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工作經歷>

內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

工作經歷 閱讀(1.41W)

疫情就是一面鏡子,檢驗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反映的是幹部的態度、能力、作風。疫情一線,領導幹部必須做表率、打頭陣。本站爲大家整理的相關的內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供大家參考選擇。

內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

內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一

以血肉之軀破病毒之陣

“我是黨員,我先上。”面對疫情,身爲醫院臨牀二黨支部書記的他,第一個主動請纓,衝到疫情的最前線。

作爲醫院技術指導組、救治專家組的負責人,他帶領相關臨牀科室的醫護團隊,深入各個隔離病區,查房、會診,制定救治方案。

同時,作爲荊州市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他還經常參加城區以及縣市醫院的病人會診,進行技術指導。

他是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肖衛。因積極帶領專家團隊投身抗擊疫情第一線,爲全市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2月8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研究決定,對肖衛等4名優秀代表給予記功獎勵。

臨危受命勇擔當

“我的病情比較重,是肖主任帶領醫護人員全力搶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2月21日下午,走出荊州一醫隔離病房,33歲的楊先生難掩喜悅。他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這種病是可以治的,不要恐慌。要相信黨和政府,相信醫護人員,我們一定會戰勝病毒。”

楊先生因連續發熱5天,於1月18日來到荊州一醫發熱門診。經詢問,其有與武漢市民接觸史。入院後,經胸部CT檢查,提示雙肺多發感染性病變,醫生實行對症治療。隨後幾天,楊先生的病情逐步加重,甚至達到病危的程度。1月25日,核酸檢測結果爲陽性,他被確診爲危重症患者。

作爲醫院疫情防控指揮部技術指導組組長,肖衛立即組織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專家集中會診,並迅速制訂出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經鼻高流量給氧等支持治療,同時予以抗病毒、抗炎等對症治療。

經過專家團隊的全力救治,一週後,楊先生的病情得到緩解,從危重症隔離病房轉到普通隔離病房,繼續隔離治療。2月18日、20日,他的兩次核酸檢測均爲陰性,達到出院標準。

去年12月,荊州進入冬季流感的高發期。身爲呼吸內科負責人,肖衛帶領科室醫護人員,進入繁忙的工作狀態。今年1月20日,隨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斷髮展,荊州一醫作爲市級定點醫院迅速啓動應急響應,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作爲醫院臨牀二黨支部書記,肖衛第一個主動請纓要求上一線。受命於危難之時,他被緊急任命爲醫院疫情防控指揮部技術指導組組長,帶領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醫護團隊,轉戰到更爲兇險的抗疫戰場。

爲進一步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肖衛等人積極參與、籌建下,荊州一醫相繼成立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專家組、新冠肺炎臨牀救治專家會診中心。

同時,廣東援荊醫療隊中,有一支由70名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專家組成的醫護團隊,也加入到荊州一醫抗疫工作中。採取“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等“四集中”原則,荊粵共建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也於2月19日正式啓用。

肖衛表示,粵荊聯手,共同抗疫,將盡最大可能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

指導救治善作爲

疫情處處是戰場。然而,隔離病區卻是風險最大的,因爲這裏收治的都是“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防護措施稍有疏忽,可能就會被感染。聽診、檢測、注射、吸痰、“三查七對”……每一項檢查、每一次治療,都需要接觸病人,都冒着巨大風險。

每天上午7時30分,各隔離病區完成臨牀交班,治療小組組長彙總交班情況並將病例報告整理好後,提交專家組會診。8時30分,肖衛準時開始主持疫情防控專家組會診,認真聽取每個病例的治療用藥、療效進展、病情變化以及飲食營養等情況,並通過網絡遠程,調閱化驗、影像等檢查報告。隨後,肖衛和專家們進行集中會診和討論,提出需要進一步複查覈准或調整治療方式的意見,特別強調對危重症患者的治療。

“我們要擬定防控與診療等技術指導方案和措施。這些技術指導性的作戰方案,必須做到及時有效,還要有應對難以預測疫情進展的前瞻性、科學性、實戰性。”肖衛強調:“一切都要未雨綢繆、滴水不漏。”

對方案確定後的執行情況,肖衛也得檢查督導。從體溫檢測到發熱門診管理,再到疑似病人隔離,再到確診治療,每一道關口和每一套流程,都要做到有條不紊、絲絲入扣,避免出現哪怕半點的疏忽和紕漏。

同時,作爲荊州市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肖衛還要經常參加荊州城區各大醫院及縣市區醫院的病人會診,進行技術指導。一天只有24小時,他只能不分晝夜!

