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6篇

教師文案 閱讀(1.85W)

教案的完善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反饋,制定有趣味性的教案能夠提升課堂氛圍和學生的參與度,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6篇

《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普通話較清楚、有節奏、有表情的朗讀詩歌,正確發出“穿、少、桌、說”等翹舌音。

2.學習通過圖譜記憶詩歌內容。

3.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4.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圖譜一套。

2.場景設計。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兒歌,發準字音。

活動難點:使小朋友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過程:

一、出示畫冊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幼兒在幹什麼?

提問: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你們在家會做事嗎?

2.出示小朋友的圖譜:

這個小朋友也會做許多事,但他的爸爸媽媽和奶奶總說他還小,什麼事也不讓他做,這個小朋友就不高興了,他對他們說了一段話。

二、教師邊演示圖譜,邊有表情的朗誦兒歌。

1.教師邊演示圖譜,邊有表情的朗誦兒歌,小朋友欣賞。

2.教師:小朋友怎樣對媽媽說的?又怎樣對爸爸說的?又對奶奶說了什麼?用詩歌中的語句進行總結,讓小朋友跟念。

三、幼兒邊看圖譜,邊集體學念兒歌。

1.幼兒看圖譜,學習兒歌。

2.發準字音:穿、少、說、桌。

3.講解句子“我會給花把水澆”。

4.小朋友進行自由組合練習。

四、結束活動。

你會做什麼事呢?(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附詩歌:

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和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給花把水澆。

現在我呀長大了,會做的事兒真不少。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的引導語言至關重要。活動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要靈活掌握。幼兒將自己以前照片、物品帶來了,大部分幼兒剛開始只是好奇,想給同伴講述自己的照片,卻沒有講述的主題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這樣便培養了幼兒在集體面前自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後的喜悅後,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說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後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說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慾望。

《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

(2)幼兒能用通順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以前和現在。

(3)通過對比、展覽、講述,增強幼兒的“我長大了”的意識,知道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準備:請家長配合,給幼兒講述小時候的故事,幫助幼兒準備小時候的照片、玩具、用品等。

2、活動前,佈置主題爲“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

①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

②身高、體重圖表。

③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3、兒歌《別說我小》的錄音帶;優美、抒情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參觀照片和物品,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

1、請小朋友參觀“我小時候”的展覽,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照片和物品。

2、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的觀察:這是你幾歲的照片?是在哪兒照的?你小時候在做什麼?哪些是你小時候的物品?你爲什麼喜歡它們?教師請幼兒拿着自己的照片及物品觀察回憶。

3、幼兒拿着自己的照片講述:如照片上小時候長的樣子、在幹什麼及有興趣的事情。

(評析:此環節田老師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談話的形式爲幼兒創設一種輕鬆和諧的活動氛圍,圍繞生活化的焦點話題,鼓勵幼兒講講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孩子們在爭先恐後、興致勃勃的講述中,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在相互分享中體驗了快樂。)

(二)觀察比較自己小時候與現在的不同。

1、結合小時候物品,引導幼兒發現自己長大了,並且有了許多變化,如:試一試小時候的衣服和鞋還能不能穿,量一量身高、稱一稱體重有什麼不同等。

2、教師請幼兒互相交流:現在小朋友學會了什麼本領,取得了哪些進步等內容。(評析:幼兒通過觀察、比較,親自穿衣、量身高、稱體重等發現自己長高了、進步了。接着又引導幼兒談談自己有了哪些進步,從而爲下一個環節的感恩父母老師做好了思想準備。)

(三)通過教師與幼兒交流,激發幼兒熱愛老師及家長情感。

1、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會唱歌、跳舞、畫畫,這些成長離不開誰的照顧和培養?

