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6篇

教師文案 閱讀(1.32W)

教學計劃是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以及督促的作用的,大家在進行教學計劃的寫作過程中,可以鍛鍊自己的邏輯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6篇,感謝您的參閱。

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6篇

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篇1

一、學情分析

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爲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着的作物等。

通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我校四年級學生大都是在農村長大的。

他們都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美麗可愛的校園。經過前幾年的學習、鍛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簡單勞動製作能力有了較快的發展,並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術。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強,相信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是樂於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與技能的。

二、教材分析

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內容包括“小布袋的縫製”“環保小檯燈的製作”“鐵絲玩具的製作”“節能小夜燈的設計與製作”“風箏的設計與製作”五大部分。讓學生在“做”中“學”,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勞動與技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瞭解它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瞭解它是我們養成勞動習慣、形成技術素養、實現全面發展的廣闊天地,也是我們體驗創造樂趣、鍛鍊實踐能力、追逐快樂童年的美好樂園。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的勞動技術,激發學生對勞動技術活動的興趣。

2、關注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技術問題,能運用所學技術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小問題。通過學習基本的實踐活動,培養細緻認真、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質,培養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

3、通過簡單的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初步掌握製作的基本流程,體驗勞動創造的愉悅。在操作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動手能力和認真、細心的勞動習慣。自覺重視安全操作規範。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1、運用所學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常見的小問題。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的思想感情及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質。

3、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在勞動課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並把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2、加強課堂實踐操作的教學。上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選好場地,備好工具,通過操作示範,學生的動手實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更好地掌握勞動技巧,教師要特別注意提供學生更多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的機會。

3、加強家校聯繫。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回家實踐,並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操作技術。

4、加強組織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做好勞動保護,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操作規程,確保勞動安全。

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篇2

一、情況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國小勞動技術》以發展內國小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爲本。由於國小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發展與解決問題過程的複雜程度及特定材料的加工技能或技巧的難易程度密切相關,因此所使用的材料有單一到多樣,所涉及的工具與加工技能由簡單到複雜爲前提。

二、教學目的:

?勞動技術》學科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國小階段《勞動技術》學科是爲了使學生獲得必須的有關材料、工具的基礎知識;學會加工、製作、表達的基本技能;認識技術與科學、社會的關係;瞭解技術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使學生接受勞動觀念和創新精神的薰陶,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形成樂於交流、善於合作的團隊意識和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激發振興中華、服務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教學內容及措施:

本冊教材以材料、相應的加工工具及其使用爲基礎,以簡單的圖示表達和調查、交流、討論、做計劃、繪草圖、技能操作、作品製作等學習爲基本手段,橫向上構建三個支柱單元,,名爲“工具材料”、“看圖與表達”、“設想與設計”,並在其後各單元的技術實踐活動中予以運用並提升。本冊着重於引導學生用畫草圖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瞭解卡紙多面體作品按表面可展開正一平面圖形。

(一)教學內容以貼近學生生活、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製作項目爲載體。共有三個板塊:

1、設計製作啓蒙:這是學生完成以後各項設計製作活動的基礎。通過該階段學習,學生可獲得一些初步的設計知識,養成思考意識,習鍀基本的技術操作技能。

2、作品設計與製作:在教師有側重點的知道下,鬚生可進行調查、討論交流、產生想法、聽取意見、安排計劃、分工合作、製作完成設想的作品、即使地反思與調整等有個性的創造性實踐活動。

3、綜合設計與製作:這是綜合實踐活動,在內涵較豐富的載體的引領下,學生全過程全視角地展開討論學習,有分工地操作實踐,以提升動腦又動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落實德育、創新實踐及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在基礎教育階段,以實踐能力的培養爲主要特徵的國小勞動技術課程,在以德育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全面提升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素養 中有其獨到的價值,是任何其他課程所無法替代的。學生在勞動技術課程中,通過親身經理問題調查、信息收集、作品結構功能身機、材料選擇、加工製作、交流評議等一系列技術活動過程,能養成關注生活,發現問題和需要,努力實現、積極改進的意識與習慣。在看中想和說,在做中比較和反思,使創新精神的培養得以進行;在將設想轉變爲成果的過程中,勞動技術的價值和意義得以青年身體會,從而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勞動觀。

