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父與子教案最新6篇

教師文案 閱讀(1.28W)

想要寫出有利於課堂發展的教案,就必須認真思考自己的教學目標,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教師務必要強調邏輯思路清晰,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父與子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父與子教案最新6篇

父與子教案篇1

【設計意圖】

跳繩,是幼兒冬季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的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跳繩不僅可以鍛鍊幼兒的體質,還有利於幼兒心智發展,真是一項身心發展的雙益運動項目。

【活動目標】

1、能探索出繩子多種玩法掌握跳繩的基本技能發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2、活動中體驗創造性跳繩的樂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3、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 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1、幼兒聽《兔子舞》的音樂做熱身運動。

2、聽老師口令練習跳躍及上肢動作。

師;跳、跳、跳,幼兒跟着老師跳、跳、跳,原地雙擊此處師問;"還可以怎麼跳?"引導幼兒向前跳、向後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單、雙腳跳。

3、上肢活動師繞繞臂,繞繞臂。幼兒跟着老師繞繞臂。

師問"還可怎樣繞"引導幼兒向前饒、向後繞、單、雙手繞、舉起手臂繞等,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開始;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1、單人雙腳跳。幼兒兩人或三人一組,有人單腳跳繩,其他人跟着節奏數數。看一看誰跳的多。

2、雙人雙腳跳。 兩人一根繩子,幼兒面對面,兩人同時雙腳一起跳,跳得多者爲勝。

3、幼兒自由結伴2人、3人或多人合作探索跳繩的玩法。

長繩一根,兩名幼兒在兩頭搖動繩子,其他幼兒2-3 人一起跳。看誰跳得多,多者爲勝。

4、請幼兒相互交流合作玩遊戲的方法。

【放鬆整理】

隨着音樂做"騎馬"的動作。

【活動延伸】

回家後與爸爸媽媽及小夥伴做跳繩的遊戲。

【活動反思】

通過跳繩活動,不僅可以鍛鍊幼兒的體質,還有利於幼兒心智發展,有助於幼兒體力、智力和應變能力的協調發展;能培養幼兒身體的平衡感和動作的節奏感。儘管在活動中有些幼兒動作不是很靈活,但是重在參與。在遊戲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幼兒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反思:

1、在活動中,探索了繩子的多種玩法,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跳繩活動的樂趣,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活動安排既有個人自由探索,又有小組探索,教師在幼兒自由探索時,能夠較多地觀察幼兒,發現幼兒找到的好的玩法,從而介紹給別的幼兒相互交流。通過小組探索,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

3、作爲教師在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玩法時,對能力弱的幼兒沒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幫助和指導。

父與子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的韻律美。

2。培養幼兒從小懂得愛惜糧食,珍惜成人的勞動。

二、活動準備:

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觀察圖片,猜圖意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你覺得這是什麼時候?(請幼兒說說圖上的內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師;這幅圖可以用一幅圖來表達,他的名字叫《憫農》。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太陽紅紅照在地上,農民在鬆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禾苗下面的土地裏,誰知道碗裏的飯呀,顆顆粒粒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2、教育幼兒要懂得愛惜糧食、尊重勞動成果。

提問;

聽了這首古詩後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後進餐時該如何做?

我們今天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種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熱愛農民伯伯。

3、學習依據對古詩的理解,用不同的聲調、語氣朗誦古詩

1。根據圖片,幼兒跟着教師朗誦。

2。幼兒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誦古詩。

3。請部分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三)結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爲,對幼兒進行行爲習慣教育

出示圖片二,觀察圖上小朋友的行爲,說一說她這麼做對不對?爲什麼?我們該怎麼做?(幼兒討論)

小結: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

比一比以後誰吃飯最乾淨,不浪費糧食?比一比以後誰洗手不浪費水?

父與子教案篇3

目的要求

1、引導幼兒用跳躍、輕快的歌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情感;

2、引導幼兒將歌曲中:"哎!已剪好了呀!"處理成領唱。

準備理髮店場景佈置、理髮師服裝、理髮店道具若干、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一位教師身穿理髮師的服裝,手拿推子、剪子來到幼兒面前,吸引幼兒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瞧,這兒來了位客人,她是誰呀?

