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文化自調查報告模板6篇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1.09W)

市場調查的最終成果就是調查報告的寫作,在撰寫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客觀,爲了給市場活動提供更有價值的導向,我們需要認真撰寫一份調查報告,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文化自調查報告模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文化自調查報告模板6篇

文化自調查報告篇1

調查目的:

向家人詢問過年禮儀,更好地瞭解到中國的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調查對象:

媽媽

調查方法:

親自詢問家長,並用記錄本,記錄下來。

調查過程:

轉眼間春節到啦!春節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節日,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呢?我懷着濃濃的好奇心來到媽媽身邊問:“媽媽,過年都有什麼習俗呀?媽媽笑着說: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說包餃子吃年夜飯、拜年,貼窗花……

今天我就給你講講貼春聯放煙花的故事吧。傳說古代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非常兇猛,頭上還長着許多觸角而且還會吃人所以村子裏面的人爲了躲避年總會在過年時跑到深山上躲避怪獸。而這一年除夕,有個老乞丐來到這裏 所有人都慌慌忙忙的跑到山上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奶奶給了這位乞丐一些東西吃,老乞丐說老奶奶只要你讓我在你家住一晚,保準會讓年嚇跑。老奶奶以爲他精神失常了,便不再管它跑到山上去了。

過了一會兒,年來啦!他發現村東頭那位老奶奶家屋裏燈火通明,門上還貼着一張大紅紙年來到他們家後院子裏響起了噼裏啪啦的聲音,年嚇得心驚膽戰,這時老乞丐穿着紅色的衣服,把門推開哈哈大笑。年見啦就趕快逃走,再也不敢來到這裏啦!

原來,年最怕的就是紅色,火光和炸響,後來,人們就會在過年時,貼春聯,放煙花。這就是過年時貼春聯和放煙花的由來”聽完媽媽講後,我恍然大悟。

調查總結:

這次調查讓我不僅知道了,過年時人們會包餃子、吃年夜飯、拜年還讓我懂得了貼春聯,放煙花的由來,這次調查,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文化自調查報告篇2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特徵,學校的魅力在於它有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種學習、研究的氛圍本身就是一種引導人、教育人的力量。爲充分掌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我們展開了此次調查。

一、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我們以**大學爲的學生爲目標羣體,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率爲100%。調查的時間爲20xx年9月12日至19日。

二、調查統計

1.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滿意度情況:在教風方面,有41.67%的同學表示較爲滿意,36%的說不清楚,16.73%的較不滿意,而有3.3%的同學覺得很滿意,3.3%的同學深感非常不滿。 學風方面,非常滿意的同學僅有1.43%,另一端,非常不滿意的同學佔有5.72%,較爲滿意者有45.71%,而較不滿意者則有25.71%,中立者即不清楚的有21.43%。

2.學生對校園行爲文化、學術、科技活動的滿意程度情況:覺得很滿意,對自己有幫助的佔調查人數的15%,滿意對自己有一定幫助的佔46%,感覺一般,沒什麼幫助的有13%,不能滿足需求的佔11%,不參加也不關心的羣體佔15%。

3.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調查情況: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評價其中非常滿意的佔5%,較爲滿意的佔43.33%,有18.33%表示說不清,而較不滿意者有25%,非常不滿意的仍有8.34%。

4.在我校是否需要創建校歌方面:有89%的人認爲需要, 有11%得人認爲不需要。

5.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前景的預期:1.67%的調查對象持非常樂觀的態度,45%比較樂觀,31.67%說不清楚,18.33%的調查對象的態度比較不樂觀,3.33%非常不樂觀。

三、總結

通過調查,我們不僅充分了解了學校同學對於學院目前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滿意度及看法,而且也能爲加強和完善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一些參考,爲同學們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學校應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視校內文化設施建設,加大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

文化自調查報告篇3

一、前言

改革開放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來農村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爲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政府支持農村教育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這就要注重學生們的精神和物質文化全面發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部署和加強人才教育的相關政策。而黨的十八大也必將對農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們作爲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新農村的教育事業!因此我們應深入瞭解家鄉的中國小生教育,從而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通過親身實踐和實地調研,從迎接黨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屆全運會和推廣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調查家鄉中國小生文化生活現狀,旨在加強黨策宣傳,促進體育事業發展和改善環境保護狀況。通過開展這三大主題的專題講談來對家鄉的幾個村莊中國小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解,再研究分析總體狀況得出適時可行的建議。最後通過與校方和學生家長進行親切溝通達成共識,從而真正地實現此社會實踐調查目的。

二、調查概況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着國家對農村教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中國小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羣來說,當前總體狀況是基本令人滿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將具體的調查結果按專題分類整理如下三個方面:

1.黨十八大

通過專題講壇的形式來調查中學生對黨策的瞭解程度並進一步宣傳。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爲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經過初步統計七八年級中學生大概有90%學生一點不知道xx大的主題,這無疑爲進一步學習黨策奠定了基礎。通過開展這一專題講談,我讓他們深刻了解到xx大的有關黨策如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等,並積極引導他們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和暢想十八大即將解決的問題和所要提出的要求和奮鬥目標。

