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工作經歷>

抗美援朝英雄烈士邱少雲事蹟簡介

工作經歷 閱讀(2.91W)

邱少雲,1926年出生於銅梁縣少雲鎮一個貧苦貧農家庭。幼年失去雙親,孤苦無依。在抗美援朝,他英勇犧牲了。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雲事蹟簡介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抗美援朝英雄烈士邱少雲事蹟簡介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雲事蹟1

陳韜先生爲邱少雲烈士創作了一副嵌名對聯:“硝煙散盡白雲在;烈火揚飛少傑傳”!1952年10月11日,嚴守紀律、意志堅強的邱少雲壯烈犧牲在朝鮮戰場。 64年後的今天,邱少雲的名字依然每天被其生前所在部隊叫響。“紀律重於生命”成爲這支部隊始終堅持的信仰。英雄已逝,精神永駐。

抗美援朝志願軍邱少雲是意志的化身,是鐵的紀律的化身,光榮歸黨國英風使天下同欽。爲緬懷邱少雲的業績,1959年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郭沫若深情寫下《詠邱少雲烈士》的詩篇:“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雲事可歌。高地名傳三九一,寇軍徒念阿彌陀。戮穿紙虎功長在,縛住蒼龍志不磨。鄰國金星留紀念,英雄肝膽照河山”。 就這首詩文學水平不咋地,但在那個特定的年代有其特定的意義。這首詩主要表達了對邱少雲烈士英雄事蹟的讚賞和人民志願軍不畏強虜勇於鬥爭的大無畏精神的歌頌。

詩曰:“頂天立地邱少雲,烈火熔成大寫人。反抗壓迫打惡霸,抗美援朝伏敵軍。燃燒炸彈灼軀體,忍受劇痛抓泥深。無恥讕言誣烈士,雷劈臭嘴祭英魂”。邱少雲烈士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上甘嶺戰役中,爲完成潛伏任務,嚴守紀律,忍受烈火燒身的巨大痛苦而光榮犧牲。他榮獲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一級英雄”、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等稱號,並獲得了“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近日,“邱少雲事蹟違背生理學常識”等質疑烈士的聲音在網絡上持續發酵。《___》去年發表署名文章,文中透露,在七月初召開的中央黨的羣團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共青團引領團員青年就網上侮辱邱少雲烈士的現象進行抨擊提出表揚,稱讚團員青年的行動壓住了歪風邪氣,弘揚了正能量,做得好。要求通過網絡空間在青少年中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毫無疑問,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邱少雲是戰鬥英雄。他是爲國家爲民族犧牲的,他的犧牲,重如泰山。至於犧牲的細節,沒有必要做過多的探討。英雄已經在保衛祖國的戰鬥中犧牲了,他的犧牲是偉大的!不要做叮在英雄傷口的蒼蠅。

向戰鬥英雄邱少雲致敬!面對這些質疑聲音,與其說“違背生理學”,倒不如說是“戰勝生理學”,邱少雲就是這樣一位用強大的意志力戰勝了生物本能的偉大戰士,一位英雄。在臨牀醫學上,疼痛分爲十級,燒傷痛一般可以達到第九級,而網傳疼痛極限的分娩痛,實際上只能達到第七級。一個人的全身被烈火覆蓋着,燃燒着,他感覺到的疼痛會是多少級?要有多麼強大的意志和堅強的精神,才能支撐他至死不吭一聲、紋絲未動?是的,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是邱少雲。

黃凱輝的博客有《七律?詠邱少雲------烈火中永生的戰士》“年少已知邱少雲,金鋼鐵臂火中焚。 烽煙纏化身不動,烈焰煎軀志不泯。忍痛犧牲保潛伏,捨身守紀史罕聞。鳳凰忠烈英姿颯,金化英雄永敬尊”。1952年10月12日,在執行潛伏突擊任務時,美軍燃燒彈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爲避免暴露,他嚴守戰場紀律,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

