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7篇

教師文案 閱讀(3.1W)

優秀的心得是需要有明確的中心立意的,寫心得體會一定要實事求是的反映出來,下面是白領範文網小編爲您分享的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7篇,感謝您的參閱。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7篇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篇1

第一次拿到《愛心與教育》,隨意地打開一個章節翻看着,就被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經意之間有什麼觸動了我的心房。然後,把它放在枕邊,細細地研讀,那飛揚的文字一次次滲入到我心靈的深處。今天,我做在電腦前,桌子上就放着這本《愛心與教育》,在開始敲下第一個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撫摸着它,彷彿又一次和李鎮西老師進行着心靈的對話,那麼真實的感受到了愛心的跳躍,激情的脈動,詩意的揮發。

是啊,在書中,我讀到了愛:每天定時給汪斌煮一個雞蛋,開學前爲每一個學生寫一封信,每一個學生的生日獻上一份真誠的問候……這是李鎮西老師攜着一顆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每一個孩子喜怒哀樂的結果。在書中,我更讀到了教育中理應擁有但卻久久失落了的東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爲萬同的轉變,與王銅的溝通,李鎮西老師處處顯示出這種平等,這種民主。

如果說現在的教師大多不愛孩子,未免太絕對了些。哪一個教師會否認自己是有愛心的呢?曾聽說一位國小一年級的女教師,爲了“嚴格要求”學生,竟在課堂上用膠布封住了說話的十幾個學生的嘴巴!她時,她很委屈地說:“我也是爲了學生好!”

教育需要愛,但是一種怎樣的愛呢?我想不是溺愛,不是不平等的愛,而是一種在民主中的關愛。讓我們象李鎮西老師那樣,在愛中體現民主,在民主中實施關愛吧!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篇2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讓我不止一次感動的流淚。李鎮西擁有了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着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爲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師認爲自己目前遠沒有達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當做我熱愛的事業,並儘量使自己逐步具備一種宗教情懷。因此,他自覺地記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爲,於是便有了持續不斷的班主任工作日記。這已經不是他的工作常規,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了。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爲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作爲一名國小教師,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篇3

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一件件實實在在的用心小事,不斷衝擊着我的心靈世界。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爲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我在想他對自己子女的愛如何呢?那些被超越的父母情何以堪呢?)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只有這種發自內心的愛,才能無微不至的關心、注視每個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在幾年的時間裏堅持不懈的寫下這麼多手記、札記。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問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而我就是那一般的教師,在這種鮮明的對比之中,我愈發覺得自己的盡力而爲是那麼的自私和渺小。我只想在工作時間專心工作,做學生的老師告訴他們我所思考的人生和希望他們所擁有的品質:樂觀和堅韌,尊重和思考,我希望成爲他們的朋友,在他們不方便向其他人傾訴時,我可以耐心傾聽;但我每天工作之餘一定要有一段時間全心全意投入家庭陪伴家人,忘掉我的工作我的學生。所以看書的時候我一度很痛苦,看着教育家的無私的愛,不斷想着新方法,一個月,一年用點點滴滴去感化學生,如果是我三五次後沒有效果就心灰意冷,等待時間等待社會去改變他吧,我只是他生命中的很小的點,我沒那麼厲害不是救世主。我這樣還能當老師嗎?我得耽誤多少人?

還好,在讀書交流會上,任慧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教育者應該是一個健康的人,這個人,應該熱愛生命,身心健康,樂觀上進。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但他也有自己的人格與追求。會愛自己,纔會愛他人,纔可能真愛學生。我不是偉大的教育家,我雖渺小但我也在不斷思考努力給學生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想想去年班裏有幾個心理脆弱的學生,有的想傷害自己,有的想傷害別人,我在恐懼和鬱悶之後,上網搜索了相關知識,我瞭解了他們的難以言狀的痛苦,不是性格缺陷,不是心靈脆弱,更不是矯情,他們往往有高度的自制力,追求完美,把熱情開朗的一面留給他人。所以,我會耐心傾聽,告訴他你的苦我瞭解,想哭就哭吧,你不用時時堅強。當你不開心可以再來找我或者你信任的朋友傾訴。我想他們能向我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就是稱職的。我想要想讓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作爲老師的我得時刻反思提醒自己做個快樂的人。