2.十二屆全運會

採用以專題的形式並配合多媒體視頻來調查中國小生對全運會的瞭解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是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首屆運動會於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舉行。全運會每四年舉辦一次,一般在奧運會結束後一年舉行。全運會比賽項目的設置除武術外基本與奧運會相同,其原意是爲國家的奧運戰略鍛鍊新人,選拔人才。爲了更加調動各省市區的積極性,國家體育總局在1996年奧運會前出臺了“將奧運會獎牌帶入全運會”的舉措。第十二屆全運會將於xx年九月左右在遼寧舉行。xx年8月16日,經過三輪不記名投票,天津獲得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主辦權。經過抽查訪問統計大約80%不知道全運會的召開,但都明瞭全運會的意思,都迫切想要我們的城市有能力召開全運會。

3.低碳生活方式

這個專題是此次調查的重中之重。首先用多媒體宣傳氣候變化及環境保護再引入低碳生活方式。xx年12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以及xx年3月中國“兩會”的發言、提案都說明環境問題已成爲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其中“低碳”成爲兩次會議關注的一號提案。“低碳生活”理念正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提倡。在中國讓每一位公民自覺養成低碳生活方式是中國政府面臨的新課題。低碳,英文爲low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爲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爲: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爲時尚生活方式的新標籤。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爲基礎的經濟模式。如今,這股風潮逐漸在我國一些大城市興起,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而農村對於其的瞭解和踐行能有多少呢?同樣通過專題講談和隨即抽查,統計願意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國小人數約佔我所教導班級學生的90%之多。大多數學生願意簽署踐行低碳生活(見附頁)。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狀況可看出當前中國小生的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同樣依照開展專題講談的內容進行分類總結如下三個方面:

1.黨策宣傳

在我這次調查的中國小生裏,有90%學生對黨策瞭解可以說一點沒有。儘管黑板報上寫着很多黨策宣傳知識,但卻很少有學生去關注關心。這無疑反映出家鄉學校對黨策宣傳的欠缺和學生對黨策的茫然未知。這就是學校黨領導應該予以重視並迫切解決的一大問題。

2.體育事業

我家鄉學校辦學宗旨是乒乓特色興校,國球精神育人。這無疑揭示這學校體育事業和教育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抽查訪問統計大約80%不知道全運會的召開,更別提其他的重大體育大賽。這暗示出學校體育教學的方式內容還有待提高,爭取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融於國家的體育事業,大大地促進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全民體育運動的興起。

3.低碳生活

最令人欣慰的無疑是統計願意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國小人數約佔我所教導班級學生的90%之多。並且大多數學生願意簽署踐行低碳生活。這說明學校的環境保護教育很到位且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很強,每個人都願意爲保護環境而貢獻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

四、結論與建議

以上是我所調查的家鄉中國小生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爲家鄉中國小生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其文化活動有所進步和有所提高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還不同步,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此我通過自己總結和與校方領導和學生家長溝通提出幾點建議,如下所示:

1.加強學校硬件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和校方領導有能力上報和集資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學校圖書館和學校體育館等,使中學生可以方便跟進閱覽最新新聞知識和室內強身健體。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逐漸的進行改善和完成。

2.重視學生文化教育

學校領導應向上級部門反應多開展一些名師專題講壇活動,並且應該針對學生需求,豐富文化講壇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當然學生家長也應重視學生物質精神雙文化的教育,促進中國小生的全面發展。

3.繼續完善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要求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應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培養中國小生的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文化自調查報告篇4

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主要是爲了將茂名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爲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時間:

20xx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點:

茂名市信宜

調查對象:

親朋、鄰里

調查方式:

查閱相關書籍、走訪、請教

調查範圍:

關於信宜地區各種風俗文化以及春節期間的禁忌,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於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爲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七年級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八年級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爲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於信宜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正月裏禁忌剪頭髮,剪頭髮方孃家舅舅,意思是正月裏剪頭髮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我們這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黴的含義,所以正月裏禁忌做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裏,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着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七年級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裏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注,如果七年級至初六天氣都爲晴,那麼預示着在新的一年裏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爲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豔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在信宜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着豐富的含義,正月九年級稱爲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裏五穀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爲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裏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爲“人七日”這一天吃麪條預示新的一年裏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爲了人們生活的希望。

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於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蒐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文化自調查報告篇5

題 目:青年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和認識程度調查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從外國的品牌,外國的流行語到外國的生活方式等都成爲人們爭相效仿的對象,然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是否已經淡忘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呢?這樣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將被至於何地,中國的傳統文化會不會就此而衰落呢?面對這樣的事實,人們到底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持何種態度呢?

