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總結>

精選國小美術教師的個人工作總結範文最新

工作總結 閱讀(1.61W)

工作總結,我們可以及時分析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定期寫工作總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好的總結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精選國小美術教師的個人工作總結範文最新,供大家參考。

精選國小美術教師的個人工作總結範文最新
精選國小美術教師的個人工作總結範文最新

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現將本學期工作報告如下:

一、怎樣把握基本形

國小低年級教材從造型的角度看都是採用的是平面造型,不追求立體感和空間深度,在教材介紹了基本形、圓形、方形、三角形,範畫和練習都校花網是由這些基本形所組成的簡單形象,教材的宗旨就是要引導學生用基本形的概念去觀察、理解和表現具體的形象,因此要特別注意把握教學的尺度。

比如,低年級學生畫人的動態是很困難的,但是隻要學生能運用橢圓形、方形等基本形來畫出人物的動態,比例大體上正確就可以了,不能一下子向學生提出形體、結構、衣紋組織等較高的要求,在低年級階段,關鍵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繪畫的眼光去認識和表現周圍的東西,讓他們認爲看什麼都要通過基本形去概括物體外形的習慣。

這種觀察方法首先要能看出具體物象是方的、圓的,還是三角形的,進一步就要能觀察出這些基本形在比例上的變化,更進一步就要在一個物體由幾個基本形組合成的情況下。

能觀察出哪部分是方形,哪部份是圓形,哪部份是大的,哪部份是小的,以及這部份與那部份組合的具體方式,在教學中,要把基本形的概念貫穿到每一個練習中去,反覆地強調基本形去觀察,理解形象的特徵,培養起整體觀念,這對到中高年級深課件下載入學習是很有益的,因此,低年級教材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對基本形的把握,同時每一個同學都應當把基本形看成是繪畫觀察和表現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二、如何把握色彩的感覺

在低年級教材中的色形是很豐富的,學生可以從教材中接觸到五彩斑讕的色彩世界。在第一冊向學生介紹了三原色的和三間色,在第二冊通過色彩的空間混合和色彩轉輪製作,讓學生認識原色的並置和混合產生了新的色彩感覺。同時在低年級階段,學生看色用的材料是彩色筆和油畫棒,因此,不容易通過色彩的直接混合去認識色彩的變化。

教材中色彩認識的介紹與手工製作結合起來,這是非常有趣的,只要我們把握住教材的關鍵,就是利用各種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色彩感覺。比如,原色“紅”加上原色“黃”,變成“橙色”,如果在教學中對學生講,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只有當色彩輪轉動時,轉輪上的紅色和黃色呈現出橙色的相貌,這才能算完成了數學任務。按教材的要求學生除了將使用校花網原色和間色作畫,還多處出現灰色。此外將利用教材中的各種彩色範畫,指導學生去辯別色彩間的差異,擴大色彩感知的面,同時,要求學生能準確地把各種顏色和它們的名稱對上號,在低段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色彩感覺是與基本功訓練並重的一項根本任務。

三、想象創造意識的把握,做好美術教學工作計劃

在低年級教材中也安排了大量的創作課,這些課是同學們進行綜合練習,檢查對所學的造型、色彩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便是同學們發揮自己想象能力的好機會。

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應當鼓勵學生中超出教材範圍的好想法。在低年級教材中還設計了大量的手工課。學生們在手工勞動課件下載中見到自己手中的材料變成了各種有趣的形象,一定是喜出望外的。這實際上是學生們在手工勞動中獲得的創造的喜悅。如果我們只是滿足於教會學生做一件件手工,而忘記了去引導學生獲取創造的歡樂,那是非常遺憾的事。

在指導學生製作石頭畫時,應當啓發他們製作出木頭畫或其它材料的畫。如:利用蛋殼讓學生畫出豐富多彩的小彩蛋。總之,創造性意識的培養是國小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這隻有在教學實踐中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意識擺在重要地位,並在教材的把握中去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同時低年級學生需要美術,也更愛好美術,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精選國小美術教師的個人工作總結範文最新

本着做一個讓學生、家長、學校都滿意的教師的信念,本人盡職盡責,力爭完成學校交給我的每一項任務。

作爲一名教師,我進取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處處以“師德”規範自我的言行,遵紀守法,爲人師表,教書育人。

作爲一名美術教師,我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自身業務學習以提高自我的專業知識水平、鑑賞本事、創作本事。閱讀報刊雜誌,學習教育理論,把握教育動態,瞭解教育信息、總結點滴經驗。回顧這一階段的工作,雖有酸甜苦辣,付出了許多許多,但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在思想和學習上取得了必須的提高。