2、請幼兒說說升入中班後,應在哪些方面表現的更好呢?(如:學習、遊戲、吃飯、睡覺及關心他人方面)

(評析:在幼兒相互交談中,幼兒感悟出,自己的進步、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的辛勤培養。從而萌發了幼兒熱愛身邊的人和事,懂得回報父母,整個活動教師始終以引導幼兒交流討論爲主,給幼兒創造了自由講述的空間,教師適當地參入進來把幼兒的語言加以整理、補充,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符合《剛要》中提出的“以幼兒爲主體”的教育理念。)

(四)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別說我小》,讓幼兒懂得在家裏和幼兒園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篇3

設計意圖:

上中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孩子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在家裏從來不做事的“小寶貝”,開始慢慢學會了自己疊衣服、給菜地澆水等等。可是有一天孩子們無意中的對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奶奶不讓我幹活,她說我太小了!”琦琦懊惱地說。

怎樣幫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呢?我設計了這節活動,旨在讓孩子們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心裏的想法,萌發主動地爲自己、爲他人服務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表達的.情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能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嘗試仿編兒歌。

3、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願意主動地爲自己、爲他人服務。

4、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5、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別說我小》兒歌課件、地上雜亂地放有多種玩具,人物圖片幾張。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整理地上散落的玩具。

2、說一說:小朋友們都慢慢的長大了,你們現在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在家裏、在幼兒園裏)

3、看課件,學習兒歌。

①提問:聽一聽,明明對誰說話了?

②提問:明明對媽媽說了什麼?對爸爸說了什麼?對奶奶說了什麼?對爺爺說了什麼?

③學說兒歌。

4、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嘗試仿編兒歌。

提問:你還想對媽媽說什麼?對爸爸說什麼?對奶奶說什麼?對爺爺說什麼?

活動延伸:

嘗試用寫信或繪畫的方式告訴爸爸媽媽:我長大了。

活動反思:

只要在活動中本着“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思想。我相信,幼兒一定會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活動的快樂。

《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篇4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生活在優越條件下的“小皇帝”“小公主”們,有沒有感受到成人對他們的關愛,有沒有感受到成人的忙碌與辛苦呢?於是,我想通過這樣的活動方式讓孩子們關注生活中最親近的人,感受成人的無私的愛。活動通過談話感受,看同伴的錄像,讓孩子們學會關注他人、體諒他人、關他人並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而擴展到對其他人的關愛並嘗試伸出愛的援手(如;身邊的親人、同伴、老師……)。我相信,孩子們不僅懂得是“索取“含義,而會更加領悟“回報”的珍貴,活動旨在讓孩子們體驗人間最美的情感。也是在真摯情感的感召下激發了孩子心中的善良與仁愛。

活動目標:

1.樂意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統計表 圖片若干 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你知道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嗎? 他們工作辛苦嗎?

2.儘管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但是他們下班以後回到家裏能不能馬上就休息呢?爲什麼?

3.爸爸媽媽這麼辛苦的工作,還要給我們洗衣服,做飯,做好多家務,還要陪我們玩,給我們講故事,你想對他們說什麼呢?怎麼樣就能讓他們不那麼的累?你能幫助他們幹什麼?

二.統計小朋友會做的事情。

1.我們一起來看看咱們班的兩位小朋友都幫爸爸媽媽做了些什麼。

2.你會幫爸爸媽媽做什麼事情呢?

3.請把你會做的事情,用圖片表示出來。

4.將小朋友會做的事情,用統計表表示出來。

三.說兒歌《別說我小》

有一首兒歌就是誇我們小朋友會做很多事情,說我們真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小幫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四.製作評比計劃表

1.我們說了這麼多會做的事情,可是小朋友們能不能真正地做到呢?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堅持,這樣才能做好!誰來告訴大家,你在這一週裏準備幫家裏人做那些事情?(你只要選一到兩種會做的事情,而且能堅持做下去就好)

2.爲了鼓勵和記錄小朋友當小幫手做的事情呢,老師製作了一張表,你可以在左邊寫上你的名字,中間一格畫上你要在這一週內當小幫手要做的事情,最後一格里是媽媽或者爸爸對你當小幫手的評價。請小朋友在下週一的時候交回來,我們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誰在家裏做小幫手做的最好。

