刻壁畫,以及各地書法名家爲萬卷樓創作的書畫楹聯,令遊客讚不絕口,有如三國之境。

陳壽萬卷樓陳列內容十分豐富,兼藝術性、學術性、歷史性和遊覽性爲一體,對研究和弘揚三國文化,促進三國文化與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南充清泉寺

清泉寺位於南充市順慶區舞鳳街道辦事處,與市政新區辦公大樓近在咫尺,從市中心五星花園乘旅遊3路或15路公交車即可到達。寺廟佔地面積26畝,建築面積達7431平方米,有宗教教職人員30人,常年接待遊客達50餘萬人,公德收入、自養收入近100萬元。清泉寺始建於唐朝,鼎盛於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朝庭賜封爲“清泉院”,歷經朝庭更迭,戰火不斷,特別是“文革”中寺廟遭到了嚴重毀壞,寺廟破敗不堪。近幾年來在黨的宗教政策指引下,在市、區兩級-、宗教部門的領導下,市政協委員、清泉寺管委會主任、住持釋勝精法師帶領清泉寺兩序大衆勵精圖治,-利生,廣結善緣,在政府未撥一分錢的情況下,自給自籌,自建自養,先後新建或改建大雄寶殿、東西廂房、五罐堂、觀音閣、圓通寶殿、藏經樓、傳法堂、素餐廳、藥房、唸佛堂。現在殿堂內佛菩薩高-嚴、慈祥,殿宇金碧輝煌,鐘聲悠揚、香菸嫋嫋,朝拜、瞻仰者絡繹不絕,在川東北乃至全國清泉寺都遠近聞名。清泉寺現在主要殿堂有“藥王殿”、“伽藍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千手觀音殿”、“財神殿”、“地藏殿”、“羅漢堂、閻王殿”、“傳法堂、藏經樓”。清泉寺第二屆管委會自成立以來,以勝精法師爲首的領導班子,爲清泉寺的發展、壯大可謂漚心瀝血,功不可沒!將當七年級個破敗不堪的廟宇建設成一座頗具現代規模的叢林式廟宇,固定資產由當初的幾萬元增加到千萬元以上,寺廟常住僧人達到了30人,居士14人,寺廟的自身發展得到了長足地進步,同時也爲當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成爲省內外聞名的佛菩薩道場。同時清泉寺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廣結善緣,普渡衆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爲貧困戶捐資助學,爲改造順慶區中國小危房添磚加瓦,爲羣衆修橋補路,爲解困濟貧涌躍捐款。當國家和政府有困難時,寺廟充分發揚愛國愛教的思想,爲政府排憂解難,98年洪水氾濫、2003年“3.1”無情火災的發生,清泉寺都及時涌躍捐款,十多年來,爲各種慈善公益事業捐資達二十多萬元,受到黨和政府及信教羣衆的讚揚,連續多次被評爲市、區“文明宗教活動場所”。南充市政府新區已落戶清泉壩區,新建的市政府辦公大樓與清泉寺遙相呼應,新建的濱江大道及正在擬建的環城高速公路都能夠快速、便捷到達清泉寺。我們相信在黨的宗教政策的正確指引下,在勝精法師的帶領下,清泉寺會越來越興旺!清泉寺也竭誠歡迎各地遊客信衆前來清泉寺參觀旅遊。

