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辭職>

月薪7000白領寧損50萬辭職重讀大學

辭職 閱讀(3.25W)

新學期開學伊始,揚州大學醫學院一個個頭很高、長相特別“成熟”的大一新生十分惹眼。同學瞭解其經歷後,更是驚奇地張大了嘴巴:這個名叫羅寅的男生兩年前已經從一所名牌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且已經結婚生子,在上海一家公司當白領。因爲從小想學醫,今年衝破重重阻力辭職參加大學聯考,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揚州大學醫學院。那麼,這番經歷背後隱藏着怎樣的心路歷程和傳奇?2日是揚州大學新生軍訓的第6天,記者帶着同樣的好奇心採訪了這位“父親新生”羅寅。

月薪7000白領寧損50萬辭職重讀大學

鬱悶:違心讀了不喜歡的專業

今年25歲的羅寅來自河北邯鄲市,2001年考取位於湖南長沙的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南大學,學習自動化專業。05年大學畢業後,被上海中意通訊公司錄用,月薪7000元。這以後,羅寅結婚生子,妻子經商打點生意,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從表面上看,羅寅的簡歷令人羨慕,可背後,他卻有着旁人難以理解的苦衷。

“學計算機自動化,一直沒有歸屬感,我不喜歡所學的專業,乾的這份工作也提不起興趣。我從小就喜歡醫學,當醫生是我的夢想。”羅寅告訴記者,自己的“醫生情結”源於母親,母親是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業務非常出色,很受患者敬重,自己耳濡目染,決心學醫當醫生。但自己的想法遭到母親的強烈反對,理由是這份工作太辛苦、風險太大。母親還用心良苦地找來醫院好幾個學醫的研究生,向自己“現身說法”學醫當大夫的艱辛。2001年,自己以620分、超過一本分數線50分的成績考取中南大學,因爲不想讓母親傷心,違心地填報了自動化專業,和醫學失之交臂。

羅寅說,因爲外語一直學得不錯,在長沙讀大四的時候,自己偶然認識了湖南大學的一位美國外教,他本來是學建築的,28歲又開始讀醫專。這位外教對自己說,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應當體會不同的生活,使自己充實起來。他還說,在美國,重新選擇專業,選擇行業,是很普遍的事情。從這以後,自己“學醫”的念頭又“活絡”起來。

解脫:以50萬元“代價”從頭開始

在上海蔘加工作後,年輕的羅寅憑着自己紮實的計算機和外語能力,成爲一名白領。緊張的工作和生活之餘,一有空閒,心中就升騰起“學醫”的強烈願望。

“我也一次一次地和父母、妻子溝通,訴說自己的苦衷。令我特別興奮的是,原先家裏最強勁的‘反對派’是母親,她最終‘倒戈’變成了最大的‘支持派’,她的支持最終使我下了最後的決心。”羅寅不無興奮地回憶,母親態度發生“突變”的原因是,她不願眼睜睜地看着兒子不快樂。“有了母親的支持,其它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就算在經濟上損失很大,但一來自己這兩年也有一些積蓄,二來妻子對自己特別支持,重新上大學也就沒有什麼顧慮了。”羅寅說。

記者幫羅寅算了一筆“經濟賬”,7000元的月薪,以年收入8萬元計,小羅本科階段5年收入損失40萬元,加上5年中學費、生活費等的開支,保守計算,羅寅辭職學醫,直接損失爲50萬元左右。但小羅認爲,50萬元絕對不是個小數目,但對於一個人的人生而言,和自己一輩子的理想、興趣相比較,50萬的“損失”應該是可以承受的。

今年3月份,“放下包袱”的羅寅毅然向單位提出辭職,在單位同事疑惑不解的目光中參加了大學聯考補習班。只“補習”了兩個多月的羅寅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600分的好成績,而河北省一本分數線是587分,羅寅最終被揚州大學醫學院臨牀醫學專業錄取。

探訪:特殊新生開始呈現“表率”作用

從8月27日開始,羅寅和比自己小六七歲的“小同學”們一起參加軍訓,幾天下來,羅寅早起遲睡,對剛剛踏進大學門、多數還很嬌氣的“弟弟妹妹”們十分照顧,儼然成了同學中的“大哥大”。

