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科學擺教案優質8篇

教師文案 閱讀(5.24K)

其實無論開展什麼階段的教學工作,都要認真寫好一份教案,制定教案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讓自己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科學擺教案優質8篇,感謝您的參閱。

科學擺教案優質8篇

科學擺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力的有趣現象產生興趣,並有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2、通過實驗瞭解小膠囊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現象。

3、學習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能理解鋼珠在小膠囊裏翻跟頭的原因。

注意事項:膠囊和鋼珠的安全性。

活動準備:膠囊、綠豆、鋼珠、螺絲釘、紙滑梯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講故事,引發幼兒興趣

雜技團裏有一個會表演的小膠囊。有一天,雜技團團長要求小膠囊出一個新節目,要表演從滑梯上翻着跟頭下來。這可難住了小膠囊,它不停地練習,小朋友們幫它看一看。(示範小膠囊從滑梯上滑下來)這是翻跟頭嗎?在它着急的時候,雜技團團長跟它說:“你肚子裏是空的,怎麼能翻跟頭呢,”你要放進東西去試一試。小膠囊想:我要在裏面裝什麼才能翻跟頭呢?小朋友,你們幫它想一想吧。

師:你覺得小膠囊裏放什麼可以讓它翻跟頭呢?爲什麼?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材料。

師:我們取出的都有什麼?這三個材料哪兒不一樣?放在手裏掂一掂,在盤子裏滾動一下看看。

小結:這三個材料形狀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滾起來也不一樣。

2、幼兒進行猜想。

師:你覺得這三樣東西哪個放進膠囊裏哪個能讓小膠囊翻跟頭呢?

3、幼兒進行實驗。

師:小膠囊裏面放什麼材料可以讓它翻跟頭?另外兩個材料可以讓小膠囊放跟頭嗎?

4、幼兒記錄實驗發現。

5、幼兒進行實驗分享。

師:爲什麼鋼珠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它和另外兩個材料有什麼不一樣?

三、活動總結:

教師進行經驗總結:通過讓小膠囊翻跟頭我們知道了:圓的、重的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長的、輕的不可以。我們下來可以再試試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評價:幼兒能說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爲鋼珠在裏面滾動的原因,並說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

活動延伸:尋找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材料,發現它們的共同點。

科學擺教案篇2

設計意圖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幼兒園現有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教育功能,讓幼兒在環境中接受數教育,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薰陶,從而產生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動的宗旨。本次活動把課堂搬進了大自然,把隨處可見的落葉這一自然物作爲幼兒練習數數的工具,既節省了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又巧妙地發揮了環境中事物的潛在教育功能。通過撿落葉和數落葉的遊戲情節,爲幼兒創設了一次親近自然的絕好機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情感的薰陶。

活動目標

1.親近自然,產生關愛自然的情感

2.練習目測數羣,嘗試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8以內的數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數重點難點重點:學習目測一部分,接着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難點:能較快地目測5以內的數羣活動準備經驗準備:能目測簡單數羣物質準備:學具:標有5、6、7、8點子卡片的布條若干,點子排列如圖1;標有5、6、7、8朵花的紙袋若干,如圖2。場地:帶幼兒到園內落葉較多的大樹下活動過程一、練習按點子數撿落葉1.老師:"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落了一地,好美啊。我們來玩一個撿落葉的遊戲吧。 (出示帶點子卡片的布條)請小朋廢看清卡片上有幾個點子,就撿幾片葉子,再用布條把葉子捆成一捆。"2.幼兒自選點卡,目測卡片上的數羣,聽音樂撿落葉。

二、檢查點卡和樹葉的匹配情況討論:你們怎麼知道卡片上有幾個點子的?你發現怎麼數速度最快? (重點學習"接數"的方法,即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三、再次練習按接着數的方法撿落葉鼓勵幼兒多次取不同卡片,撿、捆紮樹葉,比一比誰撿得又對又快。