理髮師:你們好,你們認識我麼?(理髮師)師:對,她是一位理髮師,你們看她手中拿的什麼?(剪刀)剪刀可以發出什麼聲音?(卡嚓、卡嚓)

(2)幼兒跟教師念節奏xx|xx卡嚓|卡嚓提示語:現在我們來學學小剪刀的聲音。

二、教師富有情感、準確清楚地範唱歌曲,幼兒熟悉歌詞.

(1)教師清唱一遍歌曲。

提示語:理髮店的叔叔阿姨是怎樣爲別人理髮的,請聽歌曲"理髮店"。

(2)教師出示圖譜、跟音樂範唱歌曲。

提示語:理髮時除了用剪刀可以發出卡嚓、卡嚓的聲音,還有什麼可以發出卡嚓、卡嚓的聲音?請大家再仔細地聽一遍歌曲。

三、教師帶領幼兒看圖譜練唱,幼兒能唱出歌曲中理髮師理髮時高興愉快的情緒。

提示語:小朋友跟我一起來學學理髮師吧!

四、用領唱、齊唱的方式演唱.

(1)教師啓發幼兒將歌曲中:"哎!已剪好了呀!"一句處理成領唱,其餘部分齊唱。

提示語:理髮師非常高興非常愉快的告訴顧客頭髮已經理好了,多漂亮啊!她就唱到"哎!已剪好了呀!"。這句話我來領唱,其他部分請小朋友唱。

(2)請個別幼兒扮理髮師用歡快的聲音進行領唱。

五、幼兒集體表演幼兒反坐椅子,跟教師一起學做小小理髮師,邊唱邊表演。

父與子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 通過討論,實踐操作,嘗試按一定的規律對物體進行排序。

2、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胸飾人手一份(貓、狗)分顏色與大小。

學具:(1)鮮花鋪(分顏色、分大小)

(2)服裝鋪(分顏色、分大小、分款式)

(3)日用品架(餐具)(分大小、分顏色、分種類)

(4)食品架(薯片)(分顏色、分高矮)

(5)課件

(6)圖書架(分大小、分顏色|

活動過程:

1、實踐感知:(聽音樂進場)

t:小朋友,快來看,這是誰呀?(汪汪),他們呢?(咪咪),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咪咪和汪汪排隊進大商場好嗎?想一想,商量一下,怎麼排?

咪咪,我們一起來看看汪汪是怎麼排隊的?再來看看咪咪是怎麼排的?(幼兒集體說,教師總結)

t:隊伍都排整齊啦,接下來我們要進大商場啦,大商場裏的貨物可真多,有鮮花、有食品、有餐具、有圖書、有服裝,還有一個好玩的電子遊戲室,請汪汪和咪咪一樣一樣地去玩一玩,如果你發現那些商品沒有排列整齊呀,就來做理貨員,把它們理一理,排一排。

2、幼兒分組操作:

3、集體參觀百貨商店,討論:

t:咪咪,快來食品櫃看看,這裏的薯片可真多,顏色不一樣,高矮也不一樣,看看剛纔的理貨員是 怎麼排的呀?(討論,如有錯誤,集體修改)總結:哦,原來它們是按照高矮(顏色)不同來排隊。

食品櫃看完了,我們再來圖書室看看吧……

4、運用遷移

t:馬上要過新年啦,百貨商場裏呀想掛一些漂亮的氣球來佈置新年的氣氛,請我們的小汪汪,小咪咪一起來幫忙想一想該怎麼掛呢?看看誰想出的方法多?(先討論)然後個別幼兒回答說一種,顯示一種。

t:原來掛氣球可以想到那麼多不一樣的方法呀,你們的本領可真大!