經過反思,學期末的煩躁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想起本學期有個孩子第二次在晚自習時間用手機看電子書,我覺得太糟糕了,屢次犯錯簡直藐視校規。我叫來了家長,家長在我辦公室像替我報仇似的,儘管語氣平靜,但每句話都像把尖刀刺向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散漫懶惰對自己沒有約束,哪個大學會要你,連自己的嘴都控制不了,這麼胖,我看你即使上了大學也沒用,連自己都照顧不了,你看那誰誰,人家爲什麼能考上清華,人家自律,你看看你有半點優點嗎?我真覺得孩子可憐,趕緊說,這孩子挺勤快,當勞動委員盡職盡責,還特別熱心助人,髒活累活搶着幹,而且很有禮貌,家長老師批評時孩子一直恭恭敬敬的。而且,家長說他裝的,你不知道他在家多懶多好吃,要不能有這麼胖嗎?我不斷替孩子找優點,家長不斷打擊孩子,無論我怎麼苦口婆心希望家長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多找孩子的優點,家長最多會說句這個方面還行,接着又是一堆批判。我想每個問題孩子都有一個問題家長,我很難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但我可以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讓孩子多點自信。這就是我的愛心吧。

我以後會用接納的姿態面對自己的缺憾學生的不完美,一點點的讓自己和學生變得更好。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篇4

在假期,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的成名作、代表作,他以手記的形式,分爲“愛心和童心”、“與頑童打交道”、“優秀生的培養”、“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和“沉重的思考”幾個部分。說實在的,這本書我只是大致地、粗略地瀏覽了一番,並且節選了其中的一些故事精讀。但是不難看出一位對教育充滿熱情的老教師那種對事業的執着和專情;不難感受到在李老師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後,閃爍出那種智慧和愛心的光芒是那樣的燦爛奪目。

讀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觸,最讓我感動的是——與頑童打交道。李老師轉化學生萬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愛心和耐心。萬同,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可憐的孩子,物質和情感上的缺失,讓萬同便成了一個人見人怕的壞孩子,可萬同又是幸運的,因爲他遇到了李老師,這個像父親一樣的班主任,在別人已經放棄他的時候,卻給他信心和鼓勵。不僅如此,李老師還發揮了集體的力量,讓同伴的愛喚醒了他沉睡的心靈。正因爲有這樣一位好老師,有這樣一羣集體,才讓萬同的人生軌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長大後的萬同是一位光榮的有志氣的人民解放軍。我想,如果沒有李老師的堅持和執着,萬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對於“後進生”來說,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是爲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這是李老師在書中有關後進生的轉化中的精闢之言。李老師對“後進生”萬同的教育經歷,在我的腦海裏烙下了一個深深的記號。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後進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李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我想到了我自己。班級裏也有讓人頭疼的後進生。他們不光在學業上讓人頭疼,在行爲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也曾試着去愛這些孩子,可是往往都是徒勞無功。在感嘆之餘只能責怪孩子爲什麼這麼難管,不懂事。有時把他們叫到辦公室訂正作業,對他們講了一遍兩遍還不會,就會向他們吼一下。現在想來,以前所謂的對他們的“愛”,放在李老師那裏,微不足道了。也許,我對他們的愛只不過是“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並沒有真正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也不是出於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我對他們的“愛”是爲了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比如說,每天讓陳幫潮、陳齊浩等留下來完成作業,是爲了讓他在考試時能考到及格,不拖班級的後腿,不丟老師的面子。試着用不同的方法跟劉凌愷、蔡以鐵講道理,是爲了讓他們能不影響別的孩子,不影響班級的榮譽……我的愛,表面上是負責任,是有耐心,而實際上是自私的,爲了那所謂的虛榮心。也許,當自己淡化了那所謂的名和利,自己能更加靜下心來,面對這些讓我煩惱的“後進生”。我該試着向李老師學習,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讓自己的心靈走進他們。只有贏得了他們的認可,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的教育方法是“科學”而又“藝術”,比如,他讓後進學生自己確定“幫助人”,讓“幫助人”每天將後進學生的當天表現寫在《家校聯繫本》上,然後讓後進學生帶回家給家長看;他給有進步的後進學生每週填寫《報喜單》,讓他們帶回去向家長報喜;他還採取“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賽”、“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後進生改正錯誤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找回了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到“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篇5