四、給落葉裝袋。

1.出示4只貼花紙袋,請幼兒給紙袋編號(如圖2)。

2.請幼兒將剛纔捆紮的樹葉,放入與其對應數字的紙袋中。

延伸活動請孩子們把落葉帶回教室,放在區角繼續練習數數,也可進行手工粘貼等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數學活動,教師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中的落葉進行了數數練習,自然地滲透了環境教育。整個活動以"撿落葉"的遊戲形式貫穿始終,趣味性極強。最後的"裝袋"遊戲既檢查了幼兒的數物匹配能力,也讓幼兒再次練習了目測數羣后接着數的方法。孩子門邊聽音樂邊撿落葉,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特別輕鬆愉快,從而油然而生一種與自然親密無問的情感。

科學擺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探索中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力量,感受大氣壓強的作用。

2、有主動探究的意識,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紅、綠小火箭人手一個(大可樂瓶上蓋一個紙做的圓錐體)。

2、經驗準備:

幼兒對空氣已有初步的認識與瞭解。

三、活動過程:

1、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談話引題:

教師:前段時間我們中國有一艘“神舟七號”飛船飛上太空了,你們知道是誰把它送上太空的呀?

教師:上個星期我們也做了很多的火箭,還幫小火箭準備了發射器,那我們的小火箭能不能飛上天呢?我們一起去試一試,想出各種辦法讓小火箭飛上天。注意試的時候要讓你的發射器穩穩的站在地上,不要東倒西歪。

2)提供可樂瓶及紙製圓錐體,讓幼兒自由嘗試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交流:你的小火箭飛上天了嗎?你用了什麼方法?

幼兒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種方法。

教師:你覺得是哪一種方法最容易讓小火箭飛上天?

幼兒驗證性實驗。(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小火箭就會飛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問:爲什麼我們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飛起來?是誰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幼兒猜想討論。

2)幼兒蓋上瓶蓋,再用力拍瓶子。

教師: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現在把瓶蓋蓋起來擰緊,再來玩一玩小火箭上天的遊戲,看看這次小火箭會怎麼樣?

幼兒探索。

交流: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爲什麼?

教師總結:原來是瓶子裏充滿着空氣,不蓋瓶蓋的時候,我們用力的拍瓶子,瓶子裏的空氣就會跑出來產生一股風,把瓶口的小火箭衝到天上去,小火箭就飛上天了。蓋子蓋緊後,瓶子裏的空氣流不出來,所以小火箭就飛不起來了。所以是空氣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3、探索如何讓火箭飛得高。

1)幼兒兩個兩個比一比,誰的火箭飛得高。

啓發提問:爲什麼一樣的火箭,有的飛得高,有的飛得低呢?

2)幼兒操作驗證,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力氣大小之間的關係。

教師總結:拍的力氣大,火箭就飛得高。

4、延伸活動

椅子底下還有一種綠色的小火箭,它想跟紅色小火箭比一比誰飛得高。這次請小朋友用一樣大的力氣先試紅色的,再試綠色的,看看哪個飛得高?想想爲什麼?

幼兒探索。

設疑:爲什麼用同樣的力氣拍瓶子紅色的小火箭飛得高?綠色的小火箭飛得低?這個問題請你們回家去試一試、想一想,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查查資料。

科學擺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發生變化。

2、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動準備】

1、繪本《小藍和小黃》ppt。

2、紅、黃、藍三種顏料水各10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紙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小藍和小黃》導入

故事講到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變成綠色時,請小朋友想一想,他們會跟爸爸媽媽怎麼說這個好消息?

二、投放藍色、黃色顏料瓶,請小朋友動手驗證,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會變成綠色。

1、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做好常規要求)

2、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麼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3、教師小結: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出示色卡)。綠色真漂亮,讓我想到了氣球是綠色的,你們想到什麼是綠色的?

三、再投放紅色顏料瓶,請幼兒進行配色遊戲,感知多種配色方案

1、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做好常規要求)

2、請幼兒交換場地,進行另一種配色活動。

3、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麼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4、教師小結:藍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紫色,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桔色(出示色卡)。紫色真漂亮,還有什麼物品是這個顏色的?你還知道什麼漂亮的顏色?

四、到室外找顏色

是啊,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各種各樣漂亮的顏色,所以我們的世界纔會這麼美麗。我們到外面去找還有什麼漂亮的顏色,好嗎?