“我最關心的是患者的病情進展及轉歸,最牽掛的是危重症患者的安危,最希望看到的是病人的病情日益好轉並走出隔離病區。”肖衛說。

2月23日下午,應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前方指揮部邀請,鍾南山院士帶領廣東省醫療救治組專家,對荊州重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在連線荊州一醫分會場時,鍾南山院士查看影像資料、瞭解診療方案後,給出了下一步的治療建議。肖衛堅定地說:“有了鍾南山院士的遠程會診和指導,大家更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我們必將全力以赴,早日奪取疫情阻擊戰的最後勝利!”

內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二

爲重症患者氣管插管、氣胸穿刺,面對含有高濃度病毒的氣溶膠,他毫無畏懼,一心想着救治患者。

一天數次查房,多次視頻連線,他不斷爲患者加油鼓勁,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

他安慰病人靜心、靜養、靜療,卯足精氣神,當個吃好、睡好、心態好的“三好學生”,自己卻堅守一線,直面病毒。

在他的帶領下,荊州一醫麻醉科成爲省麻醉學會、省疼痛學會等多個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市麻醉學會主委單位、市麻醉質控中心;他本人也分別擔任市麻醉學會主任、市麻醉質控中心主任、專家組組長,先後獲得湖北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屆荊州市十大傑出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他就是荊州一醫麻醉科主任夏瑞,作爲“無影燈下的守護神”,他帶領麻醉團隊衝到戰“疫”最前線,爲搶救重症患者保駕護航。

經氣管插管,與病毒零距離較量

新冠病毒,主要攻擊病人的肺部。尤其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由於肺部受損嚴重,常會導致缺氧、呼吸困難等兇險症狀。此時,通過緊急氣管插管,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78歲的徐大爺,是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前不久,在荊州一醫重症隔離病房裏的老人突然出現呼吸衰竭,經高流量給氧,仍不能緩解。此時,病人呼吸急促,心率飆升,血壓、氧飽和度均偏低,如不及時提供呼吸支持,可能隨時面臨死亡。

危急關頭,夏瑞決定立即行氣管插管,再連接有創呼吸機,幫助病人輔助呼吸。注射麻醉藥後,病人安靜下來,夏瑞手持一根軟管,經病人的口腔,將氣管順利地插了進去。很快,病人的血壓、氧飽和度、心率等恢復正常。

即便是平常,氣管插管都是一項難度大、風險高的技術,一般由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來操作。更何況,徐大爺是一位重症患者,年齡大、基礎疾病多、耐受性差,且麻醉醫生操作時還要身穿厚重防護服、頭戴護目鏡和麪罩、手戴4層防護手套,其難度可想而知。

“其實這都不算什麼。真正危險的是,病人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口鼻噴出來的肺部氣體中,含有高濃度的病毒。而麻醉醫生進行氣管插管時,需要將手伸進病人的口腔,這會零距離接觸到病毒氣體,防護稍有不慎,就會被感染。”爲了搶救病人生命,夏瑞顧不上安危。

氣胸穿刺減壓,與死神面對面搏鬥

氣管插管雖然已經夠危險,但還有更危險的。夏瑞就碰到過一次。

一天,夏瑞正在重症隔離病房查房。當查到一名重症患者時,他一眼就發現儀器設備上的各種參數有明顯異常,病人的心率持續升高,血壓、血氧飽和度持續下滑,再看看病人痛苦呼氣的樣子,夏瑞憑經驗判斷,這很可能是“氣胸”。經過拍片檢查,很快就證實了判斷的正確性。

所謂“氣胸”,通俗講,就是病人的胸腔內有大量氣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肺部本身就已經嚴重受損,呼吸困難。此時,如果病人的胸腔內還聚集有大量氣體,則會更加壓迫肺部,導致雙肺舒張更爲困難。

對於氣胸病人,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進行穿刺“放氣”。否則,病人將很快死亡。可病人是重症患者,放出來的“毒氣”,含有大量的高濃度病毒,穿刺需要醫生戴上四級防毒面具才能進行。

可時間不等人,雖然當時只戴着三級防護面罩,但爲了搶救患者,夏瑞直接衝了上去!在病人的鎖骨下穿刺,置入導管,放出“毒氣”。大量“毒氣”向外噴射,直接噴到夏瑞的身上。氣體放出後,病人的病情漸漸平穩。