父與子教案篇5

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內容爲:《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單元第三課第一課時。

2. 教學內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簡單介紹了傳統工業區的分佈、區位優勢、工業部門以及在本國乃至世界工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並指出20世紀50年代以後,尤其是70年代以後,傳統工業開始衰落,並經歷了長期的改造歷程。然後教材選擇了魯爾區作爲典型案例進行了詳細分析。本節是對工業區位因素的具體化,併爲學習下一節課(新工業區)打下基礎。

3. 教育功能:通過了解魯爾區的發展變化,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傳統工業區的.改造,適應世界發展潮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地理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1. 學生的認知起點:

學生在前幾節課已經學習了工業生產活動的基本理論,瞭解工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從工業生產的投入開始,到工業地域的形成,從理論上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工業生產活動的發展狀況。這節課的內容重點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工業生產狀況,是用所學理論來指導實踐,學生易於掌握,學習起來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

2. 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效果,主要通過學生的讀圖、比較和觀察,把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提高,學習興趣比較濃。

3. 學生的學習障礙和難度:

學生學習了魯爾區的興衰的原因和如何進行綜合整治,但在知識的遷移中可能出現回答要點不全面。

設計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國魯爾工業區爲案例與學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優勢區位條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後讓學生用“遼中南工業區”爲案例對比分析中外傳統工業的形成條件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學會區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過佈置課外探究作業:“山西省能源基地經濟發展慢的原因分析”達到課標要求的最高層面。

2.教學原則: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

3.教學方法:注重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的整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學會分析礦產資源與工業部門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工業形成與發展的調查;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工業圖表和工業數據的技能。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工業信息,嘗試運用所學的工業區位因素的知識和技能對工業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並運用學習過程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關注全球的、我國的、當地的傳統工業和環境現狀,增強全球意識、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求變意識;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傳統工業區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難點:傳統工業區改造過程中觀念的轉變及知識的遷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1.由學生說出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學情預設]: 學生大部分能回答,但回答的問題不夠全面。

提出問題:如果給一個工業區的實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優勢條件嗎?下面我們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來學習工業區位條件和發展的特點的分析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複習,導入新課。

2.課件展示,請學生讀“世界工業分佈圖”找出世界工業的分佈地區。

3.學生讀圖回答

(1)亞洲的工業主要分佈在哪些國家?

(2)歐洲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

(3)北美洲的工業主要集中哪一個國家?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小結:第一次和第二次技術革命時期的世界工業主要分佈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歐洲的西部、東亞的日本、中國、南亞的印度等地區。它們在本國乃至世界工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板書: 德國的魯爾區

英國中部工業區

世界傳統工業的分佈 俄羅斯的歐洲部分

美國的東北部工業區

中國的遼中南工業區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

二、德國魯爾區

1.課件展示,指導學生讀“世界工業區分佈圖”和“德國魯爾工業區圖”

(1)在圖中找出魯爾區的位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幫助學生生形成心理地圖。

(2)說出魯爾區有哪些工業部門,它們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地圖上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這些工業是集聚分佈還是分散分佈?

(4)這些工業在生產規模、資源消耗、運輸量上有什麼特點?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對地理環境產生什麼影響?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傳統工業的主要部門:煤炭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電力工業、紡織工業等。

傳統工業的特點:生產規模大、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

3.師生探討:

(1)課件展示,結合課文和圖4.9說一說魯爾區的主要礦產是什麼?

(2)魯爾區沒有鐵礦,它鄰近的其它國家有沒有鐵礦?

(3)找出流經魯爾區和其附近的河流,有沒有運河?這能說明什麼問題?魯爾區的水上交通便利,陸上交通如何?

(4)魯爾工業區分佈歐洲的哪一部分?這裏的經濟狀況如何?對魯爾區的工業產品銷售有何影響?