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到夏丏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羅素“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能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理念各有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是,我以爲他們的精髓是一致的,那就是——愛即教育。

李鎮西老師說:“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什麼樣的人才“富有人情味”呢?我認爲是一個懷有仁愛之心的人。

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走進她們的情感世界。課堂上,看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高時,我會因勢利導,讓自己變得時而可愛、時而搞笑、時而誇張、時而溫柔、時而嚴肅、時而撒嬌……讓學生在我的角色轉換中把枯燥的學習變得興趣盎然;課間,看到孩子們圍在一起“高談闊論”,我會加入到其中,和她們分享我的觀點和看法;飯後,看到孩子們在操場運動、遊戲,我也會參與其中,和她們一比高下……在孩子們向我問好時,我一定大聲地迴應她們;在氣溫驟變時,我會下意識地提醒她們增減衣服;在他們因犯錯受到批評之後,冷靜下來的我會由憤怒又轉爲心疼,再找機會去安慰他們……

誰說小孩子不懂得感恩?當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愛,他們對我也特別的關心和照顧,時常跑過來安慰我,叫我不要太辛苦。倘若我上課的時候因嗓子不舒服而不能大聲講課時,她們會瞬間變得安靜乖巧。如果哪天衝他們發了火,孩子們反過來會用小紙條、小插圖、擁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我的愛。我和我的學生、我的課堂、我的課餘生活都因爲充滿了“人情味”而變得豐富多彩。

李鎮西老師在激勵“優生”方面同樣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示:

1、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參入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的潛質;

2、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挑戰自我;甚至有意識設置一些困難去“折磨”他們,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不光要戰勝自我,更要超越自我。

爲了更好的鍛鍊提升“優生”的能力,讓他們引領帶動更多的同學進步,我做了這樣一些嘗試:

1、舉行“拜師儀式”,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簡單的拜師儀式,讓“小老師”更有成就感和責任感,“徒弟”們面對“小老師”的無私幫助和悉心輔導,也會更好的約束自己,奮起直追。“小老師”代表分享了他們的輔導計劃和方式,談到了如何合理利用課餘時間、怎樣查漏補缺、不定期的和徒弟談話、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他們的幫輔如此具體,如此用心。在“師徒結對”中,雙方受益,於“小老師”而言,所學的知識得到再次消化鞏固,還提高了自己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於“徒弟”而言,有了一個亦師亦友的好夥伴,課上沒有弄懂的問題可以得到“小老師”兒童化的補習,他們的講授往往比老師更通俗易懂,因爲他們用的是純兒童化的語言。我的共同進步的目標也得以實現。

2、把自習時間留給班幹部管理。

每天的語文自習時間,如早讀、午自習,班長或是語文課代表會把當天的學習任務寫在黑板上,並坐在講桌前維持紀律,在我值班或是處理其他事情的時候,也能保證學生學習任務明確,教室紀律良好。如果學習任務完成的不理想或是紀律糟糕時,我會佯裝生氣,找當值的班幹部,讓她們自己找問題,找原因,想對策,並對他們提更高的要求,讓他們變壓力爲動力,變“老師要我這樣做”爲“我應該這樣做”、“我可以做的更好”。學生的管理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教學得失,事半功倍。

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最後,李鎮西老師說:“人不能沒有原則,但要擁有自己的原則,首先必須學會感動。做一個善於感恩和感動的人!”雖然我從事教育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是讓我感恩和感動的人和事很多。

一日,我在改作文的時候,看到謝馨玥同學的文章,我特別感動,她是從紅星國小轉來的孩子,文中她記敘了兩年前在紅星國小發生的事情。那時我在紅星國小任教,她還是個二年級的小姑娘,每到週四,我總會給住讀的小姑娘梳頭髮,這樣的小事被小姑娘深深記在心裏,並感恩在懷。小小年紀竟有一顆感恩之心,着實讓我意外和感動。

一天,我收到李想媽媽的微信,信中這樣寫到:李想告訴媽媽長大以後要當和朱老師、顏老師一樣棒的老師!李想媽媽感謝兩位老師對孩子的引導和對學生做出的榜樣。家長能把我們對孩子的教誨和關愛銘記在心,說出這般感謝的話語,怎不讓我驚喜和感動?

