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黨建文案>

2021年8月思想彙報(精選範文)

黨建文案 閱讀(4.78K)
思想彙報就是申請入黨的青年學生或者學生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爲了使黨組織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思想,學習等情況,自覺的爭取黨組織的教育和監督,定期或不定期地以書面形式向黨組織彙報自己的思想、學習、工作情況所使用的一種文書。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年8月思想彙報(精選範文)》,歡迎參考查閱。
2021年8月思想彙報(精選範文)
敬愛的黨組織:
  
  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社會。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追求充滿艱難曲折。社會主義最早的形態是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弊端,爲人類描繪了一個人人平等、自由的社會,並按照這一理想建立了“烏托邦”。儘管空想社會主義有一定歷史貢獻和進步意義,但其理想脫離社會化大生產和人的物質生活,從一定意義上說空想社會主義也成了“平均”“貧窮”的社會主義。顯然,這種社會主義難以長期生存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吸收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因素,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和基本矛盾,提出共產主義理想和奮鬥目標,明確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道路,以及革命的階級基礎和領導力量,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偉大的飛躍,從空想發展爲科學。但由於時代的侷限性,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仍然存在一些誤解和偏差,並由此產生消極後果。
  
  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重視革命、政治建設和大規模經濟建設,而對改善民生重視不夠。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不同程度上照搬蘇聯模式,也產生同樣的問題。結果人民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改善,甚至出現相對“貧困”的局面,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差距擴大。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不到充分發揮,人民羣衆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強。這也是蘇東劇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見民生問題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充分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纔是社會主義。
  
  第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上個世紀50-60年代,黨的工作實際上是以階級鬥爭爲綱、以政治建設爲中心,忽視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建設。人民生活雖有改善,但總體上沒有擺脫貧窮的狀況。一些農村和邊遠地區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仍熱衷於“窮過渡”,即脫離生產力的發展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由於極左思潮的干擾,一些人認爲,窮則思變、窮才能搞革命,而富貴則容易蛻化變質。他們甚至認爲,貧困光榮,是搞社會主義的,而富裕則容易搞歪門邪道、走資本主義道路,出現了“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的奇談怪論,這就嚴重誤導了人民羣衆,使之把貧困和社會主義直接掛起鉤來。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被嚴重誤解。這就使處在相對貧窮狀況的廣大人民羣衆,難以感受到社會主義優越性和美好生活。久而久之,人們的社會主義信念難免發生動搖。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果斷提出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尖銳問題,從根本上反思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針對黨內普遍存在模糊認識,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我們講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共產主義高級階段要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所以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結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如果說我們建國以後有什麼缺點,那就是對發展生產力有某種忽略。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共產主義”。這一科學論斷精闢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和發展方向是不斷髮展生產力,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人民羣衆過上美好富裕的日子。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社會主義不能消除貧困、使人民羣衆過上富裕美好的日子,那麼人民羣衆爲什麼要搞這樣的社會主義呢?如果社會主義國家的生活水平長期趕不上資本主義國家,那麼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第二,平均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從一定意義上說,均貧富是人們最原始追求。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國就是如此設計的。中國曆代農民起義都打着均貧富的旗號。這雖然是合理的訴求,但其中也有平均主義的因素。平均主義對社會主義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也自覺或不自覺地搞平均主義,甚至把平均主義看作社會主義本身加以堅持和發展。本來社會主義應當實行按勞分配,即勞動者按照工作量和貢獻大小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貢獻大的獲得報酬多,相反獲得報酬少。但實際上這一分配原則爲平均主義所取代。爲了體現所謂公平正義、防止收入差距過大,我們自覺或不自覺推行了平均主義的分配原則和分配方式。結果,企業、農村就形成了“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局面,以及“吃大鍋飯”的現象。這極大地打擊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勞動的貢獻和價值,並沒有通過勞動報酬全面體現出來。知識的價值、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的不同特點,也沒有在分配上得到真正體現,出現腦體收入倒掛、研發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收入多的現象。此外,技術、管理等要素也未能參與分配。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平均主義的分配原則和分配方式,雖然防止了收入差距擴大和貧富懸殊,但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和人民的勞動積極性,也阻礙了人們正常的致富努力,使廣大人民羣衆長期處於貧困狀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一項重要任務是突破傳統的平均主義分配原則和分配方式,真正貫徹落實按勞分配原則,充分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和工作積極性。針對傳統分配原則和分配方式的弊端,以及普遍存在的平均主義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鄧小平提出,要容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改革分配方式,建立和完善獎勵和激勵機制,真正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使勞動能手先富起來。隨着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些非公有制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先富起來。同時,一些高科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從業者,也步入中高收入羣體。這種“先富”現象不僅使相關羣衆過上好日子,推動了消費的增長和生產的發展,而且扭轉了人們對富裕的錯誤認識,樹立了致富光榮的社會風尚。當然,我們鼓勵先富並不是要擴大貧富差距,而是要通過先富帶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共同富裕纔是社會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索的重大問題。但有一點非常明確,即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追求的目標是讓人民羣衆富裕起來,過上好日子,而不是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狀態。人民羣衆富裕需要強大物質基礎,沒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就不可能有富裕的生活。建立強大的物質基礎,需要加速發展經濟。就此而言,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因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強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但社會主義追求的是人民羣衆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數人的富裕,更不是貧富差距擴大。消滅貧窮,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而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再過二十年、三十年,我國生產力發展起來了,也不會兩極分化。”
  
  以上就是我近期的思想情況,請黨組織批評指正,並在實踐會考驗我!
  
  此致
  
  敬禮   
  
  彙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