爲了表彰邱少雲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中國共產黨志願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爲中共正式黨員,志願軍英雄禮讚:邱少雲,烈火中永生浩氣貫長空。陷熊熊烈火,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強大意志,承受着肉體被焚燒的劇痛, 巋然不動。“ 何懼晝夜潛伏樹蓬草叢,盯準敵人目標豈能放鬆。燃燒彈朝身邊呼嘯掠衝,任憑硝煙漫卷烈火雄雄。鋼鐵意志堅如磐石巨峯,勇犧牲視死如歸勝強龍。只爲部隊發起猛烈進攻,驚天地泣鬼神頂天英雄”。 沒有人能夠體會邱少雲烈焰焚身時持續的劇痛。一般人被開水濺到手上,也會驚叫,會條件反射地抖手。有人以己度人,認爲邱少雲的英雄事蹟“違背生理學”,質疑其真實性。

邱少雲承受的痛苦超過了人類能夠忍受的極限,超過了很多人想象的極限。超人的意志和犧牲精神,爲常人所不能爲,是爲英雄。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在戰場上,邱少雲是個特殊的英雄。他犧牲得壯烈,但是沒有發射一槍一彈,沒有消滅一個敵人,沒有炸燬一座碉堡,有人認爲授予三等功就可以。志願軍司令部最終授予邱少雲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理由是“邱少雲同志嚴守紀律,爲了整體勝利而自我犧牲”。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雲事蹟2

徐時會沒有想到,新兵下連時自己會被分到邱少雲生前所在連隊——陸軍第四十七集團軍某摩步旅九連。

這個19歲的浙江兵皮膚黝黑,額頭上橫着一道傷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輟學後,他跟着朋友“混過兩年社會”,去年9月,在父母的堅決要求下參軍入伍。

到新兵連第一天,他就覺得很不適應。被6:50的起牀號吵醒,他說“只想睡懶覺,覺得很反感”。從早到晚,耳朵裏聽到最多的就是各種“不準”:不準撒謊、不準落後、不準違紀、不準抽菸……

“這裏的規章制度像框框一樣,把我困在裏面。”他懊惱地說。但3個月後,痛恨紀律的徐時會卻被分到把“紀律重於生命”作爲連魂的九連。也是在這裏,這個自稱很“皮”的新兵踏上尋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來當兵的,是來當爺爺的”

在徐時會的世界裏,“邱少雲”只是3個模糊的字眼兒。除了在國小課本上學過邱少雲的事蹟外,他的生活和這位婦孺皆知的戰鬥英雄再無交集。

剛下連時,他也試圖尋找邱少雲的痕跡。在一支傳承邱少雲精神64年的連隊,這似乎再容易不過了。

在連隊榮譽室,徐時會看到邱少雲在391高地犧牲時的照片和事蹟,腦子裏忽然冒出一個問題:“一個人爲什麼能烈火焚身30分鐘一動不動?”

但一瞬間,這個疑問就在他腦海裏一閃而過,因爲“沒有很深的慾望去了解”。

在邱少雲生前所在的三班,連隊仍然爲英雄保留着鋪位。每晚熄燈前,副班長會把邱少雲的被子拉開,起牀時再疊成“豆腐塊兒”。平時,戰士會對着牀頭的邱少雲像默唸心事,老兵退伍前也會再來爲前輩捋一捋被角。

這樣的方式讓大家覺得“英雄就在身邊”。可徐時會卻不以爲然,他對這事兒的態度,用90後的話說,“無感”。

下連後第一次晚點名讓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雲!”指導員第一個呼點的不是現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連集體應答,聲威震天。一名站在隊伍裏的新兵回憶,這一聲“到”喊得震耳欲聾,“是一次洗禮”。

徐時會並沒有得到洗禮,他只是愣了一下,隨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會覺得我不合羣。”他說。

在戰友眼中,徐時會剛到連隊時確實有些不合羣。內務差、訓練差、脾氣差,剛到沒幾天就和副班長吵了一架,用指導員王天利的話說,“他不是來當兵的,是來當爺爺的!”

