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工作經歷>

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經典先進事蹟材料2篇

工作經歷 閱讀(2.68W)

  立足崗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積極履行職責,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經典先進事蹟材料2篇,希望大家喜歡!

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經典先進事蹟材料2篇

 

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寒冬酷暑,幾十年來,在**鎮,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拄着柺杖,揹着醫藥箱四處爲人減輕苦痛的身影。他就是**中心衛生院院長**。

2歲時不幸患小兒麻痹症而落下終生殘疾,使**對健康和生命有了比同齡人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樹立了在農村做一名好醫生的堅定信念。16歲高中畢業,**跟着一位老中醫當學徒,併成爲村裏“赤腳醫生”的接班人。爲了儘快提高醫術,他白天拄着柺杖艱難地跟着師傅出診,晚上則翻書自學,其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可以挑起大梁進入臨牀,七年後,由一名農村“赤腳醫生”轉爲正式醫師,並在1983年通過全省統一考試,取得中醫師職稱。

常言道“醫者父母心”。在**的心目中,病人就是親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就是給予病人最好的服務。有一年,一位出血熱病人在他手下就診,病人脾氣暴躁,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便對家屬大罵,對醫生護士的叮囑也不屑一顧,甚至不配合治療。**瞭解後,經常到病牀前和他談心說笑,每天親自下廚爲他熬米粥。在他的細心關照下,病人急躁的心情得到了安撫,高興地配合治療。出院那天,病人感激地說:“吳醫師不但治好了我的病,還醫好了我這暴躁的怪脾氣,真是難得一見的好醫生。”這樣的例子又何嘗只有一個呢,有的'急診病人沒帶足醫療費,**總是熱心爲他們墊付,解其燃眉之急,讓患者安心就診。

XX年,**成爲**鎮中心衛生院負責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多方籌措資金,將醫院原有的幾間簡陋辦公室改成現在整潔、規範的護理部、輸液部、治療室等專業科室,還引進多種較先進的醫療設備,力爭在軟硬件上滿足農村羣衆醫療需求;爲培養年輕醫生,他經常手把手地對他們進行指導,並堅持與年輕醫生一同值班;而在節假日,**經常騎着三輪車,與其他醫生一起走村串戶,送醫送藥,爲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

**就這樣以自己堅定的信念,高尚的醫德醫風,寬厚而仁愛的性格,堅守在農村醫療衛生一線,三十多年來,從未間斷,贏得村民的尊重與信任。

02

我先來向大家彙報一組一家鄉鎮衛生院的數字:淨資產總額1200萬元,年業務收入900萬元,門診量3萬人次,住院病人人次。這組數字乍一聽也許您並不在意,但當告訴您這組數字的出處時,或許您會生出“不簡單、不容易”的感嘆。

數字出自鎮衛生院。鎮是全市最偏遠、只有3萬人口並不富裕的鄉鎮。在這樣的條件下,衛生院創造的這些數字您說簡單、您說容易嗎?

熟悉情況的人並不感到奇怪,因爲他們知道,這裏有個“以院爲家、把醫院的事當成自家事”的院長。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衛生院多年來一直是全市鄉鎮衛生院中的佼佼者。院長名叫,1987年擔任衛生院院長。“院長真正把醫院當成家,職工纔會熱愛這個大家庭;職工熱愛大家庭,也才能安心工作、更好地爲患者提供服務”。這樣理解“家”的含義。20多年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守和經營着自己的“家園”。

1987年,接手的是個真正“窮到家”的窮家:房屋破爛、設備陳舊、技術落後,入不敷出。“窮歸窮,畢竟是個家;只要心裏有個家,‘窮家’定會變‘富家’”。懷着這樣的心態,曾經當過兵、做過鄉分工幹部的帶領職工艱苦創業,實施了一系列的“治窮”攻堅戰。爲改變“窮相”,拆危房、修舊房、建新房;爲留住醫療骨幹,他耐心做工作,創辦了以眼科爲主的特色專科;爲保證職工福利,他以個人名義借錢,兌現對職工的承諾。在的努力下,“家境”開始慢慢改變。1994年後,衛生院走出低谷,並逐漸在全市鄉鎮衛生院中脫穎而出。目前,全院擁有達5000平方的門診、住院和醫技樓,添置了大型光、彩超、c臂機、腹腔鏡等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一些在大醫院才能開展的診療項目,在這裏也出現了。