就此問題,我們就在校青年學生做了對中國傳統文化態度的調查。

意義:

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民族、文明中,爲什麼只有中華民族、中華文明能延續五千多年?主要就在於它的文化。是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的文化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在空間上整體地看問題,整體觀;在時間上變化地看問題,發展觀;而且透過現象,尋找本質,深入地辯證地來看問題,本質觀。當代青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人。瞭解當代青年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有着重要的意義。

一、使當代青年能夠進一步理解中華傳統文化。

二、使當代青年有一種作爲中國人的驕傲。

三、使當代青年將自身素質的提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四、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更好的繼承下去。

實踐過程:

準備階段:討論調查的問題,制定調查的問卷

實施階段: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分頭展開工作,各盡其責 總結階段:資料整合,整理數據,進行分析

調查過程:

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我們小組共有四名成員,採用問卷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本次調查對象爲年齡爲16--25歲的在校青年,主要分佈在高中生和大學生中,採用數據統計方式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

小組成員:張涵穎 王友鳳 蔣晶晶 王偉偉

調查報告主題及內容:

一.問卷數據統計結果及概況:

各題選項詳細情況

第一題:男女比例 第二題:所在年級人數

第三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如下圖所示

調查顯示:大多數(84%)的受訪者對神話故事,古代英雄人物傳奇比較感興趣,認爲這些故事和傳奇生動有趣,讓人映像深刻,比較容易記住,而對中國的傳統技藝,如剪紙、刺繡等不太感興趣,只有3%的人對文史戲劇感興趣。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精髓,即國粹並不受青年人羣的喜愛,在青年人羣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

第四題:對古代經史子集的態度,如下圖所示

調查顯示:73%的受訪者只是偶爾翻閱古代經史子集,15%的受訪者敬而遠之,甚至有10%的受訪者對之深惡痛絕,僅僅2%的人對此類書籍愛不釋手。這一結果充分反映了青年對待

傳統文化文學的態度,大部分人沒有真正深入研究國學的興趣,可見青年的文學修養,文化內涵亟須提升。

第五題: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瞭解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82%)的受訪者能夠背誦的課外中國古典詩詞不是很多,11%的受訪者能夠背誦的很少。這一結果並不樂觀,對於從小就應該熟知的古典詩詞,青年確不能背誦下來,很大程度上是文學涵養的缺失。

第六題:你喜歡中國戲曲嗎?

調查顯示:72%的受訪者對戲曲的喜歡程度一般,18%不喜歡中國戲曲,僅10%的受訪者表示了自己對戲曲的喜歡。可見青年並不熱衷於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

第七題:說出五個以上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調查顯示:78%的受訪者不能列舉出五個以上中國世界文化或自然遺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世界文化,自然遺產也是很多,但是這些常識性問題並不爲青年所知,局面堪憂。

第八題:對傳統藝術的掌握

調查顯示:47%的受訪者學過一點傳統藝術,如書法,國畫,民族樂器,略懂皮毛,35%的受訪者一點也不懂,15%的受訪者有所掌握,只有3%的受訪者精通一門或幾門傳統藝術。這種傳統文化藝術的極速流失現象充分表明了人們對傳統藝術的不重視。

第九題:接觸感受傳統文化途徑(多選)

調查顯示:青年平時接觸和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途徑多種多樣,其中大多數通過課堂,電影電視,網絡等方式,這表明,在多媒體發展迅速的當代,英特網的現代化媒體設備是青年認知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並有逐步占主導地位的趨勢。

第十一題:傳統文化的現狀態度

調查顯示:一半的學生認爲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還有影響,28%認爲這種狀況很難判斷,15%認爲傳統文化正在消逝。這一結果表明,青年對傳統文化的流逝現象不以爲然,傳統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迫在眉睫。

文化自調查報告篇6

1.機構行政化

中國農村現階段教育主管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之和與教師之比是1:1,就是說一個教師在上課,後面就有一個領導在監視着。人多,機構就多,部門就多。不管理是不作爲,換句話說,管理管理,不管就沒人“理”。管理了,事務就多,文件就多,會議就多。很多學校安排了專門參加會議、領取各種文件通知的專職駐城辦事人員。有人統計了一下,教師一半時間在課堂,一半時間要應付各種會議、檢查、達標、驗收。兩個一半,這樣算起來,農村基礎教育的人力資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說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麼?教書、育人,教師的事。領導是什麼?不教書,不育人,育教師。所以教師要想生存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教好書,指哪幹哪;二是要有個領導做保護人,潛規則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書不難,多學習,多交流。不被“育”就難了,那麼多的領導在監視你。所以巨大的壓力之下教師大多也分爲兩類:一是“老黃牛”,別“思想”;二是“奴隸化”,想方設法變成“主子”。這樣算來,教師隊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龐大的,“鋼架”的,而且“後勁十足”的教育管理機構,還能融下多少“自主”、“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呢?教育管理部門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發文,培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向教師發號施令。按章辦事,按文辦事,辦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學行政化

教學行政化表現爲:一是爲“分”教;二是爲了“作業”,上面佈置下來的課題要完成,條條框框要完成,上傳下達傳遞給學生。三是龐大的作業量,龐大的班級學額,龐大的課時數,教師能應付就高手了。還什麼“自主”呀,都“自主”就鬧翻了天了。