科學擺教案篇5

教材簡解:

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種生活用品,中班幼兒對紙的認識也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儘管如此,但平時的生活中幼兒很少會去留意關注紙的特性,其實在紙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奧祕,這些奧祕與它們的用途也息息相關。中班幼兒有在小班學習的基礎他們可以用眼睛觀察顏色的不同並用手觸摸感覺光滑與粗糙。更願意喜歡以其它的活動形式來探索及發現紙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綱要》中也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相符,這樣幼兒通過親身體驗、觀察,積累經驗利於教學。

活動目標:

1、感知比較3種常見的紙,發現它們的不同。

2、樂於用語言和符號表述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通過實驗活動,初步發現3種紙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重點:

瞭解常見紙製品的特徵,感受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難點:

讓幼兒發現紙的硬軟及厚薄不同。

設計理念:

生活中離不開紙,我們每個人天天都要用到紙,紙是我國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至今,紙仍被廣泛的運用着,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孩子們時時處處也都能接觸到紙。但是他們對之缺少系統的瞭解,本次課,通過讓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講一講,動手實驗的過程,自己去發現紙的不同質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們發現紙的不同特質。

設計思路:

在認識紙的特性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且對觸覺的探索又進行了細緻的剖析,深入瞭解了紙的軟度和厚度,層層遞進地引導幼兒挖掘各種特性。

活動過程:

1、感知3種紙的不同

(1)教師出示3種紙,並問孩子:"這是什麼紙(瞭解名稱)?"

(2)提出問題:"每人都有3種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們有什麼不同?"

(3)幼兒自己取3種紙進行感知比較,發現紙的軟硬、厚薄、顏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5)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利用表格形成集體記錄。

2、操作實驗

(1)教師介紹紙寶寶開花的實驗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項。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相互交流並記錄。

提問:"你們看到這3種花寶寶哪種花寶寶開得最快,爲什麼?

小結:

皺紋紙的花寶寶開得最快,它吸水多。把這一結果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中。利用記錄表,梳理3種紙的不同。

3、提出問題,引出新活動"今天是用這3種紙來做的花寶寶,然後比較哪朵花寶寶開得快。請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種不同的紙疊成花寶寶,放在水裏會怎樣?"

教師小結:紙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的用處,我們生活學習工作離不開紙,所以我們要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活動,尤其是環保活動相對其他活動來說知識性較強,較枯燥乏味,有些內容離幼兒的生活還比較遠,要上好很難。綜觀平時對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由於其是形、聲、色、知、情、意相統一的產物,並運用了聲音、圖片、文本等多種技術手段,更直觀、具體、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認知對象,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有着其他傳統教育手段無法比擬的優點,因此將其應用到幼兒園環保教育活動中,對優化環保教育過程、提高環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科學擺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徵,瞭解飛機的種類及其作用。

2.知道飛機是一種空中交通工具,理解飛機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各種飛機的資料,佈置飛機圖片或模型展。

2.飛機結構圖、航空展視頻。

活動過程

1.認識飛機的外部特徵。

(1)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見過或坐過的飛機是什麼樣子的。

(2)自由參觀飛機圖片展或選擇自己喜歡的飛機玩具玩一玩,提示幼兒仔細觀察:飛機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3)觀看飛機結構圖,瞭解飛機的外部特徵。

教師小結:飛機是由機身、機翼、螺旋槳和起落架等部分組成。

2.請幼兒坐到“機艙內”(小椅子上),播放飛機內部結構圖,簡單瞭解飛機的內部結構。

3.瞭解飛機的種類、用途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你還見過什麼樣的飛機?它們可以幫助人們幹什麼?