1、德育滲透。

通過對社會哦和生活中相關現象的電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心生活、關心社會,以主人翁姿態主動承擔責任。積極爲改造世界、美化生活獻計獻策。

通過現有物品、技術作品的調查,體會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體會科學技術的作用,體會勞動的價值,並叢冢激發學生能夠熱愛勞動、熱愛技術的情感。

字作品設計製作中,滲透節約、環保、效益等意識。

在設計、製作、評議等環節中培養學生但不自傲、尊重別人、善待他人、容納不同意見的寬廣胸懷及合作互助、集體觀念等精神。

2、生命教育滲透。

設計、製作、評議等過程中,培養學生堅強、不怕困難,能接納不同意見和經受得住挫折磨難的一直,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引導學生在設計製作作品時,能考慮人文需要,給人以 方便,消除不安全因素;使用環保材料,禁用有毒物品等。並能爲特殊人羣設計製作特殊的產品,體現對人的關愛。

製作中所需的材料、工具應安全可靠,有一定的防護措施,加強安全教育和規範操作,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3、信息技術教育滲透。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收集、調查交流等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最終使學生了解、喜歡信息技術,體會信息技術的作用,並提高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工藝製作在生活中的應用,掌握木工的基本技能,工藝製作的原理,能設計圖樣並製作,運用創新思維進行製作,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並能對成品進行多元化的評價。

2、以奇促趣,以觀促趣,在玩中學,在賞中做。通過觀賞栽培,美化環境,陶冶情操,使學生從木製工藝品的美中體驗到勞動的美、技術的美,養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從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勞動的責任感。

3、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實現學生功能的轉變。學材的內容易於學生接受,篇幅少而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以立體制作爲主,在立體制作中牽涉到的技巧要多一些,要求高一點,難度提高了許多。它是學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學生走向生活的起點。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必備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基礎。

三、知識現狀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8人。學生都來自農村,但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寵愛,大部分孩子沒做過家務勞動,缺乏一定的勞動意識和技能,只有少部分來自家庭條件較差的外來務工子女從小就參加勞動,尤其是家務勞動,有較好的勞動習慣和技能。但基本上學生對這門課充滿了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製作木製工藝品的基本技能,工藝製作的原理,能設計圖樣並製作。

2、學習製作木製工藝品的方法,體驗勞動的樂趣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

木工模型的製作及拼裝。

五、教研專題及教學措施

教研專題:如何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勞動技術的能力

1、強調具有開放性,儘量加大容量,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在勞動實踐中樹立學生的勞動觀念,體會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培養創造精神,並在勞動實踐中學會觀察世界、認識世界。

4、由於部分作品難度較大或內容較多,故課內獨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讓學生學會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也可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繼續完成作品,對於完成的作品應及時進行評價,如設立製作獎、創意獎等。

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爲主要特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孚腦並用的過程。

二、班情分析

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爲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着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一)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培養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晶質,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瞭解設計與製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並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製作。

四、教學重難點

1注重基??

國小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勞動與技術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勞動與技術方面基礎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應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生動活潑的發展爲根本出發點。

2體現綜合

一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實施途徑的溝通與結合。勞動與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二是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籌規劃和有機協調。

三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具體項目之間的聯繫與銜接。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國小生的生理、心理髮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4注重實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有條件和資源優勢,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五、教學措施

(一)評價原則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以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爲根本宗旨。凡參與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定的學習任務,都應當予以肯定。對那些勞動與技術學習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或有所發明與創造的應給予特別鼓勵。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考覈等級一般分爲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

(二)評價內容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目標的整體性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有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知識的學習及其應用、設計與操作技能、實踐與創造能力、學習的成果質量等。在全面評價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態度與習慣、學生的技術意識形成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評價中可採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要吸引教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員積極參與評價工作。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應當注意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既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習得與創新,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情感的進步與發展。評價應當刪繁就簡,方法應當靈活多樣。可以採用產品展示、作品評定、撰寫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專題活動、日常觀察、學期考覈等多種形式。