心中有家愛自生。對衛生院這個大家庭不僅包含着濃烈的愛心,還有着一段深深的情結。1996年,因患腦膜瘤,在揚州做顱腦手術。他人在病牀上,心裏卻時時牽掛着衛生院這個家,因擔心會影響衛生院工作,他反覆勸說職工不要探望,但出於對“家長”由衷的敬愛,當時全院的50多名職工還是自發地安排好各自工作,先後趕到醫院探望他。倍受感動,由然產生一種情感:我要用全部精力回報衛生院這個大家庭,回報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他關心職工生活,在全市率先爲全院職工辦理了養老保險。建起了職工宿舍樓,解決了職工後顧之憂。他關心職工家庭,對有就業需求的職工家屬子女,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當職工家庭遇到困難時,總是第一個會想到他,都是以家長的身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他關心職工成長,每年都選派2至3名職工前往上級醫院進修深造。就是對偶爾犯過錯誤的職工,也以包容之心予以關愛。他還保存着十幾年前一位職工的檢討書,這事以前從沒向外透露過,只是想在退休後悄悄撕掉。

有家的感覺心境是平靜、安詳的。在的辦公室裏,“先做人、後做事,誠信爲本”的座右銘特別醒目。時下,一些醫院常與醫療設備回扣、藥品提成、紅包等字眼相聯。但在衛生院,這些問題從不存在,“自家買東西、做事情你會要好處嗎?”他總是這樣告誡自己和身邊的人。在衛生院採購藥品器械時,始終堅持不吃商家一根菸、不喝廠家一杯酒和不拿經銷商一份禮品的“三不原則”,爲的是砍價時“手硬嘴不短”。一位常年從事醫療器材的經理說,我做了多年生意,沒見過像你這樣的院長。是的,在心裏,始終裝的是衛生院這個“大家”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在第一輪“兩權分離”改革結束後,他將自己應得的大部分獎金用於衛生院的發展和職工的福利

雖然衛生院家產殷實了,作爲當家人,勤儉持家的本色沒有改變。他常說,“我們衛生院這個家是屬雞的,扒一下,啄一口,不扒就沒食吃;積累家產不容易,稍不節儉就會敗家。”對想到醫院蹭吃蹭喝揩油的對象,一律高掛“擋箭牌”,他也因此落下“鐵公雞”的外號。去年新投入使用的1800平方米的住院大樓,全部裝潢按一般預算要80多萬元,而他只用了30多萬元,就連審計人員也不大相信。但“鐵公雞”硬是一筆筆地摳省出50萬元。

20多年來,之所以能夠一直“以院爲家”,是因爲身後有一個始終支持他的小家。他的妻子攬下了全部家務,爲的是不讓分心。1996年手術後,落下了繼發性癲癇、左側肢體功能乏力等後遺症。最初的兩年多,的妻子每天如影相隨地陪他上班,料理他的生活,這段情景至今不能忘懷。他愛人沒有工作,也沒有養老保險,經常半是埋怨半是擔憂地說,我家老徐這個人,職工的家屬他能安排,就是自己家屬他不安排,我老了不曉得怎麼辦?回答說,在家洗衣做飯,跟在我後面永遠不會下崗,這是最好的工作安排。話雖回得巧妙,但心裏有個小九九沒說出:如果安排了你,就會少安排一個職工家屬。

20多年同一崗,“以院爲家”自風光。比起同時期工作並轉入公務員隊伍的老同事們,多年“家門”未出的難免有一點遺憾。但看到衛生院的巨大變化,想到任職20多年來,和諧大家庭裏沒有一封人民來信,先後兩輪改革測評時,“家庭成員”對自己百分之百的支持率,就有一種成就感。

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奮進的動力,家是永遠的守候。“以院爲家”的,用20多年的堅守向我們解讀並證明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