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大連10座最出名的古建築

排行榜 閱讀(1.46W)

10、閆福升舊居

閆福升故居坐落在金州區擁政街道,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其主人是清代協領,代理副都統閆福升。故居原存面積達2000平方米,三進院落,房屋60餘間,正門稍偏東。整個建築羣以二道門爲中心,形成南北中軸、東西對稱之勢,爲清代硬山式、四合院的北方風格佈局。在四合院外圍還有一層套院,並由四面的倉房將整個大院圍起。閆氏故居建築羣是封建官邸,對研究金州史、古建築史等極有價值。解放後,閆氏故居爲三八國小校舍,今只存正房7間,四周有樹木花草掩映圍繞。

9、法華寺(遼寧省大連市)

城山山城,又名積利城,是高句麗割據遼東時期修建的山城。古城始建於東晉義熙年間,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法華寺坐落於山城之中,原名覺僧寺,分爲上下兩院。下院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上院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清朝末年遭火災被毀,廟產土地四百餘畝全都歸官,後於民國初年修復。本寺因以天台法華爲宗,遂更名爲法華寺。一九六八年此寺毀於文革。一九九四年落實宗教政策後由當地政府牽頭,將廟宇按原樣式恢復,寺院總佔地面積約二萬六千一百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九百平方米。

8、響水觀

大連響水觀,位於金州區大黑山西北麓,是大連地區著名的道教廟宇,又稱響水寺,韻水寺。相傳建於唐代,後經歷清代多次重修。響水觀依山而建,爲二層磚砌飛檐結構,山門配以赭紅色垣牆,再加上門外一道坡度較大的臺階,使廟宇顯得巍峨莊嚴。響水觀分南北兩院,進山門即是正殿後土殿。這是一座近十米高的硬山式三楹出廈殿堂,青磚灰瓦,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殿內供奉着后土、女蝸殿前、觀音等神聖。院內有池塘和五棵合抱粗的大樹,清水綠蔭,滿院生涼。北院有精舍數椽,紅色木柱木棱花窗,幽靜古樸,是道士們的住處和客舍。

7、三清觀(遼寧省大連市)

大連三清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城子坦原鎮政府對面,爲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世紀所建,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觀內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觀。1998年該觀被列爲普蘭店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列爲大連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建築坐北朝南,形成三路建築格局。中路是道觀的主體建築,三清殿供奉三清道祖,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第一路左側是文昌殿,供有文昌帝君、呂洞賓、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等。城子坦三清觀佔地1130平方米,建築面積爲600平方米,廟宇爲20間。

6、永興寺(遼寧省大連市)

永興寺坐落於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鎮,是一座佛教男衆寺院據史料和《重修永興寺碑記》記載,永興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司627年―649年),距今千餘年,當時寺內建有如來殿、彌勒殿、觀音殿、關帝廟、娘娘殿、元君殿、九聖祠等,至今尚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蹟主要有兩坐古殿、一株高大的銀杏樹和十餘塊古石碑。1994年,經大連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對永興寺進行了修復和擴建。

5、萬忠墓

2006年,萬忠墓是國家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九三路23號,白玉山東麓,屬於清代墓地建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爲紀念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慘遭日軍殺害的近2萬名中國同胞而建。該館主要分爲基本陳列內容包括“甲午戰爭前的旅順口”、“甲午戰爭與旅順口的陷落”、“震驚中外的旅順慘案”、“旅順萬忠墓”四部分。整個陳列真實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在旅順製造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的罪惡行徑,時刻提醒着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4、朝陽寺(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

大連10座最出名的古建築

朝陽寺坐落在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城東大黑山西麓,是大黑山古廟宇羣之一,始建於明代,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毀,一九八○年重修。大黑山山明水秀,朝陽寺背山臨水,負陰抱陽,即使是數九隆冬之節,仍和暖如春。其“朝陽霽雪”素爲金州八景之一。朝陽寺的另一個名字叫“明秀寺”。寺院分爲兩進院落,三道山門。正殿是大雄寶殿,西配殿是藥王殿,東配殿是天后殿,殿前兩側有火池和鐘樓。院門爲三門,院牆順山勢圍起,前後各有一山門。

3、觀音閣(遼寧省大連市)

觀音閣另一個名字叫勝水寺,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明、清至民國曾有多次重修。20世紀60年代,勝水寺建築羣之望海樓被夷爲平地,正殿和禪房檀木也被拆除,拿去建生產隊豬舍。20世紀80年代以後,政府撥專款對廟宇進行修葺,正殿、禪房、山門、下院已基本恢復原貌。寺院原分上下兩部分。下院的24間古建築佈局爲四合大院,在20世紀60年代動亂中被毀。沿着下院後山門的360階盤山石道可直通上院。上院建在一座高寬各數十米的“隱仙洞”內,由正殿、東西禪房、東西山門、南閣、鐘樓等建築組成一羣。因正殿左側有一眼古井,井水清冽甘芳任取不盡,故而得名勝水寺。

2、復州永豐塔

復州永豐塔坐落在復州古城東南約三百米處的山崗上,原名永豐寺,相傳爲唐代建築,遼代時佛教盛行,在原寺基礎上改爲佛塔,取名永豐塔。塔身通高23米,周長28米,爲實心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磚塔。每個檐角上都掛着一個風鈴,每當風起,鈴聲不止,清脆悅耳。塔基部分的各面,均爲六尺高的佛龕,龕內均有浮雕佛像一尊,具有典型的遼代建築風格。

1、橫山書院

橫山書院位於瓦房店市復州城西街,這裏原是清代中葉的將軍府邸。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復州知州章鞠人倡議地方紳士名儒義捐,將府邸擴建爲書院。作爲古復州的最高學府,被譽爲復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橫山書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2400多平方米,計有門房5間,大廳5間,東西廂房各7間,後廳11 間,後院東西廂房各6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