教師小結:運輸飛機可以幫我們將貨物送到比較遠的地方。直升飛機可以解救被困在高高山上的人們。這些都屬於民用飛機,還有許多飛機他們有着特殊的任務,例如軍用飛機,可以保衛我們國家的航空領域,攻擊敵人,防止敵人對我們國家的破壞。

4.幼兒觀看航空展視頻,感受空軍飛行員的飛行技術。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擺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瞭解一些常見的環保材料,萌發環保意識。知道環保袋是多種多樣的。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會唱歌曲《買菜》並能進行歌表演。有過隨大人一起買菜或購物的經歷。有按不同標記進行分類的經驗。

2、環境準備:歌曲《買菜》磁帶、錄音機、黑板一塊。麻袋,紙袋,布袋,塑料袋若干,籮筐5只(其中有兩隻分別貼有笑臉和哭臉的標記)、課件《環保塑料袋的旅行》(可收回標記一個,故事連環畫)。幼兒呈半圓形坐在一起,方便交流。

活動流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買菜吧!

(幼兒邊唱《買菜》邊跟着老師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教學建議:

教師要以飽滿的情緒,激昂的音調,合拍的動作一下子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快速將幼兒帶入預設的情景中來。

二、幼兒圍坐在桌旁,觀察各種袋袋。

1、師:小朋友,當我們買了許多菜“裝也裝不下”時會用什麼裝起來呢?(袋子)

2、師:今天老師就爲每人準備了一個袋子,它就藏在椅子底下,快拿出來看一看,找一找吧。看看它是用什麼做的?袋子上面都有些什麼?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先說一說。

(幼兒第一次操作:找一找、看一看,然後回答以上問題)

3、師:剛纔在看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發現你的袋子上是否有一個這樣的標記?(師打開課件畫面:可回收標記)

4、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標記是由什麼來組成的?(箭頭)

這些箭頭又是怎樣連起來的呢?(順着一個方向,循環環繞着的)

5、師:請你們再仔細地看一看、找一找,你的袋子上有這樣的標記嗎?

(幼兒第二次操作:引導幼兒仔細地找一找塑料袋上的可回收標記)

6、師小結:剛纔小朋友已經發現有的塑料袋有這個標記,而有的是沒有的。怎麼會這樣呢?有誰知道這個叫什麼標記?它表示的是什麼意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吧!

教學建議:

1、教師預先要考慮幼兒可能會想到的幾種裝東西的袋子,做到心中

有數,以便及時應對。

2、教師爲幼兒提供的塑料袋應該各種各樣的(即不僅僅是環保袋)

讓幼兒自由地探索、發現。

3、在幼兒的兩次操作中,教師要鼓勵幼兒有耐心地進行操作,仔細地進行觀察。特別是第二次要引導幼兒有針對性地仔細觀察自己的袋子上有無可回收標記。

4、讓幼兒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可回收標記是由許多箭頭來組成的,而且都是順着一個方向,循環環繞着的。

三、通過故事《環保塑料袋的旅行》,初步知道“可回收標記”的含義。

1、教師邊播放課件邊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2、提問:

(1)環環和保保的身上有什麼樣的標記呢?他們共同的名字叫什麼?

(2)他們有一個神奇的本領是什麼?

(3)環環去了哪裏,最後又怎麼樣了?保保去了哪裏,最後又怎麼樣了?

3、教師小結:“原來,“可回收標記”,它表示這種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就是用過以後可以收到工廠裏再重新加工出新的產品來,而且就算把它埋在土裏,它也會自己慢慢降解掉,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一種環保材料。

4、師:剛纔小朋友還發現不是每個塑料袋上都有這個可回收標記的,那麼沒有這個標記的塑料袋會怎樣呢?(污染環境)

教學建議:

1、教師不僅要讓幼兒瞭解製成環保袋的環保材料是如何降解掉的,還可通過對比的方法讓幼兒瞭解到沒有這個環保標記的塑料袋會污染環境。

2、用課件的方式揭祕,能夠幫助幼兒理解環保袋的“環保”之處——會自然降解,將枯糙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同時又爲課堂增加了情趣。

四、讓幼兒瞭解一些常見的環保材料,認識更多的環保袋。

1、師:你們還知道嗎?除了有可回收標記的塑料袋是環保袋,還有一些袋子雖然沒有可回收標記但也是環保袋?你們想知道嗎?原來它們就藏在你們的椅子後面呢!快把它拿出來吧!

