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黨建文案>

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事蹟材料3篇彙總

黨建文案 閱讀(5.15K)

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事蹟1

在關嶺縣崗烏鎮鎮柏寨村,有一位連續任柏寨村支書彭金全同志,他一心率領羣衆脫貧攻堅的孺子牛。出生於1963年的他,自任該村支書年來。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他仍堅持不懈地帶領524戶2455人昂首闊步地向小康邁進,他又是如何發揮光和熱的呢?

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事蹟材料3篇彙總

強基固本摸底子,找準窮根謀發展。

帶領8個村民小組,524戶2455人,在耕地面積1460畝和12.5平方公里的地域中頑強拼搏。在精準扶貧再次摸底排查時,仍還有因缺乏勞力、長期患病、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153戶597貧困,使他銘記心間,時刻促使他多次向上級不停地跑項目、找項目、求發展。

瞄準班子建設不放鬆,爲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作爲村支書的他,根據村情組情。他首先認爲要得火車快,全靠車頭帶的道理。重點從村“三委”班子、駐村幫扶隊伍建設抓起,強化村級班子的執政能力入手,不斷提升爲民辦事能力,爲推進扶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紮實以“三嚴三實”學習教育爲根本,以“兩學一做”爲主線,有力促進“三委”班子轉變服務能力;三是努力強化黨員隊伍建設,對無職黨員均設崗定責,極大地提高了黨員的服務意識;四是從致富帶頭人,引導黨員致富帶頭人通過領辦、帶動貧困戶種植峯糖李和養牛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從而嚴格了各項規章制度,有效地加強了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幫扶到位。

狠抓機遇求發展,努力爲民謀福祉。

在帶領全村“村支兩委”一班人的同時,有效地推進了產業調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的發展。一是培育主導產業促增收,穩步發展畜牧養殖主導產業優勢。成立了柏寨村村畜牧養殖業協會,吸收會員40餘戶,佔全村貧困戶數的26.14%,峯糖李種植1700餘畝。在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柏寨村流轉土地2000餘畝,用於村養殖合作社發展青貯飼料;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惠民生。加快村組路、田院硬化、村路燈建設。以前,農村飲水安全、農田灌溉等問題一直是困擾桃鋒村民的大問題,支書上任以來也一直在爲村裏水的問題盡心盡力。通過彭支書積極聯繫鄉賢以及幫扶單位,現在這兩個問題都基本得到了解決,其中柏寨村打鼓已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現該水圳建設質量安全可靠、徑流量大,解決了300多畝農田多年來因水圳殘舊、漏水而造成糧食減產的難題;柏寨村民自來水工程也即將建設完成,把水管直接鋪設到貧困戶家裏,能解決困繞農戶多戶村民多年來安全飲水的難題,這些惠民項目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稱讚。 此外還有桃鋒村道路燈、環衛等基礎設施都實實在在爲村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改善。

心繫羣衆,他不辭辛勞 。農村工作面廣,頭緒多,處理問題要合情合理合法,費勁勞神,處理不好還會得罪人。自從當選村支書以來,他始終堅持羣衆利益無小事,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時時刻刻把羣衆利益放在首位。

上下聯動謀發展,整體推進打贏脫貧攻堅戰。

爲全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紮實開展,組建了以包村領導、駐村幹部、村委會班子成員爲主體的工作隊,分別按照“單位到村、幹部到戶、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確保每戶貧困戶有1名幹部幫扶。一是涌現出了縣統計局工作隊多次對幫扶戶進行走訪,並建好走訪檔案。算好時間帳、經濟帳,“一戶一策”找準脫貧致富的路徑,制定年度目標、階段計劃和幫扶措施。對因病、因學、因災致貧的重點貧困戶,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的結對幫扶。在廣泛調研過程中,重點了解該村基本情況、產業發展現狀、基礎設施建設、農戶致貧原因和期盼解決問題,爲精準幫扶想法子、找路子,出點子;五是培育富民產業作爲精準扶貧之策,採取引進社會力量幫扶、建立農民合作組織、破解產業發展融資難題等舉措,幫助農民拓寬致富門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將互助基金,引導農戶自身發展農戶通過入股企業分紅的方式,帶動發展養殖業奔騰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有一位敢於擔當,勇於擔當的孺子牛率領羣衆不斷脫貧奔小康。