[知識鏈接]: 德國魯爾區形成於19世紀中葉,被譽爲“德國工業的心臟”。它位於德國西部,魯爾河與萊茵河入口,面積4595平方千米,人口570萬,工業產值曾佔全國40%以上。鋼產量佔德國70%。

4.學生讀圖、讀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案例③思考並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1)分析魯爾區有哪幾方面的優越的區位條件?(從資源、交通、市場分析)

[學情預設]:學生提取的信息還是不夠全面,基本都能說出有豐富的原料和燃料(但往往漏了便利交通或市場其中一因素)。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歸納概括能力。

5.板書:

豐富的煤炭資源

離鐵礦區較近

魯爾工業區的區位條件 充沛的水源便利的水運

廣闊的市場

6、學生讀魯爾區五大工業部門聯繫圖

(1)回答魯爾區基礎工業是什麼?主導工業是什麼?與這兩大工業部門相關的工業是什麼?這些工業都是重工業,說明魯爾區的生產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2)教師講解五大工業部門是相互聯繫的,如果一個工業部門的生產衰落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7.課件展示,讀4、11圖魯爾區煤炭產量的變化圖思考回答問題,後教師總結。

(1)煤炭在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重有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

(2)煤炭工業衰退對鋼鐵工業有什麼影響?鋼鐵工業衰落還有其它什麼原因?

(3)魯爾區的工業集聚會產生什麼問題?這些問題對當地的經濟活動有什麼影響?

(4)分析魯爾區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知識鏈接]:

1)、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天然氣廣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費構 成中,煤炭所佔比重減少。新技術鍊鋼的耗煤量逐漸降低。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0年

焦煤 4噸 2噸 0.75噸

鐵礦石 2噸 1.8噸 1.3噸

2)、今天,由高新技術突破引發的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在極大提升了全球生產力水平的同時,也把不少傳統產業推向了產能過剩的尷尬境地,鋼鐵行業即是其中之一。目前全世界鋼的生產能力爲10億噸,1999年鋼產量約8億噸,產能利用率僅8%。美國、日本、韓國及歐洲的一些主要產鋼國普遍存在着開工不足的問題。

3)、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廠不斷冒著黑煙,鑄造廠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還有飄浮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層黑灰。潔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爲灰色。紅瓦白牆,綠草如茵的家園,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沿岸化學工廠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萬多種不同化學藥品調成的雞尾酒。 ——德國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爾區

8.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生產結構單??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原因 世界性鋼鐵過剩

新技術革命的衝擊

環境污染

9. 師生探討: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對症下藥開始了綜合整治。從圖4.13可以看出針對工業結構單一、工業分佈過於集中、經濟的單一化、環境污染等方面分別採取措施是什麼?

10.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調整工業結構

調整工業布??

魯爾工業區綜合整治的措施 發展第三產業

優化環境

三、聯繫實際

1.“遼中南”老工業區,注意比較與魯爾區有哪些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2.我國東北的一些老工業區從中應得到什麼的啓發?魯爾區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3. 讓同學們分組展開討論,每組選出一個代表當“某東北老工業區的領導”,並做好記錄,振興東北,應採取哪些措施? 魯爾區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設計意圖]:用這個案例目的這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學情預設]:學生討論比較激烈,課堂氣氛活躍,但從同學們回答及做的記錄來看,對比兩傳統工業區的相似之處歸納較好;但對魯爾區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鑑,文字歸納不夠精確。也不夠全面。

四、板書設計

1.傳統工業共同的區位條件

豐富的煤礦、鐵礦、水源等資源

便利交通運輸條件

廣闊的市場

2.衰落的共同原因:

生產結構單??

環境污染

國際市場的衝擊,市場變小

經濟的轉移到新興工業區

新技術的衝擊

3.綜合整治的措施

調整工業布??

發展第三產業

優化環境

調整工業結構

五、課後作業與探究活動

1.出示材料:

(1)山西省是我國最大的產煤基地,作爲能源大省,它爲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山西省尚未成爲我國的經濟大省。

(2)中國水資源分佈圖、主要煤礦和鐵礦分佈示意圖、南水北調路線圖

2.學生完下列要求

(1)與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和德國魯爾區相比,山西省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什麼?爲解決山西省這一資源短缺問題,建設了什麼工程?山西省比魯爾區欠缺的區位優勢還有哪些?

(2)爲了儘快使得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轉變爲經濟強省,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借鑑美國綜合治理的成功經驗,你認爲應當怎樣調整經濟結構,變能源大省爲經濟強省?

