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高三如何高效學習語文

工作報告 閱讀(2.48W)
時光冉冉,高三是最後一年的學習,也是決定性的一年,日夜備考的同學們在備考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疑問,比如學習方法是否正確等等,尤其是對於語文的學習。針對高三語文的學習,總結歷史教案設計如下的學習方法與指導,希望對各位高三備考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端正態度】

高三如何高效學習語文

第一種認識過於片面,就整體看,在考試中,因爲語文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大有人在,相比較於語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的同學,之間的較爲普遍的拉分是三四十分,其差距並不比其他學科出現的差距小多少。

就第二種認識來說,認爲語文要提高比什麼都難也是有失偏頗的。語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我們確立一個怎樣的學習時間。如果確定爲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課的;如果確定爲一個月甚至更長,就會發現語文的提高絕對不比其他學科慢。

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語文學習的態度,確立了語文學習的信心,下面的學習方法才能對你發揮作用。

【注重積累】

1、基礎知識的積累

準備好一本基礎知識的積累本。在平時做練習時,或在聽老師講課時,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語音、詞語、成語、近義詞區別法、標點用法、病句識別法以及不少題目的做題方法等都隨時記錄,且時常翻閱,熟記於心,這方法如能堅持半年,定可提大學聯考試中選擇題的得分。

2、寫作材料的積累

作文在考試中佔60分,是所有功課中的所有題目裏佔分最多的一道題。我們對作文絕不能順其自然、聽天由命,一定要積極主動,平時做個有心人。所以,要準備好一本素材積累本,平時閱讀時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錄。

素材的內涵越廣泛越好,應“橫看成嶺側成峯”,能從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做人的道理,這樣,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在面對不同中心可以選用同一個素材,使素材使用爛熟化、精細化。

【名詞的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從句法關係看,謂語動詞在句中總是出現在主語、狀語後,所以,如果名詞出現在動詞前,而句子已有明確的主語時,即可判斷名詞活用成了狀語。

①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②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④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

(一)普通名詞作狀語

①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爲秦所滅。

③日吾來此也,非以翟爲榮,可以成事也。

(二)時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

①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三)方位名詞作狀語

二、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①籍吏民,封府庫

②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與妻書》

③驢不勝怒,蹄之。

①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②晉師軍廬柳。

③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①狼不敢前。

②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三、名詞活用作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就是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賓語發出的。可以通過“使……怎麼樣”的句式檢驗。

例如:①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②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③築室百堵,西南其戶。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就是主語“主觀”的認爲賓語具有這個動詞的特性。一種是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這是名詞活用作意動。

第二種是主語認爲賓語具有什麼性質,“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美;這一類主要是形容詞活用作意動。

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區別:

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在客觀上產生某種動作行爲,而意動用法是主語主觀上認爲(或以爲)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示的內容,是存於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觀上不一定如此。

【基本的學習方法】

現代文閱讀的考點如修辭、句式等,其具體要求可以翻閱《考試手冊》,明確考點對答題的準確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閱讀的考點是依託於文本呈現的,因而對文章的理解是答題的關鍵,而閱讀理解的能力是通過平時的大量閱讀逐漸養成的,所以在高三課業較重的情況下也要儘量抽出一部分時間來閱讀,一是培養閱讀能力、二是積累文學素材,閱讀材料的篇幅和內容可與考試文章相仿。

文言文閱讀需要記憶的知識點相對更多,實詞、虛詞、通假、文言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各個知識點必須要在課文中理解和掌握,然後通過練習加以鞏固,方能熟練的運用於文言文的答題。

詩歌鑑賞對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對整體把握和感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複習這部分時,要熟悉一些詩歌的基本常識和作家作品的風格流派等內容,還有一些詩歌中常用的藝術表現方法,如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託物言志等,並結合具體詩歌理解這些表現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在做題時,依然要明確考什麼,是詞句的理解還是詩歌的整體感悟,然後有的放矢的答題。平時要多讀多背多積累。

作文一看立意二看文采,並且更注重前者,審清題目是關鍵。而立意和文筆都需要平時閱讀和練筆的積累,並且前者還需要對社會和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此外,對所積累的知識和技能的呈現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文章中引用詩歌和文言名句,列舉與文章主體相關的歷史人物的事例,可以拓寬文章的歷史縱深感和文學性,一例就可看出不僅要平時的積累,也要在考試中着意呈現。另外用詞豐富、句式靈活多變也增加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