“當時,病人的心率高達190,氧飽和度低於50%,血壓幾乎爲0。如果等他們拿來了防毒面具,病人早就沒命了。我當時只一心想着救病人的命,什麼都沒顧了。”夏瑞說。

埋置穿刺導管,化解臨牀治療難題

對於呼吸困難的重症患者,一般先是通過大流量給氧來救治,如果效果不明顯,需要再上呼吸機等治療措施。

“氧氣的濃度多高、壓力多強、給氧的頻率多大……這些參數,需要一個恰當的度數,過高或過低均不利於病人的治療。”夏瑞介紹,血氧飽和度,就是通過病人血液中的氧含量,來準確判斷病人的缺氧程度,從而據此做出調整。

通過橈動脈穿刺抽血,就能得到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可是,平時可能比較簡單的橈動脈穿刺,在穿戴着多重防護裝備的情況下,就成爲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此外,如果不小心穿刺到橈靜脈,由於抽出來的是靜脈血,其血氧飽和度會比動脈血低,這就會給醫生的治療造成誤判。

雖然戴着多重防護,但夏瑞憑着多年的經驗,總能很快地找到橈動脈。病人每抽一次血,就穿刺一次,很是麻煩。

平時遇到事情就愛思考的夏瑞,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在病人的橈動脈處,預埋了一根導管,以後抽血就不需要再穿刺了,直接可以完成抽血。

“預埋穿刺導管,一是減少了病人每次穿剌的痛苦;二是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三是避免了醫生的誤判。”夏瑞說。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人們對它還不甚瞭解,治療方法也在不斷調整,目前尚無特效藥。戰勝新冠病毒,除了病人自身的免疫力,還需要醫護人員的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如營養支持、心理支持等。

一對70多歲的老年夫婦,兩人都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前不久,由於老伴治療無效去世,對老爺子打擊非常大,連護士端來的飯菜,他看也不看一眼;醫生送來的藥,他也扔到地上。不管怎樣做工作,老爺子就是無動於衷,大家急得沒辦法。

聽說病房裏有個拒不配合治療的“頑固”老人,夏瑞立刻跑了過去。“老爺子,雖然您的年紀比我長一大截,但是我們都是爲人父母,也都是爲人子女。您這樣不吃不喝不治療,沒和兒子見上最後一面,也沒交代最後一句話,就這樣走了,這不是人生的一大遺憾嗎?”老人聽了,臉上依舊毫無表情。

“您再想想您的兒子。沒見到父親最後一面,沒聽到一句交代,這對他的打擊該有多大?”老人一言不發,但卻點了點頭。看到老人終於願意配合治療了,其他醫護人員趕緊上前,給老人插胃管,打營養液。

重症隔離病房的患者,大多是年老體弱的老年人,在重症病房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以上,一直見不到親人。對病毒的恐懼,對病情的擔心,對死亡的害怕,對家人的牽掛……太多不良情緒佔據着他們的內心。“作爲醫生,我們在治病的同時,還要通過心理干預,治好他們的心病,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夏瑞說。

一心想着重症患者,英雄也有落淚時

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在安排了部分醫護人員應對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急診手術後,身爲黨員的夏瑞,自己帶領43名麻醉醫護團隊衝到了第一線。他們和呼吸內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團隊並肩戰鬥。

在抗疫一線,夏瑞把醫者仁心的大愛,全部給了重症患者。

剛進重症隔離病房時,夏瑞看到,這裏的病人較多,而醫護人員缺乏。“重症患者病情重,且病情發展快,必須要有救治經驗豐富的醫生24小時守護,有突發的險情可以隨時搶救。如果缺人,我們麻醉科願意頂上去。”在夏瑞的積極建議下,多學科醫護人員臨時“混搭”分組,對每一位重症患者,實現了24小時都有專家輪流值守監護。

夏瑞最關心的就是重症患者治療後的病情變化。有時,他會在上午、下午、晚上的三個時段查房。看到患者治癒出院,是他最開心的事。空閒休息時,他還會跟重症患者視頻聊天,爲他們加油。“病人的精神支持很重要。”他說。

喜歡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夏瑞的最大特色。進到重症隔離病房不久,他就總結出了許多好的治療措施。“重症患者主要是肺部受損嚴重,主要表現爲呼吸困難。解決辦法,一是加強呼吸機等氧療支持;二是儘量讓病人靜休靜養,減少氧耗量。”“營養支持,平和心態,充足睡眠,是戰勝病毒的法寶。”……他經常和醫護人員交流心得。

到病房查房,夏瑞經常看到一些重症患者正在玩手機。“趕快躺下休息,不要玩手機。你們要吃好、睡好、心態好,做一個優秀的‘三好學生’,減少肺氧消耗和能量消耗,這樣纔有更多抵抗力和病毒戰鬥,才能早些治好回家。”夏瑞告訴記者,讓病人少玩手機,還有另一個原因,“怕病人接觸到一些負面消息,影響到情緒,不利於治療。”