同志在領着村民抓經濟建設的同時,時刻不放鬆對幹部羣衆的思想教育,把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始終作爲一件大事認真抓好。首要的是堅持理想信念、宗旨意識教育,解決爲什麼當幹部、爲誰當幹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村委會上,他經常說:“我們共產黨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爲人民謀利益,這個問題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要想自己富,別當村幹部,當幹部就不能怕吃虧,怕吃虧就不能當幹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理想信念教育靠正確灌輸,集體學習,個別談心,他不喜歡開會點名批評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表揚的一面,要啓發自覺,在教育問題上,“支書”要給幹部帶好頭,幹部要給羣衆帶好頭,言行一致,纔有凝聚力、號召力,既要讓幹部羣衆暢所欲言,反映民意,又要敢於集中,重大問題堅持集體決定,程序是兩委提出意見,召開黨員會通報,召開村民代表會決定,最後再召開村民大會,這樣,既保證了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又體現村民自治。

制度建設是長遠性的工作,村在學習、工作、會議、行爲規範等方面都有制度,保證每項工作都有章可循,他們制定了村規民約,簡易可行,加強宣傳教育,通過教育把遵守制度變成大家的自覺行動,認識到了就不感到約束,也就養成了好的習慣。

在幾十年的工作中,感覺到,村黨支部是團結的,是一個堅強的堡壘。村幹部隊伍幾十年保持先進性,保持良好作風,保持一種幹事創業的精神狀態,不計名利的奉獻精神,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文物質富裕,精神更要富裕,村以遠程教育、廣播、標語、漫畫等手段對全村幹部羣衆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吃飽、穿好、精神更好,爲了讓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悅充實,村裏投資興建了老年活動中心,文化大院,訂閱各種報刊雜誌,活躍羣衆文化生活。

彭支書工作認真、作風紮實,充分發揮了村黨支部書記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他擔任村幹部多年,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善於做過細思想工作,爲人正直、作風紮實、廉潔奉公,生活嚴謹,能深入羣衆調查研究,傾聽羣衆呼聲。在支書的帶領下,柏寨村各項工作都取得很好的成績。

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事蹟2

羅萬祿,男,48歲,家住彭水自治縣鞍子鎮新式村4組,家庭人口5人(妻子:任大翠,46歲,務農,患宮頸癌;長女:羅華儀,20歲,現就讀於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大二;次女:羅佳渝,14歲,現就讀於彭水縣第一中學,八年級

;三子:羅幺毛,12歲,現就讀於彭水縣第二國小,六年級)。

2009年,鞍子鎮因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景觀資源及特色農業開始發展旅遊產業,羅萬祿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重慶市現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羅家坨苗寨”而聞名於縣內外,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媒體與日俱增,羅萬祿便成爲了羅家坨苗寨第一批經營農家樂的農戶。平日裏,羅萬祿在周邊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負責,生意忙時,羅萬祿便會回家幫忙,雖然3個孩子上學,但夫妻兩人的收入也勉強能滿足家庭開銷,一家人過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6月,羅萬祿的妻子被檢查出患有宮頸癌。妻子先後住院6次,化療4次,醫療費花銷近20萬元。當時大女兒正好高中畢業,次女和三子分別上國中、國小,高昂的醫藥費及三個學生的學雜費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農家樂無人經營,收入驟減,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極爲拮据。但作爲一名普通且老實憨厚的中年農民,羅萬祿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擊垮,而是變得愈發堅強,默默地和命運抗衡,到醫院照顧妻子、還要兼顧家裏的生意,裏外都靠着羅萬祿一人頂着......他嘴邊經常唸叨着一句話:“人窮志不能窮”。爲了讓妻子安心化療,爲了給孩子們樹立做人的榜樣,他沒有一分抱怨、沒有一絲愁容,整體樂呵呵的,他從不向政府張嘴伸手,他覺得自己有手有腳能幹活,還有比他家更貧困的家庭需要幫助。7月,在精準識別入戶走訪中,得知了羅萬祿的家庭狀況後,鞍子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經新式村兩委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將其家庭納入貧困戶建檔立卡。在精準幫扶過程中,鎮黨委政府對該戶實施了教育扶貧、醫療救助,次女羅佳渝享受免除學費政策,2015年秋季學期和2016年春季學期享受助學金1300元;三子羅幺毛享受免除學費政策、學校營養改善計劃資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報銷22000元、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報銷5500元、醫療二次資助4300元、民政大病醫療臨時救助1500元、婦聯資助800元。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來說,有限的接濟和救助無異於杯水車薪。如何才能提升這個家庭的“造血”功能?鎮村兩級組織、羅萬祿本人爲此都費了不少心思。