今年是我加入洛陽教育的第三個年頭,在此,我要感謝洛陽教育的各位領導,謝謝你們對我的信任、鼓勵和引導;我同樣感謝與我朝夕相伴的前輩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包容和不吝賜教,謝謝你們對我工作的幫助和支持;我也要感謝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們,謝謝你們的陪伴,正是你們的陪伴讓我倍感溫暖。我熱愛教育事業,不僅僅是因爲天真無邪的孩子,還因爲洛陽教育這個溫馨的大家庭。

?愛心與教育》敘述的是李鎮西老師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了我們身邊很多老師的影子。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會不停地從教育家的論述中汲取教育的精華,我會不斷地向身邊的老師請教,虛心學習,保持對教育的初心,同時也希望自己成爲一個心中有愛,眼中有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篇6

?愛心與教育》的作者李鎮西,多年在四川省幾所重點中學任教。大量的教育實踐,使他悟出教育的真諦: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最根本的條件,就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真誠之心!

李鎮西老師在這本書中通過七個“手記”,將他和學生之間的故事清晰、完整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雖然在每個手記的前半部分也有一些理論,但這些理論的實用性很強,很淺顯,不俗套,不空洞。而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記錄的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教育案例,最讓我敬佩的是李老師那種把學生作爲一輩子的朋友的亦師亦友的真感情,最讓我難忘的是李老師那種“真愛、真誠、真心、真情”的真教育。

給家境貧寒的寧瑋送錢讓他補充營養,並與他保持八年如一日的聯繫,演繹師生間最長情的告白。跋涉三十多裏山路,給因家庭欠債想輟學的伍建送去捐款和物品,與學生齊聲大喊:“伍——健——你——好”,那是老師對學生最深情熾熱的呼喚。

給每個學生過生日,寫生日祝詞,溫暖了學生最浪漫的記憶。週末輪流把一個小組的學生請到家裏做客,暑假邀學生遊山玩水,和學生歡度春節……這一樁樁,一幕幕,無不令人動容淚目,親人尚做不到這樣,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分明是勝過了親人。

?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這是我最受啓發的一部分,可能是與我現在所教育的學生有關,也可能這是李鎮西老師從實踐中得來的真知,所以很貼近實際,也很有操作性。先把這部分精華摘錄下來,然後再談談我的感想。

後進生的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

愛,是教育的前提,但對“後進生”的愛,不應是爲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懷的自然流露。時刻記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爲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學生認錯,大家習以爲常,爲什麼老師認錯,學生就格外感動呢?錯誤面前,人人平等。

後進學生教育需要科學: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

後進學生的壞習慣不可能一個早晨就根絕,我們要讓他們體會到成長與進步。

教育者要允許“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自己進步的信心。

“後進學生”教育要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教育者:“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爲人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一個人只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等於根本沒有表現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性表現的情況下,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

後進學生的教育方法: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賽;學生作文表揚。

我也應該反思自己的工作,對於班級的一些問題學生,有時可能缺少耐心,只是簡單粗暴的教訓,相比起來,對於學生的愛還太少太少。

通過閱讀此書,我收穫了很多。教育是一件需要付出愛心的事業。有真誠的愛心,纔有流動的血脈,纔有有生命的教育。我也會繼續揣摩書中提出的一些理論,讓它指導我的教育越走越遠。

愛心屋教育讀書心得篇7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爲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爲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爲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爲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類型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

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爲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實例,我也在心裏記下了他所說的在培養“優生”的問題上,應注意的幾點:

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

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

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

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

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教育是心靈的藝術”中用自己的行動很精闢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李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傳統的教育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唯分數論”的思想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現象。隨着課改的春風吹進,很多教師意識到學生的思想健康也不容忽視,德育問題也毅然被擺在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然而,也許是由於教育體制的不夠完善,對教師考覈方面的條例欠缺,抑或是教師本人對理論認識的不到位,總之,也還存在着“以分數論英雄”的觀念。

在轟轟烈烈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只要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