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工作經歷>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7篇

工作經歷 閱讀(2.45W)

小夥伴們在撰寫事蹟材料的過程中肯定要強調格式正確,一份出色的事蹟材料能夠起到弘揚正氣,推動工作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7篇,感謝您的參閱。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7篇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篇1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爲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爲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篇2

當你身處大山,你會做什麼?當你看到貧困之人,你會做什麼?當你聽到女孩因家中貧困而輟學,你又會做什麼?張桂梅做的是一次次的幫助,一次次的奉獻,一次次的大愛。

大愛是張桂梅在外流浪五年,集資辦校的決心。

“當我提出這個想法時,很多人都認爲這很瘋狂。”張桂梅深入大山,瞭解山區女子大多因貧困無法上學時,心中便萌生了想要辦一所免費高中的想法。不要說學校是免費的,在當今男女開放的觀念下,女子高中也很難辦成。對此張桂梅瞭然於心,但她更知道自己辦校的決心,於是她決然踏上了五年“行乞”的日子,日復一日的敲門,說明來因,遭到拒絕,五年來,雖然她只集到了一萬錢,但她始終未曾放棄過,堅定固執地走下去。

大愛是張桂梅家訪路上一個又一個的腳印。

高中辦好後,仍有部分學生因各種原因輟學,但張桂梅不同意,也絕不允許。“我不會讓他們隨意離開,一定要留住他們。”於是每年寒暑假,張桂梅都親自前往學生家中進行勸導,苦口婆心的勸說他們堅持下去,張桂梅長年如一日的堅持家訪,終究留住了大部分學生在校學習,那深山裏一個一個的腳印正是她愛的明證。

大愛是張桂梅身患疾病,仍心繫學生的真情。

張桂梅沒有自己的家,他把學校當成家,患病後,他開始了後勤工作即使腿腳不便,仍堅持住在三樓宿舍,只爲如果有情況,她可以第一個出去,爲他們擋一下。早晨叫學生起牀,中午督促學生吃飯,晚上陪學生一起入睡,張桂梅將自己的一片真情繫於學生。

“我要改變一代人。”這句話承載着張桂梅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的深深執着和濃濃大愛,你看,校園內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你聽,孩子們口中一聲聲真摯動人的“媽媽”;你思,這如何不是人間大愛;你感,以己無悔之心花,奉大愛永恆之光華。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篇3

2018年3月駐村工作後,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經常加班加點,“5+2”、白加黑,從不因爲節假日或週末而放鬆工作要求,一年到頭都是埋頭苦幹,把工作高質量的完成好。爲了讓百坭村早日脫貧,她舍小家爲大家,家人患重病住院動手術,她沒能時時在身邊照顧,村裏大小事務卻總能找到她堅毅的身影。她沒能把自己的家人照顧好,卻把村裏的貧困羣衆照顧的非常周到。2019年6月中旬,持續多天的暴雨沖毀了百坭村部分灌溉渠,村民培育好的水稻秧苗遲遲無法移種進稻田裏,黃文秀內心十分焦急。6月14日是週五,黃文秀和其他村幹部分頭勘查後,確定了被沖毀水渠的損毀情況以及維修所需費用。大家商量決定在下週一樂業縣扶貧工作會議上向領導詳細彙報,以儘早幫村民解決灌溉渠修復問題。6月16日爲了保護村裏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早點回村部署抗洪,她顧不得和自己身患重病的父親過好父親節,連夜趕回百坭村,晚上11點,暴雨越下越大,通往樂業縣的山路被突發的山洪淹沒。在黃文秀拍攝的視頻中,前方的路面已深陷積水之中,黃文秀在車中進退兩難。但她選擇了繼續前行,因爲此時的百坭村也正暴雨肆虐,前方還有等待她的村民們。在途經凌雲縣時遭遇山洪失聯,18日搜救人員在下游河道發現幾具遺體,經指紋比對,黃文秀被確認不幸犧牲。

黃文秀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心繫羣衆、擔當實幹,品德高尚、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是新時代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典範。黃文秀去世後,有幹部到黃文秀家中慰問,黃忠傑謝絕了慰問金。他說:“我們不能給黨和國家添麻煩。這些錢,村裏的扶貧工作用得上。”他還說自己一定會堅強,“我現在每天都努力吃東西。雖然很難吃下去,爲了讓文秀放心,我也要拼命吞下去......”[30] 黃文秀同志的父親說:“我爲有這樣的女兒感到欣慰,她爲黨的工作而犧牲,是黨培養了她,她爲黨的事業作出貢獻,我爲她驕傲。”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篇4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爲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爲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爲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爲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篇5

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同志,今天我想對你“表白”:

