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總結>

後勤部門個人總結報告四篇

工作總結 閱讀(1.19W)

  後勤部門個人總結報告四篇

牢固樹立爲機關、爲羣衆、爲領導的“三服務”宗旨把機關幹部的需求作爲後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謀劃,積極爭取,爲廣大機關幹部提供優質的後勤服務。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後勤部門個人總結報告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後勤部門個人總結報告四篇

後勤部門個人總結報告一

回顧一年來的後勤工作,我們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管理,才能實現機關後勤事業科學發展。

管理是機關後勤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鞏固後勤服務效果的重要手段。要適應行政管理體制的快速變革,就必須把強化管理作爲機關後勤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要一以貫之,常抓不懈。只有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應對機關後勤集中統一管理的新形勢、新任務,才能保障黨政機關高效運轉,才能實現機關後勤事業可持續發展

二是必須堅持以人爲本,才能實現機關後勤事業科學發展。

只有牢固樹立爲機關、爲羣衆、爲領導的“三服務”宗旨把機關幹部的需求作爲後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謀劃,積極爭取,爲廣大機關幹部提供優質的後勤服務。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通過親情服務、微笑服務、個性化服務,真心實意地爲機關幹部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才能贏得市委、市政府和廣大機關幹部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成爲人民羣衆的貼心人。

三是必須堅持自強不息,才能實現機關後勤事業科學發展。

機關後勤工作紛繁複雜、苦髒累險、默默無聞,必須要有不圖名、不圖利的奉獻思想,舉輕若重,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保質保量完成所擔負的各項工作任務。堅持有爲纔有位的工作思路,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委屈的鍥而不捨精神,團結拼搏,迎難而進,才能彰顯機關後勤的堅強保障。

後勤部門個人總結報告二

機關後勤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必須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中心,着眼於政府行政管理的客觀需要和黨政機關職能運轉的實際需要,爲黨政機關高效有序運轉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也要滿足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通過學習,我充分認識到了機關後勤改革工作的重要意義,結合桂林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行政科工作實際,我認爲應從如下幾方面來展開:

一、明確工作目標,提高服務保障能力

服務保障是後勤工作的根本目標,只有堅持這一目標,機關後勤工作才能找到立身之本,價值所在,堅持社會化方向,拓寬發展之道。召開會議是機關工作的重要形式,搞好會議服務是保證會議質量提高會議效果的基本條件。第一在會議服務方面,一是要根據會議要求(會標、桌卡、茶水)等做好會前安排準備、會議過程中的會議保障服務。第二,做好綠化保潔服務管理。搞好機關辦公大樓內外公共場所和設施的衛生,使辦公場所整潔,環境美化。今年我局在綠化方面,引進了專業技術人員,與專業人士簽訂了綠化合同,既節省了綠化成本,又提高了會議保障及綠化方面的專業化水平。新形勢下深化機關後勤體制改革,就是要堅持爲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改革機制,創新方式,提升專業化水平,增強服務保障能力。

二、規範工作職能

明確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職能定位,構建權責一致、分工合理的工作職能體系,是推進機關後勤體制改革的基矗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對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指導、監督、宏觀管理。規範工作職能,統一制度標準。爲適應形勢發展,行政科重新制訂了會議室使用管理制度、辦公用品採購管理制度等。

三、管辦分離,理順職能關係,建立後勤服務費用結算制度。

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要強化後勤服務的集中管理,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投入方式、健全服務經營單位正常、規範的成本補償機制。對於有—服務或收回成本收費的,應由局綜合服務處進行財務結算。現在召開會議,會議舉辦單位發會議通知單,不是過去那種一個電話就解決了,比較正規,能按正常工作程序開展工作,如果每個單位都能發會議通知單,那麼會議通知單就可以作爲財務結算的原始憑據。除會標、桌卡之外,還有電費,茶水費及人工費等都可以作爲會議成本的財務結算依據。

後勤部門個人總結報告三

行政後勤板塊的管理好像最讓老闆頭疼,是花錢多但難見直接效益的部分,還是組織團隊最容易生是非的部分,但它同時又是企業文化直接得以體現的部分,是企業形象得以對外展示的窗口。其實這個板塊也沒有固定的管理模式,經營層要清楚企業行政後勤管理的職責,進而明確設崗,事務要清晰,但崗位不宜太多,員工要儘可能的兼職,多勝任職責,體現精簡高效的特徵。行政領導下達的工作任務能否及時完成,以及辦公管理費用的可控節省是考覈行政後勤是否高效的兩大指標。利用微機網絡,建設網絡信息共享平臺和Internet業務工作模式,是當代企業行政實現精簡高效管理所必需的,企業後勤的適當社會化也是可以運用的。