最後,羅萬祿決定再苦再難,都不能放棄發展農家樂這個永久性產業。他充分利用自身經營農家樂早、客源廣,鄰居有勞動力的優勢,與周圍鄰居抱團發展。平時有客人訂餐時,他就會請鄰居幫忙做飯炒菜;當他陪妻子上醫院時,遇到有客人就餐時,他會毫不吝嗇的介紹給其它經營戶,即不誤生意,也不讓遊客失望,還帶動了周圍的羣衆增收。隨着鄉村旅遊的發展,慕名前來的遊客越來越多,原有的接待條件已不能滿足接待需求,爲有效解決硬件較差、遊客來留不住的問題,羅萬祿通過爭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對場所進行提檔升級,安裝移動wifi、房前屋後環境整治、對客房進行標準化改造。他經營的福祿山莊成爲羅家坨苗寨裏面第一個擁有wifi、第一個擁有“室外民族化、室內現代化”風格的客房的農家樂。苗寨內全部鋪設的石板路,只有三輪車能通行,因此寨內的垃圾清運成了村民們的難題,爲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羅萬祿自告奮勇,騎着自己的三輪車義務拖運,從未開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錢的油費、勞務費。

2015年,他經營的農家樂綜合收入達7萬餘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光榮脫貧。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帶領周邊貧困羣衆增收致富,羅順海就是其中一個。由於家庭條件受限,羅順海一直不敢嘗試鄉村旅遊經營,羅萬祿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將20多位客人推薦給他,還將棉絮免費借給羅順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後,羅順海一年僅是鄉村旅遊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羅順海正在對房屋及室內外設施進行裝修。“待裝修完成,各項設施完善之後,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強,相信收入會更高。”羅順海對發展鄉村旅遊充滿了信心。

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像羅順海一樣,享受過羅萬祿幫助、帶動的,還有很多村民。據瞭解,羅家坨苗寨共有57戶村民,幾乎家家都有過轉介餐飲、住宿客源,以及代銷農產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羅萬祿的筆記本上,每一次轉介客人的人數及收入等都歷歷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纔是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最終目標。”這是羅萬祿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籌備成立一個鄉村旅遊協會,將寨子裏所有村民的資源優勢整合利用起來,通過統一標準、統一菜品、統一價格、統一安排客源,抱團發展,實現標準化運營。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1-8月,共接待遊客3000餘人,營業額6萬餘元,通過向周邊羣衆購買雞蛋、土豬、土雞、風蘿蔔、幹豇豆、時蔬等農、土特產品,併爲周邊農戶代銷臘肉、優質大米、幹豇豆、苕粉、黃豆等特色農產品的方式,帶動周邊30餘戶農戶增收,額度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

在精準脫貧走訪時,羅萬祿說出了一段很平實的話:“脫貧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這,就是一個普通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滿滿自信。我們堅信,這個暫時貧困的家庭憑藉心中有夢想,一定能夠夢想成真!