徐時會覺得自己很委屈。“本來想得過且過,混兩年就回家,沒想到連隊要求這麼嚴。”週末手機發下來,他先打給朋友,“哭一遍”,然後再打給爸媽。

儘管連隊到處能找到邱少雲的影子,但徐時會總覺得自己和這位英雄遠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壓根兒“不想翻過去”。

“懶得動。”這個頂着刀疤的新兵說。

“爲整體利益而犧牲,太偉大了”

轉變發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時會的媽媽陳建菲從浙江千里迢迢趕到連隊。之前,這位母親幾次接到兒子不想當兵的電話,生怕他有什麼閃失。

陳建菲到連隊時正趕上徐時會擔任連值日員。在接待室裏,他順手爲媽媽倒了杯水,陳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紅了。“兒子終於懂事了。”她說。

當在宿舍裏看到兒子疊得整齊的牀鋪時,陳建菲還是忍不住掉了淚。她簡直不敢相信,短短3個月,以前那個從來不疊被子、經常惹是生非的兒子“像變了個人一樣”。

聽了媽媽的評價,徐時會忽然想起當兵前的自己。“除了開口要錢,幾乎沒跟她說過什麼話,感覺自己挺無知的。”看到媽媽落淚,他的眼淚也流了出來。

母親的淚水讓這個總想着捲鋪蓋回家的新兵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條條框框”,審視“紀律重於生命”的邱少雲精神。“正是那些讓他深惡痛絕的紀律,把他變成了母親眼中的乖兒子。”指導員王天利說。

陳建菲走後,王天利交給徐時會一項任務——打掃榮譽室和圖書室。原本,這是邱少雲班的任務,但王天利想讓這個不服管的刺頭兵“在榮譽的激發下產生責任”,因此託付給他。

這兩個地方成爲徐時會認識邱少雲、瞭解連隊的窗口。在榮譽室,他再次思考那個曾經一閃而過的問題:“一個人爲什麼能烈火焚身30分鐘一動不動?”

“少雲前輩爲了不讓500多名潛伏的戰友暴露,放棄了自救。”這是徐時會給出的答案,“他本來可以滾到旁邊的小水溝裏,但任憑烈火燒焦棉衣、頭髮和皮肉,手插到泥土裏一動不動,直到壯烈犧牲。”

如今,徐時會對邱少雲的事蹟已經耳熟能詳。“爲整體利益而犧牲,太偉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連,邱少雲精神最先被概括爲“嚴守紀律、顧全整體、自我犧牲”。此後60多年,邱少雲精神的內涵一直與時俱進。“但不管怎麼變,蘊藏其中的精神內核始終不變,那就是‘紀律重於生命’。”王天利說。

打掃圖書室時,徐時會經常翻看裏面的藏書。一次,他翻開幾本《連史大事記》和《強軍故事會》,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連休息時間都泡在圖書室裏閱讀。

這是幾本記錄九連戰士事蹟的冊子,由連隊幹部發起編寫。透過一行行手寫的黑字,徐時會知道了身邊的戰友是如何傳承邱少雲精神的。

“上等兵喬志強,隱蔽臥倒時正好趴在一個馬蜂窩旁,被蟄得面目浮腫,但他堅持到衝鋒命令下達才一躍而起。”徐時會指着其中一段說,這個故事的名字叫“馬蜂窩上的邱少雲”。

此外,還有“冰上的邱少雲”“駱駝刺上的邱少雲”,主人公都是在潛伏時承受巨大痛苦卻咬牙堅持的普通戰士。

“事蹟不一樣,但自我犧牲的精神是一樣的。”這名列兵覺得,自己和邱少雲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邱少雲就在身邊”

慢慢地,身邊的戰友發現徐時會變了。

副班長郭成注意到,這個以前總喜歡睡懶覺的“落後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個小時,先去跑步鍛鍊,再跟連隊一起出操。

以前訓練成績落後,他總會安慰自己:“本來就比不過別人,也沒什麼興趣,只要跑下來就行。”

但現在,他已經跟上了連隊的整體水平。上次營裏組織考覈,他“沒掉在後面,反而跑到了前面”,總體訓練成績從70多名躍升至42名。

以前,他覺得這支榮譽連隊管理太嚴格,但現在,他卻慶幸自己成爲其中的一員。

“整個營區,九連的兵隊列走得最整齊,口號喊得最響亮,皮膚曬得最黑。”連長王瑞說,“九連的兵一眼就能看出來。”