3、問題(2)的提示:

(1)適當壓縮原煤的生產規模和數量,推動煤炭生產的深加工和能源轉化,提高經濟效益;

(2)引進新興產業,協調三大產業的發展;

(3)加強道路網的建設,改善交通條件;

(4)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經濟發展真正轉到提高科技含量和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特色在講解工業區位這個知識點的過程中,均以“案例”爲中心。圍繞案例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分析,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不僅學到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學會分析地理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遼中南工業區目前存在較大問題,讓同學們去分析原因,借鑑相似類型的工業區整治方法,提出一些建議,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覺得學地理真的有用。適量、適度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效果良好。

父與子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探究理解種子萌發所需的外界條件。

2. 能力目標:通過採用對照實驗進行探究取證,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界的興趣,養成根據科學的事實作出客觀判斷的習慣,培養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種子的萌發條件

2.難點:種子萌發需要外界條件的原因,以及種子萌發時內部物質的轉化。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分析得出結論爲主

三、設計思想:

採取觀察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提前在課下進行實驗,讓學生從實驗的現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適當給以提示,最後由學生觀察由教師完成課本上的有關實驗,歸納出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關於種子萌發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前實驗進行觀察,並通過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及掛圖來描述,最後教師可以提出一個關鍵的問題:一粒飽滿的且胚完好的種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條件下是否一定能夠萌發成幼苗?從而將話題引入種子的休眠和壽命的問題中。

四、教學過程:

(課前可提前一至兩週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種子萌發的條件是什麼?並隨機的發給學生一些種子,讓其根據自己的經驗,讓種子萌發。觀察其萌發過程中的變化,並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記錄。)

一、導入:

提出問題:

1、說明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及其作用是什麼?

2、種子中含有哪些物質?

3、如果你是農民,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種子種在田裏?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並引入課題:

種子裏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這是種子能夠發育成幼苗的內部條件。那麼,是否種子具備了這些自身的內部條件就能萌發成幼苗呢?種子的萌發還需要什麼條件,種子又是怎樣萌發成幼苗的,這些內容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一)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1、組織學生彙報課前的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

2、分析學生的實驗,指出其中不科學或不準確的內容,如“學生很容易認爲陽光也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

3、引導學生分析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有哪些,並設計對比實驗。

4、組織學生觀察教師提前完成的實驗結果,並對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5、總結:

根據對實驗的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種子萌發時還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響,如:光照條件、酸鹼性等。

(二)種子萌發的過程:

1、組織學生彙報課前實驗時對種子萌發過程的觀察記錄。

2、出示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課件,組織學生觀看。

3、教師結合種子萌發的實物進行總結:

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

(1)種子吸水後,體積脹大,種皮脹破。

(2)胚根首先伸長,突破種皮,發育成幼根。

(3)子葉以下的胚軸伸長,帶着兩片子葉伸出土面。

(4)子葉分開,黃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漸變綠,發育成莖和葉。

玉米種子萌發的過程:

(1)種子吸水後,胚根先從種子裏伸出,發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護伸出土面,子葉留在種子裏。

(3)胚芽鞘裏的胚芽長出新葉。

4、提出問題:"以上介紹的種子萌發的過程只描述了種子外部形態的改變,那麼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其內部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實驗:請幾位學生分別嚐嚐萌發的小麥種子和乾燥的小麥種子,有什麼不同感覺。

請參與實驗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感受。

五、教師總結:

萌發的種子有甜味,乾燥的種子沒有甜味。

啓發學生分析討論出現這種實驗現象的原因。

組織學生髮言。

六、總結:

幹種子裏的澱粉沒有發生轉化,不含糖分;萌發的種子裏的澱粉已轉化爲糖,所以有甜味。由於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必須轉變成能溶於水的糖後,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種子中子葉裏的營養物質經轉化後運送給胚芽、胚根和胚軸;玉米種子中胚乳裏的營養物質經轉化後由子葉吸收轉運給胚芽、胚軸和胚根。

七、教學反思

“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是不可能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課前1個星期,讓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進行了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爲今後探究科學奧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爲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

二、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