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事蹟3

餘秋實,中共黨員,遂寧市船山區新橋鎮黨委副書記、經濟技術開區統籌城鄉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掛職);2016年4月擔任新橋鎮黨委副書記併兼任經開區農辦副主任以來,主要負責整個經開區的脫貧攻堅工作。該同志工作踏實認真,參加工作以來多次受到上級表彰,特別是在2016年的扶貧工作中表現突出,受到了羣衆的好評和領導的認可。

一、經開區脫貧攻堅基本情況

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98戶,貧困人口2737人,其中有貧困村1個位於西寧工作辦聯升村,其餘戶分佈在新橋鎮、西寧工作辦的19個普通行政村當中。其中新橋鎮有貧困戶832戶、2168人,西寧工作辦有貧困戶166戶、569人,貧困村聯升村計劃2018年脫貧摘帽。截至2016年底全區已完成脫貧困難羣衆551戶,1555人,尚有447戶,1182人困難羣衆還未脫貧;2017年全區脫貧攻堅任務405人(其中新橋鎮脫貧320人,西寧工作辦脫貧85人)。

二、精準識別,出好組合拳助推脫貧攻堅

2016年4月該同志任新橋鎮黨委副書記併兼任經濟技術開發區農辦副主任,主要負責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和新橋鎮脫貧攻堅工作。該同志任職以來,一是組織全區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實現了從粗到精的轉變,通過建檔立卡再次“甄別”活動,組織鄉處辦對建檔立卡對象進行全面的甄別覈查,剔除不符合條件和新增困難羣衆100餘人,實現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人員精準。二是由於遂寧經開區行政身份限制,部分業務部門設置不齊全,部分行業脫貧攻堅政策落地滯後;他積極對接上級部門瞭解和學習脫貧攻堅相關各類政策,積極聯繫我區相關業務部學習研究制定富有經開區特色的脫貧攻堅政策地。通過委屬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各業務部門的大力配合,經開區脫貧政策實現了從少到全的轉變,各業務部門均出臺了針對性強、可操作強的配套政策。如民政與勞動保障部門進行政策兜底佔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55.6%,提供340個的針對全區貧困戶的公益性崗位和五個班350人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技能培訓,通過“走基層,送溫暖”爲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送去了棉被和大衣;交運部門加大貧困村和其他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新建、擴建道路18.3公里,(特別是聯升村到縱二路的致富路修建工程);黨羣部落實了“五個一”幫扶力量並對委屬各部門都結對幫扶有脫貧任務的貧困村,並完成了村級徵地建設別的是貧困村聯升村辦公室的規劃建設;公共服務局完成了我區入學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的“學雜費”的全部減免工作,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醫保入院報銷比例達到90%。財政局完成了全區貧困人口199戶,400餘萬小額金融扶貧貸款,推動貧困人口自身發展脫貧解困。在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關心、幫助下,2016年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圓滿完成了938人脫貧攻堅任務。

三、找準路子,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

西寧工作辦聯升村是開發區唯一的貧困村,該村擬定2018年脫貧摘帽,怎樣才能讓貧困戶脫貧致富,讓貧困村脫貧摘帽,擺在了他的眼前。餘秋實同志多次到該村現場實地考察,通過與駐村工作、第一書記座談了解困難羣衆主要致貧原因,掌握了第一手資料。2016年的7月驕陽似火,35度的高溫和酷暑炙烤着大地,他組織西寧工作辦、聯升村第一書記在田間小道規劃了聯升村水系的整治方案,並督導相關部門及時落實了整治行動,通過聯升村的水系整治,現聯升水環境得到了大力的提升,以前的黑臭水體再也沒有了,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多次與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召開聯席會,研究貧困村產業發展如何找出路;最後大家研究決定發展集體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川椒產業。通過爭取上級資金20餘萬元整理貧困村土地100餘畝用於發展川椒,現聯升村川椒長勢喜人,一片片火紅的辣椒掛滿地頭,羣衆見了是嬉笑顏開,預計聯升村今年可以實現村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全村貧困戶通過入股合作社發展川椒預計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實行了貧困戶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情繫農村,情繫農民,上爲政府分憂,下爲百姓解愁,讓黨放心,讓羣衆滿意,是餘秋實同志奮鬥目標和永遠追求。他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獻愛於農村,服務於農民,在帶領廣大羣衆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的進程中,時刻體現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真正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