一次考覈,各連的隊伍還沒帶過來,只聽口號聲,臺上一位首長就說:“九連來了。”

實際上,九連的兵走到哪裏都是焦點。一名老兵到教導隊集訓,集合後隊長先問:“誰是九連的兵?”訓練時,隊長也讓九連的戰士第一個上,“先樹個標杆,卡個標準”。

在這樣一支備受矚目的連隊裏,徐時會“不自覺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個人走在路上,他也會“打直臂、走直線、拐直角”,喊口號喊得臉紅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這個曾經的刺頭兵對紀律有了一種敬畏。他曾聽說,一名正在理髮的士官聽見集合的哨音,不顧頭髮理了一半兒就往樓下跑。他還知道,一次深夜執勤,因爲不能違反槍彈必須分離的紀律,拉肚子的哨兵寧願下哨回去換洗衣褲也不離開執勤哨位一步。

這些守紀如鐵的戰友讓徐時會覺得,“邱少雲就在身邊”。

他也曾經想過,連隊平時爲什麼要對大家要求這麼嚴格。“因爲紀律裏出戰鬥力。”指導員王天利說,“平時做不到的,關鍵時刻絕對做不到。”

正因爲如此,九連總能啃別人啃不了的硬骨頭。1997年,旅裏奉命負責蘭西拉光纜施工,修到最難挖動的地段時,旅領導直接說:“讓九連上!”此外再沒有多餘的話。

2010年,連隊執行玉樹救災和舟曲抗洪搶險任務,每人每天休息時間不足3小時。在救災一線視察的國家領導稱讚他們“打贏了兩個戰役,打好了兩場硬仗,不愧是邱少雲所在的英雄部隊”。

連長王瑞說,現在遇到難以完成的任務時,旅裏第一個想到的還是九連。一些在連隊服役的老兵回來,一聽到震天的口號聲,立即欣慰地說:“九連沒變!”

身處這樣的連隊,徐時會覺得“自己當兵來對了”。現在,晚點名喊到邱少雲的名字時,他答“到”的聲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時還要響亮。

在圖書室裏翻《連史大事記》的日子,看到老班長們的優秀事蹟,相比之下他總覺得“自己不像邱少雲傳人”。

但在4月,他因爲表現優異連續兩週被班裏評爲“邱少雲式的好戰士”,下一個目標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評的“學少雲標兵”。

當再次被問及像不像邱少雲傳人時,這名19歲的列兵一挺胸,乾脆地答道:“像!”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雲事蹟3

邱少雲及其戰鬥精神,影響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

68年前的1952年10月12日,在朝鮮五聖山391高地前的陣前潛伏中,敵人的彈藥點燃了一名志願軍戰士身上的僞裝草,爲掩護潛伏戰友、保證戰鬥勝利,這名戰士硬是憑着堅強的革命意志,烈火焚身而紋絲不動,直至壯烈犧牲。從那一天起,邱少雲這個名字和他的戰鬥精神一起,永遠鐫刻在人民軍隊的軍史上,影響並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

信念堅於磐石。革命英雄並非生來勇敢,而是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長起來。邱少雲出身貧寒,9歲喪父、11歲喪母,13歲就開始了長工生涯,受盡地主豪紳的壓迫和剝削,苦難的童年生活、悲慘的家庭遭遇,在他內心深處埋下了對舊社會的仇恨、對解放的渴望。在黨的領導下及人民軍隊進軍大西南的征程中,邱少雲和許多勞苦大衆獲得新生。“翻身得解放”的革命變化,吸引着邱少雲和千千萬萬個工農子弟,一起加入到人民軍隊的行列中。在革命這所大熔爐中,邱少雲經受了嚴格的政治教育、軍事訓練,完成了從舊社會被壓迫者向革命戰士的轉變,義無反顧地投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光榮戰鬥中。正是對黨的追隨、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築就了邱少雲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思想高地,奏響了“烈火中永生”的時代強音。