(引導幼兒將椅子後面的麻袋、紙袋、布袋等拿出來)

2、師:請你們仔細地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這些環保袋是用什麼做的?也可以跟旁邊的小朋友一起看看、說說。

(讓幼兒自由討論,並一一說出它們有的是用紙做的,有的是用布做的,還有的是用麻做的。教師在黑板上一一出示)

3、師小結:原來,這些布袋袋、紙袋袋……雖然用的材料都不同,但它們也是環保袋,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或降解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多用這樣的環保袋,儘量少用或不用那種會污染環境的袋子,而且我們還要提醒我們周圍的人都應這麼來做,讓大家共同來保護我們的環境,好嗎?

教學建議:

讓幼兒在認識了環保塑料袋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探索、認識更多不同材質的環保袋。並讓他們運用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等來感性地認識各種材質。最後通過教師及時地總結得出環保袋所持的共性——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或降解的。用這樣的方法不僅拓寬了孩子的思路,而且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會掌握得更牢固些。

五、玩遊戲:袋袋找家。

1、師:(出示三大筐袋袋)今天老師也收集了許多的袋子,現在想請你們來幫我找一下,哪些是環保袋,哪些不是環保袋,好嗎?

2、教師又出示兩個空籮筐(紅、綠兩色)放於兩邊,告訴幼兒將環保袋放入笑臉的筐裏,不是環保袋的放入哭臉的筐裏。(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沒有找對。(教師帶領幼兒圍在筐前一起檢查,對找錯的作糾正)

4、師:我們小朋友那裏也有許多袋子,你們是不是也想幫它們找家呢?那麼下面就請小朋友看清哪些是環保袋,哪些不是環保袋?可以去跟客人老師講一講然後再把它送回家,好嗎?

教學建議:

1、教師在讓幼兒將袋袋分類時出示兩個空籮筐,並在兩個筐上標上了笑臉和哭臉兩個相反的標記。這樣就無形中對幼兒又進行了一次很好的環保教育,因爲幼兒從分類遊戲中就能意識到只有“環保的”纔會綻放微笑。

2、在幼兒操作中,要鼓勵幼兒有序地進行操作,不擁擠。

3、第二次操作的目的是爲了給沒有成功的孩子再次實踐的機會,盡力讓每一孩子都擁有成功的感受;同時可以通過讓幼兒與客人老師的交流中加強對環保袋的認識,也可以鍛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評價指引:

幼兒角度: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如何?您認爲活動中幼兒與教師的互動是否有效?爲什麼?

教師角度:您認爲在本次活動是否有價值?整個過程中活動目標是否實現?是如何實現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既是一次由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又是一次很有教育價值的園本教學活動。首先,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利用幼兒熟悉的歌曲《買菜》,讓幼兒在表演中進入活動室,引起了幼兒濃厚的興趣,而且也很自然地導入了下面的活動。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觀察各種袋袋。爲了讓幼兒明白什麼是“可回收標記”,我不僅自編了一個童話故事《環保塑料袋的旅行》,而且還爲故事配上了惟妙惟肖的動畫,幫助幼兒理解其中的含義。最後我安排了一個遊戲“袋袋找家”,併爲幼兒標上了形象的笑臉和哭臉,不僅讓他們將環保袋與非環保袋區分開來,而且還形象地又一次告訴幼兒只有環保袋是人們喜歡的。在活動的最後,我還設計了一個活動延伸——讓非環保塑料袋變廢爲寶,又一次渲染了環保的主題,也進一步滿足了活動的興趣。總之,從預定的目標來衡量,這次活動基本實現了我的設計。表現爲:幼兒認識了“可回收標記”,瞭解到一些常見的環保材料,產生了一定的環保意識,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都表現得很積極、愉快。

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爲這次活動仍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開始在引導幼兒觀察塑料袋時,可以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可回收標記”的存在,進而主動探究這個標記的意義。而且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爲幼兒提供各種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來幫助幼兒理解“環保”等這類較爲抽象的概念。這樣,幼兒獲得的纔是具體化、情景化和真正有價值的知識。

科學擺教案篇8

【設計意圖】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現如今,孩子手中會動、會唱、會亮的玩具應有盡有,大班的孩子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擺弄、重複操作,他們常常會冒出許多富有教育價值的問題:它爲什麼會動。它的肚子裏有什麼,怎麼弄它纔會跑得更快……甚至會產生拆開看看的*望。順應孩子的興趣,爲了引導他們積極探索、大膽思考,我們創設條件,讓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過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啓動方式,初步感知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激發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