一、課堂教學方面:

課堂是教與學的主要場所。我踏實鑽研教材,設計好教案,採用各種適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觀察、思維、鑑賞本事有所提高。具體體現:

1、以興趣爲主線,優化課堂教學。如:我採用音樂感染法、故事誘導法、展示畫面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持久的學習興趣。

2、以媒體爲中介,強化課堂教學。緊跟時代步伐,我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媒體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至使美術課堂上學生學習情趣高張、思維活躍,教學質量有了提高。

3、以評價爲宗旨,深化課堂教學。採用多種形式進行作業展評。如我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說畫、寫畫的作業形式駕起美術課與其他學科相聯繫的橋樑,豐富教學資料,以畫、話、文爲基點,激發學生審美情趣,調整學生繪畫心態,開拓學生創造思維,使學生構成愛繪畫的內驅力。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促進學生髮展。爲了讓新學生儘快適應新的環境,理解新的教師,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及時加以引導,是十分必要的。

4、以反思爲手段,促進個人成長。本學期我進取撰寫論文、反思並在教學中促進了自身的成長。

二、特長培養,堅持不懈。

我除了認真上好一週12節的家常課外,還開展了美術興趣課的教學工作。課外興趣輔導,學生特長培養,投入的工作量是沒有底的。有位教育家說得好,你沒有給予學生什麼,那就別想從學生那裏提取什麼。爲了讓學生的思維活躍,創作水平得到提高,我又時時刻刻地做着有心人,關心周圍的事物,留意身邊的書籍,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進行創作或是寫生。除此外還進取完成校內的各項指令性工作,團結同事,儘自我所能幫忙同事解決製作教具上的一些問題等。

“不畏勞苦才能到達夢想的頂峯”,今後我將以此爲起點,努力工作,虛心好學,去迎接更加燦爛的明天。

精選國小美術教師的個人工作總結範文最新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在校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順利的完成了本學期的工作。回顧這一學期,既忙碌,又充實,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地方。現將本學期的工作做一個小結,藉以促進提高。

一、求實創新,認真開展教學、教研工作

教育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美術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我任教四、五、六年級和三年級(2)班的美術課(四年級人教版美術、五年級藝術、六年級嶺南版美術),共計14節課。由於高年級的課程多,四年級的開兩節課,五、六年級開一節課。課時少,再加上畢業班的學生要綜合考試,美術學科也佔15%,在引導孩子學點應考的綜合知識,又要讓孩子在美術技能上得到些收穫。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五認真”。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並結合各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儘可能做到堂內容當堂完成,課後仔細批改學生作業,不同類型的課,不同年級採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學生對美術更有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另外,授課後根據得失及時寫些教後感、教學反思,從短短几句到長長一篇不等,目的是爲以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同時,我還積極和班主任進行溝通,瞭解學生,改進教法,突破學法。針對舊教材內容陳舊、單一、脫離學生實際問題,我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設計,設計了“奇妙的腳印(設計發明課)”、“我心中的蒙娜麗莎(設計課)”“變化無窮的形象”(設計發明課)等課,着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完成學校學科工作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比較大型的文藝表演活動,“英語我能行比賽”,慶“六一”現場書畫比賽“等等;書畫比賽是每學期舉行一次比較大型的現場書畫比賽,本學期舉行第十九屆現場書畫比賽,圍繞“心想奧運彩繪中華”爲主題,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全校有1031名同學踊躍參加比賽,大膽地展示自己的奧運之夢,837名同學獲獎。同時還有許多的宣傳海報、展覽櫥窗、等任務。其中不僅涉及到很多的美術宣傳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們全程積極參與創作作品。對於學校佈置下來的每一項任務,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熱情完成好。

三、加強美術選修課,加強反思,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對於我負責的美術選修課的教學,我採用系統性、階段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使每堂課都能讓學生有收穫。總之,不管在課堂教學,還是在選修課教學中,我都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爲目標,力求讓美術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反思本學年來的工作,在喜看成績的同時,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1、對於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思考得還不夠多,不能及時將一些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學年加大了學習的力度,認真研讀了一些有關教科研方面的理論書籍,但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夠細和實,沒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

3、美術教學中有特色、有創意的東西還不夠多,在美術選修課開設“兒童水墨畫”興趣小組,今後還要努力找出一些美術教學的特色點,爲開創美術教學的新天地作出貢獻。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於精益求精,以後工作應更加兢兢業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