羅寅的老師、揚大醫學院新生年級輔導員鄭雲告訴記者,雖然入學只有幾天時間,這個“老大哥”已經顯示了自己的作用:擅長和老師同學交流,很有想法,訓練刻苦,教官不在,他所在的班級紀律依然很好。他的精神,對學生們有相當大的促動,他的經歷,更讓大家刮目相看。在徵求了部分學生的意見後,學校已經“任命”他爲“軍訓召集人”,不出什麼意外的話,9月8日軍訓結束後,這個“召集人”就會成爲班長。鄭老師說,羅寅給大家的印象是特別珍惜自己在學校的每一天,因爲有這麼一段特殊的經歷,他的目標非常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學什麼。大家認爲,不僅在軍訓上,今後在學習上,他也一定可以當同學的表率。

“這樣的學生,在揚州高校中絕無僅有,在省內乃至國內也難得一見。”揚州大學醫學院黨委徐副書記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初聽說有這樣的學生,感到很詫異,也很感興趣。已經有了很高層次的大學文憑,還要參加大學聯考,當一年級新生,說明他就是衝着專業來的。徐書記表示,因爲這個學生對其他的新生有着不一般的“表率作用”,有社會經驗,號召力強,常常能夠代替老師回答新生的疑問,實際上,學院是把他當成“老師助理”或者“輔導員助理”來看待的。

先例:去年曾有教師“回爐”學導演

2006年夏天,華南師大畢業之後已經在一所高中任數學教師兼高三年級輔導員的嶽西申,與自己的學生一起參加了大學聯考,並最終被北京電影學院錄取。他的動機很簡單,做導演一直是自己的夢想,本以爲學習和工作的磨礪可以讓自己忘掉它,做好教師這份平淡的工作就好了,事實上自己卻始終無法戰勝心中的渴望,始終覺得如果放棄這個夢想必會遺憾一輩子,於是到最後便搏了一把,不顧面子和身份,跟自己的學生們一起走進了考場,並最終實現了夢想。

而在2006年8月,27歲的汪洋從北京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系本科畢業3年後,來到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就讀中專,成爲了2006級數控班的一名新生。本科畢業工作後,與3年前讀大學時完全不同,學校的工廠成了汪洋每天上課的教室。汪洋每天面對的同學都比他要小很多,有的同學甚至要比他小10歲,但汪洋表示,“和這些孩子們一起學,我不覺得有壓力,反正我是來學技術的。”

熱議:“回爐”重讀演變大學聯考“個性化”軌跡

名牌大學畢業的“白領”放棄高薪回爐當起大學新生,在校園內引起強烈反響,雖然距正式開學尚有時日,原本只是小範圍知曉的“祕密”迅速產生裂變效應。記者採訪獲悉,部分大學生對羅寅的做法很不理解,認爲他放着“金飯碗”不拿,僅僅因爲一個“興趣”,竟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純屬自討苦吃;而且,五年醫學院畢業後,能否成功就業,會不會像他以前那樣得到高薪,都是未知數。但記者發現,也有不少大學生對他的勇氣和做法還是持敬佩態度的。

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問題研究專家薛平教授認爲,過去,大學聯考可以說是“一考定終身”,所學專業和個人興趣關係不大。所填報的志願不能“拒絕”,只能“服從”。隨着社會的進步,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個性化考生”。眼下“個性化考生”大致分爲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爲了就業的需要,原本以理論學習爲主的大學生或者畢業生,“回爐”學習職業技能;第二個層次是專業不滿意,考取了也不上,第二年再考;第三個層次是中途發現專業並非適合自己,讀了一兩年後,半途退學重新參加大學聯考;羅寅的做法可以被認爲第四個層次,畢業後已經工作了,再“回爐”讀自己最喜歡的專業。而這四個層次,應該是大學聯考“個性化滿足”方面的一個演變軌跡。“隨着大學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羅寅這樣的‘個案’一定會成爲‘多案’,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薛平說。

針對“50萬買興趣值不值”的問題,揚州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胡學勤算出了他的“經濟賬”:志向、興趣無價,而實現個人的職業價值觀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是金錢無法衡量的。胡學勤表示,“羅寅事件”和“農民造飛機”、“歌星出家”一樣,都是價值取向在起作用。對於羅寅而言,在常人眼裏無法理解的行爲,在他看來,就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從經濟學觀點看,這種投資十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