我喜歡你,喜歡你“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遠大理想。你可以有很多選擇,留京或出國,你可以到更好的地方去,你可以有更好的工作崗位,但你將人民羣衆放在心裏最深處,將羣衆利益放在最高點,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帶着那份強烈的責任感和赤子之心,紮根基層,與羣衆同住一間屋、同坐一根凳、同吃一鍋飯、同飲一瓢水,與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帶着大家修路、安路燈、建蓄水池,幫助羣衆發展致富,全村有88戶418人實現脫貧摘帽,邁上了小康社會新徵程。

我喜歡你,喜歡你“我將無我、不負國家”的遠大志向。你從大山女兒到扶貧戰士,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職業當事業,把崗位當作紮根羣衆、服務羣衆、奉獻羣衆的平臺,愛崗敬業,幹事創業,擼起袖子加油幹,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你是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時代楷模和先鋒模範,是以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的優秀青年共產黨員代表。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篇6

黃文秀家境貧寒,通過國家的助學政策完成了學業,她懷揣感恩之心,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纔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爲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爲國家、爲民族、爲社會做出貢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入黨那一刻起,她就確立了她的初心與使命:把自己的力量投入人民和國家事業中。黃文秀說:“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我有什麼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爲羣衆謀發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扶貧之路充滿艱辛,卻也是檢驗黃文秀的試金石,事實證明,她對黨忠誠,恪守初心,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梁啓超在《呵旁觀者文》中寫道:“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巾幗不讓鬚眉,黃文秀的身上就有大丈夫“捨我其誰”的意氣。她沒有聽從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術的父親的挽留,“正因爲有暴雨更得趕回去,怕村裏受災,我馬上得走了”。讓她說出這話的正是她的責任與擔當。其實,這只是一個小選擇,在研究生畢業後,她沒有留戀都市的繁華,做了一個大選擇,毅然回到革命老區百色,響應組織的號召,到樂業縣偏遠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她說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她就是要回來的人。她用行動詮釋了擔當,她把青春選擇了奉獻。她投身扶貧事業後,藏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了“戎裝”,把腳紮在泥土裏,身上不是濃香淡馨,而是滿身鄉土氣息。她甚至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她說:“等百坭村的父老鄉親都脫貧了,我一定轟轟烈烈愛一回,讓鄉親們做證婚人……”

爲生民立命是從古至今知識分子的擔當。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仁人志士高呼“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治國之道,富民爲始”“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扶貧路上的黃文秀,繼承和發揚着古代知識分子這一情懷,她帶領羣衆修建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對接市場、建立了百坭村電商服務站……在黃文秀的奔忙下,昔日的貧困山村發生了變化。2018年,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這些成績都見證了她爲百姓謀福利,爲生民立命。她用行動告訴青年朋友們,把人民裝在心裏,青春才能無怨無悔;爲羣衆辛勤奉獻,青春才能精彩綻放。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黃文秀把生命奉獻給了百坭村,但她永遠活在百坭村羣衆的心裏。

楚都楷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篇7

一縷清香一份灑脫,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潔與傲岸,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一頁歷史一面鏡子,做真正的自我,展示理性與忠貞,那是屈原最後的倔強;一生清貧一份堅守,做真正的自我,展示堅定與無悔,那是張桂梅的偉大寫照。

燃燒自我,蠟炬成灰淚始幹。

張桂梅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是她四十歲前的人生寫照。1996年,張桂梅選擇到條件艱苦的華坪縣任教,本爲了沖淡心中喪夫之痛。但是她看到山區老鄉對教育的期盼,感受到了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於是選擇紮根下來。她抓住自己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即使遭受病痛的折磨,她也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大愛無私。

公而忘私,不辭辛苦入山林。

爲了讓那些女孩有受教育的機會,張桂梅每年寒暑假都深入大山做家訪,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她走過十幾萬公里的艱難山路,走進一千多名學生家裏。家訪途中,她發過高燒,摔斷過肋骨,甚至病發昏倒在路上,但她腳步從未停下。她要改變大山深處根深蒂固的思想,改變大山深處女孩及下一代的命運。就這樣,她不辭辛苦,始終走在大山教育的第一線。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的辛勤耕耘。

信念如鐵,一片丹心向陽開。

2008年女高辦學不到半年,17名教師跑了9個,面臨癱瘓。但她未曾想過放棄,她心中一直堅守着“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的信念。她意外發現剩下8人裏有6名黨員,張桂梅開始鼓勵他們發揚戰爭年代黨員守陣地的精神,最終守住了這塊教育扶貧陣地。羣山裏的這所小小女子高中也從此成了紅色精神高地。曾有人說女高“學生苦學、教師苦教、政府苦辦”。但張桂梅全憑理想信念才撐下來。她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堅持不懈。

在華坪女高,每位孩子都會說那句口號:我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羣峯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她們從大山飛出去,飛得越來越遠,是因爲有張桂梅校長和千千萬萬的基層教師用雙手在託舉着她們的人生之路,他們像光一樣溫暖了整個世界。

張桂梅用她拳拳熱血之心回報華夏,將人生歲月贈予祖國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