2、張瀾紀念館

張瀾紀念館原名“三聖宮”廟堂,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年),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作了第三次恢復性維修。1938年秋,周恩來同志在重慶約見張瀾先生,建議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在家鄉辦一所“富有革命朝氣,具有民主氣息”的學校,爲國家和民族培養有用的人。爲此張瀾選址於該處,創辦了南充私立建華中學,這裏後來成爲川北地下黨活動的重要場所,並培養了大批的地下黨員和革命志士。爲了紀念和緬懷先生的歷史功績,1985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今順慶區)在建華中學舊居內設立張瀾紀念室,由-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並於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2006年4月張瀾紀念室更名爲張瀾紀念館。舊居爲清代四合院式木結構古建築,總佔地1200餘平方米,幽靜而典雅,舊居內以大量珍貴史料、圖片、實物,系統的展示和反映了張瀾先生傑出的民主革命家、人民教育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光輝的一生。張瀾舊居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爲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張瀾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爲了使紀念館的管理規範化、正規化,更好的發揮好教育基地的作用。1996年經順慶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張瀾紀念室,編制爲兩人,負責紀念館的管理和對外接待工作。1999年順慶區文化局正式接管紀念館的日常工作,開展對張瀾先生思想和生平事蹟的研究工作,並常年聘請西華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和張瀾生平事蹟研究人員進行交流,每年召開一次張瀾思想研討會。順慶區人民政府對張瀾紀念館十分的重視,近十年來順慶區人民政府投資近兩千多萬元,對張瀾舊居加強保護,拆除周邊不協調建築。2006年南充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張瀾紀念館作爲重點打造對象,對舊居做全面的修繕,修舊如舊,投資800多萬元建設進出大門和大道,並修堡坎,做全新陳列布展工作,按照旅遊景區的標準進行打造。2008年10月我館被四川省旅遊局評定爲國家AA-旅遊景區,省上專家還對我館做出了文化歷史底蘊極其豐富、古建築保存良好的高度評價。按國家AA-景區的標準全面打造,增設標識標牌,張瀾詩詞書法長廊,修建廁所和遊客中心,增設先進設施和設備,並對周邊環境進行了綠化。2009年4月經順慶區政府、順慶區文化旅遊局的努力,張瀾紀念館作爲全國第二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之一全面對外開放。2010年3月,爲了進一步彰顯張瀾先生民主革命、愛國主義的光輝一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根據民盟中央的要求,把張瀾紀念館建設成爲中國民盟全國教育基地,進一步打造和提升紅色旅遊景區品牌,順慶區人民政府投資1200萬元對張瀾紀念館進行了全面改造。在布展方面增加了燈光展板,燈光展示櫃,豐富了布展文史資料內容、充實了陳列文物種類;景區方面拆除了周邊不協調建築,增設了思賢園景點,打造了張瀾銅像廣場,極大地改善了紀念館周邊環境,進一步提升了張瀾紀念館的品質和形象。

2009年4月經多方努力,張瀾紀念館作爲全國第二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單位,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免費後已接待遊客達35餘萬人次。2010年5月6日,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領導下,我館經過一個月的緊張籌備,順利0地完成了全盟教育基地揭牌儀式的活動,受到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張梅穎以及省、市、區領導的一致讚賞和高度評價。

張瀾紀念館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民盟全國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上的重要景點之一。

1、南充西山

南充西山簡介

西山爲南充著名風景名勝之地,不但有謝自然飛天這美麗傳說,且南充人歷有“三月三遊西山”之盛舉。南充古八景就有三景於此。“金泉夜月”傳爲袁天綱化金釵爲水而成;“果山秋色”曾以黃果滿山、刺槐林金秋送爽而著稱;“棲樂靈池”雖置山顓,但不管如何幹旱,此池清水滿盈不涸,時人以池水濁清而判氣象。西山集中了漢代以來的大量文物古蹟,展現了南充市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程度。唐代女詩人薛濤、宋代大詩人陸游等都曾流寓南充,賦詩盛讚西山美景。

景區構成編輯

南充西山風景區規劃由六個景區和一條西河風景線組成。

一核:指“三國文化之源”的三國文化主景的核心載體。

兩帶:指以“萬卷樓、開漢樓、棲樂寺”形成的文化景觀帶;玉屏山-插旗山-火風山-棲樂山-青龍山-馬鞍山-元寶山“形成的自然景觀帶。

三片:指風景區的南、北、中的三個片區;南部爲西山片區,中部爲西河片區,北部爲青龍山片區。

六區:指構成風景區的六個景區,分別是:

萬卷樓景區:(面積0.87平方公里)是三國文化探源遊的主景區;

開漢樓景區:(面積0.7平方公里)是南充精神“忠、義、信”的體驗傳承景區;

棲樂山景區:(面積2.27平方公里)是南充烈士陵園、順瀘起義爲代表的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棲樂寺及洋人灣天主教本篤院爲主的宗教文化景區;

乳泉山景區:(面積4.1平方公里)是弘揚母愛文化的主要景區;

西河景區:(面積2.44平方公里)以西河水景觀,沿岸生態景觀爲主要景點,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和休閒度假的景區;

青龍山景區:(面積8.42平方公里),以蓮池俺禪院等宗教文化和青龍山自然地形地貌景觀爲主要景點,是自然觀光,養生遊憩的景區。

西山前山規劃結構佈局分爲:“一帶,五軸,六片”。

一帶:沿西河兩岸形成生態景觀和開放空間帶;

五軸:沿環峯路-玉桂路-玉屏路-河坊街形成地區發展軸,串聯7個功能區,加強西山前山整體聯繫,沿絲綢路、棲樂埡隧道、西河南路、陳壽路形成4條城市發展軸,承接順慶城區的發展優勢。

六片:結合自然環境景觀和城市功能佈局,將西山前山分爲:浪漫洋人灣、棲樂禪切、綢都小鎮、西河新坊、安漢故城、安漢美食坊6個功能片區,其中前4者均是以居住功能爲主,輔以商業服務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等功能片區,後2者是以公共服務爲主導的片區。開發建設後西山前山片區將是南充市實現精明增長的重要戰略點,山地城市建設示範區,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重要區域,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