一、全局控制,心中有數。

我把辦公室所有的工作進行了歸類,設計出一張《辦公室工作一覽表》,放在辦公檯檯面的玻璃下,隨時都可以預覽。辦公室工作項目歸類大體分爲:黨務、人事、教育培訓、文祕、綜合、後勤,各科室之間對外聯絡等幾大類,每一類又劃分爲具體的工作要點。處辦後勤工作要點是:檔案管理、保密管理、文件收發傳閱管理、書刊分發管理、期刊徵訂發行管理、計算機網絡通訊管理、辦文簽發審覈管理、打字印刷管理、印鑑管理處領導做好各科室協調工作以及對外聯絡工作。組織安排處行政會議的召開,做好會務工作和記錄、紀要,負責管理處內務管理工作。

二、責任落實,目標明確。

由於編制所限,我們辦公室的人員不多,但是人員配備卻體現精幹的特點,每個人都是一個能幹事的。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以一個排頭兵的身份去組織好、執行好每項具體事務。我們對辦公室的工作進行了分工落實到具體的每一個人身上。除了制定一些日常工作規範、工作目標進行控制外,我更多地是把自己融合到每個人的工作中,直接進行必要的“交代”,提醒一些辦事的時限和要求,使每個人都能在規定的範圍內,自由地掌握、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三、記好工作日記,工作不缺不漏。

我平時自己準備有筆記本(工作日記、會議記錄、辦事指南和經驗總結),這本工作日記,我經常帶在身邊,按照順水號,隨時登記各種會議通知、領導辦事事項、日常工作安排等。每天上班,我都拿出工作日記進行檢查,安排好本日工作議程,確保了工作不缺不漏,有序進行。

同時,我還在工作日記的首頁上,寫上自己的對工作要求,不時提醒自己,加強個人修養和品質。如:沉着穩重、謙虛謹慎、嚴謹細緻、理性務實、果斷明快、言多必失等。

後勤部門個人總結報告四

正如孫曄總經理所說,後勤的工作不是中心,但影響中心。後勤的工作不是大局,但牽動大局。後勤的工作不是小事,但又必須從小事做起。孫曄總經理幽默風趣,深入淺出的講座,讓我深受鼓舞,使我對今後後勤工作的管理有了更大的信心。

一、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快後勤管理改革步伐。

長期以來,在很多學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學訓練,輕後勤服務管理的思想。造成後勤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管理設施嚴重老化,影響了後勤管理工作質量。爲此,學校各級管理人員必須轉變觀念,從學校發展和生存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學校後勤管理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對後勤管理改革的組織和領導,改革的目的在於,做好工作,理順關係,調動積極性,增加管理力度,全方位地推進後勤管理工作的改革。

二、加大對後勤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後勤人員的素質。

我們後勤人員必須具有見物見人,管理育人的素質和能力,自覺地擔負起教育學生的責任。後勤職工是一個不站講臺的老師,應以自身的行動來影響和教育學生,後勤人員既是服務者又是教育者,這就要求我們也必須具有較強的師德意識和師德水平,自尊自重,腳踏實地,給學生一種努力進取、奮發向上的榜樣力量。要消除工作中推諉扯皮,爭權奪利,自私自利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

三、加強對學生的後勤管理意識教育所謂教育,就是指有計劃地感化新一代,以便培育出一定類型的人。

學校後勤管理工作的重點就在於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後勤管理工作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要盡力感化新一代。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必須樹立教育觀點,且後勤工作樹立教育觀點尤爲重要。因爲,後勤工作很容易被人認爲僅僅是跟錢、物打交道的工作,見物不見人。學校的全部管理活動,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後勤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學校後勤管理工作者要有見物見人,管理育人的素質和能力,自覺地擔負起教育學生的責任,充分利用和學生接觸的機會進行愛校、愛勞動、愛護共公財物、艱苦奮鬥等方面的教育。

四、樹立後勤工作的服務意識現代學校管理,都將爲家長服務、爲學生服務,作爲學校管理的宗旨。

作爲學校後勤部門更應該以提供優質服務爲目的,後勤服務的職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爲學校的建設和持續發展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二是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確保教學訓練工作的正常運轉;三是努力掌握服務技能,爲師生員工的生活提供優質服務。後勤職工只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才能真正實現優質服務,努力爲學校的持續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五、建立後勤服務的長效機制後勤管理工作是學校內部的經濟管理工作之一,因而建立長效機制尤爲重要。

樹立長效機制,首先是後勤管理自身的需要。後勤管錢、管物,政策性較強,必須慎之又慎。其次是學校管理過程的需要,目前學校經費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爲突出,如何在現有的財力、物力條件下,科學理財、管物,充分發揮財和物的作用,提高效益是擺在我們後勤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因此要樹立長效機制,使人、財、物以最佳的方式結合,做到物盡其才、財盡其力、物盡其用。

六、樹立後勤管理的.羣衆意識後勤管理的羣衆意識就是要求後勤管理工作必須面向全體師生。

後勤工作狀況好壞,直接與每個師生員工有着密切的聯繫。堅持羣衆觀點,一是要關心師生,二是要與師生互相溝通。工作中想師生之所想,急師生之所急,幫師生之所需。發動大家出主意,想辦法,羣策羣力,發揮全體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樹立後勤管理的羣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