【活動目標】

1、熟悉常見玩具的多種啓動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瞭解一些常見的民間慣性玩具。

2、樂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慣性、電動、回力、發條、拉線等多種玩具。

2、畫有電池、發條、回力、拖拉線等各種標誌的簍子。

3、玩民間慣性玩具的視頻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質陀螺等。

【活動過程】

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啓動方式並分類

1、幼兒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啓動方式。

師:小朋友們帶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等一會兒請你說一說:玩的是什麼玩具,用什麼辦法讓它動起來的。

(評析: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方式是大班孩子樂於接受的。教師有意讓孩子帶着問題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時,瞭解玩具的啓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2、集體交流操作情況,教師隨機出示相應標記。

師:你玩的是什麼玩具?它爲什麼會動?你還發現了什麼?

(評析:教師提出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同時,隨機出示的標記卡無形中將幼兒自主操作獲得的信息進行了梳理、概括和分類。)

3、引導幼兒按啓動方式的不同將玩具分放至不同標誌的簍子內,並請幼兒相互檢驗操作的正確與否。

(評析:這一環節的操作對大班幼兒來說沒有太大難度,是他們能直觀感受到的較爲熟悉的內容。教師有意識地“後退”,讓幼兒承擔檢驗的任務,給予幼兒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斷的空間。)

探究慣性玩具的奧祕

1、出示慣性玩具汽車,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師:這個玩具汽車,既沒有用電池,也不用上發條,更沒有拖拉的線,輕輕一推,它就能開出很遠,它是靠什麼啓動的呢?你玩過這樣的玩具汽車嗎?

(評析:這一環節中,教師突然提出的問題,激發了幼兒再次探究的*望。)

2、個別操作,集體觀察,大膽猜想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

師:請你們猜一猜,爲什麼它能一推就開出很遠?祕密在哪兒呢?

(評析:這一環節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動手操作驗證猜想的興趣。)

3、教師介紹分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師:玩具汽車到底是靠什麼開得這麼遠呢,光猜也不行,我們動手拆開看看吧!老師準備了螺絲刀、小盤子,知道怎麼用嗎?

(評析:分組拆卸玩具汽車是幼兒很樂意參與的任務,但兩人分工合作、螺絲逆時針拆卸、有序放置螺絲釘等,都是需要幫助幼兒明確的操作要點。)

4、幼兒分組合作拆卸,觀察慣性玩具汽車上獨特的慣性輪裝置。

(評析:從猜想到驗證,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高潮。慣性玩具汽車後輪軸上帶動着的慣性齒輪終於揭開了神祕面紗。教師不妨多留些時間,讓幼兒充分觀察和嘗試。)

5、集體交流發現,教師進行小結。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它和玩具汽車的什麼部位連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麼?

教師小結:這就是慣性玩具汽車上纔有的慣性輪裝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慣性力量放大,慣性輪越重,小汽車開出的距離就越遠,明白了嗎?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有充分的直觀經驗想表述出來。教師在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發現的同時,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概念,幫助幼兒將所見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經驗。)

觀看視頻,拓展經驗,瞭解更多有趣的民間慣性玩具

師:現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電動的、遙控的,還有聲音控制的呢。可是,你們知道嗎,在老師小的時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電池、不用機械的慣性玩具,它們不但好玩,還能鍛鍊身體呢!你們想知道這些玩具是怎麼玩的嗎?

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質陀螺等民間慣性玩具的視頻,讓幼兒欣賞。

(評析:民間慣性玩具豐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上一環節所獲新經驗的延伸,又幫助幼兒拓展了經驗,激發了幼兒對慣性玩具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延伸活動:

1、組織幼兒將拆卸後的慣性玩具汽車重新組裝起來,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提高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進一步創設條件,讓幼兒嘗試拆卸發條玩具,觀察其中彈簧圈的構造和作用,培養幼兒大膽猜想、專心操作、細緻觀察的科學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