活動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第一環節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但是這樣往往會只停留在表面的說教,而加入了“統計表”環節後就把孩子交流的願望變成了現實,並且通過dv形式的記載,激發孩子自己做事情的願望,然後通過整理教室來滿足幼兒實踐的感受。當孩子們分享各自的“成果”時都有着掩飾不住的喜悅與自豪。同時,活動中得到了家長由點到面的支持以及活動的延伸,需要老師不斷的努力,這也是我深切的體會。不足之處是在讓幼兒做統計表時,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顧及到每一位幼兒,如果在後面的環節能補充進行就比較完善了。

《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嘗試爲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競賽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美麗的花兒)、墊子(附有圖片),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兒歌導入。

二、給花兒找朋友。

1.兒歌裏講到有一個動物會和花好,是誰呀?(蜜蜂)小蜜蜂會和花好,其實你們知道嗎?花還想找很多很多的朋友。

2.幼兒完整講述誰和花好並說出理由。(幼兒說對一個,花瓣就會變出一種顏色,直到八朵花瓣變出顏色爲止)。

3.這次我們的本領真大,幫花找到了那麼多的朋友,小朋友們找找看,到底找了多少個朋友(幼兒點數說出十片花瓣),一共有十片花瓣開了,我們給它找了十個朋友,這一次你們都贏了。

三、遊戲:《誰和誰好》。

1.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遊戲好嗎?(好)這個遊戲也叫誰和誰好。怎麼來做呢?我們要把小朋友分成兩組(師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坐在兩邊)。

2.(1)請每組排頭報告人數。

(2)請排尾報告人數。

(3)請每組第三位幼兒報告人數。並取好兩隊名字。

3.接下來我們要用這些卡片來做遊戲,看看老師都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作遊戲好嗎?(三棵柳樹、三個小女孩、三輛小汽車、三盒牛奶、三朵花、三個太陽、三隻小鳥、三臺錄音機、三部電話機。

4.遊戲《誰和誰好》。

《別說我小》中班語言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別說我小》是一首短小直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很適合剛升入中班的幼兒學習。本學期,我園搬進了職中進行過渡,我班的幼兒對於新環境適應得比較快。但是也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於是我們老師天天在幼兒園鼓勵孩子:你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這些話說多了也不怎麼見效。《別說我小》這節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使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應該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學習很多的本領。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幼兒回憶。

運用幼兒帶來的照片進行談話,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及回憶,使幼兒知道小時候與長大的不同,發現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2、朗誦兒歌,提出傾聽要求。

提問:說說兒歌裏說到了自己有什麼本領。

3、排放圖標,理解兒歌內容。

根據幼兒的回答把洗衣服、洗腳、擦桌、掃地、花、澆水等小圖標按照兒歌內容及順序貼好,讓幼兒看着圖片再次欣賞兒歌,加深對兒歌內容的理解。

4、藏圖遊戲,鞏固練習兒歌。

“捉迷藏”遊戲:選一幅圖片藏起來,讓幼兒說一說藏掉了的圖片內容,學一學兒歌中的話。

5、創編兒歌,拓展幼兒思維。

提問:“你們已經長大了,還會幹些什麼?”,“在家還會做哪些事?”,引導幼兒進行創編活動,經過整理後鼓勵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刷牙、洗臉、吃飯、洗腳、排椅子、喂烏龜……

活動反思:

1、整節活動,我運用併發揮小圖標的提示作用,增添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表述,並根據幼兒說的內容及時畫出相應的新圖標,使幼兒把兒歌中的內容自然地遷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從而自然地進入創編兒歌環節,讓幼兒體會到了創編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2、在語言區提供兒歌中的角色、道具等進行兒歌表演。

3、提醒幼兒每天回家幫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一件事情,並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放手給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體驗長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