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篇5

本班學生21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0人,上學期參加考試人數21人,分爲82分,最低分爲24分,平均分爲57.9分,合格率爲52.4%,60分以下10人,佔47.6%。本班大部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對語文都較感興趣。大部分學生能熟練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較能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言;能按時完成作業,有初步的自學能力,喜歡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但在詞彙的積累與運用以及標點的正確運用,習作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有待進一步的提高。部分學生不愛發言,閱讀令人擔心。有不少後進生,他們學習上進心不強,自覺性差,語文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牢靠,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待加強。非智力因素較差,很難遵守課堂紀律。另外,本班的書寫很差,有待本期的進一步加強訓練。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教材繼續按專題編組。專題豐富,貼近兒童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8個專題依次是:自然奇觀、觀察與發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

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3—5篇課文組成。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在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幫助瞭解相關資料或豐富學生的閱讀。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

每個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4個是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成語故事,分別在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兩個寬帶網安排在第五組和第八組,引導蒐集、瞭解有關我國的世界遺產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資料;兩個展示檯安排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第三組和第七組,爲學生交流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提供舞臺。語文園地中安排的習作,有以下四個特點。

1.在習作的類型上,兼顧了寫實和寫想象。

2.注意激發興趣,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

3.重視習作以後的交流和展示。

4.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四年級上冊教材的主要特點,與一、二、三年級教材是一脈相承的。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2、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3、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4、加強開放性,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繫。

二、教學目標

1、習慣:培養積極發言專心傾聽的習慣;主動識字、認真完成作業、讀書做記號、留心觀察的習慣。

2、識字寫字:正確、端正、整潔的掌握400個生字及詞語。

3、口語交際:用普通話與人交流、回答問題、講述、複述語句通順、完整、意思清楚。

4、閱讀: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和課文內容;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閱讀程度合適的少兒讀物。

5、習作:留心觀察事物,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條理。

三、方法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閱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夥伴:一個是小梅,一個是小峯。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夥伴。學生通過閱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夥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四年級勞動科教學計劃篇6

一、基本情況概述: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的勞動課。班裏學習氣氛不太濃,班風和學風不太好。但相比較而言,同學們對這門功課的興趣比其他學科要濃厚一些,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得有趣的知識。

二、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創新教育工程爲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爲重點,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編入14篇課文,以泥塑爲主。有動、植物,有水果,有日常生活用品,有戰鬥武器等。

四、定位與反思

在勞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勞動課程計劃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簡單地“請你像我這樣做”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完全置於消極、被動的狀態,使他們很少或者根本無法主動參與並認真思考,由此造成學生的操作動作機械模式化,製作出的成品雷同無生氣。整個勞動課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鑽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的目的,把握教學的重點,做到課前備教材、備操作、備教具,讓學生全面掌握每項勞動技能、技巧。

2.勞動課不僅要以勞動實踐爲主,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概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如進行自己動手講好衛生的教育,勤儉節約的教育,講科學的經驗教育。

3.每項勞動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學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做到規範化。

4.教學時,教師可採取邊講解邊操作的方式進行,也可去課堂講解課外實踐的方法進行,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六、本學期努力的方向

1、培養學生的愛勞動的意識。

2、 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象、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利於優生才能的發展。

一、本冊教材總的教學要求

(一)家政

1. 瞭解物品洗滌的基本常識,學會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習慣。

2.具有水資源保護的意識,形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3.瞭解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養成節約用電的習慣。

4.瞭解手縫的常用針法,瞭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說明。

(二)技術初步

1.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瞭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悅。

2.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3.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4.能看懂紙工製作中的剪切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5.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二、各單元教學要求

(一)家政

瞭解手縫的常用針法,瞭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說明。

(二)泥工

1.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瞭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悅。

2.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三)紙工

1.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2能看懂紙工製作中的剪切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瞭解手縫的常用針法,瞭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說明

2.瞭解手縫的常用針法,瞭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說明。

3.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瞭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悅。

4.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5.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6.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