經常給病人溝通打氣,許多病人一看到夏瑞走進病房,對他格外熱情,把他當成最好的朋友。有一位重症患者,夏瑞對他格外“關照”,一天看望他好幾次,還常常通過微信視頻爲他加油。在夏瑞的不斷鼓勵下,病人變得越來越陽光,每次看到夏瑞進來,總是向他豎起大拇指。本以爲這位病人可以治癒出院,誰知一天晚上,病人突然病情危重,搶救無效去世。“當時,我一個人偷偷地痛哭了一場。每看到一個鮮活的生命走了,內心都有很大的挫敗感,感到也很無助!”

爲了更好地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從2月25日起,夏瑞被醫院“強制”隔離14天。可他沒有閒着,在隔離房間,他不是詢問重症患者治療情況,就是提醒科室隊員做好防護。“我始終放心不下隔離病房的病人。”夏瑞說。

內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三

李永剛,男,1962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大慶市第二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李永剛作爲大慶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救治中心總指揮、專家組組長,他舍小家、爲大家,身患雙側股骨頭壞死,仍堅持奮戰在一線。他誓言:“我會一直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李永剛平時走路,總是很慢很慢,上下樓一定要抓緊欄杆,一步步挪。十年了,雙腿股骨頭壞死的病症始終折磨着他,近兩年愈發嚴重,已經到了影像學診斷4期(股骨頭壞死分4期,4期最重),走得多了、站得久了,踏出每一步都會感到刺痛。他一直想手術,可每次都有事耽擱,一拖再拖。今年,他下了決心:“正月十五過後,必須做!”可疫情一發生,這場手術,無疑又被擱置。不僅是雙腿,嚴重的腰間盤突出症,也使李永剛備受煎熬。細心的人會發現,他站着的時候,身體總是向右歪。“腰疼,還有就是左腿股骨頭壞死更嚴重,只能靠右腿發力撐着。”就是這樣的一副身軀,每天都會在一線看見他忙碌的身影。作爲院長,他衝在前面。從本院的流程再造、物資儲備,到兄弟醫院的醫護人員、物資器材調配,以及收治患者的病情變化,都是他的“頭等大事”。2月7日,李永剛穿好防護服,頭也不回地走進隔離病房。“作爲領導,不真正到一線、到隔離病房,就不能更好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在隔離病房,能直接接觸確診病例,這樣才能得到更準確、更完整的第一手信息,才能知道我們的診斷、治療是否更精準、合理。”他說,關鍵時刻,領導幹部必須有擔當、往前衝,“只有衝到前面,才能把隊伍帶起來……”。作爲專家,他衝在前面。每一次會診,他直接參與、一次不落;每一個病人,他熟悉情況、親自上手。作爲黨員,他衝在前面。在ICU病房改造、接診首例確診病例的“戰鬥”中,堅持“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總是衝在第一線。痛和情,不知在何時何地,會來個突然襲擊。大年三十那天,是抗擊疫情20多天來,李永剛唯一一次請假,83歲的岳母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他與岳母一起生活了30多年,在老人臨終前沒能看上最後一眼,這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嚴峻的疫情面前,大義方爲孝。當天,也沒辦任何儀式,也沒通知醫院任何人,他和家人送別了老人。大年七年級大早,李永剛又出現在醫院,與同事們一同研究ICU病房建設方案,研究防控工作。掩去悲痛的李永剛,全身心投入到新冠肺炎病患和醫護人員身上。他對待每一位病患,都是細之又細,大到診治用藥,小到飲食起居,甚至連病房內的溫度、幫病患翻身次數都一一詢問記下,“我們要給病人提供全方位的診治,幫助他們儘快康復。” 疫情襲來,衝擊着每一個人,李永剛特別關心愛護一線醫護人員和職工,希望大家放下壓力、輕鬆上陣。“千萬、千萬要做好防護,保護自己。”他不厭其煩地叮嚀,大家記在心上、暖在心間。58歲的李永剛,從一名普通醫生起步,20**年9月來到市第二醫院任院長。

這身白大褂,一穿就是30多年。從醫以來,他參加胸心外科手術2000多例,在省內率先開展食管手術後的早期腸內營養綜合治療;帶領團隊開展的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及食管癌腔鏡手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主持完成大慶首例食管癌拔脫手術、黑龍江省首例跨省DBD肺移植手術……。如今年近花甲,很多人擔心:“抗擊疫情的過程很艱難、很辛苦,您的身體吃得消嗎?”他說:“在抗擊疫情的道路上,我會一直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