使命高於一切。邱少雲參加的391高地之戰,是一場虎口拔牙、陣前拔點的關鍵之戰。敵軍在半山腰部署了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從我軍陣地到391高地之間還有3000米寬的開闊地,是敵軍炮火封鎖區。唯有前出潛伏、縮短攻擊距離,方能確保勝利、減少傷亡。面對這場兇險的戰鬥,邱少雲義無反顧地提交了請求參戰的血書,自願在敵人炮口下執行潛伏任務,主動要求加入第一爆破組、負責第一突擊任務,向上級立下了“爲了戰鬥的勝利、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的錚錚誓言。67年後回頭看,在火力、地利均對我軍不利的情況下,以邱少云爲代表的志願軍前輩,毅然決然請戰參戰,本身就是把使命舉過頭頂、將生命置之度外,充分彰顯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生動詮釋了老一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擔當,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紀律重於生命。朱德同志有言,“紀律是軍人的生命”,陳毅同志也強調指出,“紀律是軍隊戰鬥力的測量器”。陣前潛伏既要講勇敢,更要講紀律。在長達20多個小時的潛伏中,不能有一人暴露,一旦被敵人發現,我軍便陷入三面包圍之中,背後遠離己方陣地,進退無路,很可能導致全軍覆沒。在391高地戰鬥發起前,志願軍明確提出潛伏中要嚴格遵守的紀律,要求一定要搞好僞裝,爲了整體,爲了勝利,在任何危急情況下都不得輕舉妄動。邱少雲的戰友李清華回憶說,“哪怕有個螞蟻在你臉上,都不能動一下,一動就要暴露目標”。邱少雲的排長曾紀有回憶說,“我們只距離敵人陣地30米左右,稍發出點聲響,弄出點動靜,就可能被發現。即使敵人發現了我們中的哪個人,誰也不能有任何動靜,更不能反擊”。這是一場比拼紀律、比拼耐力的戰鬥,唯有忍到最後,才能獲取勝利。也正因如此,當邱少雲身上僞裝的草木被敵人盲射彈藥點燃後,爲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突擊任務的完成,他堅決執行潛伏紀律而放棄自救,以血肉之軀鑄就了“紀律重於生命”的精神豐碑。志願軍司令部授予邱少雲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理由是“邱少雲同志嚴守紀律,爲了整體勝利而自我犧牲”。

這種高度的組織紀律性,也爲志願軍其他部隊樹起榜樣。在1953年6月的夏季攻擊戰役中,志願軍第60軍在北漢江以東組織兩個團的前進指揮所、4個營部、15個半步兵連、4個機槍連共3500多人前出潛伏一晝夜,即使30多人被敵人炮擊犧牲,部隊依然保持不動,直至入夜後一躍而起,一舉殲敵7812人,佔領鞏固預定目標902高地、937高地、883.7高地,創造了千人最大規模潛伏的經典戰例。戰史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邱少雲烈士所代表的高度組織紀律性,是我軍戰場逆襲、以弱勝強的重要保證。

意志強於鋼鐵。在人民軍隊戰史上,邱少雲是個特殊的英雄。他沒有發射一槍一彈,沒有消滅一個敵人,沒有炸燬一座碉堡,但他以人類罕見的意志力,突破了人體承受的痛苦極限,戰勝烈火考驗,用燃燒的生命照亮了戰友通往勝利的道路,真正做到“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爲了勝利一無所惜”。據目睹邱少雲犧牲的戰友回憶,烈火焚身之中的邱少雲,自始至終沒有動一下。火在他身上燃燒了半個多鐘頭,他像一座千斤巨石伏在地上紋絲不動。戰友們眼睜睜地看着他從一個活生生的人變成一具焦體。戰後發現,邱少雲烈士燒焦的遺體蜷縮着,身上的軍衣及膠鞋幾乎全都燒光,但他留在世上的那塊燒的僅剩巴掌大的軍衣殘片,卻在無聲地訴說着人民軍隊鋼鐵戰士在戰場上的無比堅強。67年來,邱少雲生前所在部隊,一直以“邱少雲精神”爲榜樣,激勵官兵不怕犧牲、英勇戰鬥,接續奮戰在反恐維穩、抗震救災、國際維和的第一線,邱少雲的故事和精神將在人民軍隊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